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辛弃疾历史冷知识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历史上那些能文能武的人物:武功盖世的辛弃疾你知道吗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为什么辛弃疾最后含恨而死
赵宋皇室心思不定,满朝上下偏安一隅的懦弱性子使他有志难酬,朝廷将他四处调任、将他的意志消磨。南归的二十多年里,辛弃疾如同一块哪里都能使的好砖一样,近四十次调往不同的地方任职,这次王蔺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后,皇帝便直接罢了他的官
辛弃疾一直想主战,可是朝廷主和派占重要领导地位。他的一些建议虽然倍受推崇,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可惜的是那时候北伐以失败告终,逐渐辛弃疾也备受冷落
避世,洒脱之下的忧郁。他看清了许多事,心灰意冷下决定避世而居,但即便表面能如此洒脱,心里对家国天下的忧思却始终不能放下。随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继去世,辛弃疾亦感到日薄西山,但紧系家国的心绪,依然随着朝廷的局势起起伏伏,时而准备按剑而起、时而又颓然失望。
不能临阵杀敌,抱恨黄泉。晚年蒙古逐步崛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最终含恨而终。晚年,草原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蒙古族。在首领铁木真的带领下逐步统一草原,随时准备对当时的金国发动致命一击,可这时候已经步入辛弃疾的晚年了,即使文武双全,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四年过后含恨而终,死之前说的几句话是杀贼,杀贼,杀贼!
辛弃疾为何背叛金国
1、家庭的影响
辛弃疾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朝廷任官职,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没有忘记恢复中原。在辛弃疾小时候常带他登高跳远,向他讲述这些都曾是宋朝的大好河山。在辛弃疾的心里一直认为自己是宋朝遗民,与金人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金国人,自然也没有叛国的说法。
2、汉人的反抗
金国虽一统北方,但统治阶级毕竟是契丹人,得不到中原汉人的认同。而金国统治期间,也没有对汉人多加安抚,相反汉族人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是十分屈辱与痛苦的。在北方广大的金国占领区,汉族人民从未屈服金国人的统治,抗金起义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作为汉族人的辛弃疾自然也有了这种认同。
3.文化熏陶
从辛弃疾的文采也可以看出来,辛弃疾一直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儒家正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金国一直被辛弃疾认为是侵夺中原江山野蛮人,这样的朝廷自然不会吸引满腹诗书的辛弃疾为之效力。
4.金朝南侵
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友好条约,悍然发动了对南宋的侵略战争,战争的兴起更加加重了中原地区百姓的负担,而宋金大战之中,完颜亮在采石矶大败,面对这样风起云涌的局势,辛弃疾毅然决然的加入了起义军。
然而可惜的是辛弃疾南归后,却一生未得重用,宋朝皇帝只派给他闲散的文职,挥兵北伐成为了诗书中的不甘。论文采他不输岳武穆,论武艺更是少有匹敌,只可惜一生壮志难酬,只留下“伟大词人”的名字。
中年的辛弃疾为何长期赋闲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一代名将辛弃疾被政敌弹劾,被人诬陷“聚敛”,以致于落职、赋闲!
众所周知,辛弃疾曾是南宋最帅、最飒的追风少年,20岁便可以冲入金国大营,于万人之中突围,生擒叛徒!并且,他还毫发无损地回来了!
想当年,他带着小分队浩浩荡荡南下,投奔赵构,以为可以大展宏图,北伐、灭金,收复河山。
然而,朝廷不仅不用他北伐,还把他辞退了,直接成了个平民。
42岁的辛弃疾丢官后,呵呵一笑,带着妻子范如玉来到上饶带湖,“高处建舍,低处辟田”,开启了隐居生活。他把隐居的庄园取名为“稼轩”,从此,“稼轩居士”横空出世,南宋便有了一个高仿的陶渊明!具体他是这样生活的:
一、种地、享受农村生活
那时候的辛弃疾接受了现实,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妻子很开心,想着这样也好,不打仗、不当官,倒也消停,那就一起种地吧。
于是,在那段赋闲的日子里,辛弃疾以诗酒为伴,有爱妻在畔,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恬淡而又快乐。他成了一个快乐的农民!
面对这样的生活,他用白描的手法,写下了一首《清平乐》。
词云: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屋、小溪、青青草,加上一家五口,一幅宁静雅致、温馨浪漫、诗情画意的村居图跃然纸上!
可见,不打仗的辛弃疾,在农村很适应,融入了村里的生活。
农村的夜晚也很美。于是,他在夜行黄沙道时,写下了《西江月》。
词云: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风、月、蝉、鹊、蛙、星星,都是些稀松平常的景致,可是经过他的描述却异常灵动,无比浪漫。
这样一看,辛弃疾的隐居时光也很不错,欣赏美景的同时,写写词。一不小心,说不定就能活成陶渊明,开辟南宋田园词派!
然而,这只是表象,是假的!
辛弃疾并不能享受这份快乐!在他的心里,更多的是苦闷、不甘、愤怒!
他一直都无法忘记从前那个金戈铁马的自己,一直都放不下北伐这件事!
其实他只是表面假装适应赋闲,假装自己真的可以做一个稼轩居士。一不小心,那个追风少年还会暴露。
二、醉酒、苦闷
辛弃疾在赋闲的日子里,很喜欢喝酒,而且经常烂醉如泥。
他有一首喝醉酒写的《定风波》,正好暴露了内心的苦闷与憋屈。原词如下:
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欲觅醉乡今古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这首词很有意思。大家注意下题记,写的是“大醉归自葛园,家人有痛饮之戒,故书于壁”。
是说他有一次喝得烂醉如泥,给妻子写了个保证书,贴在窗户上。
乍一看是秀恩爱,其实不是。之所以有这个保证书,是因为他不止一次喝醉了,而且每次保证了不再犯,还犯。试问,能让这个铁血汉子无法自控的原因能是什么?
答案是:心中的憋屈!
词中写辛弃疾醉酒,被人抬了回来。任凭别人怎么弄,他都醒不了。
问题是,这首词是他自己写的。他自己说自己醒不了,自己还记得醒不了,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
这就不打自招,间接暴露他在装醉!
说明他不想喝醉,不想违反妻子,可是心里太苦了,他还是没有忍住,借酒浇愁!
加上“梦魂犹在葛家溪”,这句是有深意的!“葛家溪”是铸剑名师欧冶子铸剑之处。那么,他为什么要把梦魂留在那里呢?
说明辛弃疾的心,还是留在了金戈铁马的战场!他做梦都想要重新持起长剑,上阵杀敌。
正因为他的隐居生活,是被迫赋闲,是壮志难酬。所以,任凭上饶风光再好,酒再美,任凭妻子怎样陪伴他、开导他,他都不能够真的融入田园生活。
辛弃疾越活越拧巴,心里的爱国梦,从未在这位铁血战士的世界中消失,他被困住了,无法挣脱,也不愿走出来!
三、学陶渊明,却做不了田园派
在这段田园生活中,辛弃疾最能想到的是陶渊明。他本来也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可惜,他做不到!他有一首写陶渊明的《水龙吟》,就暴露了自己!
词云: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这首词中他自比陶渊明,做了一堆的想象。他说他梦里见到了陶渊明,陶渊明的东篱自醉其实是别有深意,他是有难言之隐,有壮志未酬的,所以他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
看吧!哪有什么悠然自乐!
他只看到了陶渊明的不得志,然后对号入座,想到了自己。
他自己的归隐当然很憋屈,一来不受皇帝信任,二来被人弹劾,不仅上不了战场,还不能当官,为百姓做事。
所以,在下阕,他写到了得志的谢安。“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当年的谢安隐居东山,却出仕,为救苍生,主持了淝水之战,大破前秦,立下不世之功,名垂千古!
这个才是辛弃疾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他做梦都想像谢安一样,有机会带兵出征,北伐、收复河山!
他心里的那团火,自少年时代就烧起来了,可是随着时光的推移,随着他日渐成熟、强大,那火竟然没有机会燎原!这比要了他的命,还折磨他。于是,他活在了过去!
四、活在过去,折磨自己
闲来无事时,辛弃疾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怀念从前!
遥想当年,年幼的他和祖父站在金国的高山上,立下了收复河山的誓言!
14岁时,他佯装考试,一路在金国偷画地图,只为日后大战所用。
20岁时,他聚众2000人,带兵投入耿京部队。期间,他斩杀过偷盗大印的义端和尚,博得了“青兕”的美名。
22岁时,他率领50人冲入敌军大营,于数万人之中生擒叛徒张安国,并带着叛徒一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
到达健康后,辛弃疾满心欢喜!他一腔热血,想着凭借这些年积累的战斗经验,和对敌军的研究,是可以帮助国家收复失地的!
他激昂又认真地写下了《美芹十论》和《九议》,阐述自己抗敌救国的策略!只要朝廷用他,他便可以随时出发!
然而,南宋朝廷还是觉得投降挺好的!
十年间,辛弃疾被任命成多地要员,他的政绩也都很好,凭实力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然而,不会社交,又出生在北方的他不被人喜欢。很快,各路官员弹劾他,直到他丢官,赋闲,回家种了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成了辛稼轩,把霍去病活成了陶渊明!他不甘,却没有办法!
最扎心、最令人寝食难安的事情就是曾经的铁血岁月每一天每一晚都会在他脑海中上演一遍,可他回不去!回不去!回不去了!
直到老年,辛弃疾还在追忆少年时代!他有一首《鹧鸪天》,是这样写的: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翻译过来便是:
想我少年时代,率领着千军万马,冲破了敌人的包抄。我军旌旗飘飘,战士们一路南渡。敌军早已闻风丧胆,夜晚都得枕着箭袋睡觉。可我军呢?勇气倍增,对着他们万箭齐发。
回忆往事,总是会心潮澎湃。看看现在,满腹牢骚。就算春天来了,我这老头子也没办法回归年少。那么多年,我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复国的攻略,根本没人搭理。如今,我就只配种地!
这首词太真实,太扎心了!
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将北伐、复国,当做毕生理想。他不怕苦、不怕死,可是结果呢?青丝变白发,梦碎了、官丢了,只剩下几亩地了!
试问:对于辛弃疾这样的人,给他闲散的时光,不用他打仗,让他琴棋书画诗酒茶,让他妻子陪着他,他就能快乐吗?
答案只有一个:不能!
在上饶赋闲的日子,恰恰是他最憋屈的日子!
辛弃疾生平留下600多首词,其中有400多首就是赋闲时期写的!
虽然,凭借着豪放、激昂、热血沸腾的词风,他成了豪放词宗,成了词中之龙,但是,仔细读他的豪放词,你会发现能让人心疼到哭!
真正懂辛弃疾的人,会发现他首先是一个爱国英雄,是一个战士,其次才是个词人!
战士是他的生命主旋律,词人只是他才华的一个显现。而且,他和别人不同,他是“愤而写词”!他的词中,藏了他太多的铁血旧梦和憋屈!
回归南宋的最初,朝廷不让辛弃疾抗金,只让他镇压镇压农民起义,或者当当官。那时候,起码他有事情做,稍微能忘记一些北伐的事。
可是从1181年开始,辛弃疾连官都没得做,直接赋闲。
虽然,他已经积攒了不少财富,有房有地,有酒有茶,有好老婆,风景还特别美!但他真的憋屈!
他想打仗,想要以南宋的名义,以汉人的名义,带兵北上,抗金,灭敌!
上饶的生活越悠闲,越岁月静好,辛弃疾的内心就会越苦闷!仿佛又回到了健康城的赏心亭!
那一天,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没想到,多年后更是如此,任凭他内心怎样呐喊,就是没人听到他声音,就是没人给他机会!
以致于,这位看起来才华横溢,婚姻美满,什么也不缺的超强男子,只能是:白天假装种地好,夜晚梦里上战场!
就连那首《破阵子》,也是在上饶赋闲时候写的。
词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相信很多人再熟悉不过了。梦回战场,少年英雄英姿勃发,披肝沥胆、勇往直前。前九句,但凡认识字的人,都感觉到了热血。然而,请把目光定格在第十句——可怜白发生!
前面那么多恢弘霸气的场面,全都是理想,只有一句“我老了”,是现实!辛弃疾身上,活生生上演了英雄迟暮!真叫人悲从中来,无限感慨!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追风少年了!
写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最初赋闲的那个辛弃疾?还觉得“七八个星天外”美得不得了吗?还会觉得种地好?会觉得不打仗好吗?
有些人,天生就是战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破家亡,无法苟活!
在辛弃疾心里,抗金、北伐,重如千斤!
即使流落在山水田园,爱妻在畔,诗酒为伴,他也没有办法过上简单的安乐的生活!反而,内心更加苦闷,憋屈,生不如死!
他到老、到死,都想要重整旧山河,正如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的那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是啊!凭谁问?谁有资格呢?
而他自己,他一直在苦闷中等待。年少时期待成为霍去病,中年时想成为谢安,老年想当廉颇!这个战士,没有一天放过自己,没有一天真的悠闲地享受过生活!
他啊!只是傻傻地等啊等,等到了一生的苦闷、一生的憋屈、一生的壮志未酬!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和辛弃疾历史冷知识图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