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的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一线教师这样认为的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家里条件不好,该不该供孩子上大学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学生不建议上大学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学生看《曾国藩》合适吗
  2. 家里条件不好,该不该供孩子上大学
  3. 很多老师总说有些学生真的不适合学习。是真的吗
  4. 初中生该不该有手机(不往学校带)

中学生看《曾国藩》合适吗

教育部推荐中学生选读书目中,有一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给家人的书信合集,这是曾国藩作品中最真诚的部分,语言也比较好理解,所以可以读一下。

其他的,不着急。

曾国藩的书有三类,第一类是曾国藩本人的作品,除了《曾国藩家书》,还有《冰鉴》这类相人术。第二类是他人辑录的《曾文正公嘉言钞》。这类书是文言或者半文言,读起来并不太轻松。第三类是现代人写的《曾国藩传》之类的小说或者传记,夹杂了作家个人的感悟或者说私货,不乏美化成分,需要辩证看待,或者说边思考边阅读,里面的观点不可尽信。如果没有一定的辨别力和社会经历,容易被带节奏。

为什么读曾国藩不着急?

首先,读一个人的作品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

曾国藩的思想来源比较复杂,涉及理学、权谋术、桐城学派、厚黑学、相人术,等等。这需要拥有立体的知识体系才能消化得了。有意思的是,曾国藩写了《冰鉴》,喜欢给部下相面,然后决定是否用这个人,但是他的五个女婿中四个很差劲,连一般人都比不上,只有一个勉勉强强。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曾国藩以貌取人的相人术,带有很强的经验性,并不能通用,可能用在官场、职场比较对路,用在其他方面就不准确,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另一方面,曾国藩挑女婿主要是选女婿的爸爸,并不看重女婿本人。这说明了他的局限性,而这种做法给他的女儿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当时都是父母包办婚姻,曾国藩这么做是无可厚非,甚至天经地义的。

所以说,以当时失败的经验指导我们当下的工作,可能准确吗?未必。

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他的思想,这就需要有多方面的学识和社会经历等沉淀来支撑了。

其次,中学生的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辨别力还不强。

尽管曾国藩的人生表面上很励志,但深一层看去,不乏老辣狠绝,他的外号“曾剃头”已经说明,他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事实。湘军、楚军、淮军之间的勾心斗角,地方与朝廷的博弈,涉及很多阴暗面和权谋之道。

建功立业的想法尽管好,想法和手段却不是一回事,属于成年人的游戏。中学生过早接触,会对自己的价值观造成混乱。

总之,曾国藩的事例尽管有正面意义,但不适合过早研究。在中学生时期,其实有很多比读曾国藩更好的选择。

汪曾祺《欢喜八事》——当代最好的散文家

老舍《骆驼祥子》——普通人的奋斗史

沈从文《边城》——田园梦

海明威《老人与海》——人与自然的奋斗

鲁迅《朝花夕拾》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

勃朗特《简·爱》

钱钟书《围城》

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等等,都是很好的作品,尽管也涉及了世界阴暗、艰难的一面,但更纯粹,强调奋斗、温暖

、关爱等正面能量,价值观比较正向,文字好读,内容也很好玩儿。

读读这些书打打底子,等到上大学或者踏入社会再读曾国藩的书也不晚。急什么呢?

家里条件不好,该不该供孩子上大学

考上二本当然要上了!

高考分数线刚刚出来,凡是有高考生的家庭莫不都在为孩子选学校、选专业事情忙的焦头烂额,比较前比较后希望给孩子挑选一个最好的学校。最近我也被我家高考的表妹每天来一遍夺命call,询问我该如何选学校、选专业等等事宜,现在就考上二本学校应该去读书的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二本院校和普通一本院校没区别

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没考上一本院校就是成绩不好,其实并非如此。除非孩子考上了985或者211的一本院校,否者普通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对于将来就业、升造没太大区别。

我表妹也是差一点点到一本线,家人有建议她去复习一年再考。然后我问表妹复习一年能否有信心考一个211院校,她说没信心,也不想复习,然后我果断建议她千万别复读。既然没有把握考的更好,加上复读的压力大,倒不如果断的选择一个二本院校先进大学校门再说!

第二,入学之初想好未来打算

首先,明确自己求学路的距离。我告诉表妹,想读二本本科院校没问题,但是必须只能当这个学校为求学路的跳板,她如果想学更好,必须下决心考研究生。真正在大城市呆久了才会发现,仅仅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使用的,像我表妹这种要强的孩子,想要更好,只能选择读研的时候更努力!

其次,选择适合的城市和专业。表妹因为考的成绩不理想,选择学校的时候一门心思的选了比较远的地方,比如新疆、西藏、内蒙古,兰州等地。我只好哭笑不得地告诉她想要继续深造还是选择一、二线城市比较好。这些地方相对而言经济比较发达,学生能接触到的事情会比较超前,视野和见识真的会不一样。选择适合的城市会让自己获得长足发展。

第三,不用担心学费问题

有人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的我是比较赞同的了。我本科的时候家庭条件也不好,连笔记本电脑都没钱买。但是,就我经历过的体会来看,解决资金问题太简单:

1.好好学习,狂拿奖学金。我本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拿的都是一等奖学金,然后还申请了助学金,再加上拿过一次国家奖学金,整个儿算下来,差不多覆盖了我的学费费用。

2.做兼职。当然本科前三年级(大一、大二、大三)我是不建议出去做兼职的。我做兼职基本是在两个假期,自己找一个短期工,其实就是廉价劳动力,或者做初中生的家教;然后读研之后,课程比较少,研二就一直做实习。一路下来,既给自己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兼职、实习的钱虽不多,但是生活费妥妥的够了。

3.自己想办法利用自己技能挣钱养自己。比如我研究生开始接触写文章,自己谢谢喜欢的文字,坚持更新文章,后来居然也能挣的一点小的酬劳,而这都能给我并不宽裕的日子增添一点享受奶茶的空间。

凭借上述的方式,我本科和研究生,家里给我出的费用只是一部分学费(大一刚入学、研一刚入学的学费),然后剩下的费用都是自给自足了。后来读研即使家庭条件很好了,但是还是习惯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选择不向父母伸手要钱花。这些经验后来给我顺利进入职场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所以如果担心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剥夺一个二本成绩孩子学习的机会实在不应该。实在不行就申请助学贷款好了,反正助学贷款可以毕业后再偿还,而且是没有利息的。

一定要坚持让孩子读书,切莫因为眼前暂时的困难折断了孩子展翅翱翔的羽翼!

很多老师总说有些学生真的不适合学习。是真的吗

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而文化掌握程度的评价体系却不能让所有学生的天赋得以实现。有时,我会对不爱读书的学生说:"上课不爱听,你可以练字啊!"但收效往往不好,后来我才想明白,原来练字也属于文化。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改对这些学生说:"有时间去打打篮球。"这话倒还对某些调皮学生有用,看到这几个学生打球,我也会去凑凑热闹,和他们聊聊天,看他们打球的认真程度,绝不会想到他们课堂上懒散、违纪的模样!他们不爱读书,或许应当另有领域让他们施展天赋,获得尊重。作为家长,我倒是鼓励孩子多发展兴趣,以此来观察他的天赋所在,但不会强迫。电子琴、画画、书法、羽毛球都让他去练过。后来发现他的羽毛球不错,但天赋居然还是在文化学习方面,这倒让我省心了,正应了我的期望:"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因而,关于教育一直有个小梦想,希望中小学阶段多开些选修课、特色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不要再拿文化成绩作为准绳忽略天赋!

谢谢邀请!

欢迎关注!

初中生该不该有手机(不往学校带)

对于在读书的学生最好不要有智能手机。因为手机功能多,学生在家里手机经常带在身上,很容易玩游戏,不玩游戏遇到自已不会做的题,马上到手机百度。我认为在长知识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自己去思考,遇到很难的也要去问老师。从小要养成独立思考好习惯,对学习成长有及以后的事业大有帮助。谢谢。

关于家里条件不好,该不该供孩子上大学和中学生不建议上大学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孩子的需求该如何满足 不恰当的做法,影响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