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侠冷知识 中国游侠史

励志一生 冷知识 2023-09-09 16:41:39 -
终于等到你 光明大陆 游侠冷门转职天赋全攻略已上线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中国游侠冷知识,以及中国游侠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游侠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汉朝盛行游侠
  3. 古代游侠存在的原因有哪些代表人物
  4. 唐朝游侠文化

游侠是一个汉字词语,泛指古代称豪爽好交游、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

在一些文献中也有侠义的行为;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人;无赖之徒等意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加上一个“游”字,就要四处去游走去行侠仗义为大家排忧解难。

游侠就像个带着辅助内心的战士,心怀大义又要敢于冲锋陷阵。

游侠是汉初社会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继承了先秦游侠的传统,在汉朝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汉初游侠的兴起既有先秦士文化的影响,也有当时的社会背景。他们上结交王侯大臣,下招揽门客,建立自己的势力,甚至在有的时候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

进入汉代之后,因为天下彻底平定,战争越来越少。战国时期的养士之法,渐渐没了用处。而这些没了去处的士,终于彻底演变成了游侠

游侠其实出现甚早。

战国时期,伴随井田制的崩溃,世袭奴隶主逐步被地主取代,强宗大族自然崛起,以农村乡镇为基础。而关中地区自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就强迫诱导百姓参加到军功爵制,也因此产生了影响后世的强制分户政策。

国家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每个国家编户必须按丁口数缴纳人头税,并要求家有余子必须进行分户,以利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

关中百姓很痛苦,儿子多了是罪,孩子从七岁到14岁要缴纳口赋(20钱),15至56岁要缴纳算赋(120钱),所以从第三个儿子开始都顶着老二的名义糊弄官府。最后,关中百姓只能无奈将年满15岁的幼子全部驱逐出去,以确保长子继承决大部分家业,避免未来幼子分家导致家庭财产分薄,也避免多缴纳算赋。

这些幼子当然没有机会读书接受教育,身上可能只有一套衣服和几个铜钱,就得自己艰难打拼。而运气好戍边获得军功毕竟极少,大多数余子就只能加入游侠。

这些游侠始终游离于法律边缘,非黑非白也既黑既白。多以地域划分,在某个具备大名气大影响力的大哥领导下,从事豪门贵族不方便直接出手的灰色行为,也能帮助基层政权做一些稳定地方,安抚百姓的事。所以西汉豪门官吏对游侠是又爱又恨。

大文学家、太史令司马迁专门写作《游侠列传》记录相关著名游侠人物的事迹。

游侠一直盛行关中,宋代之后逐步消失。

西汉时期,出名的游侠有郭解、剧孟等人,而最著名的,当是朱安世无疑。

朱安世本来是家庭长子,因不忍见幼弟被驱逐就主动放弃家业,自己出来当了游侠。这样的孝悌行为自然被广为传颂,名气越发大,影响力也是极速膨胀。

汉武帝本人很自负,对这些具备强大号召力的游侠头目很生气,有名气有本事的人,就该给自己效力当狗腿子才对啊。

后面,汉武帝因某罪下诏通缉朱安世。

前面说了,游侠是特殊人群,与官员豪门及地方差役有斩不断的藕断丝连,所以在黑白两道若有若无的关照之下,朱安世一直没有被逮捕也一直在关中地区游荡数年,可见阳陵大侠并非是浪得虚名。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太仆公孙敬声贪污北军军费1900万钱,公孙贺请求抓捕朱安世代儿子立功赎罪,汉武帝允许了。在丞相的命令与调度下,朱安世很快被捕。

当得知公孙贺破坏潜规则,卖力地逮捕自己是为了赎买儿子之后,朱安世立即发动了凌厉的反击,直接上书汉武帝,揭发公孙敬声不仅与阳石公主私通,还共同在汉武帝专用的驰道边埋设偶人等诅咒皇帝的行为。

查证确凿后汉武帝愤怒族灭公孙贺父子,阳石公主判死,知情不报的诸邑公主坐死,由此也拉开了巫蛊案的大幕。

在这里,朱安世当然是在报复公孙贺,但绝不应该是诬陷,皇帝的生辰八字显然就只有公孙贺公孙敬升这样的既是高官又是亲戚的核心人物才会知道。汉武帝也必定得审查确凿才可能处决两个女儿和一位丞相。

由此可见,游侠只有具备强大的势力,才能探知得如此绝密的信息。

唐朝人太喜欢游侠了,原本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的游侠,在唐朝人的审美中,成了英雄,也成为唐朝人风云激荡的审美风格的重要因素。这也许和唐朝开国者带有胡人的血统有关,与他们长期的作战经历有关。开国皇帝李渊征战时,帐下有一大批武功高强的侠士;太子李建成的手下都是“博徒大侠”;而李世民更是偷偷豢养了一批死士为己所用。

即使是在唐朝建立之后,唐朝的游侠之风仍然弥漫。那些开国元勋们在朝堂上吟诗作赋以文人自居,但仍以做过游侠为傲。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的著名文人姚崇,年强时候竟然是一个“古惑仔”。他自豪地说,三十岁之前他就是个以“呼鹰逐兔”为乐的游侠,根本没有读过书。后来发奋读书,竟然做了宰相。很显然,姚崇自豪的不是自己读了书,而是年少时候叱咤风云的游侠生活。

开国元勋谋士徐茂功则念念不忘自己青春爆棚的游侠生活,他自夸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游侠精神的向往。

高层政治人物对游侠精神的向往,很快传导到唐代社会之中,尤其是那些带着“功名只应马上取,直是英雄一丈夫”理念的诗人们。诗人们早已经抛弃了魏晋的玄风和红粉的暧昧,游荡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是侠客精神。他们由衷赞美侠客,在他们笔下,侠客是“白马啸西风”的雄浑与苍凉;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壮志,是于出入街道市井红尘之中饮酒驰马的五陵少年,是于大漠边陲无边的烽烟之中驰骋杀敌的英雄好汉。

在唐诗中,这种游侠形象比比皆是。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形象地描述了游侠:“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连性格寒冷悲切的贾岛,都曾经向往剑客的生活。“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可见游侠的精神与做派,早已经渗入了唐朝人的心灵。

OK,关于中国游侠冷知识和中国游侠史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新挑战模式 三国游侠史实副本揭秘 网络游戏三国游侠 三国游侠官方合作网站 三国游侠下载 三国游侠新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