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第二艘国产航母可能已进入研制阶段,或采用核动力

今天给各位分享第一艘国产航母,为什么不用核动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为什么不打第一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死刑犯执行枪毙的越来越少了,而都在用注射死刑方式
  2. 第一艘国产航母,为什么不用核动力
  3. 中国跟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系吗
  4. 为什么81-1式步枪到现在都没有完全退役

为什么死刑犯执行枪毙的越来越少了,而都在用注射死刑方式

从枪毙到注射执行死刑,体现了人类司法走向文明的进程。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尚未废除死刑,但能够注射执行死刑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从“弹头”到“针头”,我国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这其中,一个叫杨辉的青年知识分子作出了突出贡献。

枪声中,他目睹极刑犯人痛苦扭动

刑场。警戒森严。一个被判极刑的罪犯即将被执行枪决。枪响了,罪犯扑倒在草地上,身体剧烈地扭动,由于他的心脏偏离正常位置,第一枪没有打中要害。

执法人员又补了一枪。第三枪,第四枪……共打了五枪,13分钟之后,罪犯死亡。

看到这一幕的杨辉不禁双眉紧皱。罪犯在草地上翻滚挣扎的情景唤起了杨辉的记忆,童年时代那锥心刻骨的一幕又浮现在他眼前。

那是1977年春的一天,广西桂林全州县绿源里村,一个犯罪的村民将被枪决。人们争先恐后地挤向执法现场围观。

6岁的杨辉泥鳅般钻到民警组成的警戒线前。他很关心这个罪犯,因为罪犯是他小伙伴的父亲。在他的印象里,伙伴的父亲幽默、亲切、热情,甚至充满了慈爱。然而这位年仅30岁的农民却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他当场撞到妻子外遇后,失去了理智,杀死了妻子的情人……

“跪下!”民警将死刑犯推了一把,犯人跪倒在地上,民警立即用枪顶住了他的后脑……

杨辉离死刑犯不到20米,他清楚地看到,伙伴的父亲正微微眯着眼睛,侧着脸,无望的目光在游移中蓦然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间,这位濒死者似乎努力向他挤出一丝凄楚的微笑,目光中闪出了一丝柔和……

枪响了,伙伴父亲的身子往前一扑,虾一样弯曲着侧身跌倒。突然,他又挣扎着试图站起来。法警立即补上一枪,他终于倒下了。

杨辉吓呆了,哇哇大哭起来。

那凄楚的微笑,那残酷的场面,一夜夜伴随着童年杨辉的梦,多少年来一直无法抹去。

杨辉知道,对很多罪犯,是不应同情或怜悯的,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用哪种方式来惩治罪犯更文明,更人道?这正是他需要研究的课题。

为了缩短“子弹”与“针头”的距离

此时,杨辉刚刚接受杭州市中级法院的委托,研制注射执行死刑执行泵。

在我国,最早开展注射执行死刑探索的是昆明,行刑时采用的是人工注射。第一个执行者是当时的法院院长,所用的药物是氰化钾。氰化钾是剧毒药物,挥发性极强,法院院长执行完注射死刑后,当天和第二天都感到昏沉沉的,这是氰化钾的挥发造成的。后来,青岛、武汉、洛阳、杭州、成都陆续加入注射执行死刑的试点。

杭州市中院实施人工注射执行死刑时,给第一个死刑犯注射时还顺利,但给第二个死刑犯注射时,执行员就感到全身僵冷,双手颤抖……

人工注射,执行员心理压力太大。必须改用仪器注射!有没有专门用来执行死刑的注射仪器?杭州市中院法医处的吕处长开始寻找。然而,国内国外,注射执行死刑的仪器竟是一片空白。

“杨辉,你能不能帮助解决执行泵?”吕处长找到了杨辉。

“我来想想办法吧!”杨辉回答。

杨辉四处查阅人类关于死刑的历史,他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了。在世界历史的各阶段,人类穷极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明出各种处死同类的办法,有些死刑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人类对待同类为何要采取如此残忍的手段?死刑究竟起到多少震慑作用?杨辉苦苦思索着。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死刑暂时是必要的,但死刑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文明,又暴露了人类极端的一面:以恶报恶,以暴制暴。

杨辉从有关资料中获知,在联合国179个成员国中,有126个国家实行死刑,40多个国家已废除死刑。那么,在死刑被最终废除之前,人类既然不得不剥夺部分同类的生命,为什么不能剥夺得更人道、更文明一点呢?

杨辉经营着一家医疗仪器设备公司,他经营的医用注射泵是浙江大学医学仪器公司生产的,其作用是为维持病人的生命体能,能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连续均衡地自动输液。

医用注射泵能否改装成注射执行死刑的仪器?杨辉找到有“中国注射泵之父”称号的浙大医疗仪器公司总经理罗建明。

听了杨辉的介绍,罗建明对研制注射执行泵很感兴趣。他对杨辉说,死刑执行泵的技术、性能、质量等要求都比医用注射泵高得多,必须重新设计。

经测算,研制开发这个项目大约需要200万元。此时,杨辉考虑到的已经不是经济效益,若这一项目研制成功,它将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走向更高的文明,中国在国际人权上的地位也将大大提高,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杨辉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亏本也干!

他很快与罗建明签下了协议。

1999年6月,中国第一台高速执行泵在杭州诞生。

人道一针:给死亡以尊重

1999年6月的一天,杨辉生产的注射泵第一次在武汉进行试用,所用药物由最高法院委托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配制。最高法院派员到现场监督。

执行室里,第一个死刑犯被固定在执行床上,针管准确地刺入死刑犯的静脉,一切准备妥当后,现场指挥一声令下:“执行!”

执法者按下按钮,执行泵电机启动,自动推进器均匀地将1号药和2号药相继推进犯人静脉。

死刑犯显得非常平静,6秒钟,意识消失,2分钟后,脉搏停跳。

第一例成功了!但是,第二例却出了问题。

1号药和2号药必须通过两个通道先后推入,中间不能间隔,两种药水又不能混合,否则将发生凝结。这次,当1号药推入后,因2号药未能及时推入,1号药的残留部分与2号药一经接触,立刻发生了凝结,堵住了输液管,在执行泵继续推进2号药时,输液管发生了爆裂。

经检查发现,这里有管线的缺陷。执行泵要以1分钟输入30毫升的速度迅速将液体注入人体,其压力比普通医用注射泵的压力要高得多,管线接口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注射泵的压力也不够。

杨辉马上和吕处长、罗建明碰头,研究改进办法。经过6次改进,第二代双通道药物执行泵终于诞生了。改进后的新产品决定在洛阳试用。这也是执行泵第二次在执行死刑中使用。

死刑犯被固定在执行床上,一只手伸进献血室窗口,执行员与死刑犯被隔开,执行员只能看到死刑犯的一只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执行员的心理压力。

现场指挥下达了执行令。

执行员按下了执行泵上的蓝色按钮,刹那间,显示屏上黄色的针筒标记开始闪动,针管里的液体开始推入罪犯的静脉。六七秒钟后,罪犯合上了眼睛。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成功了!杨辉一阵激动。这人道的一针,使4个死刑犯平静上路,他们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

至此,执行泵研制成功,整个项目获得5项国家专利。

目前,全国所有省市区都已装备了杨辉的执行泵。为了配合注射执行死刑,杨辉又设计并生产出执行床、生命检测仪。

第一艘国产航母,为什么不用核动力

核动力岂是想用就能用?全世界航母多了去了,只有美国和法国有核动力航母,而且法国的核动力航母还比较失败,法国下一代航母回归常规动力。显然,核动力航母对比常规动力航母优势很大,但是很多国家往往选择常规动力航母,原因无外乎亮点,第一是用不上,第二是没技术。

大部分国家属于两个原因都有的,比如说意大利,他们有两艘轻型航母,全部都是常规动力,这就是典型的用不上。核动力航母价格昂贵,维护困难,退役程序复杂,全寿命开销比常规动力航母还高,主要的优势是可以远洋独立作战中长期维持存在和压力,这是他主要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国家而言,这样的用途显然并不需要。

其次是没有技术,比如说我国和俄罗斯。我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不是核动力,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技术,显然我国目前对于远洋海军是有需求的,也需要能够抗衡超级大国核动力航母实力的先进航母,然而这一能力却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我国目前为了开发核动力航母,选择了首先开发核动力破冰船,这一路线和当初苏联的路线是相似的,苏联也是先生产了核动力破冰船,才建造了核动力航母。

当然,我国虽然第一艘航母不是核动力航母,第二艘估计也不是,但是我国终将会建造核动力航母,毕竟我国现在建造核动力航母几乎没有太多的技术瓶颈,主要还是经验问题,等到核动力破冰船积累了足够的使用经验后,相信我国的核动力航母就会很快出现的。

中国跟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系吗

谢邀。中国当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密切。关于官方的参与,各种资料上都讲的比较多了,子渊就和大家说说唯一在欧洲战场代表中国参战的烈士——马毓宝中校。

▲马毓宝像及中山先生题字

马毓宝,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生于云南昆明,回族人,自幼聪明伶俐、好打抱不平。由于法国自从清朝末年就开始对越南、云南一带进行文化扩张,马毓宝小时候便在法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读书,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年纪稍长后,他考入了云南省高等学堂的实业科,毕业后又报考了云南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在校期间,马毓宝学习非常刻苦,还手书“还我河山”挂在桌前自勉。“二次革命”爆发后,马毓宝毅然参加,然而最后却以失败告终。马毓宝只好回到家乡,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滇军工作。这时候,一位和他素来交好的法国领事向他介绍了国外情况,并描述了德国在一战中的暴行,激起了马毓宝的愤怒。

▲法国领事馆旧址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是一战最关键的一年,马毓宝在这位领事的帮助下远渡重洋抵达法国。一开始他被安排到军校当教官,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给滇军将领写信,请他们为自己说情以便于参加战争。对于参战意义,马毓宝在信中写道:

“吾当效绵力以战德。德苟败,中国亦去一敌。”

▲滇军领袖唐继尧雕像

滇军将领收到信后果真替他说情,还让驻法公使给他办了参战手续,他也就成了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军人。当时的中国虽是参战国之一,但组建的“参战军”并未投入战场,因此马毓宝是以外籍志愿军的身份参加的。白天他在前线冲锋,晚上就坐在战壕里记录战况。

▲“索姆河战役”旧照

在一次冲锋中,马毓宝头部中弹,伤势非常严重,他仅休息了一周又再次冲上战场,结果又因瓦斯弹中毒。他的英勇行为赢得了法国当局的尊敬,多次为他记功。见他数次负伤,驻法官员担心其人身安全,屡次相劝但都被婉言拒绝。

2年后,这位无畏的中国战士被子弹击中,倒在了索姆河东边的哈姆前线,年仅24岁。法国政府按照穆斯林礼节将其葬在法国埃纳河畔维克城的军事公墓中,巨型花岗岩墓碑上刻着“1918年9月2日为法国而阵亡的外籍志愿军烈士马毓宝”,98年来一直有当地人为其扫墓。

▲维克城军事公墓中的马毓宝墓

国内得知消息后,昆明百姓为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很多军政人物出席并献挽联祭品。孙中山先生亲自题写了挽辞“黄胄光荣”、前总统黎元洪手书“邦家之光”大幅横匾、云南回教俱进会敬“中国有人”巨型木质漆金匾。其灵位被请入忠烈祠,广州政府赠予他陆军中校的军衔。仰我烈士,魂归来兮!

为什么81-1式步枪到现在都没有完全退役

我国著名的81式枪族,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替换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口径还是保留了原有的7.62毫米,通过使用时候发现,81式步枪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设计和生产也是当时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精度好、动作可靠、操作维护简便,深受官兵们喜爱。

81式步枪至今仍未退役基于以下三点,第一点就是它的库存量仍然很大。81式步枪从研发之初到停止生产的时候,已经生产了数百万把。从一线部队中退役了以后,还将一部分81式步枪支援给了其他国家。

即便如此剩下的81-1式步枪还是太多了,状况良好、还可一战的81式步枪还有大批大批的在仓库中,销毁和封存对于81-1式步枪来说都是一种消耗,不如在二线或者是边防中继续使用这款步枪。另外81式步枪的使命目前还没有达到,81式步枪的研发目的是为了消耗掉中国在上个世纪生产出来的大量的7.62X39毫米子弹。

在80年代以西方国家的主导的小口径浪潮出现的时候,解放军就已经决定将中国的下一代步枪定位为小口径,这一理念直接催生了95式、03式等武器。但是解放军同时也注意到中国对于7.62X39毫米子弹的保有量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一种什么地步?作为专门为了消耗7.62X39毫米子弹的81式自动步枪,服役了30多年也没有将这些子弹消耗完毕,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消耗掉相当一部分了,因为也没有太多部队使用81式步枪了。

还有就是,81-1式步枪还是十分好用的,不然也不会有“永远的81杠”这样的名声。从最近的图片来看,目前使用81-1的部队还有海军陆战队,训练新兵配发的“一把钢枪”就是81-1式,除此之外还有边防、解放军炮兵部队等。

对于边防来说,81-1式步枪也是他们所需要的,因为他们的任务区域经常是一些开阔的平原、山地。在于不法分子对峙的时候,就需要81-1式这种射程较远的步枪对敌人进行压制。曾经就有边防部队的战士反映说,95式步枪在与拥有外国狩猎步枪的不法偷猎分子对峙时,遭到了对方的压制,因此还是希望将81式步枪换回来。

目前解放军的这种步枪搭配是合理的,81-1步枪用于二线部队和新兵训练中去,让库存的81-1式步枪继续在军中发光发热,一线部队仍全部列装95式、03式步枪,便于后勤进行统一的弹药补给。从某些厂的举动来看,中国虽然不生产81-1式步枪了,但是81-1式步枪的库存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一些厂推出了81-1式步枪的现代化改装套件,在枪身上加装了导轨等部件用于安装现代化配件,可以看出81-1式步枪还是有一定活力的,并且可以再战30年!

关于第一艘国产航母,为什么不用核动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艘国产航母还在海试,核动力就要开始建造,美国发出强烈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