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殇 上 慈禧 甲午海战失败的锅我不背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1840年甲午中日海战过程及失败原因这个问题,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日甲午海战以北洋水师失败告终,仅因为日军强大吗
  2. 下濑火药是导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陆战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吗
  3.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源是慈禧原因是什么
  4. 1840年甲午中日海战过程及失败原因

中日甲午海战以北洋水师失败告终,仅因为日军强大吗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几次战斗不利,除了日本海军实力更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清政府不懂海军,战略错误所致。

在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实力已经不如日本海军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制订了海外扩张的战略。在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从而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此后中日两国就针锋相对,展开了海军军备竞赛。中日海军军备竞赛分三个时期:

1883年以前,日本强于中国:

日本兴办西式海军始于德川幕府晚期。在倒幕战争时,日本海军就装备了一艘法国制造的小型铁甲舰“甲铁”号,这也是远东地区第一艘铁甲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大办海军,先后购买了“扶桑”、“比睿”、“金刚”3艘铁甲舰。

此时的清政府军舰除了从英国购买的“超勇”、“扬威”、蚊子船外,只有福建船政局自造的旧式炮艇,即使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船政水师加一起,吨位还是质量都远不如日本。

1884年到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中国海军超过了日本:

日本连续购买多艘铁甲舰以后,清政府感到压力巨大,加上中法战争的刺激,于是加快了海防建设速度。李鸿章在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大型铁甲舰,随后又陆续在德国、英国购买了“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舰。

到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时,仅北洋水师的总吨位就达到了4万多吨。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日本主力舰仅增加了从英国购买的“浪速”、“高千穗”两艘巡洋舰,双方实力对比出现了逆转。

1888年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实力再次实现了反超:

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认为海防已经巩固,于是暂停购买军舰。此后除了福建船政局建造的“平远”外,北洋水师再未增加一舰。

而日本则因为北洋水师的压力而大肆扩军,先后购买、建造了三景舰、“千代田”、“吉野”、“秋津洲”,海军的总吨位增加到了61373吨。加上日本海军新军舰多,总体技术水平占据优势,此时的日本海军实力已经超过了北洋水师。

双方实力上的差距,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最直接的原因。

清政府对北洋水师的掣肘,加快了北洋水师失败的过程

北洋水师实力虽然不如日本海军,不过要是战备良好,运动得当,那么至少可以给日本制造很大的麻烦。可惜的是北洋水师这两方面都不具备。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对海军认知有限,清政府始终把北洋水师视为防御型的存在,主要用于威慑列强。因此在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就满足现有成果,不仅不再添置新舰,连原有军舰的维护、升级也大打折扣。北洋水师各舰的维护费用经常不足,结果导致各舰老化严重。

而李鸿章想购买新式的速射炮以加强北洋水师火力,也迟迟得不到所需的经费。更糟糕的是北洋水师的炮弹,特别是新式的长倍径榴弹和弹底引信穿甲弹严重缺乏,这导致北洋水师的火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在战斗中的发挥。海战中很多日本军舰对此被大中口径炮弹击中,但是大多损伤不重,就是炮弹威力不足引起的。

此外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因为把李鸿章视为后党的骨干,光绪和帝党众大臣不是想着如何击败日军,而优先考虑的是把李鸿章和丁汝昌搞下台。因此对于北洋水师进行各种刁难,无中生有进行攻击,极大的影响了北洋水师官兵的士气。

而且由于担心日本会直接在京畿附近登陆,光绪甚至要求北洋水师严守海口,不得让一艘日本军舰进入渤海,否则就要严办。这种完全不顾实际的命令除了束缚北洋水师的手脚外,没有任何作用。导致了北洋水师在战略规划时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出击。

因此北洋水师实际上是在战备不足,后方又不断干涉的情况下和日本海军作战,实力等于又打了一个折扣,败了毫不奇怪。

下濑火药是导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陆战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吗

谢邀请。清朝,一个丧权辱国,民不聊生的专断腐朽朝代,一场甲午大东沟海战完败,深深刺痛了四万万中华子民的心。虽经众多北洋水师官兵同仇敌慨,誓死与倭寇血战到底,终因弹药不足而丧失良机,万不得己破斧沉舟撞沉敌舰,被倭寇的鱼雷击中,悉数被歼,生俘的舰只掳回日本。

一场甲午海战,号称亚洲第一的大清铁甲舰队北洋水师却败在了日本之手,原因有多方面,日本的下濑火药的发明使日本舰队火力大增,初射速度快,杀伤威力大,弹药给养充足,这些都是日本自维新运动带来的彻底变革,日本又重注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用于逐步实现工业化,国家强大,国民素质提高,大力扩充军备。从一个向中国古代纳贡的番属国,脱胎换骨变成了亚洲独立强国。反观大清,社会制度专断,朝廷花天酒地,营私舞弊,苛捐杂税繁多,民不聊生,对有限的海军军费挪用建造花园庆生,对北洋水师的建设及训练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效机制,没有建立相应的兵工厂生产北洋水师的弹药,过份依赖进口,甚至都进口全是沙子的炮弹,一个自己都不能生产弹药的国家,完全依赖进口其结局,一旦发生战争弹药用尽,整支舰队就得被动挨打,北洋水师完败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水师官兵与舰同存亡,手无利器杀敌,一腔热血去撞敌舰,反而遭日舰鱼雷攻击,沉入黄海。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海战硝烟早已散去,这段沉痛的历史永远铭刻在记忆中。值得玩味的是,日本发明下濑火药,促进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业革命飞速发展,壮大了国力军力,而我们却发明了麻将沉迷于消遣娱乐。前方炮声响,后方搓麻将,这样的清朝还能战胜小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源是慈禧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失败的根源不是慈禧,而是光绪和翁同龢。当时光绪主政,慈禧几乎是没有干预,主战派并不是慈禧而是他和保守派。光绪只有野心却无能,他的戊戌变法过于激进,没有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这也是他被慈禧拿下的原因之一。这就和一个公司的领导艺术一样,公司是要业绩但是不是只有996、007把你搞得一点生活时间都没有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时间你在摸鱼,最后公司整体也没有出业绩。其实战争结果早已经被李鸿章成功预测,简直是比现在的大数据还准,他对自己的军队了如指掌:十年未更新装备的海军,此战必败,所以一开始就采取了避战求和保船的策略。个人认为李鸿章是比较务实的,可是在政治上他却输给了保守派,毕竟在清国这种非黑即白的国家,你不跟小日本干就是贪生怕死,汉奸走狗。保守派才不会管你怎么决策,以及why?

就像一个坏领导不给你任何资源甚至随便找个理由底薪都要克扣还要叫你出业绩。北洋水师是一个吃喝都不饱的人(不拨给北洋水师必要的武备军费),还要叫他出去揍一个比自己强壮很多且营养充分的人,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1:受到当时中国的普遍社会风气,环境的局限,除李鸿章北洋水师等少部分人,大部分人对于近代战争没有深刻认识,以至于没有提前布局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2:朝廷内部保守派没有大局观,影响光绪做出正确的决策。3、传统文化的糟粕造成当时的中国夜郎自大不能正确面对国家在各个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世界的事实。

1840年甲午中日海战过程及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共分为两个阶段,1、黄海海战:1894年9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偷袭运送赴朝援军返航的清朝北洋舰队,标志着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清军5艘舰船沉没,虽遭重创,但仍可一战,北洋大臣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政策,命令北洋水师躲入威海卫军港,将制海权拱手相让。2、威海卫战役:1895年1月,日本海陆军围攻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同时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注意:黄海海战失败后,日本陆军开始在朝鲜登陆,一路向北进攻。威海卫战役中,威海卫在日本海陆军围困下失陷,陆上战场也是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部分)

中国战败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①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

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文章分享结束,1840年甲午中日海战过程及失败原因和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失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甲午中日战争 清军败得惨不忍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