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关于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专家建议配享太庙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古代什么官职配享太庙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就有了,当时不叫太庙名叫世室。其他朝代各有称呼,到了秦汉时期改为太庙,一直延续到今天。
太庙早期供奉皇帝祖先,还有皇帝的牌号,到了后期皇后皇亲国戚,功臣在皇帝认可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立功死后称为配享太庙。这是后来每朝每代官员的最高认可,我们所熟悉的配享太庙的人物有岳飞、文天祥、王阳明、于谦、狄仁杰、长孙无忌、司马光、张廷玉、多尔衮、
王若弗父亲配享太庙是啥意思
王若弗的父亲配享太庙是指他的父亲被追封为祖先,供奉于太庙之中,在祭祀仪式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太庙是古代中国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庄重和神圣的场所。配享太庙可视为一种荣誉和尊贵的象征,表明王若弗的家族在当时是非常有地位和声望的。这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尊重家族和家族传统的传统观念,以及皇帝权力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配享太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具体是一种什么荣耀,对后代有什么好处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我们就细说一下“配享太庙”这个事儿!
什么是太庙太庙就是皇帝的宗庙,通俗一点就是皇帝供奉老祖宗的家庙,其实,太庙很早就出现了,各个朝代称呼却不一样,夏朝称为“世室”,商朝叫做“重屋”,周朝称为“明堂”,从秦汉开始就叫做“太庙”了,中国历朝历代都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太庙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我们就以明清时期的太庙为例,讲一讲配享太庙的无上尊荣。
太庙前殿
去过故宫的朋友一定看过太庙,这座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的长方形大殿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的,整个太庙所有宫殿占地200亩,装修极为奢华,殿外三重台基都是汉白玉石栏围绕,殿内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的是金丝榆木,天花板和四柱,都贴着赤金叶。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庙前殿已经不是永乐帝时期的原装货了,嘉靖二十年被雷击中全部焚毁,整整修了4年才恢复原样,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军入关期间,兵荒马乱的,损坏的也比较严重,但是主体结构还在,顺治帝期间才修复完成,上面挂着满汉文字对照的“太庙”二字。
太庙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有功的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着异姓功臣的神位,并不是任何皇亲国戚和肱骨大臣都可以进入太庙享受皇家香火的,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者是有大功于社稷的皇亲才能进入东殿,而有大功于社稷的异姓臣子,经过皇上的特许,死后才能进入西殿,这就叫做配享太庙。
整个清朝时期,东配殿只供奉了14个人,我们熟知的有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豪格(皇太极长子)、胤祥(康熙帝十三子,对雍正称帝有大功)、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活捉林凤祥、李开芳,有大功、铁帽子王)、奕訢(道光帝第六子,铁帽子王)。
西配殿供奉了13个人,比较有名的有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这些都是开国功臣)、鄂尔泰(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张廷玉(三朝元老,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阿桂(常年戍边,战功卓著)、福康安(封疆大吏,对西藏统一有大功,金瓶掣签制度制定者)、和琳(和珅弟弟,骁勇善战、平定苗民起义)。13个人中,1个超等公、2个一等大臣、1个内大臣、2个一等公、其余均是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大学士,都是朝廷的肱骨大臣。
配享太庙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誉,有什么用首先,配享太庙不是爵位,不能世袭,也不能继承,说白了就是一个荣誉,而且是比较虚的荣誉,类似于现在立功受奖,相当于部队最高级别的奖励——荣誉称号,但是部队的荣誉称号伴随着工作安置、转业费等方面的便利,配享太庙就没有与之相随的金钱奖励了,但是,享受皇家香火,绝对够你后世子孙吹牛几辈子了。
其次,配享太庙后代也没有什么“特权”,比如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他的四个儿子张若溎、张若霭、张若澄、张若渟照样要参加科举,和全国的学子们一起PK,但是,无意中沾父亲的光应该还是有的,张廷玉的儿子,在主考官那里还是响当当的,当年张廷玉的儿子考中榜眼,吓得张廷玉赶紧跑到雍正那里自求降级。
第三,配享太庙不是铁帽子王,搞不好,还得被迁出来,比如和珅的弟弟何琳,跟着阿桂当官,跟着福康安打仗,也跟着两个人一起配享太庙,最后,哥哥和珅倒台,嘉庆就把何琳的牌位撤出太庙,把和家的祠堂也毁了,剥夺了何琳儿子丰绅宜锦的公爵职位,改袭三等轻车都尉。何琳也成为唯一一个被迁出太庙的臣子。
既然配享太庙没有真金白银的实惠,为什么还是挤破头争取呢?物以稀为贵,大清王朝276年,那么多人,皇亲贵族、王公大臣数不胜数,才有27个人获此荣誉,这比中双色球最高奖都难多了。
对于臣子来说,配享太庙是极大的恩赐,每年四季的首月农历初一,太庙里面所有的牌位都要捧到享殿,皇帝要亲自来进行拜祭,这叫享祭。遇到国家大事,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的时候,皇帝都要到太庙的寝殿拜祭,这叫告祭。最重要的祭祀是在每年除夕的前一天,要进行最大规模的祭祀,这叫袷祭。
在封建时代,讲究三纲五常,大臣任何时候都要跪拜君王,但是如果配享太庙,这就颠倒过来了,皇帝要拜大臣,对于跪拜了一辈子皇上的大臣来说,这是多大的荣誉呀,估计高兴地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所以,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过程好像唐僧取经一样的困难,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张廷玉先后给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当大秘,他的名气比创造出“六尺巷”的老爹、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还有名,张廷玉思维敏捷,雍正话音刚落,张廷玉就能拟出圣旨,而且非常符合雍正的意思,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达到了汉族大臣所能提升的最高位置,是整个清代做秘书做的最成功的一个。有一次,雍正突然要赏赐张廷玉两万两银子,动情的的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领赐勿谦。”意思是说,你是大臣中第一个卖力的人,就不要客气了。
雍正十三年,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允禄、鄂尔泰同为顾命大臣,遗诏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继续重用张廷玉,但是77岁的张廷玉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提出告老还乡,乾隆说,你是三朝元老,将来要配享太庙,怎么能归老田园呢?
张廷玉一心想退休,乾隆就不高兴了。
后来孝贤皇后去世,张廷玉因为安排不当被罚俸一年,打破了他47年不受罚的历史,让他惶恐不安,老的更快了,满脸老年斑,走路颤颤巍巍的。
乾隆帝动了恻隐之心,特批他退休。
但是他担心别人告黑状,到最后被取消配享太庙的资格,就求乾隆帝给一个保证。
乾隆帝虽然很不爽,但念在往日的贡献和老爹的面子上,就发了一道保证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诏书。
张廷玉很开心,乾隆帝很窝火。
按规矩,这种破格施恩,张廷玉第二天要亲自进宫谢恩呢,但是张廷玉年岁太大了,行动不便,就让儿子张若澄代替他去谢恩了。
乾隆帝第二天等着张廷玉谢恩呢,结果等来的是张廷玉的儿子,龙颜大怒,命令廷玉的门生军机大臣张汪由敦写圣旨让张廷玉亲自进宫谢恩,汪由敦赶紧派人通知张廷玉做好准备。
谁知道弄巧成拙,圣旨第二天才能到张家,张廷玉天不亮就进宫请罪去了,很明显,有人泄露了朝廷机密,张廷玉也是老糊涂了。
张廷玉被"著削去伯爵,以示惩罚",取消配享太庙资格,回家养老,汪由敦革职查办。
一辈子的付出结果付诸东流,临走时,大臣们都不敢送行。
没多久,张廷玉的儿女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因贪污被抓,乾隆帝顺便把三代皇帝赐给张廷玉的赏赐品全部收回。
所幸张廷玉一生清廉,抄家时没有发现别的可疑物品,但是,张家深受打击,名誉扫地。
回家五年后,张廷玉83岁的时候去世了,消息传来,乾隆念在张廷玉一生鞠躬尽瘁,为大清服务五十多年,又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由此可见,配享太庙对一个大臣来说有多么重要,尤其是汉臣,这一荣誉更加难得,张廷玉用五十多年的心血才得到这一赏赐,还差一点失之交臂,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见,汉臣在清廷中的地位之低,最后,乾隆帝恢复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固然是雍正的遗诏,君臣之间的感情,更多的考虑应该是笼络汉臣的心。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配享太庙是夸人的吗
1,是的
2,配享太庙是指死者的牌位被供奉在太庙,接受后人的祭祀。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供奉着皇帝的先祖及历代皇帝的牌位。在明清时期,只有皇室成员和皇帝特别赐予功臣的人才能够配享太庙。能够配享太庙是对一个人生前的品德、才能和贡献的最高褒奖。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和专家建议配享太庙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