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专家建议不要阻止宝宝抽纸,以及宝宝24小时都穿尿不湿好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传统vs现代,宝宝到底该不该穿开裆裤
相信很多妈妈跟小编一样,小时候都是一群小伙伴一边穿着开裆裤一边着玩泥巴巴~~~
但是之前有一条新闻:《美华裔给小孩穿开裆裤遭报警,被认不检点!》震惊了众网友!那宝宝穿开裆裤是明智的选择吗?
小编告诉你,大写的“NO!”
宝宝穿开裆裤有哪些危害?
1.不卫生、易感染,婴幼儿时期的宝宝都喜欢咬手指,又爱乱摸,穿着开裆裤很容易把小手上的尿液、粪便污物吃进嘴里……手足口病、腹泻都有可能发生。
2.夏天的时候,蚊虫多,开裆裤很可能会让宝宝的生殖器遭受蚊虫的叮咬,或着引起虫咬性皮炎。
3.不安全宝宝阴部皮肤很柔弱,穿着开裆裤,很容易磕、撞、刺、夹、烫、擦伤。最后受罪的还是孩子。
4.不利于性心理健康。开裆裤把宝宝的生殖器暴露在外,宝宝觉得好奇去摸,阻止他会可能会让他更好奇,放任他,又会让有“抚摸自己生殖器是很平常”的错觉。要是养成了习惯,以后再进行这种行为时,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造成心理伤害。
关于纸尿裤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
O型腿和纸尿裤是没有关系的,纸尿裤尤其是加宽裆部的纸尿裤,只会因裆部的关系让孩子的双腿暂时向外掰,这和小腿胫骨向内旋转的O型腿是不同的。
问题二:尿布疹是穿纸尿裤捂的?
出现尿布疹,不一定与纸尿裤有直接关系,有可能是每次换尿布时用湿纸巾擦拭,还未等局部皮肤干爽就将新尿裤用上,造成潮气附着于局部皮肤,就跟不及时更换尿裤一样。
再有,用湿纸巾擦拭时力量过大,皮肤摩擦受损、破溃,增加了局部皮肤继发细菌或霉菌感染。
认知尿湿感觉的训练
直接给孩子穿上不同的内裤,可以不使用纸尿裤。普通内裤尿湿后比较难受,孩子才会印象深刻,等下一次再想尿时就会忍一会儿。
别老问,等孩子自己说不要总是问孩子“要不要上厕所”,让孩子自己掌握尿尿的时间才是训练的本意。
及时称赞要给孩子信心,称赞的话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是什么行为得到了称赞,比如:宝宝知道自己尿尿了,没有尿湿裤子哦,真棒!这样才可以强化孩子头脑中的印象,下次自觉地去做。
不让宝宝流鼻涕的方法有什么
宝宝流鼻涕是一种症状,一种结果,要想让宝宝不流鼻涕,就要找出流鼻涕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宝宝流鼻涕有以下原因:
1,感冒。比如宝宝受风寒入侵,就会流清鼻涕。当出现这个症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喝温开水。这样可以让病毒毒随尿液,汗液排出,好得更快。如果流的太久,体内生热,或身体阴虚火盛等,就会出现黄鼻涕,这个时候说明身体起了抵抗力,有了好转,只需继续多喝水,或者适当喝一些清热的汤水,比如菊花茶,金银花水,冰糖雪梨水等。
2,鼻炎。鼻炎也会引起打喷嚏,流鼻涕。如果流清鼻涕,说明着凉了,对于鼻炎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着凉,会加重症状。如果流浓鼻涕,说明有炎症。宝宝如果症状轻不建议用药,可以用生理盐水洗鼻,家里放加湿器等安全无副作用的方法缓解症状。如果是过敏引起的,那要及时清除过敏源才行。
任何事情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宝宝流鼻涕是常见的小儿症状,家长们可以多观察,多咨询医生,慢慢就有了经验,心里有底,应对起来也就更从容。
宝宝24小时都穿尿不湿好吗
大家好!我是琦妹妹!
我家宝宝现在有四个多月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就给宝宝用的尿不湿,月子里奶奶曾经坚持用过两次尿布,但是尿布不吸水,宝宝尿一点点就把被子和裤子尿湿了,又要给宝宝换衣服,很容易造成宝宝着凉。后来我就坚持不准用尿布了,尿不湿很方便,晚上可以减少更换次数,避免打扫宝宝睡觉,我家宝宝现在晚上只用醒来吃一边奶了。我认为选择吸水性好一点的尿不湿很重要,最开始我家宝宝用的是好奇铂金装的,这款尿不湿吸水性还不错,宝宝也没有红屁屁,但是好奇尿不湿最大的缺点就是很容易测漏,宝宝侧着睡觉,裤子就尿湿了。后来换花王的尿不湿,我真心不想吐槽花王,吸水性超级差,而且喜欢起陀,宝宝用着很不舒服,而且还完成宝宝好屁屁,我是在京东上买的花王,不知道是不是买到假货了。后来同事给我推荐宾比尿不湿,我给宝宝买了两包用了,感觉还不错,吸水性超级好,也不测漏,就一个字,贵,贵就贵点吧,宝宝舒服就行。我家宝宝现在用的是D.BUCK的尿不湿,这个尿不湿很不错,但是市场价也很贵,因为我家亲戚在买这个牌子的衣服,拿的内部价6折,还能接受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宝妈们,喜欢我的关注我,我们一起讨论宝宝的那些事。
宝宝反复扔东西的行为要制止吗
你说的这个现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常遇到的行为之一,为了给你讲得清楚,我系统、全面地给你讲讲吧:
乱咬、乱扔东西、吃手指、爱尖叫、用手抓饭、玩卫生纸、打人、坐不住…等每个孩子发展过程之中几乎都会有的坏习惯,其实是成长的重要一环?!当孩子出现这些大人认为的「坏习惯」时,应该立即禁止,还是以其他方法引导就好?
孩子这样做就是坏习惯吗?
什么是坏习惯?这些行为是否只是从大人角度来看是坏习惯,但对于孩子来说又不一样了?如何定义这些行为是否为坏习惯?
爸妈得先了解孩子的发展,再提供适当引导──这时候应该制止行为或转移注意,还是这只是过渡期,应该改变的是环境。因此,坏习惯的界定不是行为本身,而是根据年纪及出现此行为的适切度来判断。
行为1、乱咬东西
大约2~3个月开始,宝宝就会出现吃手的动作。就宝宝的发展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新生儿而言,感觉最为敏锐的部分就是口腔,藉由「吃」这个动作认识环境,而宝宝吃手是因为想要认识自己的手。此外。正值长牙齿阶段的宝宝,也会因为咬牙不适而容易想要咬东西。因此,2、3个月吃手,6、7个月吃脚,这些都是正常的,爸妈无须过于担心。直到2岁以前吃手都还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不需要强烈制止,只要做好适当的清洁即可。
3、4岁还吃手就要找原因
孩子到多大还乱咬东西、吃手指可能不太恰当?
基本上,如果孩子到了3、4岁还是有持续乱咬东西或吃手的行为,就要特别注意。此时,爸妈应该了解是否有其他因素造成乱咬动作。
(1)与生理有关:可能感觉手指痛痛的、有皮屑,协助孩子排除这些生理问题。
(2)与焦虑有关:观察与了解孩子的焦虑源,协助避开焦虑源,或是帮助孩子拥有成功经验。像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环境改变、适应不良而感到不安;或是对于即将来临的毕业典礼,必须上台表演这件事十分紧张而有吃手动作。
(3)吸引注意力:当孩子咬手指,爸妈就会突然冲过来阻止,因此为了吸引爸妈注意,孩子有可能频频咬手指。当孩子吃手时,爸妈可以请他帮忙拿东西或与他一起玩需要双手一起动作的游戏(像是剪纸或是玩黏土),而不要一直强调不可以吃手。
行为2、乱扔东西
当宝宝认识自己的手之后,就会往外延伸控制自己的身体。利用丢东西的动作认识身体,且从丢东西的经验之中了解自己的力道以及对于距离的感受。
成长发展都有其阶段性,在2岁之前,蜜姐建议给予孩子丢东西的练习机会。如果爸妈不喜欢孩子乱丢东西,就转换成可以接受的方式,像是站在不同远近高低的地方,让孩子把球丢进篮子里。
2岁还乱丢东西通常是故意的
当孩子年满2岁之后,若还是出现持续丢东西的行为,这时候通常是故意的,爸妈应该就要加以制止。如果爸妈在场才会乱丢东西,爸妈不在就不会这样做,这就是孩子想要吸引爸妈的注意力才出此招。
建议使用「忽略法」或是直接将东西收走,但是不需要跟他们做过解释。
孩子为何会以乱东西来吸引爸妈的注意力?基本上,只要这个行为可以吸引爸妈跟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做,不管之后是否会被骂还是称赞,只要爸妈有跟孩子说到话,孩子就觉得成功达到目的了。如果孩子乱扔东西是为了吸引爸妈才做的故意行为,通常完昊纬职能治疗师就会建议使用「忽略法」。
可用30秒的暂时隔离法
倘若一旦忽略法无效,爸妈可以直接将东西收走,再采用「暂时隔离法」,也就是选择一个家中十分无聊的地方,此处无任何可以让孩子感觉有趣的东西。一旦孩子出现不适当的行为,爸妈告诉孩子「你不可以乱丢东西,只要乱丢就要到那边站或坐30秒」,再把孩子带到那个地方,中间不需要做其他解释。
暂时隔离法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暂停了,因此家人不要与孩子对话,即便孩子哭闹也不要理他,等待到30秒过后,爸妈可以问孩子「30秒到了,你还要哭吗?」如果孩子仍继续哭泣,便再隔离30秒。
做错事就要隔离
选择隔离30秒的原因在于,让孩子知道他做了不对的事情,就会被隔离。而隔离的时间理论上是1岁加1分钟,像是2岁孩子一次被隔离就是2分钟、3岁就是3分钟。完昊纬职能治疗师不建议把隔离的时间拉得太长,否则孩子可能会觉得我才做了这一点事情,就被关这么久,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这些隔离的规矩必须事先讲清楚,在事情没有发生、大家都处于冷静的情况之下,告诉孩子不可以乱丢东西,如果乱丢东西,就会把你带来这个位置,坐在这个位置上30秒,甚至也可以放个定时器,孩子一被隔离就开始计时,直到时间到了,发生声响才可以离开。
发生当下不解释
暂时隔离的当下为何不需要解释?
解释前因后果应该是事后才要再做的功夫。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孩子大人都有情绪。当孩子生气时,爸妈和他讨论事情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暂时隔离法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藉此使得孩子冷静,大人也有时间能够静下来。许多大人急着解释,到最后自己的情绪也爆炸,甚至忘了一开始为何而生气?因此,建议在当天的睡前再花点时间与孩子讨论。
行为3、爱乱尖叫
宝宝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爱尖叫的原因,有些时候只是过渡期,提供适当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很快度过过渡期。倘若孩子已经4岁了,还是喜欢用尖叫方式表达情绪,爸妈就要限制孩子,可以使用暂时隔离法提醒孩子。
?6个月~1.5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太会说话,当他想要吃东西或其他需求时,因为不会用嘴巴说出来,就以哭闹或大叫方式来表达。爸妈应该要帮宝宝将想要的东西说出,让他有被同理的感受,通常这样做就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了。
?1.5~3岁:
孩子的自我概念正在发展,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当大人反驳他或大人与他意见不同时,就会用尖叫方式表达抗议。爸妈可以在有限选项之下,提供孩子选择机会,像是出门前自己挑衣服穿,或洗澡时自己清洗手脚,让孩子拥有部分掌控权,也可以请孩子帮忙做些简单家事,从中获得成就感,倘若孩子的情绪较稳定,尖叫情况也会随之减少。
有些妈妈会说,我平常也都会让孩子自己选衣服,但今天寒流来袭,孩子却坚持要穿着芭蕾舞衣外出,无论怎么说服孩子都没用,于是妈妈就抓狂了。
年幼孩子不会根据天气来选择衣服,孩子只会觉得这是我的权利,为何突然不让我做了,因此,妈妈应该要做的是提供有限的选项,也就是将衣柜换季,孩子仅能从全部都是冬装的衣柜里挑选衣服来穿,就不会这类问题出现了。
?3~5岁: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加,但在情绪较激动或较紧急的情况下,还是时常出现尖叫。
这个时期可以利用绘本来帮助,除了透过绘本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知道有哪些字汇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外,从绘本故事之中,孩子能够知道这个情境之下可以如何反应。
读绘本时,爸妈不用急着帮孩子把故事都念完,读完某一页,停下来问问孩子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像是小兔子的红萝卜被抢走了,你觉得他该怎么办?如果他去找抢走红萝卜的人,他要怎么说?如果那个人不还,他又该怎么办?藉此让孩子知道原来不同的情境,可以使用不同方式或词汇表达。
行为4、用手抓饭
当宝宝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并也会尝试运用身体。自己吃东西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8、9个月大的宝宝就会逐渐使用小手抓东西来吃,藉由把食物放进嘴巴的动作,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
「抓起食物放进嘴巴」对于大人来说,是再简单也不过的动作,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得透过反复练习才能够顺利完成。
孩子必须明了身体的相对位置,并控制小手的力道及移动距离,才能够准确地把食物放进嘴巴。
先用手才进阶到使用餐具
刚开始孩子练习自己吃饭时,一定会是食物掉满地的,爸妈可以先提供饼干、面包、馒头…等方便清理的食物。避免因为食物掉落或用手抓食物而处罚孩子,孩子有了足够练习机会后,再鼓励运用餐具吃东西。
1.5岁左右可以自己使用叉子、汤匙吃一些简单食物。2岁以后使用汤匙及叉子的技巧已趋近成熟,爸妈应该就要求孩子尽量使用餐具进食。2.5~3岁之后,就应该强硬规定不可以用手抓食物吃。
不吃饭玩食物就得饿肚子
爸妈不喜欢孩子用手抓饭是因为担心孩子「玩」食物,而不是「吃」食物。未满2岁的孩子需要认识各式材质,必须提供孩子把玩的机会。若孩子乱丢食物,就跟上文提及的乱丢东西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只是藉此认识食物,无需过于禁止。
如果2.5~3岁的孩子仍总是把玩食物,爸妈得先跟孩子说清楚,吃饭就是要好好吃,不可以玩食物,否则就会把饭收走。
爸妈要狠下心来说到做到,什么食物都不要给予,很多时候这个方法没有效果的原因在于虽然妈妈收走食物,但餐后的点心水果时间,孩子也跟着吃,一点也不会饿到,这样的意义就不大了。
按部就班地训练咀嚼能力
有时候,孩子会把玩食物与咀嚼肌没有力气有关。理论上,宝宝在4~6个月吃副食品、7~8个月可以吃有含米粒的粥、大概1岁左右可以开始吃干饭,如此循序渐进训练孩子的咀嚼肌力量。但有些妈妈担心孩子会噎到,因此1岁还是只提供粥品,到了3~4岁,吃饭就会拿着汤匙拨食物玩弄,很多时候是与咀嚼肌力量不够有关。
行为5、玩卫生纸
大约8~9个月之后,宝宝开始探索环境,对于周遭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把玩所有能够拿到的任何物品。拿到一个新东西,宝宝就会先往嘴巴放。而卫生纸是每个家庭随手可得的物品,当然也就成为宝宝的「玩具」之一。
可别让宝宝觉得一摸到卫生纸就会挨骂,他会因此而害怕探索环境。在此阶段,爸妈应该提供一个安全且清洁的环境,避免尖锐危险物品,重点在于不可以玩卫生纸,而不是不可以探索环境。
行为6、出手打人
宝宝会打人,可能是看过别人做出这个动作因而模仿,也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为了保护自己或是想要叫大人时,也可能会出现打人或用力拍打的动作,像是想要叫大人过来就一直拍桌子,或是他想要玩的玩具,被别人抢走,手一挥就打人对方一下。
当宝宝出现打人动作时,若大人给予过度夸张的反应,也容易让宝宝觉得十分有趣而持续出现打人情况。像是小女生出手打了阿公的脸,大人看到此画面都哈哈大笑,因而让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好玩动作,殊不知这就是打人。
带着宝宝的手教他怎么抱
2岁孩子的所有权概念正在发展,只要孩子觉得别人侵略到自己的范围,为了保护自己而出现打人的动作。此外,这个年纪孩子喜欢抱人,但还不知道如何抱,看起来就会像是打人。完昊纬职能治疗师建议,当宝宝有打人情况时,爸妈可以带着宝宝的手,教他以正确方法接触他人。
教导孩子以口头言语处理
4岁之后,孩子若仍总是出手打人,就要制止孩子以打人方式表达自己。当打人冲突发生时,先将孩子分开,使其冷静,将事情经过解释给孩子听,再教导孩子的处理正确方法。
曾有一位妈妈跟蜜姐说,我的孩子和别人玩,最后都会是以打人收场,我都不敢带他出去玩了。然而,后来才发现孩子打人是因为别人抢走他的玩具,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情急之下,直接便出手打人。孩子觉得十分委屈,被抢走玩具还总是被处罚。完昊纬职能治疗师建议,妈妈应该教导孩子以言语处理类似状况──先要求对方把玩具还给他,若是对方还是不为所动,再来请爸妈帮忙。
吵不停那就连坐法
提醒爸妈,眼前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打人抢东西的冲突通常是相对的,并非总是某一方一直打人或抢东西,其中有些纠纷存在。如果大人在一旁从头看到尾,或许还可以协助排解。但若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一个孩子说他打我,另一个说他抢我的东西,这时候大人涉入仲裁也不太恰当,因为一定会有其中一方觉得大人处理得不公平,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采用连坐法,通通都不准玩玩具了。
现在的孩子与同侪相处时间较少,不晓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因此,这类型冲突相较于爸妈的孩童时代来说增加许多。不像从前跟堂兄弟姊妹玩游戏时,一定会被抢玩具,也会去抢别人。倘若有了冲突争执时,大哥哥大姐姐就会管教孩子们,逐渐地大家都有默契,自行协商退让,否则只要孩子们一吵架生气,可能就会被大人责骂了。
行为7、坐不住
未满1岁的宝宝是否能够坐得住,这与宝宝在4个月抬头姿势时训练背部力量;5~6个月运用腹部力量做翻身、吃脚的动作有关。如果宝宝的背部和腹部力量足够,应该就可以坐得住,也能够坐得比较稳。
建议爸爸妈妈可以把宝宝放在大腿上,背不要靠在大人身上,手稍微搀扶着,藉此练习腹部力量。
谈到腹部及背部力量,爬行动作就是非常的重要!有些宝宝不喜欢爬行可能与这两个力量尚未准备好有关,因此,完昊纬职能治疗师建议最好爬到1岁2个月再起来学走,但现今居家环境空间较为狭小,宝宝很容易有东西扶就自己学会站立了,当宝宝已经会站了,要他再回去爬就变得很困难。
孩子专注时间本来就较短
孩子是否坐得住,也要考虑玩具或绘本的难度是否太高,或是持续时间已经太长?许多爸妈觉得孩子坐不住,是因为读一本绘本就花了10分钟,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时间真的太冗长了,孩子当然会没有耐性坐在那里乖乖听爸妈说故事。
孩子持续专注于某物的时间应该随着年龄成长再逐渐加长。理论上,2岁以上的孩子与爸妈一起坐着读绘本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3分钟,选择孩子有兴趣的主题(如:汽车、蝴蝶)或是操作性设计(像是这一页要扣扣子、下一页要拉拉链),引起孩子的兴趣。
不懂完成概念与等待时间
2岁之后孩子坐不住也可能与「完成概念」与「等待时间」有关。妈妈要孩子坐好等待,但才转身拿本书,孩子就跑掉了,此时妈妈就会觉得孩子坐不住;或是妈妈陪着孩子读绘本,才读不到1分钟,孩子就想要跑走…,这些是因为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读完一本书或是玩完一个玩具。
与孩子玩玩具时,一次玩一个就好。玩完之后,可以跟孩子说,我们玩再另一个玩具,但是你要坐在这里等,若是你跑掉了,就没有玩具了,藉此训练孩子的完成概念及等待时间。之后进入幼儿园的团体生活,这两个概念也会更加成熟,就比较不会有坐不住的问题。
不同年龄都有不同发展的目标及行为特质,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是否为坏习惯,爸妈要先了解孩子的年龄发展,再决定采用引导、抑制或其他处理方式。
关于专家建议不要阻止宝宝抽纸和宝宝24小时都穿尿不湿好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