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临死前告诉刘备 你被诸葛亮骗了 诸葛亮到底骗了刘备什么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庞统看不起诸葛亮吗,为什么呢的一些知识点,和为什么诸葛亮不建议庞统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可为何早期的时候庞统一直未受到重用呢
  2. 诸葛亮解释庞统为什么不做事
  3. 庞统与诸葛亮政策矛盾
  4. 庞统看不起诸葛亮吗,为什么呢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可为何早期的时候庞统一直未受到重用呢

庞统比诸葛亮大五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有“看相”的特异功能,他也会看自己的相,自认是军师的料。

庞统虽有这样奇特的能力,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

刘备刚占领荆州时,任他为耒阳令。耒阳是个很小的地方,他做的相当于今天的乡镇长一职。庞统就任后,心不在焉,无所事事,刘备知道了很生气,就免了他的职。

东吴的鲁肃知道后,就写信给刘备说:“庞统这种人才不适合当小官,应该升为治中、别驾,才能发挥他的才干。”诸葛亮也跟刘备说了类似的话。

于是,刘备找来庞统一聊,“大器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中朗将”。

后来刘备准备和刘璋在涪县会面时,庞统建议他趁这个机会绑架刘璋,刘备认为自己在益州没有任何声望,不宜轻易下手。

涪县会面后,刘璋回成都了,庞统又提供了上、中、下三计让刘备挑选。刘备挑了中计,偷袭刘璋的手下大将。在庞统的运筹帷幄下,刘备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挺进。

然而,在进攻雒城时,庞统因亲自指挥作战,不幸被流箭射中,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痛惜,每次谈到庞统都忍不住哭起来,也很后悔自己前期没有重用庞统。

诸葛亮解释庞统为什么不做事

庞统一直都在等赏识自己才华的人,也就是识货的人,对于刘备安排的县令之职非常不满,所以才假装消极怠工,其实目的很简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种方法诸葛亮能看透,但其他人不行,也很难理解,成功的吊起了人的胃口,待到关键时,一日审百案,大放光彩。

庞统与诸葛亮政策矛盾

庞统急于求成,冒进,诸葛亮稳扎稳打,求稳。

庞统看不起诸葛亮吗,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那当然是好了,二人师出同门,就是庞统性格上有缺陷(急功近利,怀疑孔明是无法避免的),庞统求功和跟孔明关系差没有直接关系,孔明也没必要打压庞统。

庞统之死,起于诸葛亮的信。诸葛亮派马良入川送信给刘备,说天象报警,“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天象报警,当然不可信,但我们可以推想到他大概是想到取西川的艰巨复杂,不大放心,特意借天象提醒行军时的安全防卫。可是这封信却引起了庞统的猜疑:“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事情就坏在这个猜疑上。因为他一想到诸葛亮怕自己成了功,就偏要赶快成功。于是急羞催促刘备进兵。当刘备因为夜梦不样,犹豫不决,再一次提到诸葛亮的信值得注愈时,庞统竟当着刘备的。

面把自已心中的隐私说出来了:“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人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难道真正是诸葛亮怕他一人成了大功吗?显然,毫无根据。诸葛亮曾推荐重用庞统,有荐书为证。庞统担任副军师的职务,也是诸葛亮提出来的。

庞统投刘备之时,诸葛亮按察四郡未回,还不知道未阳县理事之事,他一回来马上就问。“庞军师近日无恙否?”

言下之意,庞统是适宜担任军师一;类职务的。当时既要守荆州,又要取益州,诸葛亮不能分身,得了庞统,他是非常高兴的。怎么会在入川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又突然来个“以书相阻”呢?庞统与诸葛亮是老朋友。相知已久,诸葛亮不但重视庞统,而且对庞统表示了斋赴的态度:“胸中之学,胜亮十倍。”

而庞统却被“功”字迷了心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就一步一步错下去。他不把心思用在对付敌人方面,却念念不忘急于进兵,急于取得成功,既要争着走小路,又不注意小路中可能有埋伏,终于“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庞统的悲剧,说明了一个人虽然才高,但德亏了。有时可以损才。本来象张任的在一条小山路上埋伏军队。以袭击敌人的计谋,并不是什么巧计,只要稍稍提防一下就可以,然而庞统的私字的乌云,一时涌上,蒙住了眼睛,一失足成千古恨。中国谚语说:利令智昏。说的就是亏了的是可以损才的,总结的是一条教训。

庞统是不是偶然犯了这次错误呢?回答也是否定的。我们可以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几段文字作些分析:庞统选择主人不如诸葛亮那样严肃,那样慎重。他先见孙权,后见刘备,只求重用,没有考虑其他。当孙权不用他的时候,也曾“长叹一声而出”。这里不是说投刘备就正确,投孙权就不正确。而只是说庞统似乎没有在择主而事的问题上作细致的考虑。

还有令人不解的是:老友诸葛亮正在刘备处,新得荆州。气势颇旺,为什么先不考虑去投刘,而去投孙,投孙不用的时候,竟至心怀怅怅呢?个中原委,作品中没有交代,下拟妄加猜测,只是隐约地令人感觉到,“两雄不并立”的思想进入了狭隘的胸怀。在他和孙权一问一答十,我们也反胧地意识出。他为品贡中缺少谦做与遨慎。孙权问:“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回答:“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问:“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庞统回答:“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自视甚高尚可谅解,鄙薄对方新取得巨大胜利的主帅,而想求得重用,不能不说是自相矛盾。

后来成为刘备的军师,率兵入川,得了涪关的时候,设宴庆功,在席上,他和刘备都表现了三军统帅所不应有的得意忘形的态度:“玄德酒甜,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封,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大笑而起。”与诸葛亮相比,实在是很有差距。因此“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话,从庞统来看,确实有些名不副实:道号“凤雏”,是否寓有尚不成熟之意,是颇令人深思的二我们并不是以成败论英雄,我们是从实践中出较人才的高下。

庞统为个人想得多一点,而且缺少谦逊与谨慎的品质,遂至招来连自己也一点没有意识到的巨祸。

《三国演义》写人才,固然以才为主,但多数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总是以才为主兼及德才两个方面的。在许多场合中,它还能写出德才互为影响的关系来。这一点当然是不自觉的。但作为认识规律,对后人的启发却是大的。

毛宗岗评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说:“甚矣!躁进之心,不可不戒;而人己猜嫌之情,不可不忘也。庞统未死之时,星为之告变矣,梦为之告变矣,马又为之告变矣,庞统乃疑孔明之忌己,欲功名之速立,遂使凤兮凤兮,反不如鸿飞冥冥,足以避弋人之害。呜呼!虽曰天也,岂非人哉!”他的评论是很正确的,“虽曰天也,,岂非人哉”,实际上是否定了天命说,“疑孔明之忌己‘欲功名之速立’,正是庞统德亏的表现,是要害所在。

关于庞统看不起诸葛亮吗,为什么呢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刘备为啥得不到天下 庞统曾说过一句话,只有诸葛亮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