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励志名言 冷知识 2023-08-24 10:41:52 -
为什么七十年代农村种植的作物,不打农药却没有病虫害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明朝的10大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儒林外史10个经典事件
  2. 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儒林外史10个经典事件

一是放牛郎王冕学画荷,二是老童生周进哭贡院,三是中举人范进痰迷心,四是严监生临死惜灯草,五是赵氏女状告严贡生,六是王进士宦海起风波,七是娄公子捐金救义士,八是蘧公孙入赘翰林府,九是众名士大宴莺脰湖,十是马纯上仗义赎枕箱

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一、农业中新因素的出现

明清时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重农政策、同时对与农业关系密切的赋税和徭役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如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这种区域性分工更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明清农业的另一重大成就是新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如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和甜菜等。因这些作物大多具有高产、耐瘠、适应性强的特点。

二、传统农业的纵深发展

明清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人口为5987万。相当于西汉时的人口峰值。到了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人口猛增至4.01亿,400年中人口增长了近6倍。人口过速的增长使原已紧张的人地矛盾加剧,因而明清时期的山区开发与边疆垦殖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广大平原地区。因可供耕垦的荒地已经告罄。

而围湖造田又加剧水患之害人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充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因而农业经营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措施之一是大力推行多熟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这一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普遍形成了二年三熟或三年四熟制,多种形式的一年二熟在长江流域渐居主导地位,双季稻栽培由华南扩展至华中。珠江和闽江流域部分地区发展了三季稻栽培。

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促使田间作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与配合更为紧密,也促进了栽培、灌溉、施肥和病虫防治等技术的发展。套犁深耕、浅耕灭茬、沙田栽培、亲田法、看苗施肥、小麦移栽等技术多形成或完善于这一时期。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农安县 因时因势优化种植结构 特色经济作物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