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两次东征日本,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只有蒙古骑兵有个致命弱点

大家好,关于在历史上,有些人觉得蒙古灭西夏比较困难,是什么原因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西夏为什么打不过蒙古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蒙古大军所向披靡,却为何一直没有灭掉西夏
  2. 为什么汉唐能灭掉匈奴突厥,而宋却打不过辽金西夏,还被蒙古灭了
  3. 为什么北宋打不过辽,就连一个小小的西夏也打不过
  4. 在历史上,有些人觉得蒙古灭西夏比较困难,是什么原因

蒙古大军所向披靡,却为何一直没有灭掉西夏

南宋末年,宋、金、夏三国中,论军队实力和战斗能力,金国无疑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南宋,再其次是西夏。然而,很奇怪的是,蒙古在进攻这三个国家的时候,攻打金国主要只用了两次,攻打南宋用了三次,攻打西夏却用了五次。明明西夏最弱,为何蒙古在灭西夏的时候,所用的次数却最多呢?

(南宋地图)

说蒙古五次才把西夏拿下来,其实并不表示西夏的实力有多么强大。而是蒙古实际上并没有着意打西夏。照理说,蒙古在崛起以后,旨在扩张版图。而近在家门口的西夏,更加应该是他们扩张版图的首选。但他们却偏偏没有尽心尽力地和西夏作战,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蒙古把西夏当练兵场。

蒙古最初在崛起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有想到要扩张土地,而是为了复仇,打败他们的宿敌金国。不过金国当时十分强大,蒙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对金国俯首帖耳。

蒙古一直试图拿下金国,但是却也没有胆量,不敢和金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于是,他们便不断袭扰相对来说最弱的西夏。他们这样做,明显是把西夏当成练兵场,希望在和西夏作战的过程中,积累和金国作战的经验。毕竟金国和西夏的情况更相似一些,如果有办法拿下西夏,自然就有办法拿下金国。

既然是练兵场,自然不可能一鼓作气拿下。如果一鼓作气拿下,那就只能是在自己后院里练习,没有实战效果了。

(战场上的蒙古骑兵)

二、蒙古把西夏当加油站。

蒙古生活在漠北草原上,除了牛羊,其它物资都比较匮乏。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物资,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交易,二是掠夺。

交易很受限制的,掠夺则会引发仇恨。当蒙古人准备攻打金国的时候,他们自然和金国的交易不会很顺畅。同时,他们也不好进行打草惊蛇的掠夺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恰当的加油站,显然就是最恰当的。

出于这种考虑,蒙古把西夏当成了加油站。他们通过不断攻打的方式,让西夏不断屈服。西夏在屈服以后,自然要赔款,要给蒙古更多的物资。这样,蒙古在进攻其它地方的时候,有了粮草等物资的保障,打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直接把西夏拿下来呢?直接把西夏拿下来,不是更有物资保障了吗?

这话不对。直接拿下西夏,首先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如果在西夏身上付出了太大的精力,对付主要敌人金国的时间就不够了。其次,如果直接拿下西夏,还得抽调兵力进行管理,这依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宋蒙之战)

三、蒙古把西夏当成缓冲带。

蒙古不直接灭掉西夏,对于蒙古是有好处的。蒙古可以把西夏当成自己的战略缓冲带。

西夏的位置比较特别,它位于金国、南宋、蒙古及西域国家的交界的地方。如果西夏不存在,那么,蒙古将直接面对这些国家。蒙古当时确实十分强大,但是,让蒙古直接和这些国家全面开战,蒙古还没有那个胆量。

实际上,蒙古的胆量,是在他们发动第一次西征,并且大获成功以后,蒙古才胆肥起来的。而当蒙古发动第一次西征成功以后,他们也就不需要西夏这个缓冲带了,所以,一鼓作气就把西夏给拿下来了。

(蒙古西征)

四、蒙古把西夏当成替死鬼。

蒙古不断进攻西夏,但是并不直接打下来,而是打服就撤兵回去了,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

一开始的时候,蒙古所受到的压力还是挺大的。在巨大的压力下,蒙古自然不愿意敌国都把压力针对自己。能够找点力量来替代一下,帮自己分解一点压力,对于蒙古来说,肯定是极好的。

出于这种考虑,所以蒙古对西夏,就只采用打服就行了的办法。

蒙古让西夏投降,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西夏要果断地和金国绝交,投奔到自己身边来。也就是说,西夏应该从金国的宗藩国,变成自己的宗藩国。

西夏在答应蒙古,和金国绝交以后,金国自然不满意西夏,必然和西夏发动战争。而金国一旦和西夏发动战争,蒙古就缓过来了。

蒙古在发动第一次西征之前,首先就是去把西夏打一顿,让西夏和金国绝交。后来蒙古撤兵后,金国果然和西夏打上了。这样,蒙古就放放心心去西征,不害怕金国在后面对蒙古实施釜底抽薪了。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金史》等)

为什么汉唐能灭掉匈奴突厥,而宋却打不过辽金西夏,还被蒙古灭了

宋代的国策是崇文抑武,导致武将受制于文人。

然而,宋代的崇文抑武一开始是无奈之举,以后积习相沿,终至酿成大患。

其源头是由于唐代的安史之乱导致的藩镇割据,算起来这笔账得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头上。

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由唐的张扬,变成宋的内敛!

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集行政、司法、财政、军事大权于一身,俨然一国中国。

唐宪宗时期,藩镇依次削平,然而宪宗为宦官所弑,藩镇遂一发不可收拾。

自唐末至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军人最嚣张跋扈的时期。此时不但文人地位空前低落,就连皇帝的尊位,也跌落神坛,唐太宗的子孙们,竟然被宦官随意废立,令人唏嘘。

宋太祖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已经是五代第四个被士兵拥立的皇帝了。这种不断的兵变所产生的皇室(在士兵眼里并没有多少尊贵),终于意识到武人操政的危险,以至于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从此,中国走上了以文制武的道路。

而建都开封、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尤其使宋处于一种不利的形势。

缺少幽云十六州的屏蔽,契丹铁骑,一马平川,几天就可以到达黄河边上,兵临开封。

无法,宋代只有养兵,把全国的武力集中到开封以保卫首都,造成地方武力空虚(也是宋廷鉴于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而中央的兵力,却无法建立有效的战斗力,最终导致亡国。

更多历史品评、讨论,请关注头条号-探微阁主!

为什么北宋打不过辽,就连一个小小的西夏也打不过

【戰國君手札】这个问题不需要从各种复杂的局部战争战斗来分析,从建立国家的制度思维层面入手,很多关于北宋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这个角度说吧,北宋是我最喜欢的朝代,因为在那个时候,政治经济科技民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非常大,促使了很多事物的发展,如美术、书法、园林、手工业,这里就不细说了,读宋史一类的书,会有所体会。

但是,北宋也是最令人惋惜的朝代。从太祖陈桥驿黄袍加身开始,他的思维就注定这个朝代的残缺——重文轻武。

别说连一个小小的西夏了,国内一个将军,连一个不相干的文官都怕的要死。《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是小说更能写历史,小说影射的历史,比史书还要深刻。

水浒里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许多都是因为在官场遭受政治迫害,你看看,那些迫害人的,都是些中书、知府、县令,甚至高俅这样的混混,都可以当太尉指挥千军万马出征,所以,在那个年代,武人想要凭自己一身本事,干出点事业,是难上加难的。

因此,与其说打不过西夏、辽、金,不如说是根本就没的打,军人已经被那么瞧不起了,谁又能为你死心塌地地去卖命呢?

轻武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武将的缺乏,是士兵的缺练。

所以,面对西夏这样的小国,北宋也只能打打合合,没办法从根本上做到消灭。

拿一个更有趣的事来说,北宋曾经约金攻辽,但是却被狼狈不堪的辽给屡次击败,金朝一看,宋朝这么弱?还哪有必要跟你玩政治了,直接武力荡平你得了……

所以,宋朝的弱不是一场两场战斗能说清楚的,而是要从他的统治者思维说起。

关注我,我们一同畅游历史的星河,品读历史人物,汲取文化滋养~

在历史上,有些人觉得蒙古灭西夏比较困难,是什么原因

谢邀。这个问题子渊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讲解。

提到成吉思汗,很多人对其骁勇善战的形象都不陌生,他甚至成了“战无不胜”的代名词,在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几乎没有征服不了的敌人。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个小国令成吉思汗头疼不已——和蒙古大军交战22年,该国丝毫没有落于下风,成吉思汗自己为此也身受重伤。直到成吉思汗死去,蒙古政权也没能将其消灭。由于太过恼怒,成吉思汗留下遗诏:“秘不发丧,等待夏主献城投降后,将兴庆府屠城!”

▲成吉思汗陵远眺

这个国家就是西夏。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国号为“大夏”,因党项人崇尚白色,因此又被称作“大白高国”。宋朝人因其在西方,故谓之“西夏”。西夏的领土不是很大,而且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沙漠,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此外,西夏还位于宋、辽、金三国之中,周边形势非常险恶。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历经10代皇帝,建立政权长达347年之久(从拓跋思恭建立夏州政权算起)。要知道,当时辽朝人口接近800万,金朝人口超过5000万,宋朝更是超过一亿,而西夏全盛时期人口也不过300万。

▲李元昊称帝蜡像

这就不由得令人生出疑问——身为弹丸小国的西夏,究竟是凭借什么存活下来的呢?据《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党项人“民俗勇悍,其民习于用兵,善忍饥渴,能受辛苦,乐斗死而耻病终......尤重复仇,若仇人未和,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要斩仇人而后复常。此中国(宋朝)之民所不能为也。”在这样的民族性格下,西夏人崇拜英雄、崇尚武力,很小时候就开始学习骑射和武术。

此外,由于人口过少,西夏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平时放牧、战时打仗。据《隆平集·西夏传》记载:“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而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物资匮乏,西夏朝廷从不给士兵发放粮饷,全部由后者自行筹集。这一艰苦条件逼迫士兵对外抢掠财物,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狼一样的狠劲,北宋边民为此苦不堪言。

▲西夏全盛时期疆域

在骁勇善战的西夏士兵之中,最著名的还要数重甲骑兵“铁鹞子”,与金国的“铁浮屠”不相上下。而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西夏男人非常彪悍,女人们也丝毫不逊色——西夏军营中有大量女兵,其比例之高在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西夏的女兵部队俗称“麻魁”,和数次和北宋军队交战,还有过获胜的记录。

▲西夏人服饰示意图

为了鼓舞人心,西夏的皇太后也亲自披甲上阵——这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宋神宗派五路大军征讨西夏,宋军一度直逼西夏国都。在此危难之际,梁太后率西夏军在六盘山永乐城与宋军展开激战,大获全胜。有意思的是,后来还出现过第二位梁太后,同样曾领兵奔赴前线。这样的事,汉族政权实在做不出来,所以宋朝人才会轻蔑地笑话西夏人是“西贼”。

▲元世祖忽必烈像

然而即使西夏人再怎么英勇,在蒙古大军的消耗战下,也实在有支撑不住的那一天。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西夏末帝李睍(xiàn)因城中弹尽粮绝、军民大面积生病,又遭受强烈地震,只得开城投降,乞求蒙古大军切勿伤及无辜。然而蒙古大军入城后并未履行诺言,而是按照成吉思汗遗言大肆屠戮,并将皇宫、殿堂、庙宇等焚烧殆尽,此后还严令禁止普通百姓讲党项语、穿党项服,否则一律格杀勿论。就这样,一度璀璨的西夏文明就此消亡。为彻底羞辱西夏,忽必烈组织撰写史书时,特意不为西夏编史,仅在《金史》中有所提及。

参考文献:

《金史?西夏传》《旧唐书?党项羌传》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此国在中国帮助下,领土猛增200多倍,强大后反抢中国一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