王健林年会与美女对唱 首富说不再做房地产 你该不该卖房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王健林解读万达卖资产风波, “没有只买的生意”,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王健林解读万达卖资产风波, “没有只买的生意”,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的知识,包括王健林卖万达为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万达甩卖“百年人寿”,绿城接手,你是如何看待王健林在卖万达城之后的再次甩卖呢
  2. 王健林为什么可以拥有万达集团100%的股份
  3. 631亿卖掉酒店和文化旅游项目后,王健林连万达广场也卖了,这该如何理解
  4. 王健林解读万达卖资产风波, “没有只买的生意”,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万达甩卖“百年人寿”,绿城接手,你是如何看待王健林在卖万达城之后的再次甩卖呢

王健林能把万达发展成大型民营企业,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家,除了机遇以外,应该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中央出台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政策之初,王健林敏锐地意识到潜在风险,迅速处置文旅、酒店资产,主动降杠杆,这就是他精明果敢的具体表现。现再甩卖“百年人寿”资产,应该是进一步收缩战线、回笼资金、专攻主业的表现。反观以往垮掉的知名民营企业,不外手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不专攻主业,盲目多元化发展,结果多元化未发展好,主业也受到拖累。

二是盲目扩张,摊子铺得太大,负债过重,一旦某个环节受阻,很快出现多米诺效应。

三是出现实际控制人违法被抓、公司违规经营引起高层重视等重大黑天鹅事件。

四是管理层内讧,公司经营管理出现混乱现象。

总之,公司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化解危机、渡过危机、危中寻机,是考验管理层智慧的最好表现,王健林在这方面确实令人敬佩。

王健林为什么可以拥有万达集团100%的股份

确实,相较于其他大型集团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万达集团股权结构确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股权结构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先看万达集团如今的股权结构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作为整个万达体系的“母公司”,大连万达集团有着众多的对外投资,比如对万达文化板块、金融板块、科技板块、商管板块、体育板块、房产板块等都有股权持有,在整个万达体系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位置上。

然而,正是这样一家市值近万亿的大型集团公司,在股权结构设计上却十分清晰,王健林和其子王思聪直接或间接持有万达集团100%的股份:

从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大连万达集团只有两个股东,分别是占比99.76%的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和占比0.24%的王健林。

而大股东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也不复杂:王健林占比98%、王思聪占比2%。

也就是说,通过股权穿透,王健林对大连万达集团的持股高达98.0048%,剩余的1.9952%则在其子王思聪手里,父子俩共计持有100%的股权,真正实现了私有化。

王氏为何能持有大连万达集团100%的股份?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万达是在国企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的,其实这种说法不假。

1988年,当年时任大连西岗区办公室主任的王健林“跳槽”来到了大连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此时这家公司刚刚成立1年,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是大连万达房地产总公司的前身。

到了1992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大连万达集团作为首批股份制试点单位发起成立,总股份1.2万股、总注册资金1.2亿元。既然是“试点”,那么大连万达集团的股东就有多种资本参与其中,股东多达6个。

这6个股东中,除了万达房地产总公司(西岗住宅开发公司)这一全民制企业以外,还有不少国有成分,比如电业局、工行旗下的信托公司等;除此之外,员工合计持股20%。

总之,成立之初的万达集团还属于一家国企,至少也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在此后的10年里,试点成立的万达集团主要从事旧城改造项目,东北不少地区之间还保留着当时万达集团承接改造的项目。

从1992年到2001年的这10年里,万达集团股权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基本维持现状。

那王氏是如何把其他股东踢出局,实现100%控股的呢?这里就要提到两次具有代表性的私有化改革,一次发生在2002年,一次发生在2004年:

第一阶段,2002年的股权变更:

这一点,万达集团开启了第一步私有化进程,当年大连万达房地产总公司持有的3000股万达集团的股份,作价1.67元/股转让给了合兴投资,而此时的合兴才刚刚成立半年,并没有实际业务;

与此同时,工行旗下的信托公司也分别以2.2元/股、2元/股的价格将手中持有的600万股转让给了合兴。

这一年,合兴通过接收万达房产、信托公司手中对万达集团的股份,成为万达集团的新股东。

当然,此时的合兴股权结构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由王氏父子100%持股,当时王建立只是合兴的股东之一,约占30%的股份。

第二阶段,2004年的股权变更:

随着信托公司和万达房产公司所持股份的部分退出,其他股东在这一年也迎来了股份转让。

先是大连煤气公司、信托公司、自来水公司将手中股份转让给了上海万尚置业有限公司(2010年已注销,当时王健林持股90%);

再就是万达房地产总公司又将剩余股份转让给了万达集团房地产企业管理公司;仅仅一个月后,房产总公司剩余持股、企管公司接手的股份都作价给了王健林个人。

经过连续的股权变更,到2004年年底,国有资本彻底从万达集团退出,此时除了20%的员工持股以外,其余股份或者在王健林个人手里,或者在他作为股东的合兴投资公司、上海万尚置业手里,另有很少一部分在万达集团两家子公司手里。

到了2008年3月份,随着前期上海万尚置业的注销、合兴公司的股权变更、20%员工股的清退,万达集团至此形成了王健林98%、其子2%的持股局面,私有化进程结束,一直维持到今天。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对万达集团股权变更历史的简述,正是在一次次的股权变更中,王氏才实现了对万达集团100%的控股。

国有成分的退出,在退出过程中也作价拿到退出资金了,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万达集团发展得不错,如果国有成分没有退出,那么一年的分红也不少,现在来看当年的股权转让似乎是“吃亏”了;

但是我们不能从结果的角度去衡量过程的对错,万达集团的发展十分不易,中间经历了各种困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险阻和困难,倘若万达没有发展壮大,你说当年国有成分退出是对是错呢?真还不如及早变现。

所以,私有化的结果应该辩证地看待。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631亿卖掉酒店和文化旅游项目后,王健林连万达广场也卖了,这该如何理解

为还贷款,王健林631亿卖了13个文旅项目,76家酒店

银监会于6月中旬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万达、海航集团、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数家企业的授信及风险分析,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近期监管部门将安排有关企业现场检查,料均是为摸底及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但并非已经做出风险判断。

万达于7月10日签订了广州、南昌、成都、合肥、海口、西双版纳、哈尔滨、无锡、青岛、重庆、桂林、济南、昆明等十三个文化旅游城项目,王健林预计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还贷。

四、双方同意交割后文旅项目维持“四个不变”:

1、品牌不变,项目持有物业仍使用“万达文化旅游城”品牌;

2、规划内容不变,项目仍按照政府批准的规划、内容进行开发建设;

3、项目建设不变,项目持有物业的设计、建造、质量,仍由万达实施管控。

4、运营管理不变,项目运营管理仍由万达公司负责。

王健林解读万达卖资产风波, “没有只买的生意”,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实习编辑郭鑫认为:

2017年对于万达来说,可谓风波不断。与融创和富力638亿元的“世纪交易”,使得万达也因此饱受质疑,认为万达“不行了”。近日,王健林在万达集团2017年工作总结中就出售资产做出了解释,王健林认为,做生意就是做买卖,世上没有只买的生意,也没有只卖的生意,出售资产是公司转型的新起点。

在过去几十年里,“买买买”几乎成为了我们衡量企业做大做强的标志之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兼并重组不可否认对于基础薄弱的实体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意味的“买买买”就适合所有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买买买”应当有度,尤其是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经济中的主题词。万达作为高负债的明星企业,自然需要顺应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万达去杠杆、去负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出售旗下的房产和项目。

从发展的角度看,万达清偿债务走轻资产化道路也是实现自身长久发展之策。过去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高投资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房企充分享受着城镇化带来的红利;当下经济正在转型,需要房地产市场让位更多的资金投入于其他实体经济中;未来经济的成功转型必然会导致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下降,房企转型是适应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应须之义。王健林出售万达集团旗下资产,走轻资产化的品牌之路,可以说是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和经济洞察力。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看,万达出售文化旅项目更是出于对公司安全经营的考量。大型的文旅项目投资周期长,负债持续周期长,成本收回时间久。高负债意味着高负息,一旦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极易诱发公司经营的系统性风险。从万达商誉的角度看,公司出售高负债类资产,走品牌经营之路,专注于精品投资开发,做轻资产只赚不赔的买卖,绝对是上策。

关于王健林解读万达卖资产风波, “没有只买的生意”,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王健林这回真急了 万达账面现金有2000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