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杨振宁归国,被人讽刺回国养老,学者 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建国初期,祖国最困难也最需要科技人才的时候,杨振宁教授为什么不回国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杨振宁不建议中国建设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现阶段中国真的需要建超大型粒子对撞机吗为什么
  2. 建国初期,祖国最困难也最需要科技人才的时候,杨振宁教授为什么不回国
  3. 杨振宁对光刻机的贡献
  4. 杨振宁反对无效“超级对撞机”即将在秦皇岛开建,是真的吗

现阶段中国真的需要建超大型粒子对撞机吗为什么

关于建设对撞机的讨论从16年就开始了,一方以杨振宁为代表反对,一方以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院士王怡芳为代表的的支持。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工程师,讲一下自己的观点:

1、在高能物理专业领域,理论体系已经比较透明,剩下的推测,猜想都需要实际工程验证,而对撞机是验证必须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对撞机很有必要;

"投入产出性价比”是任何一个工程都绕不开的话题,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1、在没有计算机,普通偏微分积分需要用算盘验算的60年代,我们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弹道导弹,因为这涉及到国家安全,再贵也要投入做;

2、高铁投入达几万亿,早期资金来自中央,地方zf,银行,乃至民间,算投入比可以说是完全亏本买卖。但是高铁促进了整体经济发展,极大的方便了出行。早年坐绿皮车需要一天一夜,现在只要几个小时。

3、芯片项目。这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每年芯片进口需要花费价值几千亿美元。算一笔账如果花几千亿美元自产芯片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如果认为仅仅砸钱就能造芯片可能就想的过于简单了。底层核心技术,产业链,研发生成工具,人才,知识产权,处处是瓶颈。

4、FAST项目。FAST射电望远镜,用于探测宇宙射线信号,讲通俗点,就是用来探测外星人的。项目负责人南仁东在缺乏经费技术的情况下,千方百计降低成本,采用了多项自主技术,最终建成花费在1.5亿美元左右,在上海北京也就一两栋楼的价格。FAST在测试阶段就已经探测到了100多颗脉冲星,可谓立竿见影。因为选在贵州偏远地段,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交通旅游。

5、工业仿真软件。工业仿真软件的底层核心技术,生态链其实都是比较透明的。在中国发展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价比差,投入投出不成比例。一方面工业仿真软件需要长期积累,前期投入大,另一方面使用回报效率低。和互联网行业不同,工业仿真软件更像是传统的制造业而非IT业。

再回到对撞机,公开资料显示,建设对撞机前期投入需要200亿美元,但根据以往经验,实际投入可能要翻几番。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资金要用于工程建设,设备仪器软件的采购(国外)!以500亿美元估算,可以造15艘左右的辽宁舰。

从短期来看,个人更偏向于广泛的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做大做强研究所和大学(大学招老师不要只招留过学的博士),在有了一定软实力的基础上再考虑类似对撞机的大工程~

建国初期,祖国最困难也最需要科技人才的时候,杨振宁教授为什么不回国

建国初期杨振宁先生仅仅是美国的一个年轻的华人基础科学的研究人员并不出名。他60年代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进入名科学家行列,另外建国之初国家急需的是应用科学方面的科学家和国防科技方面的专家。

杨振宁对光刻机的贡献

在夕阳之下,杨振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如今他再次重申对撞机的“盛宴已过”,若回看当年杨振宁的建议,那些曾提出反对和不屑的国人或许都欠他一句“道歉”。

杨振宁没错,与其现在花200亿美元去搞粒子对撞机,不如把钱花在芯片研发上。高能物理型人才仅占人口的1%~2%,而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杨老认为我们应该把资金用在能很快见到成效的领域,对撞机很烧钱而且近三五十年都不会产生直接的效益。

十三年前,我国在芯片制造上也是国际领先的地步,是第三个能制造出90nm芯片的国家,ASML也只领先了45nm和60nm两代芯片。现在,以王贻芳和杨振宁为首的两派国内物理科学家还在为建不建设对撞机而争吵,延误的芯片研究却真的成为了我们的绊脚石。

每年2万亿的芯片采购资金,ASML还不卖最新的光刻机给我们,5nm芯片造不出,只能被别人卡脖子。现在我们才刚开始28nm芯片的研造,可台积电都已经开始了3nm芯片的布局,杨老的眼光是很独到的,阻止对撞机的建设是有理有据的。

杨振宁反对无效“超级对撞机”即将在秦皇岛开建,是真的吗

谁主张谁就掏钱建吧,在中国有多的是比对撞机更着急的事需要我们花钱去办。我们的芯片还在被人卡脖子。希望我们的国人不要再拿纳税人的钱胡乱使用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留在了美国,如今回来还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