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怒摔阿斗真相 故事背后有何隐情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的一些知识点,和刘备为什么摔阿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刘备将阿斗扔在地上,是因为他异常的珍惜谁
  2. 刘备摔阿斗,为什么摔给赵子龙
  3. 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
  4. 历史上真有刘备摔阿斗的事情吗莫不是摔坏了脑才"扶不起"的

刘备将阿斗扔在地上,是因为他异常的珍惜谁

长坂坡赵云救出阿斗后,双手捧起交给刘备,刘备看着眼前疲惫不堪的子龙以及仍熟睡的阿斗,心情复杂,百感交集,随手就将阿斗丢在地上。说为了你险些损失了我一员大将。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异常珍惜。

赵云的忠诚和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刘备对他的感情也非常之深。刘备的人生目标绝不是一个儿子那样简单,而是兴复汉室。他需要人才这时要比妻儿重要。他的这一行为可能就是出于真情流露。

还有说法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确实,随手一仍,孩子也不会有过大风险,但在手下看来,就感觉不一样,看到或听到的都会觉得刘备重属下轻妻子,会提高下属忠诚度,赵云也为此感激涕零。

不管怎样,刘备对赵云是异常珍惜的!

刘备摔阿斗,为什么摔给赵子龙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条歇后语是说刘备为了笼络赵云摔孩子,一来收买赵云,二来显示自己公私分明。

为什么是赵云那?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刘备虽得人心,但是兵微将寡,而且这之前已经对赵云很是看好,借着摔孩子收买赵云不仅得一将领,还能表现自己。

其次,赵云能文能武,又是刘备的贴身保镖,关系虽然不如关张,但是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再说关张对赵云也是相当的认可,不收买赵云还会收买谁。

还有赵云的出生也是底层阶级,再加上刘关张也不是统治阶级,团结在一起做大事也很有必要。同命相怜,志同道合。

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

刘备摔阿斗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出于对阿斗的教育考虑。阿斗是刘备的义子,但是因为有些怯懦而不够勇敢,刘备认为他需要受到震慑,从而变得更加勇敢坚强。第二,出于对家族威望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当时刘备正在夺取益州,面临强敌曹操的威胁,而阿斗是他的亲儿子阿福的兄弟,如果他在未来继承了刘家的家业,必须成为一个有胆略、有担当的人,才能更好地维护刘家和国家的利益。

总之,刘备摔阿斗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出于对教育和家族威望、国家利益的考虑。虽然这种方式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在当时的战争年代,这种手段是非常普遍的,也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历史上真有刘备摔阿斗的事情吗莫不是摔坏了脑才"扶不起"的

东汉末年,曹刘的长坂之战中,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大家都知道刘备除了会哭还有个特长,那就是跑得快,他冲出了重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

大家看重点,“刘备接子,掷之于地。”请先记住这一点。《三国演义》中对刘备的描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刘备双手过膝,可见他的双臂非常长,从赵云手中接过孩子之后,掷之于地,以他的臂长,襁褓中的孩子绝对不至于受到任何伤害,那么,刘备此举无疑只是为了收买人心而已。

古时候,但凡圣人出世,天必有异相。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若按照过去星象命理学说,阿斗是天上北斗七星降世,岂是庸碌之辈?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大家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印象总归是不太好,各类影视游戏形象都很糟糕,甚至有“扶不起的阿斗”流传至今。要知道,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刘备去世后一个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刘禅继位初期,根据刘备遗诏,由丞相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同年,刘禅册张飞之女张氏为皇后。

事实上,他的老爸刘备尚且什么都听诸葛丞相的,何况有着深刻自知之明的刘禅!放权其实也是一种大智慧,既然自己能力有限,何不放权于能人志士?就如同刘邦用韩信,韩信是千年一遇的将才,而他却为刘邦所用,韩信是用兵之才,刘邦则是用将之才,试问谁更胜一筹?

册封张飞之女为皇后,显示出刘禅的帝王权术,以联姻的方式拉拢“桃园二代”,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刘禅立前皇后之妹张氏为皇后。这时候估计前皇后已经去世,刘禅继续巩固与“桃园二代”关系。

建兴二年(224年)春,致力发展农业生产,停止征战让百姓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是个很重要的决策。西汉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才换来武帝的一世英名。不过遗憾的是这个政策才实施一年便被打破,从建兴三年起,武侯诸葛亮又开始了征战之旅,不知道是武侯觉得自己时日不长时不我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而发动战争。既然相父要北伐,刘禅也只有竭全国之力支持。

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时,刘禅换上白色丧服,下令举国哀悼三日。有个在诸葛亮手下不得志的官员李邈,妄自揣测圣意,上书称:“诸葛亮手握重兵,狼顾虎视,独揽大权,威胁国家和社稷。如今幸好他死了,国家从此得以安定。”

刘禅接到此奏后勃然大怒,当即将李邈下狱处死。《三国志集解》赞叹刘禅果断速杀李邈、禁止任何人诽谤非议诸葛亮一事,是“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对于诸葛亮的后人,刘禅亦是亲近联姻,破格提升,可谓是对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相父仁至义尽,也是给大家看看:对我父子忠心耿耿者我必厚待之。

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丞相一职,把原本属于丞相的权力,由二个职务来分担。这样做表面是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其实是为了防止专权现象再次出现。

至于后来蜀汉大势已去,刘禅降魏之举,固然是为了自保,但何尝不是为了减少百姓战乱流离之苦?如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争的是君主面子,苦的是百姓苍生。

在司马懿的势力之下,刘禅“乐不思蜀”,更是显露出他“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才能在虎狼窝中从从容容平平安地做“安乐公”,保住了刘氏一族血脉,享年64岁。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国迷案 刘备为何怒摔阿斗,真相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