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

互联网 为什么 2023-08-24 02:12:42 -
一代名将韩信,性傲遭忌下场悲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的一些知识点,和韩信为什么叛乱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
  2. 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呢
  3. 韩信为什么被刘邦杀掉
  4. 刘邦为何接连杀韩信,彭越,英布三员大将

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关于韩信和陈豨的记载,是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述的,大致就是说,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之后,被软禁在了京城,于是心生怨恨。当时陈豨要去代国领兵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韩信便和陈豨说,如今你手握重兵,汉王对你是不会放心的,他生性多疑,就和我一样,迟早会被汉王整治的。与其到时候被整治,不如起兵方有生机,到时候你在代地起兵,我在京城接应你,我们一起起事。

于是陈豨在代国起兵,而京城里面,韩信则被萧何和吕后骗进了皇宫诱杀,而陈豨的叛乱也在两年后被平定了。

按照史记的记载,韩信和陈豨造反,原因如下:

韩信是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之后心生怨恨,从而造反。

想当年楚汉战争的时候,他自己完全可以称霸一方,在当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是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才放弃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全力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如今得到这样的待遇,自然是不满。

而陈豨叛乱,一方面是因为刘邦确实多疑,韩信的话说动了他,另一方面也是对韩信的信任,毕竟韩信用兵如神,有了这个战神的帮助,自然是信心满满了。

这是史记中的记载,这个事情实际上我们细想一下,逻辑不通。

首先,韩信的计划漏洞百出。

韩信要陈豨在代地叛乱,自己在京城响应。问题是韩信在京城能调动多少人马?基本一个兵都动不了,而且他平时和其他的将军关系都不是很好,能调动谁呢?而且京城是刘邦的老巢,基本都是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在这里,他韩信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所以在京城响应对方是不现实的。其次,韩信只有带兵才能提现他的威力,不领兵的韩信什么都不是,如果韩信要叛乱的话,他自己应该深知这一点。

所以,这个计划实际上漏洞太大,作为兵仙的韩信应该不会犯这样的低级失误。如果韩信真的要反,他应该找机会跑出京城,到外面找到陈豨,然后陈豨叛乱,他帮陈豨带兵打仗。只要他手上有兵,实际上当时无论是刘邦也好,还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也好,都不是他的对手。

其次,韩信找合作对象,应该不会忘记彭越和英布,而不是只想到陈豨这个“战五渣”

同时,如果韩信真的要叛乱,他应该会想到鼓动彭越和英布,鼓动他们比鼓动陈豨的意义更大。

首先,他们都是刘邦封的三个异姓王,且当时韩信被整了,接下来很可能轮到他们,彭越和英布都会有这样的觉悟;其次,彭越和英布都是大战打过来的人,且手握重兵,他们也一起反叛,成功率要高很多;再次,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反叛了,之前就反叛过项羽,如今只是再反叛一次而已。韩信作为军事大家,应当深知这一点,如果要反叛,肯定会联系他们,至少会想方设法地联系他们,但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过韩信去联系他们,他们的能量和陈豨比起来,陈豨也只能算是“战五渣”了。

尤其是英布,这个人反叛次数很多,先是投靠章邯,然后是项羽,最后又是刘邦,且此人战斗力强悍,当时来说应该是天下第一猛将(楚汉争霸时期武力值仅次于项羽),可以说,对于英布来说,他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符合他利益的事他就会去做,不符合他利益的事他就不会去做,当时鼓动英布造反成功率极大,韩信不可能不会想到。

最后,按照史记说的,陈豨造反后,韩信在京城一点动静都没有,说好的京城响应呢?韩信会这么坑爹么?他会这么没计划么?

所以,我认为史记关于韩信叛乱的记载并不可靠,实际情况,细思极恐。应该是韩信始终没有做出反叛刘邦的事情,而是刘邦一定要杀了韩信。为何?因为怕。为什么怕?出于三点:

一是韩信用兵能力太强。

当初出汉中的时候,刘邦只给了韩信一万多的人马,韩信竟然带着这一万多人马,打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以至于形成了刘邦项羽之外的第三股势力,在鼎盛时期能够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在和项羽的战争过程中,刘邦亲自领兵与项羽作战从来就没赢过,每次都输,最后的垓下之战是交给了韩信才打赢了项羽,可以说,韩信的用兵能力和项羽是一个级别的,这对于刘邦来说是一个恐怖的存在,所以刘邦怕韩信。

所以只要韩信有兵,那么刘邦就奈何他不得。

二是韩信还太年轻

韩信死的时候也才35岁左右,而当时的刘邦已经60了,时日无多。如果一直留着韩信,结果就是刘邦死了,韩信还正值壮年,有的是时间。刘邦的太子刘盈当时还小,才20左右,如果在自己死后韩信逃出了京城随便到一个地方领兵,那么自己的儿子是肯定对付不了韩信的(连刘邦自己都对付不了)。

三是韩信可能心生怨恨

刘邦毕竟是把韩信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毕竟是夺了他的兵权,刘邦认为韩信可能心生怨恨,可能会报复他。可能今天没这个想法,但是明天呢?刘邦越想越不对劲。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所以对于刘邦来说,韩信的存在就是对他皇权的威胁,所以必须要杀掉。

但是韩信毕竟没有过错,杀了他没有什么理由,更何况韩信还是刘邦的恩人呢,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能够赢得对项羽的胜利。所以很可能史记的记载,关于韩信联合陈豨造反的事情,极有可能是编纂的,为的就是找一个杀韩信的理由,为汉朝杀韩信编排一个合理的借口。

于是韩信最终被杀了。陈豨造反,应该和韩信无关,只是躺枪了。

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呢

卢绾反叛,在刘邦看来最奇葩,最闹心,鼻子差点气歪了,若不是在平定淮南国时受了重伤,他就御驾亲征了,非当面撕了卢绾不可。最重要的是,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伤势火速加重,就像魏延闯灭了诸葛亮的七星续命灯,一只脚已经被牛头马面拽进了地府的大门。因此,也可以说是卢绾给日薄西山的刘邦下了一道催命符。

(刘邦剧照)

刘邦之所以龙颜大怒,是有道理的,一是卢绾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从小光屁股长大,在一起玩尿泥的次数都记不清了;二是卢绾没有立过像样的战功,等于是白送了他一个诸侯王。所以,卢绾是因亲封王,刘邦认为谁都能造他的反,唯独卢绾不可以,抛开私人感情,他也没有资格。

当然,生气归生气,卢绾还得灭,于是刘邦将任务交给了连襟樊哙。听说樊哙兵临燕国,卢绾一溜烟跑去投降了匈奴。那个时期的匈奴就像是中原叛将的避难所,所以卢绾到匈奴寻求庇护也不意外,只是下场令人唏嘘。因为卢绾虽然被冒顿单于封了个东胡卢王,但周围的部落不把他当根葱,反而对他大车小辆载来的财物垂涎三尺。匈奴人的生存哲学就是抢,所以近水楼台的卢绾自然就成了他们“打谷草”的目标。最终,卢绾饱受欺凌,人财两空,北逃仅一年时间便郁郁而终。

(卢绾剧照)

那么卢绾为什么要反叛刘邦呢?安安稳稳的做燕国的诸侯王不香么?其实卢绾也很无奈,这个件事情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刘邦的因素在里面,归根结底,两个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信任。

众所周知,刘邦最初封了八大异姓诸侯王,齐王韩信(后改楚王)、张王张敖(继承父张耳)、韩王韩信(与韩信同名,史书常以韩王信相称)、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唯没有卢绾什么事儿。或者是刘邦原想给卢绾封一个诸侯王,但轮不上。要知道当诸侯王要有两把刷子,凭真本事,否则无异于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比如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那个不是靠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而卢绾唯一的一次功劳还是在项羽死后同刘贾去征讨临江王共尉,结果还被打了个灰头土脸回来。所以,如果要从丰沛集团中选一个头号吃闲饭的人出来,那么这个“殊荣”非卢绾莫属。不过这并不能阻止卢绾当诸侯王的节奏,谁让人家跟刘邦关系铁呢!

刘邦称帝不久,卢绾的运气果真来了。这个运气是燕王臧荼给的。臧荼最初属于陈胜吴广的部下,原本寂寂无名,后陪着上司韩广去攻打燕地。韩广占领燕地后自立为燕王。章邯剿灭“张楚”政权后兵围巨鹿,赵王歇四处求援,于是韩广派部将臧荼前去求赵。臧荼当然不敢和章邯开仗,只是驻扎在远离巨鹿城的地方观望,最后很幸运地等来了项羽。项羽打败章邯,率兵入关主持分封,臧荼紧随其后,分一杯羹的机会不能错过。

(项羽剧照)

果不其然,项羽在封分诸侯的时候就打了臧荼的数,将其封为燕王,另将韩广改封为辽东王。其实项羽是在诸侯王之间玩制衡术,目的就是让他们相互制约,相互消耗。韩广失去燕国当然不会服气,只是当场不敢发作,回到封地后便率兵攻打臧荼。然而结果出人意料,韩广不仅没有抢回燕国,反而达上了性命。于是臧荼连辽东国的地盘也一并收归己有。

转眼楚汉战争开始,韩信进攻燕国,臧荼不战而降,因此也保住了诸侯王位。要说臧荼这个人比较识时务,乱世之中左右逢源,看惯了成王败寇,混成了一副人精模样。可也正是因为他太精明,所以看问题比较透彻。

在臧荼看来,刘邦封分异姓诸侯不过是权宜之计,迟早他会将这些诸侯王逐一铲除掉的。更何况,臧荼明白他这个诸侯王是项羽给的,刘邦既然容不下项羽,又岂能容得下项羽曾经的小弟!因此,臧荼干脆再“识时务”一回,与其等着刘邦挥来大刀,还不用先给刘邦一棒,于是他便成了第一个反叛刘邦的异姓诸侯王。

那么刘邦该怎么办呢?其实对于刘邦来说,剿灭臧荼是小事儿,防止其他异姓诸侯蜂起而攻之才是大事。不能因为一个臧荼而搞得异姓诸侯噤若寒蝉、人人自危,更不能出现“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局面。如果其他几个诸侯王并举反旗,群起而攻之,那么刘邦必然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刘邦认为当下稳定人心最重要,好比当年封雍齿打消功臣们造反念头是一个道理。因此刘邦在平定臧荼时就带上了卢绾,等于是去燕国来个高瞻远瞩的就任彩排。

班师回朝之后,卢绾如约当上了燕王。此举,刘邦可谓是一石三鸟,既完成了封王卢绾的愿望,也暂时打消了其他诸侯王的焦虑,同时还为他在处理异姓诸侯王问题上赢得主动与时机。所以封分卢绾是刘邦非常必走的一步棋。

不过纵观汉初整个局势,刘邦确有将卢绾打造成另一个“长沙王吴芮”的意图。吴芮稳定西南,卢绾布防东北,为汉朝解决两大边患,何乐而不为!可是后来的局势越来越不按刘邦的意愿发展,当他软硬兼施,解决了楚王韩信、韩王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代相国陈豨、淮南王英布之后,便彻底将卢绾置入一片风声鹤唳之中。

道理很简单,卢绾也是异姓诸侯,其他诸侯王的前车之鉴,由不得他不去“兔死狐悲”。因此,感觉唇亡齿寒的卢绾活得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生怕那一天被刘邦找个理由灭了。这就是卢绾反叛刘邦的根源所在——他不再信任刘邦。所以,最终在叛逃匈奴的臧荼之子臧衍的蛊惑之下,卢绾竟然暗中勾结匈奴,给平定陈豨残部的汉军下起了绊子。

卢绾这招就是利用“保存陈豨残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种平衡术,细想并不高明,因为他虽出于无奈,但丧失了原则与立场,从而把自己推到了刘邦的对立面。因此当刘邦怀疑质问时,卢绾不敢面对,一味的称病逃避。而当刘邦获悉卢绾同匈奴暗通证据时,没有原谅对方的余地,只能选择大兵压境。届时,卢绾无论是否真心反叛刘邦,但必须被动接受“反叛”的事实。

韩信为什么被刘邦杀掉

准确来说韩信死于吕后之手!韩信必除原因有以下几个:1.假齐王,刘邦被逼立他为齐王,第一次出现杀他之意。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有多天下之大才,刘邦干不过韩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有能力容易遭忌!3.韩信威望高,刘邦妹夫樊哙见到韩信都下跪,口称奴。4.太子年幼,担心太子接班后控制不住韩信。5.韩信之前楚国强大,后降为淮阴侯以后依然很有实力。6.攘外必先安内,刘邦与匈奴有冲突,担心韩信背后一枪。7.有传言韩信背贵不可言。8.韩信与陈馀有沟通,已被刘邦悉之。核心还是第二条,韩信太强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毕竟刘邦是第一个布衣皇帝,也没有太多参考资料,所以为大汉江山万年基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刘邦为何接连杀韩信,彭越,英布三员大将

一,韩信之死

汉朝建立之初,以混迹江湖出身而打天下的刘邦开始把目光聚焦在自己周围人的身上,倒霉的鲁元公主丈夫,刘邦的女婿张敖首当其冲,这个软弱无能的张敖犹如后世的范进,经常被老丈人骂得狗血淋头。张敖可以缩头作鸵鸟状,他的家臣贯高等却看不下去了,决定诛杀刘邦,但是张敖不同意,贯高等人私下行动,被人告密。

东窗事发后,硬汉贯高揽下所有责任后撞柱而死,张敖由赵国侯贬为宣平侯。赵国封地由自己宠姬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管理。

而另一位皇子,与薄妃所生的刘恒封为代王,因为刘恒年龄小,就由陈豨前往代郡管理。不大的一件任迁调动,如果按部就班的继续,历史的这篇记录将改写,所以,以后发生的惨案,陈豨绝对要担当关键责任。

陈豨平生崇拜的偶像有两个,一个是战国时期“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一个就是韩信。崇拜谁是个人的自由,你可以埋藏在心底,也可以到现场买张黄牛票去听歌捧埸,但是,千万别模仿,更不要花巨资付诸行动,否则骂你一句囗逼是爱护你,这个糊塗的陈豨竟然敢豢养无数“直男”,每次出门,前呼后拥,穿一身黑色外套、头上斗笠压低到眉梢,随时手按剑柄,斗笠下一双眼睛精光直射,太阳穴高高鼓起。

当他这队人马回自己封地阳夏,途经赵国国都时,警车和马车竟有上千辆,只怕日后的杜甫不敢用“车辚辚马萧萧”来形容了,由于路上行人四下乱跑.......惊动了中央监察御史大夫周昌。职业的敏感使他立即上报刘邦:“吙哟喂,他不仅大量豢养北地游侠;此人又有统兵经历,位高权重,怕要生变呵。

周昌的职责使他上报刘邦没有任何问题,更不存在道德的缺失,关键是结论分析应该由其他部门,至少要开个内部会议,由刘邦作出,否则就是挟私报复。

刘邦尚可称一代名君,至少不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刘邦採取的第一项处理措施也还将就:“调任赵国任宰相”。

弱智的陈豨一时手足无措,进退失据,临死前他拉上了韩信一起上路。他拜访偶像韩信,想请军事专家韩信“指点迷津”。

韩信是帅才、将才、但绝不是政客,甚至连江湖高手都谈不上,如果是我,肯定如避瘟疫,托病不见,理由是怕传染,陈豨这样低能又喜张扬的人,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眩富之徒。问题是,此时头脑简单的韩信似乎患有一点那个什么呆综合症,两个人作了以下对话,韩信对陈豨说:“兄今撑握了天下精兵,又受皇上恩宠,这种状况能维持好久?”陈豨语塞呆立当场。

韩信逼进一步说:“假如有人诬告你拥兵自重,意欲谋反,皇上听多了就会收回你的兵权,甚至大加讨伐。”陈豨瓜兮兮的说:“如果这样,当如何是好?”

身经百战的韩信已经沦为低能的小白,他接口答到:“如果是这样,我将在关中策应你,共图天下。”

韩信一语成谶。恰在此时,唯恐天下不乱的匈奴游说陈豨造反。陈豨犹豫不决。刘邦六百里加急檄报:“太上皇崩于栎阳宫,立即回关东参加葬礼”。

陈豨心中有鬼,再次失策,托病不去。

形势逼人,陈豨匆忙中与韩王信(不是韩信哈)勾结造反。刘邦大怒中御驾亲征,这时他想起了统兵大将韩信,要他速来同往。

韩信托病不去。刘邦很无奈,只能吼一嗓子秦腔“大风起兮云飞扬.....”,带着张良去了。

活当韩信运气不好,刘邦刚走,吕雉接到一封举报信说:“韩信欲伪造圣旨,释放囚犯纠合家丁起兵攻打皇宫,袭击皇后太子,解除卫队武装,呼应陈豨叛乱,共谋天下”。

吕雉找到相国萧何商量对策,处于监督国事职责的萧何,大脑在一瞬间的空白后,务实的萧何只能信其有,不敢信其无,同意吕雉的计谋,亲自面见韩信,当然,这时的月亮已经躱进乌云,天地悲呜,不忍心卒视这人间的所谓“兄弟情谊”,骗进皇宫的韩信只听一声女人娇喝:“给俺拿下”!

韩信死于放置乐钟的库房,直接死于女人之手!在死亡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话:“吾悔不听蒯通之言,现在为女子所诈,岂非天意!”

这句话充分说明韩信没有叛变的行为。

韩信墓前一付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二妇人。

韩信一生为朋友两肋插刀,却被朋友插刀两肋。

二,彭越之死

刘邦经此事变,对那些凡事称病的人大起疑心,心中难免一一品评各地封王,突然,一股凉意袭上心头,原来还有一个彭越......

彭越字仲,昌邑人(今山东金乡县西),土匪起家,跟随刘邦打天下,封为梁王,住定陶。刘邦征讨陈豨时,要彭越领兵协助,彭越称,现在瘟病盛行,我有病,无法出门。刘邦顿时毛了,大骂彭越。

彭越心里害怕,想亲自去向刘邦谢罪,应该说胆小之人心细,彭越的对策应该是中策,可以化解矛盾。

但是部下有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为方便他们混水摸鱼。部下大将扈辄对彭越打破锣:“你一去必定被抓,还不如起兵造反。”

彭越此时的作法也该挨一句骂,他左右一想,干脆学鸵鸟,天天睡觉称病。却在此时变生肘腋,府上一个太仆(府官)犯事,干脆逃到关中见到刘邦,称彭越和扈辄想要造反。

反叛,又是反叛,已经处于更年期的刘邦怒不可遏,彭越,我看你咋个说,立即拘捕彭越,面对审讯,彭越“拒不交待”,但是,没文化的彭越却甩出一句实锤:“我如果要造反,朝廷来的几个人能使自己束手就擒吗?”确实有人劝我谋反,但是,被我严辞拒绝,我没有採纳这个馊主意,但是我吼退了说客,大哥呀,不!皇上,我充其量是”杀人未遂”,当然,动机有一点点。

刘邦的脸色阴晴不定,面如止水,半晌,刘邦轻轻甩了一句:“把彭越流放到四川青衣江(大约是彭山、乐山)去。”

洛阳到青衣,虽然是“日月同天”,徙步犹如丈量天穹弓弦,苦呵,锦衣玉食的彭梁王耳边响起歌声:“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你悄然走开,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路上一队人马却看清了彭越,吕雉从长安到洛阳,万万没想到会踫上“梁王起解”,吕雉同意带彭越见刘邦“说清楚”,甫一见到刘邦,吕雉用食指戳着刘老四额头:你儍呵,彭越是土匪出身,又带兵担任方面军总指挥,万一到了那个吃洋芋、玉麦,苦哈哈的蜀地,聚集深山刁民咋办?你就是从那打进关东平原的,忘了!

彭越于是被诛三族。

点评:韩信之死尚称刚烈,至少留下一句震古铄今的话,留下杀害自己的元凶指认,而彭越却是对一个小女人哀求无果而被砍头。

三,英布之死

人们口中常说:“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或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窝囊的彭越却有一个生死知己,砍头后的彭越弃尸于市,无人敢处理后事。

英布在一个月黑之夜扑通跪在彭越首级前,嚎啕大哭,摆上祭品祭奠。刘邦很生气,生气的后果很严重,英布请刘邦回忆一件旧事:“当年皇上败走彭城,困于荥阳、成??间,项羽之所以没有继续攻打皇上,全仗彭越横在中间为皇上挡刀,尤其垓下一战,若无彭越拼命,项羽可能脱逃。彭越仅是托病而已,就定彭越造反,今后恐怕人人自危,谁敢相信陛下呢?

刘邦同意这位异姓王的意见,不予追究,反而对英布提升官职。此时的刘邦已经十分衰老体弱,能够保住英布这个有情有义的人,也许有用。

一个幽灵出现,彭越的尸体被煮成一锅汤,英布被吕雉赏了一碗,对这意味深长的举动,英布知道自己将来要面临选择。于是果断作出战备状态。

战争的导火索是破情欲之火点燃的,英布小妾与朝中官员中大夫贲赫勾搭上车,英布显然不喜欢绿色战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英布穿上昔日旧战袍,与部下胞泽要抓贲赫。

贲赫用典型的小人伎俩告诉刘邦,英布要造反。刘邦于是派了一个小队去找英布来京说清楚,英布不是韩信,不是彭越,我才不听你那些鬼话。

英布先下手为强,一路掩杀过去,先拿下荆王、楚王,英布对袍泽大声说:“皇上已是糟老头,不可能挂帅,韩信、彭越结伴去了丰都,其它的人,呵呵,何足道哉!”

刘邦已经病的严重,于是叫太子刘盈挂帅,吕雉马上找到神秘的四位高人指点,最后结果是太子绝对不能挂帅親征,万一失手,废立之祸立马跟进。

经过吕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刘邦终于决定自己御驾亲征。

吕雉成功了,大赢家,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权力角斗场中,都隐藏神秘的高人。

刘邦老而弥坚,身病志更强,这次的平叛,又彻底胜利了。几天后,刘邦开完庆功大会后一病不起。

在立遗嘱中,刘盈(吕雉子)继承皇位。

吕雉完胜。神秘的四位高人完胜,刘邦在忧心仲仲中去世。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韩信战无不胜,你以为他手下是弱兵,看他手下有哪些将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