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二战已经结束70多年了,可是美国为什么不从日本撤军的问题,以及和日本为什么不杀上海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日本投降后航空母舰和长门战列舰都不给中国
这是个悲剧故事,就算白送蒋介石一艘长门号战列舰、一艘葛城号航母,只加满一次燃油就会让国民政府破产,或者让一百多万国民党军没饭吃。
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悲剧。
第一个悲剧,美国人不许将日本战列舰和航母给中国用,或者说不给蒋介石用。当时国民党拿到的日本赔偿舰,最大只有几艘驱逐舰,比如“雪风”号。这个理由比较冠冕堂皇,似乎成了旧中国没拿到航母和战列舰的借口。
第二个悲剧,就是国民党没有足够的人才开动航母和战列舰。“重庆”号作为一艘轻巡洋舰,军官和水兵的训练都耗费了两年,这才不过区区500多人。而“长门”号战列舰需要人员1734人,“葛城”号航母需要人员1500人,如果加上舰载机飞行员,要求能力更高。这些都不是民国时期能够培养出来的。
第三个悲剧,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国民党没钱,用不起。
仅仅以燃料为例,“长门”号战列舰燃油容量为5000吨,“葛城”号航母是3750吨。民国的燃油不论是汽油、柴油、煤油还是重油,基本都要靠进口。
民国后期的油料价格一直在飙升,纸币也一直在贬值,不能用汇率来计算,市面价格大概是一加仑汽油或煤油相当于50公斤大米。战舰燃烧的是重油,差别就忽略不计了,反正民国漂没后都差不多。
那么经过一番计算,一吨燃油大约相当于16吨大米,那么“长门”号加满油就是8万吨大米,“葛城”号加满油就是6万吨大米。
然而国民政府却没那么多大米。当时国民政府的收入多数还是靠征粮,工业和贸易收入基本都是悲剧。1946年全年,国民党征粮才7.6亿斤,不精确换算相当于38万吨粮食。
也就是说,一艘战列舰和一艘航母,只需要加一次油(还没考虑武器和人员经费),就要吞掉国民党超过三分之一的征粮。当时,国民党需要供养400万军队,等于100多万军队的粮食被战列舰和航母吞掉了。这还没考虑到贪污腐败问题。
可见,战列舰和航母这种吞金兽,国民政府是玩不起的。(陶慕剑)
二战已经结束70多年了,可是美国为什么不从日本撤军
二战已经结束70多年了,可是美国为什么不从日本撤军?首先,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与众多的国家签订的条约,在众多国家内有驻军。可以说,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本土之外驻军,已成了美国的重要国策之一。所以,虽然二战已经结束70多年了,美囯不仅沒有从曰本撤军,也在一些国家驻军长达70余年。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要将美国的进攻线尽量靠前,防御线尽量远离美国本土。而在曰本保持驻军70多年,首先是曰本的地理位置。曰本北部的北海道,邻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并可以就近监视、封锁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包括俄罗斯的空天军)岀入太平洋。日本的本州岛、九州岛,接近朝鲜半岛,美军可以此为跳板,介入朝鲜半岛的争端。而且,九州岛西临黄海、东海,甚至可以“直视”我国的江苏、上海。而占驻日美军规模约百分之七十的冲绳,既可以监视、封锁东海和浙江,更可以凭冲绳,干涉我国的台湾问题。并且,驻冲绳的美军,还可以与冲绳东面的驻关岛美军互为依托,并可向南面的菲律宾投送兵力。并且,曰本是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能为驻曰美军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因此,驻日美军不仅一住就是70多年,并且,同时驻有海、陆,空作战力量。还有,驻曰美军的费用,基本上是由日本买单的,而要从曰撤军,这些美军的日常费用谁掏呢?最后,美军在二战后,在曰驻军的目的,就是要管控住曰本,不能让曰本再伤害到美国。因此,美军常驻曰本,也有要管控日本的目的。
旧上海为什么被叫“东方巴黎”
本答案整理自网络相关材料
回答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为什么用巴黎而不是伦敦或者纽约作比喻;其次,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中国的其他城市被赋予这样的赞誉。巴黎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性模范城市,源于它良好的城市规划。巴黎的市政建设在路易十四时期就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这一时期,法国国力达到一个高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路易十四有能力按照一定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当时在塞纳河右岸建成了一批大型建筑和主要街道: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路易大帝广场、宫廷广场等。此后还对城市扩张和新建的建筑物高度、街道宽度作出了规定。拿破仑时期建成了凯旋门、星形广场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在设计上一反僵化的罗马古典形式,强调奔放与世俗情趣,装饰更倾向夸张华丽,形成了巴洛克风格。
实际上在中国,除了上海之外,大连、哈尔滨等外国人曾聚居过的城市都曾有过“东方巴黎”之称。大连最早的城市规划是1899年由一群热衷巴黎巴洛克风格城市规划的沙俄设计师们完成的。当时沙俄设计师的规划很有巴黎的味道:在交通枢纽和中心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广场;广场向四周放射出多条干道,连结各个中心,形成主要的交通视廊;各中心向外分别有多圈环路与放射路相连,形成蛛网式道路骨架,在城市形态上属巴洛克轴线系统。1911年日踞时的日本设计师并没有对俄国人的城市规划进行大变动,而是向西发展开拓新区,并形成类似美国方格式的规划。加上此前沙俄曾建造了一批巴洛克式建筑,如“达理尼市”市政厅等,所以大连也曾颇有巴黎风韵。同样,曾经为沙俄独占的哈尔滨南岗地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地区,在中东铁路通车后相当繁荣,在建筑方面也带有浓厚的沙俄巴洛克风格,街道规划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也是相当整齐,于是也会被人成为“东方巴黎”或者“东方莫斯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法租界当局要在法租界的中心打造一片齐整的“东方巴黎”。“马斯南路”(如今的思南路),便成了最好的改造点。法国公董局很快批准了这样的决定。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远东信贷社出资建造其中大部分洋房。它们式样上有统一规定的欧式,讲究艺术性,砖石结构,外加每户一个楼前的小花园,是那种属于法国中产阶层的度假别墅。上海的城市建设深受租借地所属国的影响,自然更加现代。清末民初的上海市在空间上主要分为法租界、公共租界、南部县城与北部华人聚居区。占市区主要部分的租界建设自然就成为上海市区的主要景观。法租界在上海市独树一帜,占地面积巨大。在进行市政规划时,法国驻上海领事与后来的公董局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巴黎大改造的影响。1909年驻上海法国领事对新建筑做出规定:所有位于敏体尼荫路上的建筑,包括所有新建房屋,其建筑立面均须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到了1921年,公董局规定在法租界干道上,均实施中式房屋禁令,且所有新建房屋都必须采用欧式建筑立面。1923年又规定,位于贝当路50米以内的建筑许可,只有欧式风格房屋才被批准。于是旧上海就有了一大片巴黎风貌的街区,被人誉为“东方巴黎”。
这片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老法租界街区,是上海人称之为“上只角”的高尚地区,其情调是上海众多的小马路所不能比拟的,当年曾与余庆路、衡山路一起被评为情侣路。悠悠思南路,绰约风姿生,因当年立于法国租界境内。接受了法兰西的浪漫情怀熏陶。苍翠的法国梧桐铺满了整条街道。一到夏天,这里便是绿色的走廊,密密的树叶,清凉的风,走在小路上的步子也轻盈起来,细碎的阳光斑斑点点落下来,那曾是旅居在此的法国人的思乡旧梦啊。而那些沿街的法式别墅,经过这么多年,都磨砺成古铜色了,爬山虎之类的藤类植物从顶垂到底;配上镶嵌其中的粗糙的鹅卵石,沧桑的底色充满着怀旧情调,其中有不少名人故居。
为什么上海人在日本工作的很多
让桥本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老观念了。现在在日本不仅是上海人工作多,东北人也很多。如果说30年前中国刚刚开放时,当时来日本留学学习的人最多是上海人,其次是北京人,还有福建人。原因是日本学费较其它国家相对便宜,而且当时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作比较好找,而国内当时经济刚刚起步,与日本有明显的剪刀差,这样有一部分人,以留学名义前往日本。
国内曾经有一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位上海的父亲,为了女儿黑在日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在日本打工的故事。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而那些来日本真正能毕业的上海人也进入正规公司,在日本安家,刚刚就职时上海人是比较多,华东是中国的制造中心,日本大量的投资也在这个集中,所以在日本就职的上海人,就成为桥梁,回到上海。
到了90年代,上海人中很多人送子女前往国外,除了美国,欧洲,很多上海子女进入日本大学学习,这批人就职也是很多留在日本。成为第二批在日本就职的上海人,但是这时期,日本开始实行了吸引外国劳动力的“研修生”制度,从中国东北,以及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在日本从事劳动密集型,以及3K工作,这样在日本工作的上海人比例大幅度降低,已经不是人数最多的族群。
现在上海人在日本工作还是比较多,并且生活很安定。成为在日本比较成功的族群,很多被委以重任派往中国担任工厂长,总经理等职务。
关于本次二战已经结束70多年了,可是美国为什么不从日本撤军和日本为什么不杀上海人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