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汉字历史的起源,了解大篆和小篆的区别,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历史上小篆能够盛行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小篆为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历史上小篆能够盛行的原因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书画刻章都是篆体的
  2. 历史上小篆能够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3. 为什么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4. 篆到隶,字也由长形变成扁形,是什么原因促成这种演变的

为什么书画刻章都是篆体的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一般人都认为大篆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故大篆又称为“籀文”。在统一六国后,秦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最早的印章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时期,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具体的已经不可考证了。刻制印章的目的主要出于实用的目的,作为一个信物而存在,最早时是用在封泥上的,后来才印在纸上面。印章上的文字,最早时一定都是鸟虫书、图腾符号之类的人类早期文字。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规定了八种书体。其中用于印章的叫“摹印”,也许这是为了印章的规范、美观和难以仿制,使得“摹印”与秦小篆书法有所差异。东汉王莽时期又规定了“六书”,印章字体叫“缪篆”。其实“摹印”和“缪篆”指的都是同一种字体,它不同于金文和小篆,是为了适应印章的规范要求,在笔画上多方正和整齐,汉印很多都是这种类型。汉印的兴盛时,印章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人们有随身佩带印章的习惯。同时,古人重印,印信印信,有印则有信,重要的文件都需要盖印。

这种规范书体的官方治印行为对后世影响很大,形成了印章主要字体为篆书的惯例。这有些类似于如今的政府机构规定印章都要采用圆形一样。

汉代以后,由于纸张的普及,印章开始盖在了纸上。晋代以后,特别是入唐以后,印章的一个主要分支官印逐渐采用了九叠文,其特点是弯曲盘折呆板毫无艺术性,但是也没有跳出篆书的范围。唐宋是古印衰落时期,私人用印传统中断。唐宋楷书书法的发展与流行也许使得篆书受到了冷落。

到了元代,文人刻印开始出现。明代以后,篆刻真正的进入了文人视野,大量的文人开始自己刻印章。元以后的文人篆刻繁荣发展,流派纷呈,其主要用于雅玩怡情,篆刻治印艺术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清代以来,治印文字有了很多创新,出现了很多流派,而逐渐成为继秦汉以后另一个印章篆刻的高峰。

就入印文字而言,楷书隶书皆有入印的先例,而且现当代还有探索以简化字入印的,但都没能成为印章文字的主流。印章为什么多选择篆书?

1、与秦汉官方标准有直接关系,历代沿袭所致;

2、文人好古,逐渐将篆刻的实用性转变为艺术欣赏性;

3、篆书笔画复杂难以被别人模仿;

4、印章的形制以方正为主,因此匹配篆书字体更为美观。篆书装饰性和可塑性极强,其所特有的排叠装饰手法。短者伸之、长者缩之,笔画少者盘曲排叠,以补空白,曲直疏密,斜正倚侧可以随心所欲,增强了篆书的装饰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精巧平稳、整齐均匀的美,同时篆书还有省笔减笔处理手法,可以删繁就简。而且篆书写法繁多,造型多变,可资选择的余地大,这些其它书体所无法比拟的。

历史上小篆能够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因为小篆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把先秦以相象形为主要元素的大篆文字,进行提炼,规纳整理成了相对规范的统一通行的一种文字即小篆。是我国文字史上首次文字的统一,它上溯大篆之文脉,下启隶书之矩范,所以说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篆到隶,字也由长形变成扁形,是什么原因促成这种演变的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变化。它破坏了文字的象形结构,进而使文字具有了精神的意蕴。

秦代在西周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提炼的,逐渐发展为点划均匀、结构严密的小篆。隶书是在小篆草体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正规字体。

隶书生于篆书,主要变化一在用笔,二在线条,三在结体。

◆用笔

隶书将篆书简单婉转的弧笔,变为点、横、竖、撇、捺、钩等,趋于完备的笔画。隶书将篆书圆转相连的笔画分解成平直的数笔,变篆书的圆笔为转折的方笔。特别是“波磔”的出现,更给隶书增添了动感。

◆线条

篆书的线条均匀,粗细基本相同,但隶书改变了此束缚,将线条的方圆、曲直、粗细做了多种矛盾的调和,层次丰富,极富想象力。

◆结体

隶书将篆书纵势的结体变为横扁,虽仍基本上采用左右对称、均匀的原则,但因为“波磔”的笔画,而表现出疏密的对比。

隶书为什么会将篆书纵势的结体变为横扁呢?

第一,从书写材料看,当时是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书简会有纤维,纤维也不规则,在不规则的纤维上书写,毛笔所到之处,就会形成阻碍。竖直的线条就要克服阻碍,于是隶书就变得横扁。

第二,隶书在汉代的成就最为突出,隶书的横势,使文字的重心降低,行气更为稳定,更能展现质朴宽厚的风格,这也正符合汉代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另外,不是有个成语叫“汗牛充栋”吗,我想隶书将结体变扁后,更节省空间。牛拖同样多的“知识”,是不是就不会留那么多汗了。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关于历史上小篆能够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之一秦始皇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