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宣称中国的古史全是一篇糊涂账,看看 竹书纪年 就明白了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有些人认可,以及竹书纪年里的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孔子烧书断史事件真相
  2. 竹书纪年细思极恐
  3.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有些人认可
  4. 晋朝的竹书纪年的内容真实吗,如果真实岂不是颠覆历史

孔子烧书断史事件真相

事实上,孔子真的烧毁了华夏古籍这种说法并不存在任何的史料证明。在当时,儒家的主张与钱谦益、慎到等其他诸子思想家的主张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但这场辩论的真实情况并没有传世下来。

竹书纪年细思极恐

竹书纪年,在古代就被列为禁书,其中记载的很多内容与正史相左,但又解释的通。如尧舜禹的禅让其实为夺权,如妹喜勾结伊尹为祸夏朝,如周平王东迁实际就是双王并立,等等不一而足。

书中记载的内容过于大胆,为正统所不容。有人说,竹书纪年撕下了历史的遮羞布,还原了政权更迭的血腥。可是他逻辑上又有很多地方说得通,颠覆了一部分传统历史认知,可以说细思极恐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有些人认可

如果《竹书纪年》被认可了,那么说明孔子及其儒家学派是彻头彻尾的从神坛摔下来了,而且死相难看!!!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为了自己的学说篡改了历史,其罪当诛,欲灭其国,必亡其史,所谓的圣人也就成了卑劣之徒,它的理论也就变成了流传千年的笑谈……而国人甚至说华夏民族被这么一个宵小之辈和它的后人玩弄于鼓掌达数千年之久,想来也是可笑至极!!!

晋朝的竹书纪年的内容真实吗,如果真实岂不是颠覆历史

并非晋朝,而是先秦的晋国

《竹书纪年》的资料很容易查找,题主可以查阅一下这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可说并不少见。至于记载的是否真实,那倒未必,但这要分成三个方面来看。而单从史实言,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年限看,基本可说是真实的。因为太史公的时代,文献保存是个大问题(竹简和帛书都很难保存下来),尤其还经历了秦朝李斯提议的焚书事件和挟书令事件,所以到了汉朝,史料阙如的情况下,构建历史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说个题外话,笔者看到《纪年》是八、九年前,当时的天涯和一些群里都比较喜欢说这个问题,笔者当时尚年轻,就也追了一把时尚。

纪年在史实的基础上是否存在主观虚构?

笔者最初找到纪年时,发现其上限是从黄帝开始的,而非当时流传较广的尧舜禹始,同时,一些人也不谈这本史书对汤武革命的态度。但如果我们自己读过书就可以发现,《纪念》把所有上古帝王都喷了个遍,没有一个落下,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圣王在《竹书纪年》作者群的眼里差不多都是乱臣贼子。

笔者以前在群里时,记得有人引韩非子和曹丕来说明《纪年》涉及到主观判断的地方可靠,当时笔者尚才疏学浅,也没有走向专业化,所以比较认同这种观点。后来却发现,曹丕事件本是孤证,而孤证不立。至于《韩非子》,我怕这些人根本就没好好读书,否则,任何一个读过韩非子作品的人总会发现,韩非子对“舜囚尧……”这些人的观点之态度根本就是——乱臣贼子、党羽之言。可见,就算韩非子本人,也绝不认同这些观点。而很多人之所以会如此坚定的认为韩非子有近似的言论,那是因为把舜迫尧误作了舜囚尧。韩非子的态度其实是,大臣如果修身明德,就会把君王比下去,这就是迫君,臣子最好的做法是,暗地里做好事,明面上则把成就都归功于君主。可见,迫和囚绝不是一回事。

《竹书纪年》为何会出现这种怪异的历史观呢?不清楚,但后世的黄老学派可能跟它有关,因为二者都相信,无论君王如何混账,只要臣子反抗了,便是大逆不道。所以我们看《竹书纪年》,它从不说那些末世帝王有多坏,也不说反抗者的品德如何,而单纯只考虑一个问题——做大臣的,永远不要反抗君主,否则就是乱臣。或许正是在这个原则的驱使下,那些史实才会被做了改动——起义和革命都是大逆不道的反叛,采取禅让制度而不是家庭父子承包制,那我们就写你杀死了君主。

我们知道,孔子是否作了《春秋》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春秋笔法,这个用法大家都耳熟能详。问题在于,春秋笔法之于先秦,本是很常见的作史原则,即使说孔子确实作了春秋,却也不能把对春秋笔法的批评推给孔子。从《左传》中不难发现,当时的史官记史本身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较大程度上以君王为准则。但孔子的《春秋》(笔者比较认同这一种观点),却是对天子和诸侯双方同时做出了批评,所谓罪我者春秋,除了孔子并非史官外,对天子和诸侯双方的批评才是后人可能批评作者的重要理由。另外,当时的史官把重心放在君王身上,不意味着他们作史就没有危险,当时本是礼坏乐崩的年代,史官所记,必然要得罪权臣诸侯,而后者要杀前者,简直易如反掌。

所以,《古本竹书纪年》虽然对我们校正《史记》有很大帮助,却未必没受到春秋笔法的影响。而且我们可以肯定,它相较于早期的史书而言,是绝对的唯天子论者。

清朝学者从另一角度指出,晋人本身就有弑君的传统,所以,他们很可能像曹丕那样,把自己的行为普遍化。有点像什么呢?今日若有个大偷偷窃了不少财物,必定会想象,全天下人可能跟我一样都是偷窃犯——它们属同一个范畴。

不过,《纪年》还有一种可能,除了韩非子的批评,我们推测的史书书写原则,以及清人某些学者的推测三种情况外,公孙龙子之前的一些荒诞而不可看作信史的名家人物或也有关联。这些传说中,确实存在从反面理论批驳三皇五帝的例子,那么即便不是信史(非公孙龙子以前的情况,而是在其后),也未必能说后来没有随着辩论思潮出现过这些思想。或许,正是这些思想影响了史书作者的看法。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有些人认可和竹书纪年里的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史上最著名的摸金校尉,开启惊天大发现,却没人能读对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