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经典的行书字帖,相信会勾起不少书友的回忆

其实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行书体,对楷书没那么热心呢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为什么不建议专门练行书,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行书体,对楷书没那么热心呢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文征明行书越学越不想学,为什么
  2. 练了小半年行书,感觉一直没有提高,该怎么办
  3. 我想直接练习行书可以吗
  4.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行书体,对楷书没那么热心呢

文征明行书越学越不想学,为什么

文徵明书法早受受教于李应祯,沈周、吴宽等人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除章草外,文徵明诸体皆能,是自元初赵孟頫以来又一位全能的书家,而且“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被人称为“四绝”的全才,然而,题主所疑惑,为什么学习文徵明的行书会越学越不想学呢?

未能悟透文徵明行书的魅力精髓,导致审美疲劳,所以越学越不想学,

学习古代书法家的书法,一定要从内心里感受到书法家书法的魅力,当然了,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更能深得体会,文徵明的行书取法晋唐两代书家,深得王羲之、智永、欧阳询的笔法精髓,可以说是集众大家之所长,这就是文徵明行书具有魅力精髓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在学习行书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学习文徵明的楷书,其小楷功力深厚,取法赵孟頫、王羲之、欧阳询,而后自成一家,或许有人会担心同时学习两种书体会产生不良好的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同一个书法家的书法五体的笔法都是相互影响和变化的,而且学习楷书之后,就可以学行书,所以楷书、行书两者相互轮流学习,就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了,

文徵明行书分大小两种,学习时可大小两种行书同时学习,不易审美疲劳而厌倦,

开篇就说到文徵明诸体善精,是一个全能的书法家是有道理的,自古以来很少有哪个书家可以大小两种行书都擅长,其中,文徵明大字行书受沈周影响,有明显的黄山谷笔法,而更浑厚,小字则以行草为主,取法赵孟頫、智永,而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自作诗》《西苑诗》《杂花诗赋》,

书法是一种不需要“写生”的视觉艺术,所以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有越学越不想学的心理,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学习书法要讲究灵活性,只要不脱离严谨的“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可以同时学习同一个书法家的其它书体,审美不易疲劳,书法的兴趣就依然存在,多领悟书法带给自身的益处,比如,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但不要去想着以书法来获取“功名利禄”,这样学习书法就没有任何压力。

练了小半年行书,感觉一直没有提高,该怎么办

首先是基础问题,从楷书入手,打好基础。其次,多临帖,多看视频,进步肯定是有的,有人问田蕴章老师,我总写就是写不好,田老师回答总写就能写好!书法不是半年就能出成绩,十年,二十年,坚持下去,方法得当,加上用功,肯定有进步

我想直接练习行书可以吗

个人理解学习书法有次第之分。首先应该从正楷学习开始,从中历练自己对字体的结构气力内核骨架的理解和认知,这一阶段切记不可心急,有可能花费很多年。等自己对汉字的结构美感形制,能从容的由手去书写表达之后,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临摹书法作品。这一个阶段要求去临摹学习书法形制的韵,也可理解为意境走势,从中去了解作品的作者是怎么思考和认知文字的,其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以及情绪。再往后就可以书写自己风格的作品了,吸收众家之精华,融合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意在笔先,下笔有神,心到手到。这时不论你是书写行书草书,还是其他任何一种字体。只要你有楷书的风骨做基础以及众家临摹的神韵,发乎自己对汉字的意境理解。你变能写出你自己的行书。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行书体,对楷书没那么热心呢

楷书需一笔一划写、而且用笔、运笔、行笔中要求严格,必须有临帖的基础,写出一篇楷书所需时间很长,在古代一般用于公文传递和聖纸及榜书等。书法流传至今它的作用有所改变,但人们在学习书法中,作为基本功的是必经之路。(图上)

草书写起来流畅省时,但必须有前人形成草书的规范、不能胡乱造字,一般写起来也不容易!而且、欣赏者和广大百姓不容易辨认。除了专业人士外、学写的人也不多。(图下)

唯有行书、书写起来流畅、省时、广大人民群众容易辨认,只要有楷书的功底,人们、尤其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都愿写行书!而且它的实用性比楷书、草书要普遍一些,例如除了题写匾额外,写个通知也是常见的。如果有深厚的楷书功底、写出来的书法,还能给人们带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图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硬笔行书这样写,说的不在多,关键有启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