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宇宙空间那么冷,热量是如何传递到地球的

很多朋友对于地球的地下为什么几亿年来都是高温,能量从哪里来地下水冰冷,热量为什么不向上传导和为什么热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地球的地下为什么几亿年来都是高温,能量从哪里来地下水冰冷,热量为什么不向上传导
  2. 春夏秋冬是怎么来的
  3. 为什么要环保
  4. 为什么感觉重庆那么热

地球的地下为什么几亿年来都是高温,能量从哪里来地下水冰冷,热量为什么不向上传导

这个关于地球内部秘密的问题让我来回答一下。

如下图所示,就是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其中地球的核心就如图中所示的那样,是一个巨大的“火球”,温度极高(根据估计,温度可达6000摄氏度,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同),那么地球为什么核心温度会这么高呢?

简单说,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太阳系内一片混乱,地球是在不断的星际物质撞击之下才逐渐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所以原始地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熔岩星球【如下图所示】,温度极高,而且还不断有小行星与地球撞击,给地球“加温”。比如说科学家研究发现,在45亿年一颗跟火星差不多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把地球的地轴撞歪了,而且还形成了现在的月球,可见当时的地球是多么多灾多难。

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但是因为地球的外层都是岩石,是良好的绝热体,所以在长久的过程中,地表温度虽然降低了,但是核心的温度却始终很高。这就好比一个烫山芋外面裹了一层厚棉被一样,保温效果极好,地球内部的热量迟迟散发不出去。

同时,在地球的地幔和部分地壳中,还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铀238、钍232、钾40等等,这些放射性元素会逐渐衰变,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无疑起到了一种辅助保温的作用。

所以,地壳、地幔岩石的绝热性(保温)+地幔、地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小火烘烤),共同造成了地核温度迟迟降低不下去。

这道题目里还问,为什么热量不向上传递?其实地核的热量一直在向外传递,但是因为中间隔的岩石实在是太厚了,所以热量传递的很少、很缓慢。如下图所示,热量在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时候,中间物体的导热性对热量的传递速度影响极大。

而且热量的传导是有梯度的,温度从高温到低温部位是逐步变化的,所以如果我们把物体的温度图画出来,应该是从内向外,温度逐渐降低。

那么为什么“地下水是冰凉的”呢?

实际上地下水不是冰凉的,只是地下水相对夏天最热时候的温度比较低——正常人都有一个体验,那就是井水冬暖夏凉,所以地下水的温度是基本上比冬天最冷的时候温度高一些的。

这是因为人们在地上的生活环境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的照射,所以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而地下的温度是逐步升高的,大概是每降低100米升高2、3摄氏度左右,所以地下100、200米的地方基本上不会受到地球内部温度的影响,而且因为这部分的区域远离太阳的照射,所以肯定是要比地上温度最高的时候温度低很多。

而有过在地下矿井工作经验的人肯定知道,当地洞的深度达到数百米、甚至于一两公里的时候,这个地方的温度就会达到40、50度,甚至于更高了——这是因为在这个深度上地热的影响逐渐占到了主要的作用。

所以这么解释,你明白了吗?

春夏秋冬是怎么来的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偏离的角度是23度26分(黄赤交角)。在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且周期性变换。

但与每个地区离太阳的距离无关。真正原因是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不同。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也就是说居住在北回归线的人会发现,中午12点时太阳会在他们的正头顶上,而在南回归线上,即使是正午,太阳与地面的角度只有大约44°。

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春季和秋季则为过渡季节,当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时,两个半球的日照情况相当,但是季节发展的趋势却还是相反——当南半球是秋季时,北半球是春季。

中国传统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的起点,立春就是春季的起点,等等。以气候本身的标准──候温(五日的平均气温)划分夏季──候平均气温在22°C以上的连续时期。冬季──候平均气温在10°C以下的连续时期。春季和秋季──介于10~22°C之间的时期。

为什么要环保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从小就被老师、父母或者身边的人唠叨过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听得多了且可以倒背如流,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深入的去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环保?久而久之,大家可能都只会说,但却没有谁真正长久地去实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背后隐藏的意义,忽略了环保的重要性。

请继续往下看哦~看看能否为你解惑?

一、

最近,看了一个保护国际基金会做的片子,全长只有1分56秒,台词253个字,却足够震撼!先给大家欣赏下:“有人称我为大自然,也有人叫我大自然母亲,我已经度过了四十五亿年,是你们人类生存的两万两千五百倍,我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我。是的,你们的未来取决于我,如果我繁盛,你们也将繁盛,如果我衰败,你们也会衰败,甚至更糟。我已经存在了亿万年,我养育过比你们强大的多的物种,也曾让比你们强大的多的物种因饥饿而死亡,我的海洋、我的土地、我的河流、我的森林,他们都可以左右人类的存在,越来越多的人类啊,你们想怎样度过每一天?在意我或者忽略我,我并不在乎,你们的行为决定你们的命运,不是我的,我是大自然,我将继续村庄,我随时都在进化,而你们呢?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近年来关于景区、热门旅行地垃圾遍地的新闻屡见不鲜,今年从4月10日年宝玉则不得不关闭,8月初“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变垃圾场,到国庆后“徒步天堂”贡嘎垃圾围山...

国庆后的贡嘎。图/远山

眼见着被毁坏的地方越来越多,将来要被关闭的景区越来越多,我们除了冷眼旁观和做键盘侠还能做什么呢?

也许文章开头能给我们一剂猛药:大自然可以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大自然!

“最能怼”的科学家丁仲礼也曾有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发言:“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都是这么演化过来,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二、

自人类觉醒以来,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哥伦布、马可波罗、麦哲伦、徐霞客、郑和、余纯顺...

探索未知的欲望让人类进步更快,让我们了解自然,了解到人本身。

羊湖。摄影/阿秋哥

到今天,这种基因里对大自然的好奇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方式走在路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了一种经久不衰的世界潮流。但是很快,在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关于旅行者与大自然的矛盾凸显出来了:随着一个地方的探索、发现到大量人群的跟随和涌入,将造成让人痛心的伤害和破坏。

能想象吗?这是以美景著称的川藏线。图/林鹏

越是“网红”的地方越容易被摧毁,从发现到消失的速度如此之快,我们还要不要远足旅行?那些风景秀美的地方还要不要被广而告之?不去旅行,有人说是宅、没出息;去吧,又有人说不去就是最大的保护;不建设,说这个地方没开发、太原始太落后;开发了,又说破坏大自然。

有多少人也是这样想的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陷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当中,怎么办?我们是消极地环保、哪都不去,还是有更好的办法?

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

现在有不少景区开始搞“捡垃圾换门票”的活动。

更有很多热爱旅行、热爱大自然的人在身体力行地自发去捡垃圾。

“每次穿行腾格里沙漠,或多或少可以看见一些旅者没有将垃圾处理带出,啤酒瓶、易拉罐散落沙漠,塑料袋更是随风飞舞,对与深爱户外的越野人来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11月24日、25日,越野e族甘肃大队白银分队·征途四驱汽车俱乐部再次组织成员把必经之路两旁散落的垃圾尽最大可能收集带出投往垃圾回收点。

大家热情高涨地拾捡着垃圾

“我们尽些微薄之力,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偶遇当地牧民为他们的举止点赞

迎着暮色夜归,把500斤垃圾载回垃圾回收站

旅行、探索未知是人的本性,我们是不可能阻止的。“除了脚印和美好回忆,不留下任何东西”是老生常谈了,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只有先从自己做起,影响身边的人。

露营后把垃圾带走,是件很酷的事情。摄影/蒋义

三、

说件有趣的小事吧,有一次我跟着老大出去玩,赶路的途中随便找了家路边的餐馆吃饭,那家餐馆贪省事儿,用的碗筷都是一次性,大家知道,其实这是很常见的,但你猜怎么着?老迈竟然在餐馆附近兜了一圈,愣是给买了一双正常的碗筷回来!

外表老司机,心里住着个“小公举”

当时我和同事心里的OS是:老大真是到哪都很讲究啊!后来我再和老迈聊到这件事,才知道根本不是“讲不讲究”的问题,他说:“我喜欢开车去看世界,自驾本来就已经不环保,因为在这方面我碳排放量超标了,所以尽可能在其他方面减排,比如:绝对不用一次性的东西。为了爱好,你只能约束自己。”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有的人出门总喜欢带上保温杯,一到服务站就装热水,不管TA“油不油腻”、“老不老土”,从环保角度上看这是值得宣扬的,毕竟少买一瓶矿泉水就少产生一个塑料垃圾;有的人出门就带环保袋,其实这是很“时尚”的,坚决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这种环保意识很时尚不是吗?

我们今年为阿拉善英雄会准备的每个营地必备的环保小绿袋

有的人不喜欢吃肉,习惯素食、简食,要知道吃肉也是碳排放量很高的,想想看一头牛要吃多少草场的草才成就一身肥美的肉?

所以,不管你是为了减肥还是省钱,少吃肉的你是一个非常棒的环保践行者啊!

感谢征途四驱汽车俱乐部对本文提供的图文支持!

互动话题:在旅行当中还有什么环保的好点子?

来源/公号:自驾地理

为什么感觉重庆那么热

重庆被列为我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城市,基本上没有春天和秋天,只剩冬天和夏天。为什么重庆的夏天会这么热?重庆夏天高温是什么造成的?

重庆不管是老四大火炉还是新四大火炉都在榜上,可见重庆热功十足啊。重庆气候条件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炎热,但单从气候条件上来说重庆还不至于登上四大火炉榜单。

从1981年至2010年里,重庆市夏季高温日数高居10个城市的首位,为28.5天。其中连续大于35℃的高温日数平均值为11天,高于38℃的天数平均为6.5天,这两项指标也都名列榜首。

一些气象学家经过考察研究,认为“三大火炉”的形成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个伏旱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已过,高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着,高空气流在下沉时逐渐增温,平流作用微弱,风力极小,加上天空无云,碧空万里,毒辣的太阳把大地晒得发烫。大地又把高温传给空气,使气温升高,这是“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是这3座城市都在长江河谷中,位置很低,好像处在锅底一般。这里空气密度很大,稠密的大气对白天入射来的太阳辐射削弱不大,夜晚却又阻止大量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冷却,从而使得地面难于散热,成为形成“火炉”的另一个原因。

三是这3座城市均位于长江沿岸,周围水田密布,沟渠纵横,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水分蒸发很快,使空气湿度增大。关于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的感觉,有人曾做过实验: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时,气温要高到35℃以上,人才有热的感觉,但在70%-80%的相对湿度下,气温31℃,人就开始感到热了。而当相对湿度超过80%,气温29℃就是闷热的指标温度了。

关于地球的地下为什么几亿年来都是高温,能量从哪里来地下水冰冷,热量为什么不向上传导,为什么热天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也有生命, 也会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