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怎么火起来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明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研究明朝,以及为什么领导都读明史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大明风华》老三为什么要卖消息给皇帝你怎么看
  2. 怎样评价《二十六史》
  3. 明朝的官员为什么喜欢内斗
  4.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研究明朝

《大明风华》老三为什么要卖消息给皇帝你怎么看

朱家五人中,个个都想当皇帝,唯有老三朱高燧野心最小,他审时度势,一早便料到朱棣驾崩前会传位给老二朱高煦。

因为老大朱高炽从小身体不好,虽然知晓人心,但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老二跟着老三造反,后来劝各省的王爷也跟着造反,在楚王的地界上被俘投降。老三甘心投降,是因为大侄子朱瞻基稳住了江南七省的局势,老二造反,一旦和大侄子的军队刀兵相见,必然溃败。

且不说天下人心,连年征战的京师三营中大多是父子兄弟,这一仗打不起来,老三掌管北镇抚司,是搞情报出身的,把手里的情报综合一下,他对未来的预知性不是老二能比的。

老三不像老二,军中有人替老二打开皇上老营,老二夜袭大侄子,朝中有人给老二写效忠信,气的大侄子“口吐芬芳”。老三没有老二经营的那么多党羽,自然也证明了他没有野心。

综上所述

老三卖消息,一是表明立场,二是给自己和家人留后路,他知道老二一定活不成,这个时候站队大侄子虽然有些狼狈但确实是明智之举。

这就是为什么老三的爵位传到了大明朝灭亡,保自己后半生安度晚年,子孙荣华富贵,皇位什么的,他一开始就没想过,造反成功了也是老二当皇上,他才是真的“不忘初心”

怎样评价《二十六史》

没有二十六史,我只知道有《二十四史》

历史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容不得半点错,一知半解不行,一定要弄清楚。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齐》、《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由于我国古代都是新朝编旧朝的历史,清亡后封建时代结束,所以也就没有再系统的编过清朝历史。

明朝的官员为什么喜欢内斗

内斗是历史上任何朝代的通病,是一直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其实质是资源稀缺性造成的。造成资源的稀缺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然事实上的资源稀缺性,另一个是人的眼界格局和能力的局限,造成了对资源稀缺的错误认知,对这个问题我就做一些浅薄的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是自然事实上的资源稀缺性。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主动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的资源,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之间迟早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必然伴随着有限资源资源的争夺,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内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治权利就是政权组织的资源,就拿明王朝举例说明,朱元璋初期的团队人员少,军事扩张占领了大片的领地,这就造成了中央到地方各级职位的的空缺,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去填补,也就是说朱元璋能够不断的为属下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岗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样的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供过于求的,外面有广阔的地盘可以供大家争夺,内部又有大量的空缺岗位形成刚需,朱元璋自然能够做到凝聚人心,一致对外,大家也没有必要内斗,因为都知道岗位和机会多的是,自然而然的团结一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下去,最终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向外没有了拓展空间,内部编制逐渐满员,一个萝卜一个坑,新岗位的数量不再剧增,但是政权内部的岗位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这些岗位就会开始变得稀缺,而且越往上,呈金字塔形状,职位越高,资源越是稀缺,内斗就必然产生,虽然向外没有了开拓空间,但在王朝初期的发展上升阶段,由于事务的不断增多,岗位也会随之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缓解这种权利岗位的稀缺性,所以王朝初期一般来说,政治都是比较清明的,担当王朝发展到极盛阶段,内部岗位人员需求已经饱和,岗位机会不在增加,甚至为了节省开支岗位还会减少,但是人们对岗位的需求却越来越多,资源就越来越稀缺,那么内斗就会越来越严重,为了争夺资源,什么手段都能用得上,完全不顾政权大局的发展,人人谋私,毫无底线的可言,腐败越来越严重,越到王朝后期,内斗越严重,反观刚刚掀起的农民起义和关外刚刚建立的满清王朝,就像朱元璋时期的团队那样,生机蓬勃,积极性非常高,战斗力极强,这样的竞争格局下,一个毫无大局观,充满自私内斗的腐败明王朝,根本就不是前两者的对手,灭亡就是注定的结局。这就是资源自然事实上的稀缺性造成的内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说人的能力局限和认知偏差造成的虚假资源稀缺性。就举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例子来说明。太平天国起义初期,跟朱元璋起兵初期一样,大家团结一致,奋力向前,不存在什么内斗问题,面对资源自然稀缺的腐败晚清王朝,从广西金田到南京,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但到了南京之后,高层开始固步自封,建都称王,洪秀全自称天王不说,还封了好多藩王,大清王朝还没有推翻,北方大片的领土还没有夺到手,高层到底层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内斗,放弃了进一步向外拓展提供新岗位新机会的战略眼光,毫不顾忌清王朝随时都有可能反扑,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最终酿成天京事变,团队骨干们因为眼光的短浅,格局不高,忽视外部资源这个“大蛋糕”,看不到向外空间拓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了争夺内部仅有的稀缺资源,自相残杀,给了清王朝反扑的可乘之机,导致了灭亡。这种资源稀缺性内斗,完全是太平天国团队无格局眼光短浅造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斗是资源稀缺性的必然结果,谁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资源的稀缺性,只能不断的缓解资源的稀缺性,来推延减缓内斗。团队格局高眼光长远,就会最大化的向外开拓获取资源,让这个“总蛋糕”不断变大,直到实在无能为力为止,格局低眼光短浅就会把眼光转向内部有限资源的争夺,“总蛋糕”越来越小,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没底线,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剧烈的内斗来的越早越快,距离灭亡就回越来越近。大到人类、物种、国家、民族,小到行业、企业、家族、家庭,基本都遵循这个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研究明朝

明朝是很强大的朝代。朱元璋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去镇守国门,当一个王朝灭亡的时候,君王去殉国也绝不投降敌人)的宗旨,在我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这样的朝代,只有明朝皇帝做到。

明朝朱元璋皇帝累死,最后一个皇帝绝不投降上吊而死。

朱元璋第一个开国皇帝,因为太过操劳而病死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绝不投降上吊自杀。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天灾不断,明朝境内各种起义军不断,最后李自成兵临城下提出只要明朝皇帝答应封他为王,并给他黄金百万两,他就向明朝皇帝称臣,且出兵对付后金,一般换做任何一个朝代都会爽快答应,但是作为明朝皇帝朱由检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勾芡偷生,但是对不起列祖列宗,随后杀光女儿老婆,防止他们城破后收到侮辱,更是留下任贼分割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随后自杀身亡,这种气节让无数人敬佩。

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那样“天子守门君王死社稷”。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明朝是怎么火起来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