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为何又被称为 晋阳 并州 和 龙城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太原为什么叫并州,以及为什么叫陕北天王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西安大雁塔是谁建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2. 为什么有人说华东野战军才是实力最强大的野战军
  3.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 什么又叫五代十国
  4. 太原为什么叫并州

西安大雁塔是谁建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隋代无漏寺,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已近毁灭,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时为太子李治以其母文德皇后恩典重建无漏寺,更名为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因皇家认真的雪修造,规模宏大,占地近四百亩,院落十余,涵盖大殿、大佛殿、翻经院、元果院等,房间数量近两千,可谓震撼人心——大慈恩寺因此一举成为长安城内最著名的佛寺。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西行归来,自天竺取回大量佛舍利,八尊佛像,佛经凡657部。归来后,玄奘法师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地翻译佛经74部,达1335卷。大慈恩寺落成后,玄奘成为主持,为求安放舍利,防止经卷散失、火灾等,“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玄奘准备在慈恩寺建造一座古塔。因玄奘立意建造的佛塔工程浩大,唐高宗诏令朝廷进行建造佛塔事宜。《大慈恩寺志》对这段过往进行详细的交待,“初,建塔奠基之日,玄奘法师曾自述诚愿,……愿千佛同观,氛氲圣迹,与二仪齐固。”大雁塔由是建成。

玄奘法师主持修造的大雁塔,没有按照当时中国的佛塔形式建造,而是依照印度窣堵婆形制进行修砌。大雁塔不能攀登,第一层,都保存相当数量的佛舍利和经书,使用材料为砖面土心,管中窥豹,玄奘恢复佛塔地位之心可见一斑。

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载,摩伽陀国因陀罗势罗数河山里有雁塔,有大雁前赴后继地开悟——大雁塔之名大概来源于此。将此塔命名为“大雁塔”,也体现了玄奘追索印度佛教正宗的愿望。不过,玄奘所求终于还是倒了下来,此后,佛塔崇拜一去不返,而昔日修造的大雁塔,由于建材为砖面土心,经五十余年风吹雨淋,亦逐渐毁坏。

长安年间(公元701年-公元704年),大雁塔在原址上重建,以青砖为建材,并将五层改为七层,恢复了楼阁塔的形制,高达六十四米。重建的大雁塔,雄浑厚重,又有深厚的佛学文化涵养,较前人所建更合符游客之心,后来竟逐渐被开发出了“雁塔题名”的俗世游览“项目”,这又为它积累了深厚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学底蕴。

重建起来的大雁塔,在稳固性能上,远较砖面土心的“玄奘造”要强,自唐到明,“大慈恩寺奄然于世,度过了‘住劫’中最艰难、最寂寞的时光”,虽大慈恩寺屡次遭遇兵祸损毁,但大雁塔却屹立不倒。

以青砖为建材的大雁塔,虽然不惧人祸,却是抗不住天灾,至明代西安大地震时,不但塔身被震裂,就连塔顶也掉了下来。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604年),明人对大雁塔进行了“维护”,在外表上加了层两尺厚的“塔壳”,此后,虽风流人物过尽,而独大雁塔屹立不倒。大慈恩寺又经数次损毁,到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该寺庙进行整修,到如今,已经形成规模浩大的大雁塔曲江风景区。

为什么有人说华东野战军才是实力最强大的野战军

华野是以华东主力进军东北后的地方部队为主组建而成的二流军队,却在粟裕指挥下,打下系列经典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中央军几乎大部分嫡系精华,支援了四野,挽救了二野,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进程,绝对是实力最强大的野战军!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 什么又叫五代十国

五胡十六国,主要是胡汉矛盾的问题,表现为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主要是藩镇割据的问题,表现为改朝频频。

但,既然是大分裂,所以总会归结到暴力和秩序问题,而在底层则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

01.五胡十六国的问题

东汉时期,草原帝国匈奴已经被打残了。但打残匈奴,并不代表征服草原。因为中原王朝无力向草原输出秩序。所以,边地问题始终是以暴制暴的模式。

而以暴制暴就要考虑成本,总不能朝朝都是汉武帝、不灭匈奴誓不休。所以,东汉以后就出现了帝国内部去军事化,而边疆地区则代之以胡人雇佣军。

所以,东汉的力量配置,就是帝国内部豪族担当、帝国边疆胡人武装。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等匈奴彻底被收拾服了,也就出现了胡人内迁的趋势。

匈奴人被打得投降了,所以直接带着民众向中央帝国投降。东部的鲜卑人,也因为归附了,所以也要向内迁徙。西部的羌人就没被打服,所以这伙人是一边往关中打、一边向中原内迁。

胡人内迁的问题,直接引发了胡汉矛盾的问题。

胡人和汉人,就是不同的两种文明形态、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这么两伙人,你怎么把他们融合到一起。能融合,则帝国将会获得新的力量;不能融合,帝国肯定要陷入残酷的内战。

东汉没能给出解决方案,甚至也不够重视。因为皇帝和朝廷已经被内部豪族搞得疲惫不堪。国家财政出了问题:皇帝和朝廷是真没钱、豪族和地方是既有权又有钱。

因此,胡汉矛盾在东汉以及汉末三国,就不够显著。当时,最显著的问题是中央集权的问题。最迫切的问题是豪族不死、国家不兴;所以,最紧要的任务是怎么削弱豪族、振兴朝廷。

曹魏没能解决,也没功夫解决,因为三国争雄。司马晋去解决了,但解决成了八王之乱。司马宗室被打残、豪族被打废,中央帝国相当于自废武功。

于是,胡汉矛盾这个大问题,就彻底激化。国家强势,还能盯住胡人;但国家崩溃,胡人则一定要乱世。

所以,五胡乱华的本质就是:胡汉矛盾,在中央帝国的崩溃之下,彻底激化。

02.五胡十六国的脉络

十六国的提法,出自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即:

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但,这期间的政权数量远不止十六国。北魏自己就算一个,但因为北魏统一了北方,而且是自家修史,所以就没算自己。

也不用纠结到底有多少个,因为比较重要的就是北魏和十六国,其他的要么国祚太短、要么过于边缘。

十六国乱世,大体是山西和四川这两个地方率先开启乱世。

山西,乱世必出枭雄。因为山西高地就是一副吊打四方的姿态,于是诞生了刘汉政权,其后续是前赵政权。这两个一脉相承,都是匈奴人建立的。

四川,天下为未乱蜀先乱。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且内部富饶,天然就是割据的姿态。于是,氐人迁蜀后,就在这里建立了成汉政权。但是,四川太边缘,所以虽然割据但无力逐鹿中原。

胡汉之间是族群矛盾和生活方式的冲突。但这个冲突只是大趋势。小趋势肯定是胡人枭雄之间就是逐鹿游戏。

羯人石勒,以河北为根据地,干废了前赵政权,建立了后赵政权。后赵时代,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但羯人的统治太过残暴。

关于胡汉矛盾,羯人给出的方案是胡人欺负汉人。

汉人肯定要反抗,但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者,所以反抗虽然剧烈却难以重新建立一个汉人政权。唯一的汉人政权东晋,直接跑到长江边上钓鱼了,所以完全没指望。后赵将军、汉人冉闵,发动天下屠胡,基本上把羯人一支就给干废了。

十六国乱世,接下来就是东西争霸。

山西与河北的匈奴人和羯人,全废了。然后,就是东部的鲜卑人和西部的氐羌人,开始称雄。

东北的慕容鲜卑杀入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但前燕的处境非常难受,东晋虎视眈眈要北伐;草原的丁零等胡人也要入主中原。

但关键是关中的氐人和羌人也崛起了。氐人苻坚,关于胡汉矛盾的解决方案,就是混一胡汉。不论汉人还胡人,只要是人才我就用、只要来归附我就欢迎。所以,前秦的政权就不是氐人一支的力量,而是关中胡人与汉人一起联合起来,逐鹿天下。这种情况下,鲜卑人,肯定干不过。于是,前秦统一北方,甚至还控制了西域,重新为北方天下建立了秩序。

但苻坚搞混一胡汉,也遭遇了问题。问题就是步子太大、太快。汉人可能还能接受前秦输出的秩序,但其他胡人肯定不干。所以,在淝水之战后,北方再次分裂。

十六国进入了收尾阶段,南北朝立。

羌人在关中地区建立了后秦政权,慕容鲜卑在中原建立了后燕政权。但是,北边的拓跋鲜卑,也就是北魏,开始崛起;南边的北府军,也就是刘裕一系,开始北伐。所以,后秦和后燕,只能一起悲催,要么被南边打、要么被北边揍。

不是还有五凉政权吗?五凉说重要也重要,因为很多汉人跑到了西北一带。所以,凉州成为当时北方的文化巅峰。但五凉也可以说不重要,中原乱世,五凉无力逐鹿;中原治世,五凉只能投降。所以,五凉就没法多说了。

后秦、后燕集体悲催。于是,北方中原就是北魏与东晋争霸。但没多久,东晋就被刘宋取而代之了。所以,南朝基本上在这时候开始了。至于北方,南朝已经无力问津。

这期间,在山西和宁夏一带,突然冒出了一个匈奴人的大夏政权。领袖赫连勃勃很厉害,但只是一代豪杰。在他死后,大夏政权就被北魏灭国。北朝自此开始。

03.五代十国的问题与脉络

脉络很简单,就是一个军事集团和两个地理坐标。问题是藩镇割据,而任务则是怎样在大唐之后建立一个强势的中原王朝。

朱温代唐建梁,继承了黄巢起义军的强势,打翻了大唐藩镇,也终结了大唐。朱温这个大唐节度使,就是黄巢起义军。因为朱温本是反正投降大唐的,在剿灭黄巢的过程中,基本上招服了黄巢起义军。

这时候的问题,仍旧出现在山西。还是那句话:乱世山西必出枭雄。而这时候的山西高地盘踞着一伙沙陀人。而五代十国的最强力量,就是沙陀军事集团。

沙陀军事集团在李存勖时期,消灭了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建立了后唐政权。因为沙陀军事集团太猛,所以,接下来根本没有别人什么事。中原逐鹿,就是沙陀军事集团的内部权力斗争。

沙陀人入主中原后,在河南的汴梁与洛阳之间,建立了新王朝。后期主要是汴梁。但新王朝非常头疼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历史问题,即藩镇割据;一个是时代问题,即山西最强。作为沙陀军事集团的根据地,山西这个地方一直是军事最强。而作为新王朝的建都根据地,河南这个地方一直是王气最旺。所以,沙陀军事集团但凡内乱,就是山西打河南,然后新的沙陀雄主重新建立一个新王朝。而接下来,这个过程还要继续重复。

后唐之后是后晋,后晋之后是后汉,五代梁唐晋汉周,后唐、后晋、后汉,全是沙陀人建立的。而后周也是脱胎与沙陀军事集团,所不同的是:后周开国之君郭威是汉人。

五代王朝是怎么结束的?

一个是自后梁以来的侍卫亲军逐渐演化成后周的中央禁军,新王朝掌握了最强军事武装,所以藩镇割据的问题逐渐被解决。你打不过朝廷,就没必要造反了。

一个是沙陀军事集团在累年征战中把自己给打没了,五代十国之后,基本上就找不到沙陀人了。所以,山西与河南这连个地理坐标,就只剩下河南。

但,藩镇问题彻底解决了吗?后周的中央禁军你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算是在力量上和制度上给解决了。士大夫主朝堂的北宋,算是在思想上和路径上给解决了。但这种解决也是一种自废武功。之后,中央王朝在军事上就一直羸弱、始终不强。

04.俯瞰两个乱世的问题与任务

五胡乱华的主要问题是胡汉矛盾,所以任务是实现民族融合。五代十国的主要问题是藩镇割据,所以任务是重建统一王朝。

但历史问题和时代任务,都非常难以解决。所谓英雄,往往都是在问题即将化解之时、在任务临门一脚之刻,才会出现。

所以,历史一直是在残酷地演化中流血流泪。

五胡十六国杀得更为惨烈,也更为持久,持续了136年。期间,试验了各种版本的解决方案。最早的刘汉政权,试图以汉化民,刘渊以大汉余脉自居,试图统一中原。但这个方案无法团结匈奴人。于是,前赵和后赵就是一味的胡人欺负汉人。氐人苻坚雄才伟略,搞混一胡汉,不搞压迫,咱们直接搞融合。但各支胡人力量太强,根本就不给你融合的机会。于是,北魏开始试验胡人汉化,就是胡人向汉人学习。但是,六镇起义又把北魏打到终结。所以,十六国期间没能解决的时代问题,只能留给了南北朝。

五代十国杀得也很惨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总共半个多世纪。短暂的原因,就是解决方案是现成的。唐朝就已经有了,具体就是后期的神策军制度。所以,只要中央王朝控制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就可以实现天下一统。于是,新王朝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集中暴力和如何输出暴力。但这个任务,同样不轻松,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血与火的洗礼。

十六国是输出什么秩序的问题,但十六国一直没想明白,根本就不知道输出一个什么样的秩序,才能把胡汉两拨人给融合到一起。

五代十国是如何输出暴力的问题,梁唐晋汉周都想明白了,但不知道怎么去完成这个暴力输出,而最强军事集团沙陀人又始终搞不定自己。

决定历史的是人心和力量。

五胡十六国,主要是人心的问题;五代十国,主要是是力量的问题。但有时候人心和力量,其实是一回事。

人心的支持,迟早会形成力量;力量的强大,最终要落到人心。

历史演化的结果,并非是东风压到西风。要么暴力征服人心、要么暴力消灭暴力,都只是在用新问题取代就问题。只有洞察世势的想象力和脚踏实地的身体力行,才能以更高的效率接近演化的结果、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从来却都是说起来简单,而做出来太难。而做出来的方案,又从来没有完美可言。所以,后之视前,总有一种时候诸葛的通透,而身临其境却从来都是摸不着头脑。历史也只有在不完美中不断演化,却又在演化中给人悲怆和启示。

太原为什么叫并州

太原又名并州,缘起于我国古代的“九州”、“十二州”,最早可以上溯到舜、禹时代,最终在西汉汉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确定在太原。

历史中有记载,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107个郡国分为十三州刺史部,并州为其中之一,下领太原、上党、云中、定襄、雁门、代六郡,治所在太原郡晋阳县。所以,自两汉以来,太原又称并州。

历史上并的管辖区,盈缩不一,但中枢都是在太原。范围最广的时候要数东汉时期,下领太原、上党、云中、定襄、雁门、西河、五原、朔方、上九郡,相当于现在的山西大部、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狼山、阴山以南地区。

历史上的并州城,称“天下名都”、“国之北蔽”。宋词中就有赞美并州城的词句:“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在盛唐时候的北都太原府,与西都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东都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并成为“天王三京”。

关于太原为什么叫并州,为什么叫陕北天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何称太原为 龙城 并州何又谓 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