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 灰熊 坦克歼击车 正面击穿T 34坦克,可惜生不逢时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二战时的坦克歼击车,为何苏德都采用都没有旋转炮塔的设计的一些知识点,和突击炮为什么固定炮塔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美军为为什么要发展这个重火力战车
  2. 关于二战时的坦克歼击车,为何苏德都采用都没有旋转炮塔的设计
  3. 二战时期各国坦克歼击车设计、使用理念有什么不同
  4. 自行反坦克炮与坦克歼击车有什么区别

美军为为什么要发展这个重火力战车

这个重火力战车,的确获利上够“重”了,标准的小车扛大炮,扛着120mm火炮。首先来说这个是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分公司的中等吨位的履带式演示车,“格里芬”,这个演示样车针对的是美国陆军的机动防护火力车MPF项目。

2017财年,美国陆军启动MPF计划,是想研制—种可快速部署、后勤保障需求较低,且具备足够防护和火力来支援步兵旅作战的车辆。“机动防护火力车”是提供防护型、远距离、精确的直射能力,确保在进攻和防御作战中具备击败进攻敌军的实力。相对来说,这还少通过这类直瞄火力的支援战车来强化步兵旅的火力,特别是应对重装甲目标的火力。

至于说,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展出的“格里芬”(Griffin),并不是什么轻型坦克,虽说重量上已是接近30吨,但该车本质上是重火力的步兵战车,是突击炮的性质。“格里芬”的底盘是英国陆军即将装备的“阿贾克斯”(Ajax)装甲步兵战车的底盘,MIA2SEPV2坦克的炮塔衍生、重量更轻、更多的铝合金结构,与昔日未来战斗系统FCS计划中的XM360120mm火炮的组合。

所以说,“格里芬”这算是通用动力根据美军的需求,围绕现有的成熟装备技术快速“攒”出来的。“格里芬”这个演示样车,重量约为28吨,所以防护上也只是基本,整车的重点还是在于这足以满足美国陆军需求的120mm火力,不过按惯例这类“火力战车”的防护也是模块化弹性化,根据战场需求可以加装爆炸反应装甲、复合装甲,也或主动防护系统来提升防护水平。

通用的这个以现货组合来攒出这辆“格里芬”,其实也是因为美国陆军的这个“机动防护火力车”计划,投资不算多了,而且过去这么多年,美军陆军多数新车的项目中途都因为高指标带来的超值或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等元素夭折。

关于二战时的坦克歼击车,为何苏德都采用都没有旋转炮塔的设计

▲SU85坦克歼击车(图片来源:网络)

在二战时,苏德坦克歼击车绝大部分的坦克歼击车如SU85、SU100以及犀牛、猎豹等,都没有采用类似坦克一样的旋转炮塔设计,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2个: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图片来源:网络)

其一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众所周知,一般意义上的主战坦克都装备有可以360度旋转的炮塔,以方便扩大自己的方向射界,便于战场上的灵活作战。但是旋转炮塔需要相应的伺服机构,电动旋转炮塔等非人力的炮塔还需要有相应的动力装置,因此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且生产的工时也会增加,这对于即需要有坦克以及坦克歼击车的战时的苏德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只有二者选其一;其次是作战需求及定位上的不同,与坦克需要经常性的伴随步兵或者单独在战场第一线冲锋陷阵不同,坦克歼击车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在相对固定的射击方向伏击敌方的坦克或进行相应的支援作战,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它也不需要有能够具备360度旋转能力的炮塔。

▲俄罗斯的SU100坦克歼击车(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综上所述,在二战那个年代,苏德从自身的实际战场需要出发,生产出不具备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歼击车也就不让人觉得奇怪了,相比之下,这种设计反而在当时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一种设计,毕竟只有符合战场需求的武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武器。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二战时期各国坦克歼击车设计、使用理念有什么不同

这个话题我喜欢,从个人角度来聊。

其实不光是各国,哪怕是一个国家的坦克歼击车都不一样的设计理念的,以小胡子的纳粹德国为例。

你知道德国有三秃子和四歼之类的把,到后面还有费迪南这种变态吧?(插一句三秃子一开始还真不是用作坦歼的...就是一门自走突击炮)这些标准的坦克歼击车德语里面叫做Jagdpanzer,jagd你可以理解为猎杀,Panzer是坦克,那么组合起来差不多就是歼击坦克,这批玩意一般都是装甲师配置的,而且装甲也比较厚,耐揍,也比较重。配合坦克大部队行动。

但是德国还有一批就包一层铁皮,扛一门炮的,比如黄鼠狼、犀牛之类的。他们是不是坦克歼击车呢?也是,但叫做Panzerj?ger,和Jagdpanzer差不多是调换了个位置,意思是坦克猎手,归步兵管。负责黑枪之类的任务,装甲?不需要的。

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废物利用,比如早期38t35t还有三号这种破车,37炮50炮对毛子那会的T34KV完全没什么卵用,索性拆了炮塔按上粗管子好歹还能打一打。

毛子那边也差不多的思路,T34不是所有的工厂都能产,能产的T70之类的又安不上大口径的炮,就索性拆了炮塔,塞根大diao,变成了Su76,包括后面的su85也一样。

后期的su100甚至152也都是差不多套路,按在坦克上炮塔难设计,索性拆了炮塔直接装炮。值得一提的是毛子没有坦克歼击车的概念。他们就叫自行火炮,而且不归坦克部队管。

美国那边的思路的确和楼上两个不一样,救火队员是对的,所以他们的坦克歼击车其实相当于另一种坦克,有炮塔,跑得快,装甲基本裸,黑枪伏击拿手,装完逼就跑。战场上的反坦克游击队,步兵遭到德国动物园部队就赶紧救火。

英国...好像没什么正儿八经的坦克歼击车,阿喀琉斯其实就是美帝M10的拉皮版,思路和美国的差不多。

自行反坦克炮与坦克歼击车有什么区别

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歼击车其实就是同一种武器,只不过有两种不同的叫法而已,指装备中、大口径反坦克炮并具有有较强的装甲防护的战车,和同等吨位的坦克相比,坦克歼击车的火炮威力更大,正面装甲防护甚至超过了坦克,这主要是因为坦克歼击车为了安装更大口径的坦克炮而取消了炮塔,使得坦克歼击车拥有较多的空间和动力来加强装甲的厚度。而且由于没有了炮塔,坦克歼击车的高度大大降低,增加了隐蔽性,使坦克歼击车能够在和坦克的对决中占据先机。

问题描述中提到的“大麦克斯”自行反坦炮露天式的设计和较薄的装甲与坦克歼击车显得格格不入,这个也情有可原,因为“大麦克斯”在研制之初并不准备当做一种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歼击车,而是定义为“自行火炮”,旨在执行摧毁坚固工事的战斗,原计划是对付马奇诺防线的。由于它并不用来和坦克对决,只是远距离射击那些固定的碉堡等工事,所以对于防护上的要求并不高。只不过和其他安装短身管榴弹炮的自行火炮相比,由于“大麦克斯”安装的是长身管的加农炮,具备较强的穿甲能力,在当时德军承受很大反坦克压力时,所有可能击毁苏军先进的T-34中型和KV系列重型坦克的武器都被投入了反坦克作战中,实际上,“大麦克斯”并不适合执行反坦克任务,只不过当时德军手里唯一高效的反坦克武器就是高炮部队的88毫米高炮,相比于这些毫无防护的高射炮,具备机动能力和一定防护的“大麦克斯”反而更胜任这一任务,于是便被作为反坦克歼击车使用了。

“大麦克斯”自行火炮并没有量产,这也说明它存在严重的缺点,无法担负反坦克作战的重任。德军大量生产的三号突击炮、四号坦克歼击车和猎豹坦克歼击车都是封闭式的舱室,这使其可以避免来自苏军榴弹炮、迫击炮等曲射火炮的弹片杀伤,这在战争后期至关重要,因为相比于初期,苏军的炮兵已经越来越强大,加上德军防御地幅一般都较浅,德军的坦克歼击车经常要穿越苏军的火炮轰击地域前往阻止苏军坦克的推进,所以大部分的坦克歼击车都是全封闭的,只有执行远程火力掩护的自行火炮才是露天的。

坦克歼击车由于没有炮塔,对付两翼的目标时只能停下来原地转向,这种停顿极易遭到对方反坦克火力的打击而被击毁,所以只能用于执行防御任务,无法胜任进攻任务,无法做到像坦克那样360度自由的射击。当然在坦克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将坦克歼击车编入进攻队列的,但是仅限于执行火力支援的任务,直接投入进攻中往往会遭到严重的损失,得不偿失。二战德军在阿登战役中就曾将坦克歼击车投入进攻中,效果并不好,很容易被美军从侧翼击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于二战时的坦克歼击车,为何苏德都采用都没有旋转炮塔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