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辛弃疾(古诗西江月辛弃疾)

励志文章 冷知识 2023-08-26 05:17:23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诗配画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西江月辛弃疾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西江月辛弃疾以及辛弃疾冷知识全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小升初必背文学常识
  2. 辛弃疾用典为什么这么多
  3. 关于苏轼的基本知识
  4. 石钟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升初必背文学常识

1、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2、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3、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4、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5、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着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6、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7、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8、"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11、曹操的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志向的不懈追求。柳永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3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3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35.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宗圣曾子、书圣王羲之.晋、画圣吴道子·唐、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唐、药圣李时珍.明、医圣张仲草圣张旭.唐药王孙思邈.唐、田园诗人陶渊明.晋、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3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辛弃疾用典为什么这么多

辛弃疾的词,无论豪放还是婉约,都写得很好。他的词给我的感觉,就是用典很多。我想他喜欢用典,一来是他读书很多,用典多显得知识渊博。古人以博学多才为荣,他更是如此。

二来他用典多,是为了更能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他用典确切,读起来总是觉得恰如其分。

关于苏轼的基本知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石钟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石钟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放在;即使)

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5、是:所在皆是也(这样)

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

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任,就职)

8、因:因得现所谓石钟者(因而)

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其中的;同'然',形容词词尾;本来)

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形容词词尾)

11、而:涵淡澎湃而为此者(因为)

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于是;知道)

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

14、所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原因)

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敲)

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此;大概)

二、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暮)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微风鼓浪(振动)

②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3、莫: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

4、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生,发出)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③水何澹澹(多么)

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⑤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四、词类活用

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

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

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

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

①古义:事情的真相。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空中:

①古义:中间是空的。

②今义:天空之中。

六、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关于本次西江月辛弃疾和辛弃疾冷知识全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辛弃疾写自己撒酒疯的一首词 欢笑的背后,往往是无言的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