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互联网 为什么 2023-08-24 03:27:08 -
中医 脾胃学说 创始人李东垣,治疗近视眼的中医方子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以及脾土称为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2. 关于脾的病都有哪些
  3. 中医所说的肾阳、肾阴各是什么物质有何功能
  4. 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

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创始人是李杲。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关于脾的病都有哪些

老师谢谢邀请回答!对不起,即虽然老师问!你就很懂,我不懂医学专业知识!更没做过医生,知道皮毛,不好意思,请教老师才是,啤是所有內胀的外衣,没他保护,内胀会出毛病,会冷,会受外部一切病毒打扰,本身就影响胃,胃不好啤功能造成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引起啤,胃都问题,互相作用,所以啤很要,如果不好会引起联锁反应!对不起!请见凉!我想删掉,算了己经答了!谢谢!

中医所说的肾阳、肾阴各是什么物质有何功能

凡是物质都有阴阳。包括周行在人身上的气。肾脏也不除外。阳,代表着正,向上,活泼。阴,代表着反,向下,静止。阴阳之气在脏腑中。相互制约。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如若一方受损。另一方就会强大。肆无忌惮。身体就会不适,就造成了所谓的病。

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脾虚问题是临床的常见病证。很多朋友表现为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大便不成形,然后请中医看诊确定为脾虚证,实际上,大家对这个病证知之甚少,总想搞清楚脾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朱大夫运用中医专业知识,为您做全面准确的解答分析。详细的谈谈脾虚的成因,临床表现以及关联疾病,预防调护的建议。

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闻声则动,动则磨胃而主运化,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类经图翼》

首先,中医学中的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并不相同,现代医学的脾是外周免疫器官,做一些免疫调节和吞噬衰老血细胞的工作。而中医学的脾涵盖整个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这个功能以“脾主运化饮食水谷”作为基本的体现,脾的功能还包括化生气血,升清布散津液,升提脏器防止脏器下垂,统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等等生理作用。人体自诞生后,就依赖脾不断的运化饮食,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所以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情绪不畅最容易造成脾气受损,脾气虚弱后功能下降就发生了脾气虚证,朱大夫通过临床诊病发现,多数脾虚的人群仅表现轻度的胃部不适,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胃肠功能减弱的功能性病变,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下垂等。脾虚日久就可能发生器质性病变,甚至影响其他脏腑而发生诸多病证或实质性损害。例如水肿,心悸,失眠,黄疸,小儿营养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那么,造成脾虚的原因是什么呢?具体病证分类有几种呢?★饮食不节,情志因素是脾虚发生的主要原因,脾位于五脏的中部,按中医学的上,中,下三焦分类,脾位于中焦,因可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类似大地孕育万物,所以说“脾属土”。中医将脾的功能称之为“脾气”或“中气”,脾与胃相表里,中医认为胃为六腑属阳,为燥土,脾为五脏属阴,为湿土,脏腑之间互相配合,脾得胃的燥气而不湿,胃得脾的湿气而不燥,达到燥湿平衡的生理状态。若脾气虚弱,不能运化饮食,就会食滞不消,出现食少腹胀,嗳气打嗝,有酸臭味。脾为胃行其湿气津液,脾虚不能行津液,津液停滞形成脾湿,就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干稀不调,或胃肠无力,不爱排便,因湿气在脾,大便常粘腻不爽。

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景岳全书》

胃主受纳饮食,脾主运化饮食,饮食在脾胃形成弥散的水谷状态,所以中医常说“脾胃为水谷之河海,气血生化之源头”。脾气上升将精微气血津液水分上输于肺,经肺气宣发布散周身,胃气下降将饮食代谢的糟粕和部分津液向下推动,津液供人体吸收,糟粕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运化可理解为消化的意思。脾胃相互配合无时无刻都在运化推动。运化后的精微气血可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内经》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若脾气虚,气血来源不足,就会出现乏力气短,四肢无力,形体消瘦,因脾主肌肉,即便是不消瘦也常出现肌肉松弛懈怠。

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脾胃论》

由于脾胃以运化饮食和津液为主,脾气虚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可以理解为饥饱无度,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摄入过多,三餐不定时或无规律。作息时间不稳定,晚上过度熬夜,早上必然起床贪睡,早餐的时间就不固定了。长期以往,脾胃功能必然受损,脾气受损,就出现脾虚问题了。情志因素也是脾虚的常见病因,忧思过度,心事过重,《内经》说“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就会出现气机凝滞不通,脾胃时刻都需要运动,一旦气机结滞脾胃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劳累过度,先天禀赋偏弱,亦是发生脾虚的原因。★脾虚常以脾气虚为开端,进而出现脾阳虚,脾虚湿重等复杂表现脾受致病因素刺激发生脾虚问题,起初以功能性失调为主,例如偶尔那顿饭吃的过饱,消化不良就属于脾气受损的问题,但一般无太大的影响。若持续性的饮食不节,情绪不畅出现脾气受损,就表现为脾气虚,气虚以功能下降为主,病情进展,气虚发展为脾阳虚,此时阳气的温煦推动力量就减弱,可在此基础上出现阳虚水停,阳虚血瘀等诸多病证改变。早期的脾气虚一般关联不到严重的疾病,仅为消化不良等脾胃症状。后期出现的脾阳虚,脾虚水饮湿邪停滞。脾虚瘀血气滞问题就复杂了,往往会发生在实质性病变,例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黄疸,水肿等疾病。常见的脾虚证有:①脾气虚证:脾气虚运化无力,患者常常出现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嗳气打嗝,吞酸腐臭,气虚者“劳则气耗”,悄悄活动后就容易出现乏力气短,周身困重。气虚血亦不足,面色常常暗黄。朱大夫遇到很多脾气虚患者大便不成形却不爱排便,因脾气虚推动无力,胃肠蠕动缓慢而导致,舌淡苔薄,脉弱是脾气虚的舌脉表现。脾气虚的体质可表现为多汗,感受火毒形成疮疖也较顽固,疮疡不爱出头说明脾气虚脓毒无力外托。

脾,外通窍于口。出汁液为涎。在七情主思虑,在身主肌肉,脾虚,面色黄也——《寿世传真》

②脾气陷证:也叫中气不足证,多因脾气虚进一步加重而导致,多见于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表现为胃部不适,饮食不消化,气陷后脾气升清无力,气血常不足,伴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有的患者表现为肛门下坠,伴有严重的气短,情绪低落,本证多见于胃下垂人群。气陷则血亦陷,加之脾虚脾不能统摄血液,也可发生女性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问题。③脾阳虚证:多因脾气虚进一步加重而来,表现为脾阳温煦能力下降,除了伴有脾气虚症状,多伴有四肢不温,口水多,胃部明显怕冷,呕吐腹泻,遇冷加重,得热缓解。阳虚寒凝血瘀者则出现腹部胀大,鼓之如鼓,腹腔内有积液,肚脐凸起,青筋暴露,阳虚水饮停留,湿邪停滞,阻塞肝胆,出现黄疸。舌淡苔水滑有瘀斑,脉沉细。本证为脾虚重症,可发生于功能性疾病,但更多出现在器质性疾病中,例如肝硬化,重症胃炎,慢性胰腺炎等。

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升运——《临证医案指南》

④脾虚湿困证: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液停滞而导致湿邪困脾,除有脾气虚症状外,还常表现周身困重,大便粘腻,因“湿聚成痰”,常表现咽喉不利,痰多或梅核气。湿易阻塞气机升降,清气不升,就会头脑不清,整天昏沉沉,因“湿性重浊”,湿邪充斥在皮肤肌肉内,出现形体肥胖或浮肿。本证多发生于代谢性疾病中,例如高脂血症,脾关系到整个脏腑功能,以及津液代谢,气血化源,发生脾虚后可出现的病证较多,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都可发生,临床上,应注意辨证,详细区分。★专业总结和建议脾虚指多种病因刺激下,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而出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病证。病因多为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情绪不畅,思虑过度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气不足后出现的消化系统紊乱,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进一步可发生脾气陷,脾阳虚,脾虚湿重,上述问题都是脾虚的基本病理改变。脾虚日久,湿聚成痰,形成痰湿证。脾虚日久,脾阳不足,形成阳虚,气滞,血瘀,病机就更复杂,临床上涉及到的疾病也较多,应引起重视。建议:脾虚发生后,一定要注意饮食,中医讲“节饮食,慎思虑”是调节脾胃的好办法,要按时吃饭,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好,尽量清淡饮食,细嚼慢咽。饮食注意好是战胜脾虚的第一步。其次要注意情绪不畅的问题,可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思虑过度,为脾胃较轻负担。严重的脾虚问题,尤其是合并其他疾病时,要请专业医生给予诊断,或通过中医师面诊分析指导用药,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文中参考了经典的中医文献,结合个人经验和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和脾土称为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脾牛清明冲剂之起源篇 脾胃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