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说持续比努力更可靠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不感兴趣的专业到底该不该学下去这个问题,十大不建议报考志愿专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不感兴趣的专业到底该不该学下去
  2. 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个坑吗
  3.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都不建议学旅游专业不建议从事导游行业
  4. 为什么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学生不愿报考教师专业

不感兴趣的专业到底该不该学下去

一般地说,不感兴趣的专业不应该学下去。不感兴趣的事物很难学好,对学习的人是一种折磨,即便拼命努力也难有好结果。

当然,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兴趣爱好,还可以坚持,这可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但如果培养不出兴趣的话,最好转专业。

要是转不了专业的话,就很麻烦了。有人碰到过这种情况,结果只好去重新读大学。

我身边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父母逼着孩子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孩子将大学读完之后将毕业证扔给父母,然后重新参加高考,重新读大学了。重新高考,他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个坑吗

关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不是一个坑,学习有没有用的问题,事实这些年一直有人在怀疑。为了回答这个疑问,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此文《究竟该不该读新闻传播学专业》,针对的是高考后学生要不要选择新闻传播专业和大一新闻传播学生要不要逃离新闻传播学,转到其它专业的问题。另一篇《选择新闻传播专业的几点理由》主要是给已经踏入新闻传播专业门槛的学生介绍新闻传播专业发展前景和重要性问题。这篇文章针对全球排名200强的高校调研和国内985、211高校专业布局调研发现,新闻传播专业已经成为国内外名校的“标配”专业。国内外名校超过一半的高校都设置这个专业。

既然国内外名校都要设置新闻传播专业,如果,是个坑的话,这些名校为何还要往里跳?而且国外名校如果找不到学生的话,不会设置这样坑人专业,否则学校有办不下去可能。既然还能招到学生,有那么多学生也争着申请,也说明这个专业到底是不是个坑。任何专业都不是适合每个人的,也都有人说三道四,适不适合看自己兴趣和特长,不必人云亦云。

现将我的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我在《青年记者》开设的“高峰观察”专栏。现都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究竟该不该读新闻传播学专业

记得2014年6月,曾有一则记者苦劝高考“状元”莫报新闻学专业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于该不该报考或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热议。据《现代快报》报道,当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原本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这两天,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我考新闻”,于是,小伙子矛盾了,“我在考虑要不要读金融”。

由于这条消息发布正值2014年高考学生填报志愿之际,这一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其实,类似的记者劝考生莫报新闻专业的消息已经不止一次报道。2013年,媒体就有过北京某高三女学生欲报考新闻学专业,记者当场劝阻称压力大,工作不定时,女生入行要慎重的消息。

与记者劝考生莫报新闻传播学专业等正规媒体报道的消息相呼应的,还有很多各种各样调侃嘲弄新闻传播学专业和新闻传播职业的“段子”类“小道消息”。如网上传的一首题为《2014新闻专业招生简章》打油诗这样写道:“刚高考完毕,送给有志于新闻学专业的莘莘学子:理科毁一生,文科穷三代;你若学新闻,脑子被烧坏;值班干通宵,终生满街跑;记姐尚未嫁,记妹色早衰;学长已谢顶,学弟天然呆;神州殴记多,总有你的菜;没有金钟罩,跆拳须黑带;面对大砍刀,还得少林派。终年无假期,手机须常开;突发急先锋,现场冲前排;新闻不归路,微笑等你来。”

不能不承认,这首打油诗写得生动形象且朗朗上口,多半是出自有些才情和闲情的新闻同行之手。如果没有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没有和新闻学生打交道的经历,我多半也会在微博、微信上转发这首打油诗或“段子”以获取一些“点赞”的“人气”。但是,考虑到很多刚刚高考完的学生,正在苦于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而选择专业的犹豫不决、优柔难段之际,任何一条信息,哪怕是无端的调侃,都可能影响到考生一生的选择,甚至因此影响考生人生的轨迹,我只是默默地收藏了这条信息。

没有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工作的人,可能无法体验学生在新闻传播类专业和职业选择上的“脆弱”。这样的“脆弱”一半来自于即将面临的沉重的就业压力,一半则来自于学生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对于外来就业世界无法充分了解,所带来的对未来职业的迷惘。不仅高考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显得无所适从,就是已经录取到大学里的大学生也同样还会对自己已经选择的专业产生犹豫和怀疑。

由于我所在的省份和学校公开允许学生在大学期间自由选择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虽然转到有些“热门”的专业会存在一些竞争,但是,那些执着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实现自己梦想。也正因为学校允许学生大学期间转专业,我所了解的一些新闻传播类学生从大一到大三都在纠结自己是否应该读新闻传播类专业。想转换的专业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要转到外语类专业,有的要转到经管类专业,有的要转到艺术类专业,还有的学生对机械设计感兴趣,也有的要去学习饰品设计……当然,从各种各样专业转来学新闻传播学的也大有人在。从我所在的学校来看,总体上,怀着做新闻传播工作的梦想转到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远大于转出的学生。

每当有学生来征求我意见要不要从新闻传播学转到别的专业的,或者我去征求那些已经决定申请转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意见的时候,我常常也在纠结要不要劝他们留下来,他们或许会听从我这做老师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犹豫或已经做出的选择而留在新闻传播学专业。但是,我都没有这样做。

不是我没尽到自己指导学生的责任,也不是我没尽到“保卫”自己所从事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职责,而是我相信所谓专业和职业选择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或职业,包括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和职业,是适合所有人,是永远“热门”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专业、职业,实现自己梦想的权利,只要他的选择是慎重的,是适合自己或是自己喜欢的,我都会鼓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也是从一个与新闻传播专业毫不相干的专业慢慢通过自考、考研、考博,直至做博士后,转行到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从职业选择来看,也是经历企业、媒体、机关工作,再到现在学校教学工作的转换。但是,除了最初的企业工作经历与新闻传播专业无关,后来一直从事的是新闻传播类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我并不后悔自己的专业和职业选择,而且认为新闻传播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也很感兴趣的工作。

虽然我所做的新闻人有关研究和具体从业经历也发现,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承受过很多职业带来的压力、苦闷,甚至屈辱、伤害,特别是在一些新闻媒体单位市场化之后,很多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稳定感、荣誉感进一步降低,使得很多新闻从业人员对于职业评价也开始进一步走低。于是,各种调侃新闻传播职业的“段子”开始流行,出现了一些新闻人的自我调侃“已由自嘲升级到自辱”的状况。但是,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和职业有兴趣,新闻传播类专业和职业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一个人人都离不开信息和媒体的世界,新闻传播人员从事的正是一个人人都需要,都离不开的职业,这正是新闻传播工作的意义所在。虽然新闻传播工作会和其他工作一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痛”,但是,只要你有兴趣,肯为理想努力,一定会“痛并快乐着”。

选择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几点理由

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大学里各个专业都要给新生上一堂专业介绍课。一来介绍一下本专业的基本情况,二来强调学好本专业的重要意义。新闻传播类专业有很多切实的理由值得学生选择。

评价一个专业的好坏,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果单从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和工作舒适度来看,新闻传播类专业肯定不是一个好专业。论收入,它和软件类、金融类专业可能相差甚远;论工作舒适度,新闻记者甚至无法和财务会计相比。但是,如果从一个专业的学科发展、社会价值、个人成长和经济贡献等方面来评价,那么新闻传播类专业是人文社科领域最有前景的一个专业。这样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新闻传播类专业是国内外名校的“标配”专业,具有学科发展前景的热点专业。新闻传播类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一些国内外名校争相设置。统计资料显示,国内共有681所大学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其中“985”“211”高校中55.9%的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全国共设有1244个新闻传播类教学点,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占高校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1.4%。不仅一些传统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纷纷设置新闻传播类专业,甚至一些以理工学科见长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也争相开办新闻传播类专业。

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同样将新闻传播类专业作为自己学科布局的“标配”专业。以英国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在进入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200强的29所高校中,至少有包括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在内的18所高校开设有传媒类专业。开设传媒类专业的名校,占到该国世界TOP200大学数量的62%。

从社会价值来看,新闻传播类专业是最有社会意义的专业。从新闻记者的职业地位来看,记者在西方社会被认为是“无冕之王”。从新闻记者的职业价值来看,记者具有参与社会、变革社会功能,能够通过“妙手著文章”来行使“铁肩担道义”的职责。在国内外历史上,通过新闻记者行使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等职能而干预社会问题,乃至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制定与变革的事例比比皆是。西方一些思想家甚至把新闻媒体看做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

从传播的社会功能来看,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承遗产的重要功能。其中,监视环境涉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应对社会环境危机,从而更好生存发展的问题。协调社会功能则涉及人类社会如何协调行动,达成共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而传承遗产功能则涉及人类社会如何记录、传递、传承社会发展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更好发展的问题。

对于个体发展来说,传播是人类基本生理需求之外最重要的一个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按照层次不同,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除了生理需求,其他四个层次需求的实现都离不开人际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换或者传播。

从新闻出版的产业贡献来看,传媒类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0%左右,美国达到31%。其中,传媒产业的贡献率占有较大比重。有关报告显示,我国传媒产业市场规模在2015年达到12750.3亿元,增长12.3%。作为一个基本没有污染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传媒产业在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容小觑。

毛在青年时代曾经说过,他最想做的两个职业,一个是教师,另一个就是新闻记者。除了毛泽东,国内外的很多名人大腕,包括美国的一些总统,都曾做过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

心中有爱,一切皆暖。如果你想做一个离社会最近、关爱社会、报效社会、热心为社会鼓与呼、“路见不平一声吼”、有点侠义心肠的人,学新闻传播类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都不建议学旅游专业不建议从事导游行业

我倒没有觉得学旅游专业,从事导游行业,有什么不好的。也许是因为我不属于“那么多的人”之内的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且还在不断发展。就我们浙江来说,各县市区都在建设各种“风情”小镇,大力发展旅游业。比如我老家,正在为实现“全域旅游”努力着。大到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小到散落在浙江各处的古村古镇,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这种大环境下,必然会对导游等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有越来越大的需求。自然,学旅游专业,从事导游或旅游管理,也是很有前途的行业。

可能有些人对某些地方的黑导游,宰客的导游心有余悸,对导游的印象很差,导致对旅游这个行业,对导游这个职业有了偏见。但这毕竟不是导游的主流吧。而且有关部门也不断的在加强整顿,黑导游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不过从事导游行业,其实需要历史、文物、典故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不仅仅是背诵景区的介绍而已。而且还需要有生动风趣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游客的互动沟通能力。好的导游,不仅让游客感觉旅途的快乐,留下美好的回忆。还会因此对某个城市某个景点产生好感,回去后向亲朋好友津津乐道,无形之中,导游成了某个城市某个景点的形象代表了。

也许我的回答,让提问的朋友失望了吧?不过这也是我的真心话,其实我也很希望我的孩子做导游的,呵呵~~~~

为什么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学生不愿报考教师专业

谢邀。我很敬重老师,但我自己做不来。

我从小应该算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在家听话,在学校属于好学生,自然跟老师关系也特别好。

小学时,经常考试提前交卷,到办公室帮老师批改考卷,随意出入校长办公室。经常欺负同学的小朋友也不敢惹我,我是“老师的眼珠子”。

老师也对我很好,很有耐心。也助长了我自己的虚荣心,经常会提问各种超纲题。老师即使不会,也从不应付或者批评我。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真的很有耐心、很大度。

中学老师有的关系也很好。20年了,我还对初中语文老师以姐姐相称。她每次都会在班里读我的作文;带我去老师宿舍开小灶吃饭;假期补课,别的学生拿补课费,我什么都不交还管饭。买房子时,她还支援了一笔首付款,要说恩情和感情,跟亲姐一样。

高中老师关系也很好,但学习压力就比较大了,平时交流不多,经常在自习课代老师讲评练习题,为我在公众场合发言打下了基础。最感动的,是高考时,老师怕我在宿舍太热,把自己有空调的宿舍让给我住。这是对学生最大的认可了。

回顾了这些年的老师,主要是觉得作为好老师,从心里要喜欢孩子,愿意和孩子做朋友,并能理解包容孩子。我曾经考虑过报考师范,但觉得自己做不到我的老师那样好,不配当老师。

关于不感兴趣的专业到底该不该学下去和十大不建议报考志愿专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案例 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不知道学啥专业...太困惑怎么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