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萧何作为副县长为何跟他称兄道弟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刘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萧何作为副县长为何跟他称兄道弟的问题,以及和刘邦为什么叫刘季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刘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萧何作为副县长为何跟他称兄道弟
  2. 刘邦从“市井无赖”到汉朝的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
  3. 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为什么人们称呼刘邦为汉高祖
  4. 雍齿是什么人汉高祖刘邦何故既恨他,又封他为侯

刘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萧何作为副县长为何跟他称兄道弟

汉太祖高皇帝,祁姓刘氏,讳邦,字季。

与一般印象不同,刘邦是魏国大夫刘清的曾孙,并不是楚人。

刘邦早年和卢绾一起读书,可见并非平民之家,青年时期以信陵君魏无忌为偶像欲拜为其门客,刘邦出行后才知道魏无忌死了,转而投奔魏无忌的门客张耳。

刘邦起义后,丰邑老家投降了魏国,由此可见刘邦其实是魏人并不是楚人。

之所以有此误解,是因为丰沛本来就是边界地区,丰为魏,沛为楚,而且后期刘邦投奔了项梁,其部下也多楚人,刘邦受楚文化影响很大。

受偶像影响,刘邦向往于养士,希望作出一番大业,但此时刘家已经家道中落,支撑不是那种挥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养一千几百人不行,偶尔代十几二十号人吃吃喝喝还是可以的,刘邦因此结交了一批人,这些人日后成为其夺天下的关键。平民家自己吃饱都难,是不可能这么搞的。

在陈胜起义后,沛县令也想反秦自立,想召会刘邦,结果中途反悔,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有百余众,之后沛县父老杀县令迎接刘邦,说要推举首领,虽然刘邦假意推脱,但实际上别人根本玩不转,因为他结交不少亡命之徒,像萧何这样的文士怎么指挥得懂,所谓退让其实是作秀而已。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有兵你就是王。

刘邦从“市井无赖”到汉朝的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

刘邦的成功恰好能验证孔子为什么不成功。而刘邦的成功给后人指明了方向,不管是后来的曹操,刘备,还是后来的李渊,朱元璋,都是学习刘邦的好学生。所以刘邦的成功方式虽然让人很不喜欢,但却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就是今天,学习刘邦的人仍然成功。

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人想在今天这个社会成功,学习刘邦也是一个最后的捷径。但刘邦这人为什么会被称为“无赖皇帝”,他是怎么成功的呢?我们一步一步分析。

1)刘邦为什么是“无赖皇帝”?

刘邦最后当了皇帝,成了一位除秦始皇以外最成功的人。按理来说,刘邦做了皇帝,并且大汉江山延续了四百年,他的后人有很多时间把他洗白,但刘邦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称他为“无赖皇帝”。这却是非常奇怪。

就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全天下人都知道。刘邦也以“无赖”闻名于世。我们普通人都把面子尊严看得非常重,而李嘉诚却说,要想成功就不要面子。

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无赖”是一个侮辱人的词汇的时候,刘邦自己认为“无赖”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因此刘邦认可自己的“无赖”,因此他常常以此自夸,所以他才以“无赖”皇帝闻名于世。

既然刘邦认为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无赖,那我们就好好分析一下这个无赖。

什么是“无赖”?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刘邦。刘邦当上皇帝后,他的后代也要找一个有名的祖先。但事实上是到刘邦的父辈刘太公,也只是一个编户的农民。有一些地产,但要亲自参加劳作。最多算是富农或者小地主。

刘邦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他是一个农民,但不参加劳作。他不下地干农活,因为干农活真的太累。刘邦不愿意干,用农村的话来说就是:“好吃懒做!”为此刘太公没少骂刘邦,但刘邦不听,继续做他的二流子。

刘邦最喜欢做的就是整天游荡,交一下同样喜欢游荡的狐朋狗友,经常喝酒,调戏漂亮女人。刘邦和这些狐朋狗友不下地干活,就没有收入来源,但这些人天天有酒喝,钱从哪里来?所以说刘邦他们的收入来源就显而易见了。

并且从刘邦后来能当上泗水亭长就可以看出,刘邦是黑道上混的。因为泗水亭长就是当时的派出所所长。当时天下已经接近大乱,刘邦能当上泗水亭长不靠关系,靠的就是他能摆平事情,在这群混混中有一定的威望。当上泗水亭长绝不是什么好人。

因此,刘邦是一个“无赖”,并且还是一个大无赖,并且还靠“无赖”谋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体制内职业“泗水亭长”。可见刘邦是“无赖”界的佼佼者,混出来了。

2)无赖为什么可以混出来?

历史的中国是一个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皇权政治。这个政治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森严,人分高低贵贱。越是有等级的社会,就越不公平,因为有特权阶层的存在。

有了特权阶层,法律就如同虚设。社会就产生巨大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只要搞定皇帝,一切都不是问题。

权臣和珅因为乾隆皇帝喜欢他,他就可以掌握大权几十年,贪污白银九万万量。带病提拔,一直到宰相,皇子都拿他没办法。这就是皇权政治的巨大危害,就是有法律,也形同虚设,专门整治老百姓而已。至于特权阶层,普通老百姓根本动不了,只能是更高的特权阶层能动。如果讨好了皇帝,只能等新皇帝登基才能动。这就是社会的巨大悲哀。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恶人犯下滔天罪行,而无可奈何。

所以老百姓指望的青天大老爷,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无奈。对人间失望,只能指望老天来惩罚。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悖论。窦娥有冤老天爷只能下“六月雪”,无法亲手为窦娥伸冤。

所以既然是皇权政治,皇帝说了算,就是老子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所谓“人间正道”就毫无理由了。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叫人遵守这些道德,规矩,法律。洗脑洗的很彻底。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遵从这些规矩,所以就备受欺压。

但混混不同,混混喜欢走捷径,无视这些规则,直接找到这些封建官僚,无论送什么都行,美女,金钱。而搞定这些官僚之后,混混可以为所欲为,偷鸡摸狗,杀人放火,只要能搞到真金白银,手段从来不是问题。至于犯下的罪行,只要上面的官员不管,就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无赖混混,才真正看透封建皇权的本质。才可以打破眼前的桎梏枷锁,一下子走到利益面前。而刘邦就是这样的混混。

普通人心里又很多道德标准,而无赖没有,无赖眼中只有利益,并且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并且还能轻易的逃脱惩罚。因为封建王朝的法律,是为守规矩的普通人设定的。至于不守规矩的混混,他们无视规矩。

这一点可以参照宋徽宗时业余足球运动员高俅的发家史,大明九千岁魏忠贤的成功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具标本价值的就是明朝大太监刘瑾。

所以刘邦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符合某种大道,这个大道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曾经讲过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所以千万不要说刘邦没文化,不读书。人家读的不是圣贤书,而是道家经典。

3)刘邦说:“要记住,吹牛是不上税的,你为什么不吹”

会吹牛是刘邦的一大利器,想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吹牛是必要的技能之一。

刘邦是一个出身富农,不置产业,混吃混喝的二流子。这样的人要是没有点技能,可能连老婆也娶不上。事实上刘邦的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

刘邦确实开始的时候连老婆也娶不上。刘邦是一个二流子,没有钱,没有房。正经人家的姑娘谁会嫁给他。刘邦也许是一个混混,嘴巴很甜,很会哄女孩子。但过日子这种事,还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

刘邦找了不止一个女朋友,但没过多久就分手了,没钱。不过让刘太公欣慰的是,刘邦虽然没有老婆,但后来还是有一个儿子刘肥,一个非婚生儿子,也算有后了。

穷则思变,变则通。没钱的刘邦也知道变通。所以当吕雉的父亲大宴宾客的时候,刘邦去了。按规矩刘邦要送钱,并且送低于1000钱,要坐在堂下。刘邦张口就说:“贺钱一万!”

刘邦真给钱了吗?一分没有。但让人非常惊奇的是,刘邦进去了,坐在堂上。情节非常不符合常理,按理来说刘邦应该被打出来才对。这才是事情应该的走向。

并且当时宴会的主持人是沛县的主薄萧何。萧何偷偷的告诉吕太公:“刘邦就是一个会说大话的混混!”

萧何当年都不看好刘邦。也许刘邦一生吹牛无数,但这一次吹牛吹对了地方。吕太公却赏识刘邦这个专业吹牛人。吕太公的理念是:“人生还是要多吹几次牛,万一实现了呢?”

刘邦这一次吹牛收获巨大,不仅在宴会上风光一把,还娶了一个富家小姐吕雉。家庭地位和环境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刘邦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的人:要想成功,先多吹牛。如果连吹牛都不敢,你还敢做什么!

这一次吹牛更加增强了刘邦的吹牛信心,牛皮是越吹越大。什么他是他老妈和龙那个啥才生下来的,他身上有七十二颗痣,是天上的七十二颗星宿,什么在路上杀了一条蛇就是秦始皇。总之,他越敢吹,历史上的人就越敢信。

要说像他这样的无赖,完全违背了孔圣人的做人的原则,他的那些徒子徒孙应该对刘邦大加鞭挞吧。但事实上恰好相反,天下的读书人都对他维护有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悖论,其实老子早已经给出答案:“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就是历史的真相!皇权政治,说的和做的,恰好相反。

4)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使是混混刘邦。

刘邦是一个无赖,是一个混混,最后却成了皇帝。那么也就是说,混混都有成功当皇帝的潜质。这无疑是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人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全都被颠覆了。我们想要成功都不要成为混混?

其实不用担心,人生没有那么残酷。因为,成功的不全是混混,而混混也没有那么容易成功。

按照刘邦自己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他在用人上非常有一手。萧何当年看不起他,他用。张良当年不是投奔他的,他也用。韩信本是项羽的人,他还用。也就是说,刘邦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用人。

其实,刘邦自己可能没有发现,他最大的特点不是会用人,而是永不言败!

刘邦也许是个混混,也许很会吹牛,也许脸皮相当厚,任别人看不起也毫不在意。但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刘邦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失败很多次后他仍然有勇气重来。

这才是刘邦笑到最后的原因。不说别的,单说楚汉相争四年,刘邦败给项羽多少次。刘邦是败一次逃一次,败两次,逃两次。甚至怕逃跑的不够快,还把他儿子女儿推下车。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但每一次失败之后,刘邦都很快意气风发的站起来,从来没有气馁。最差的一次就是彭城之战。五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人马打的落花流水。估计稍微有点自尊的人都拿豆腐撞死了,太丢人了。五十万啊,就是吐口水也能把项羽的三万人淹死。喊三声就可以把项羽的三万人吓死。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是一般的差,而是非常差。

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比项羽差,比韩信差,比彭越差,比英布差。这样一个差的人,竟然最后赢得了天下,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所以刘邦打仗很像现在打游戏,打输了不怕,再来。一遍又一遍刷经验,最后经验值爆棚,干掉了对手。

相反有主角光环的项羽,只败给刘邦一次,在三十岁的年纪就心灰意冷了,自杀了。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

再看刘邦,军队没有没事,老婆没了,没事,儿子被抓了,没事,老爹要被煮成排骨汤了,还是没事。

仿佛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成功目标,一切都没事,谁死了也没事。他不关心,也不在意。

别的人是假装的,但看历史发现,刘邦是真不在意。对他的亲人没有感情,对他的敌人没有感情,对他的朋友没有感情。

当萧何让他拜韩信为帅时,他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他仍然拜韩信为帅。当张良让他封雍齿为侯时,哪怕雍齿背叛他三次,他仍然听从。

他一次又一次被项羽击败,他仍然收拾残兵败将继续再战。他无才,无能,无德。但他有韧性,有失败一次总结经验的虚心,他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所以即使他有一万种不是,他仍然是成功者。只要水滴不停,大山也会被击穿。只要信念不倒,大海也会被填满。这才是真正的刘邦。从来不灰心丧气。

综上所述:刘邦作为一个无赖皇帝,他无视规则,做事不拘一格,气度恢宏。但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人漠不关心。他不是在个好父亲,在逃跑的时候把儿女推下车。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吕雉为他付出了一切,但他却对吕雉毫不在意。他不是一个好领导,他屠戮功臣。他不是一个好儿子,对父母的生死漠不关心。但他却是一个成功者,他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他的人生中,他乐观向上从不言败。失败很多次却仍然能够从头再来。他让他的对手看不起,他让他的手下也看不起。但就是这份看不起,让所有的人轻视他,最后脱颖而出,建立了大汉王朝。他的成功,很有借鉴意义!

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为什么人们称呼刘邦为汉高祖

这就是一个习惯上的约定俗成,起源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么写,估计也是时人对刘邦的一种尊称。但你不能说这种叫法错了,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标准规范,又何来对错?

(周秦二代无庙号,汉朝庙号虽承袭与商,但时隔八百年,刘邦的太祖庙号等同开创)

谥号与庙号,后世分得非常清楚,谥号是古人死后盖棺定论,古之帝王大多都有(秦代除外),而庙号却不同。庙号相传始于商代,但众所周知,商代用的是甲骨文,至今许多字难以破译。所以对于商代的庙号究竟如何使用,后世所传也是莫衷一是,真伪难辨。周代只有谥号,没有庙号,到了秦代更是连谥号都取消了,说了以子议父,以臣议君不恭。直到刘邦建立汉朝,才重新恢复周代的谥号和商代的庙号。

(周代不用庙号,停了八百年,汉朝才重新用,等同开创)

但是,周代谥号好办,毕竟才停了几十年。商代庙号那可是整个周朝八百年都没人用过。所以刘邦的这个“太祖”庙号,虽然不是首创,但也几乎和首创无异了。既然如同首创,你又怎么能要求别人一下就知道这个应该怎么叫呢?

(汉朝皇帝除刘邦外,其他人谥号都是两个字,“孝某”皇帝)

如果叫刘邦太祖,那别的皇帝也要叫庙号,但是庙号最初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刘邦有庙号太祖、文帝刘恒有庙号太宗,但惠帝刘盈、景帝刘启都没有庙号。所以,用庙号显然不便。如果谥号呢,倒是可以,不过有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汉朝皇帝,自刘盈以后的所有皇帝,谥号都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字。也就是说,惠帝刘盈的标准谥号是“孝惠皇帝”,文帝刘恒是“孝文皇帝”,景帝刘启是“孝景皇帝”,武帝刘彻就是“孝武皇帝”。如果按照谥号叫刘邦,刘邦的谥号是没有“孝”字的,他就是高皇帝,那高皇帝比“孝某皇帝”来看,似乎少了一个字,显得不那么气派了。

所以,刘邦庙号太祖,又是汉朝开创之祖,可能当时的人就觉得,将祖字加在高这个谥号之后,称为“高祖皇帝”,于是就与“孝惠皇帝”、“孝文皇帝”等一样都是四个字。不显得低人一等。又开宗明义,时刻告诉世人,刘邦是汉朝之祖。而这种习俗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下来,也就约定俗成了。

雍齿是什么人汉高祖刘邦何故既恨他,又封他为侯

按照刘邦的说法,雍齿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刘邦对他恨之入骨。之所以后来不杀他,还将其封侯,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

刘邦有一次看很多大臣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嘀嘀咕咕的,就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就很从容的答道:“他们在商议造反啊。”刘邦大吃一惊,“好好的,为什么要造反?”张良说:“就因为你老是不封人家,人家很生气,结果很严重呗。”刘邦很着急,问道:“那怎么办?”张良就向他献计,问他平时最恨谁?刘邦说道:“我最恨雍齿这个小人。”张良:“那就将雍齿封侯,这样那些人见到连雍齿这种人都封侯了。他们也就没什么好担心了。”于是,刘邦就将雍齿封了侯。

刘邦将雍齿封侯,完全是出于政治动机,与个人情感无关。由此可见,刘邦这个人在处理事物的时候,有多么客观理性,完全不受个人情感左右。不愧是干大事的人,想想都感到这样的人很可怕!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刘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萧何作为副县长为何跟他称兄道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