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夏季承德避暑攻略 旅游

style="text-indent:2em;">今天给各位分享塞罕坝森林来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专家建议砍伐塞罕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塞罕坝历史真实故事
  2. 塞罕坝种的树是乔木吗
  3. 塞罕坝森林来历
  4. 塞罕坝的存在对河北有哪些影响

塞罕坝历史真实故事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浑善达克沙地前沿。塞罕坝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后来由于过度围垦、砍伐树木,变成了树木稀疏的茫茫荒原。

1962年,为了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经过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把莽莽荒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构筑起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长城,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种的树是乔木吗

是乔木因为塞罕坝所种植的主要是云杉和红松,它们都是乔木,属于高大的乔木类,同时它们的密度也非常大,生长的时间也非常长,所以可以明确它们是乔木。此外,这些乔木在生态环境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承担了保持土壤水分和透气性、抑制沙土流失等重要角色,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塞罕坝森林来历

塞罕坝在我国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

随着清王朝走向衰败,在内忧外患,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的清政府将魔爪伸向塞罕坝。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

熬过了清朝,民国,随后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塞罕坝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最终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

塞罕坝的存在对河北有哪些影响

提到塞罕坝,不得不想起前不久才看过的电视剧《输赢》了,辛芷蕾饰演的女主骆伽的家乡就在塞罕坝林场,当时我就喜欢这个地方,的确很美。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跨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处于阴山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山脉南端、燕山山脉西北端汇合处,行政上属于河北承德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

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皇帝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

清朝末期,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从1860年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

加之山火不断,到1950年初,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

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推动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建国后,塞罕坝地区开始建立国营林场负责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效果并不理想。

1962年,国家下定决心治理风沙,于是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的塞罕坝,已经成为河北乃至华北地区举足轻重的生态自然保护区。

回到笔者的提问,塞罕坝的存在对河北的影响,我想这必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那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塞罕坝林地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有利影响,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塞罕坝生态模式也在中国各地得到了推广,助力了“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达成。

1、动物和植物更加多样化了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林面积。

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且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人工林面积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内是以樟子松和华北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林。

由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严格控制外界人为因素的干扰,使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植物和昆虫资源,达到了一种近自然森林的状态。

与保护区外的人工林相比森林害虫很少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成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保护区是2002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0.7%,人工林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

由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混交类型复杂、多变。

而且林下灌草丛种类丰富、盖度较大,为昆虫群落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取食和生存条件,提高了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不仅植食性昆虫种类丰富,同时增加了天敌昆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对植食性害虫的控制作用相应提高,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即使是樟子松纯林也表现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2、塞罕坝植被修复保障了湿地的存在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它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塞罕坝作为京津冀周围重要湿地,又是滦河和辽河的重要水源地,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今,塞罕坝像一条绿色长龙横亘于内蒙古高原南缘,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移,成为护卫京津冀国土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据统计:

塞罕坝共有水域和沼泽湿地面积5088公顷,湿地系统面积可达16000公顷,湿地类型丰富,主要包括河流、湖淖、沼泽、河滩、湿草甸等,生态系统复杂多样。

那么,湿地的存在又有哪些功能与作用呢?

减少径流、蓄洪防旱、调节周边水源丰枯

塞罕坝湿地作为降水的贮集地,把上游的洪水拦蓄在湿地内,一部分以地表水的形式储存起来,一部分渗入地下,增加地下水储量。

这样,既能在洪水期降低洪水的危害,减轻下游毗邻乡村的防洪压力,又能在枯水期对拦蓄河水加以利用,缓解干旱季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湿地资源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时空调节,对毗邻各村镇、农牧场的抗旱保墒,保障和提高农牧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周边及重点城市的天然净化水源地

塞罕坝区域内内陆河及泉水众多,其中阴河支流、吐里根河支流、撅尾巴河、羊肠河等是滦河、辽河的源头重要支流。

根据权威人士计算,塞罕坝每年通过上述河流和源头湿地向滦河、辽河注入淡水近400万立方米,而且对两河流域水源的涵养、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天津、承德、赤峰、铁岭、新民、盘锦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与调节和用水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塞罕坝地处坝上高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典型的湿地类型和湿地生态环境,为区域内迁徙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条件。

据统计,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共有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陆生脊椎动物66科261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

此外,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野大豆、蒙古黄芪、刺五加和沙芦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鸟类39种,兽类7种,鱼类1种等。

保护独特景观,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塞罕坝湿地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天然交错带景观。

诸如,平坦广阔的湿地沼泽,连绵起伏的草甸草原,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淖,漫山遍野的野花。

正是这些独特的景观,成为塞北大地集生态旅游、科普宣传和革命历史教育于一体的休闲胜地。

伴随着今天生态旅游的逐步兴盛,塞罕坝生态休闲旅游迅速发展,进而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另外,塞罕坝湿地流域孕育和生长了众多的野生植物和菌类,成为绿色食品的天然加工厂,为塞罕坝及其周边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护林防火

塞罕坝湿地多处于林场交界处和与乡村交界地带。

尤其是吐里根河、撅尾巴河、羊肠河横亘于塞罕坝与内蒙古自治区、御道口牧场之间,成为控制行人、阻挡沙化的天然屏障,更是天然的防火隔离带。

其他水域、湿地如阴河、如意河、伊逊河上游、响水河等均处于场乡交界处。

这对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火源、减少火灾隐患都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抵御外来火起到了最有效最实用的天然隔离作用。

3、塞罕坝对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北部,处于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草原与森林、沙地与农牧过渡区,与北京市、天津市相邻,生态区位极为重要。

自1962年建场以来,两代塞罕坝务林人用心血和汗水使塞罕坝从昔日塞外荒原转变为今昔万顷林海,成功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铸成了京津冀生态屏障。

塞罕坝在应对周边区域气候变化和提高空气环境质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塞罕坝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森林固碳

由于林木生长,森林每年有可观的新增固碳。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每年蓄积生长量为53.8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木材含碳量仍以每立方米0.2吨在增加。

有关研究测算表明,枝叶、树根生物量约为树干生物量的30%,则其含碳量也应为树干含碳量的30%。

因此,计算出塞罕坝机械林场每年森林固碳新增14万吨。

如果将其还原为二氧化碳,塞罕坝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1.3万吨。

按照人均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森林每年可以抵消25.7万人二氧化碳排放量。

涵养和调节水源

森林是巨大的绿色宝库,以其高耸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组成的林冠层、林下茂密的灌草植物形成的灌、草层和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截持和蓄积大气降水。

从而对大气降水进行重新分配和有效调节,发挥着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水文功能。

有关资料显示,森林所涵蓄和调节的水量极其巨大,上万亩面积的森林即可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面积达百万亩之多,涵养和调节水量可想而知。

据估算,塞罕坝林区涵养和调节水源量为1.25亿立方米。如此大的水源涵养量,可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库容。

按照普通三口之家年用水量120吨估算,塞罕坝森林每年的水源涵养和调节量可供104.2万家庭使用。

调节小气候

森林使林区产生特殊的小气候作用,并与周边较大范围内的地区气候形成一定的差异。

针对塞罕坝林区实际,森林调节小气候主要包括增加降水、减少大风日数、增加无霜期、降低夏季气温等方面。

(1)对降水、无霜期、大风日数的影响

从林场自身看,建场初期10年主要为茫茫荒原形式,降水总量为4211.6毫米;

最近10年则以森林植被为主,降水总量为4576毫米,年增降水量36.5毫米。

建场初期年均大风日数77.6天,无霜期57.6天;

最近10年年均大风日数47.5天,无霜期72.2天。

那么,平均减少大风日数30.1天,增加无霜期14.6天。

有关资料显示,辽阔的森林面积存在大量的蒸散作用,使空中有大量水汽遇寒气而凝结成降水。

在条件相同地区,森林地区要比无林地区降水量大20%-30%。

内蒙古多伦县,直线距离塞罕坝仅70千米,纬度几乎一致,海拔相差不多,年降雨量则比塞罕坝林区少了70毫米左右,可见塞罕坝森林的作用极其明显。

(2)改善空气质量

塞罕坝森林增加了空气负离子的含量。

空气中负离子因其具有杀菌、降尘、清洁空气等重要功效,而被誉为“空气维生素与生长素”。

据悉,负离子具有改善肺功能、改善心肌功能、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杀菌、清新空气等作用。

负离子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逐渐被理论界和公众认识。

据有关数据表明:

“塞罕坝的森林每年释放的负离子总量达1.2×102?个,林内空气中的负离子平均浓度为每立方厘米2500个,最高峰值可达每立方厘米8.46万个。”

我特意查看了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负离子浓度远高于京津冀地区。

二、塞罕坝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最北部,森林覆盖率高达80%,被誉为离北京最近最美的地方。

它也是京津冀的后花园,空气清新,是天然氧吧,也是防止风沙进入北京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塞罕坝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宜人的森林气候和优越的区域位置,现己成为京津冀地区市民出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塞罕坝森林公园范围内没有污染企业,内部及周边社会居民少,且分布相对集中。

森林茂密,林木葱郁,有林地面积68842.5公顷,占总面积的74.3%,疏林地面积597公顷,占总面积的0.6%。

此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1097公顷,占总面积的1.2%,森林覆盖率75.5%。

园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空气清新,生态自然,环境优美。

据有关资料显示:

森林公园大气质量达到GB3095一级标准;地表水达到GB3838Ⅱ类标准;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属于优级。

满足这些标准,完全可以在此修建森林医院、森林保健中心、高水平度假区等。

塞罕坝林场生态旅游主要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载体。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兼具草原、河流、湖泊、天象等自然景观,并有木兰秋狝皇家文化的底蕴和满蒙民族文化风俗,森林葱郁,景色壮观。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经林业部批准设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公园,并且已经是4A级景区,也是河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自建园以来,就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之地,并且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口碑效应。

2017年12月25日,塞罕坝国家森林获得联合国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的殊荣。

伴随着这些殊荣,更是吸引国内外游客一睹塞罕坝的自然风貌,领略塞北的风情。

所以说塞罕坝的存在对河北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柒遇长安,学习人文地理,拓宽知识边界。

塞罕坝森林来历和专家建议砍伐塞罕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绝美塞罕坝,每一张都美的像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