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为何李世民坚决不肯当和李世民为什么不建议做太子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为何李世民坚决不肯当以及李世民为什么不建议做太子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为何李世民坚决不肯当
- 李世民是如何夺下隋唐江山的李世民为何不用李恪做太子
- 面对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为什么不去杀太子,却想要拔刀自刎
- 为什么历史上开国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顺利继位,或者不得善终
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为何李世民坚决不肯当
公元618年,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渊)
题主所说之事在《资治通鉴》有这样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这段记载是否经得住推敲呢?1、《资治通鉴》、《旧唐书》及《新唐书》依据的史料,主要来自于唐朝的《高宗实录》和《太宗实录》。而这两本书,是经过房玄龄等当时的太宗文臣编辑整理过的,非常不可靠。历史是编织统治者杜撰的”所以,这些史料是否是真实历史记载很难说。
2、南北朝因为废长立幼,太子位置不稳,多少国家兄弟相残;隋朝杨坚就是废长立幼,结果杨广登基,导至国家土崩瓦解的教训就在眼前。李渊作为一名老政客,哪能在唐初建作出废长立幼的愚蠢之事,后来李渊实际上早早就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也证明这了这点。
3、《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举事反隋的主意是李渊自己拿的,而非李世民所出。因此“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之话定为假,所以就更不可能有李渊认为李世民功大,要立他为太子之说法。
(李世民)
4、太子李建成在当时山东,关中,包括长安全部帅兵打过的,功劳太大,又有贤德之名,很多人都暗中追随,形成了太子党的。李渊后期有意的扶持李世民,逐渐形成了秦王党。如李世民二次坚辞不受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才是真实历史。所以就是李世民洗白自己的之说。李世民是如何夺下隋唐江山的李世民为何不用李恪做太子
李承乾、李泰、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立太子他们三个应当首先考虑。
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因为忌惮同样被父亲看重并且也极有野心的弟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打算发动政变逼宫,结果事情败露。唐太宗舍不得杀掉心爱的长子,心痛地下令将李承乾贬为庶人,总算是保住了儿子的性命。
在重新立太子之际,唐太宗深知如果立李泰的话,以他的为人,李承乾和李治将来都会被杀,如果立李志,则另两人都可保全。于是为了能够同时保住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立为太子。
不久之后,太宗觉得李治仁弱,而吴王李恪文武全才,便对长孙无忌说:“李治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国家,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持反对,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吗?”长孙无忌说:“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太宗这才打消了念头。
李治继位后后,长孙无忌诬陷李恪谋反,最后死于冤狱。
面对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为什么不去杀太子,却想要拔刀自刎
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
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
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灭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顺便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这才坐上皇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这一切都是李世民不愿再提起的往事,毕竟上位之路,是踩着兄弟们的脑袋,和老爹的那张老脸走过来的,换谁都不愿意重提往事。
可李承乾这货,偏偏要跟自己的老爹学。还当着众人的面喊着:当年父皇能这么干,如果我再不行动,就会成为第二个大伯(李建成)了!
一、李泰这家伙,想要学习李世民。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后,这才意识到,原来当初李渊有多难。自己的大儿子李承乾,虽然是嫡长子,可是腿上有毛病,有点儿不像个储君的样子。
可自己的嫡次子李泰,那叫一个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最关键的是,李泰特别聪明,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隶书,还是个有名的书画鉴赏家。
李世民对李泰的喜爱,溢于言表,史称宠冠诸王。甚至允许李泰在家里开个文学馆,招揽饱学之士。这不就是允许李泰给自己招揽领导班子嘛!
而且成年的皇子,按照道理都要到封地上哈皮去了,可李泰却是个例外。由于李世民特别喜爱,所以只有他留在了长安陪伴李世民。
这说明什么?别说李泰会瞎想了,就连我们这些局外人都看得出,李世民是打算扶植李泰为太子了!那太子李承乾,岂不是很尴尬?
这跟当年李渊看待李建成和李世民时的情形一模一样!李建成虽然资质平平,却也没什么缺点,可李世民实在是太优秀了,所以老头子李渊一时也是左右摇摆不定。
因果轮回啊,这回轮到李世民摇摆不定了。而李泰也萌生了夺嫡的想法,他是这么考虑的:
第一,他是嫡次子,李世民也是嫡次子。第二,他有才华且很聪明,李世民也有才华且也很聪明。第三,他受到皇帝的喜爱,李世民昔日也受到皇帝的喜爱。第四,他手下有一套领导班子,李世民昔日也有一套秦王府的领导班子。第五,李建成当初好好的,不还是丢了太子之位?何况李承乾还是个瘸子呢?那么好了,这么多有利因素都集中在李泰身上,那么李泰为什么不往前走一步,考虑一下夺嫡的事情呢?更何况这也是李泰的那帮手下人,都希望看到的事情。
二、李承乾不想坐以待毙,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建成。如今考证下来,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建成也曾经安排好了人打算诛杀李世民。其实这么说没有道理,因为李建成的部署显然是比不上李世民的。
李世民一边收买了玄武门守将,一边控制住了皇宫内的李渊,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了。就算在玄武门打了败仗,李世民手里还有李渊这张王牌,照样可以判李建成一个谋逆之罪。
相比之下,李建成的反击就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了。虽说薛万彻兵马不少,可进不了玄武门,只能在外面干瞪眼。而且皇宫内的事情,李建成就更加不敢插手了,所以说李建成棋差一招,满盘皆输。
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全部被李世民给诛杀了。甚至连李元吉的老婆杨氏都被李世民给霸占了。
血淋淋的例子摆在李承乾面前,你觉得李承乾能不触动吗?他也是太子,昔日跟他玩耍的那些堂兄弟都去哪儿了?这可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
所以说,李承乾不想成为李建成那样的太子。可当时李世民显然不怎么赏识李承乾,反倒是更加喜爱李泰,这是李承乾放手一搏的重要原因。
因此,李承乾打算在玄武门之变2.0版本出现之前,先下手为强,把李泰给灭了,顺便控制住李世民。只可惜,他太小看自己的老爹了!
三、李世民感念因果轮回,不免羞愤难当。得知消息的李世民,差点没一口老血吐出来。他觉得太丢脸了,这事儿要写进了史书,那不等于是把李世民给扒光了,放在太阳底下示众嘛!
因此羞愤难当的李世民假意要自尽,以此来弥补内心的愧疚。为了皇位兄弟相残,这是李世民给唐朝开了一个好头,所以李世民自然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为自己在历史上辩解一番。李世民是非常在乎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的!
你以为他是真的要自杀啊?傻子都不会干的事情,他李世民这么个人精,能干得出来?当然不能!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罢了!
他只有做出这一行为,才能告诉后人,自己也后悔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当然了,他自己也会在内心深处感叹道:因果报应啊!
的确是因果报应,正是由于李世民做了一个杀兄逼父的好榜样,才会导致李承乾跟着李世民学习,李承乾的想法是:还能这么玩?既然老爹能这么玩,为何我不能?
总结:李世民种下的因,远不止这一个果。李世民当然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帝王,在治国和带兵方面,基本无人可及。但是这样的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比如说,李世民在诛灭弟弟李元吉以后,霸占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甚至后来还跟杨氏生了个儿子。有这种例子摆在这里,因此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才会肆无忌惮地迎娶自己的小妈武则天。
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哥俩以后,也注定了李唐王朝的皇室内乱基本无法平息了。为了皇权连亲兄弟都下得了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因此唐玄宗为了皇权,不惜诛杀自己的3个儿子,不惜诛杀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为了皇权,不惜提前架空唐玄宗。
这些事情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始终笼罩在李唐王朝之上。一切都要从李世民那出玄武门之变这儿找原因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为什么历史上开国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顺利继位,或者不得善终
这事首先应从开国皇帝说起,开国皇帝能打下江山,肯定能力超强,对权力也看得很重。同时开国皇帝在打江山过程中,其数个儿子也都是强悍有才能之人,都为打江山出了大力这些儿子谁都想成下皇帝接班人太子。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互相陷害。加上开国皇帝看重权力多疑,怕被立的太子因野心危及自身,一经发展不轨行为,很难辩真伪立及废除。所以由于皇上的疑心,以及太子性急欲上位,还有弟兄之间为争夺太子位互相陷害以上这些原因就导致开国太子基本上很难顺利继位,甚至也难于善终。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