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韩子高是怎么成为“男皇后”的,土匪t恤怎么弄好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如果你是崇祯,你会怎么力挽狂澜
历史给了崇祯几次机会,第一次:当孙传庭把李自成等农民军杀得只剩十多人时,不应该放虎归山,而是继续绞杀殆尽;第二,当李自成百万大军攻到北京时,李自成并不想取代崇祯,相反还提出帮崇祯攻打皇太极,但条件是请求崇祯封他为西北王,给千金。但是崇祯碍于面子,拒绝了,李自成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攻城,最后崇祯上吊。第三,当李自成快打到北京城时,有人劝崇祯搬到南京,或者将太子送到南京,以图遇到不测后东山再起,但是因为崇祯的喜怒无常,在上朝时大臣不敢提出来,再加上一位不知名的二百五大臣“义正言辞”地说到不能迁都,因为有损天威,崇祯又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所以迁都一事未能实施,错过了最佳时间。
当时大明王朝的精锐是关宁铁骑,但是一直用于对抗后金(清),其实满洲人才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他们要得只是得到发大明朝的认可,所以崇祯大可承认其地位并封东北王。将东北给后金用作缓兵之计。再找人告诉李自成,大家都是汉人,应该一致对外,而不是内讧,并且离间李自成与皇太极的关系,坐山观虎斗,最终渔翁得利。
有人说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大厦将倾,其实崇祯时期还是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只是被崇祯这个“侦探皇帝”给浪费了,诸多帝国的中流砥柱被直接或间接的害死。诸如:孙传庭,卢象升、袁崇焕,哪一位不是栋梁之才?)然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才给了满清入主中原的机会。
加上当时正值地质历史时期的小冰河时期,瘟疫横行,鼠灾严重,粮食欠缺,到处哀鸿遍野,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而政府又要面对两个敌人,所以赋税繁重,百姓无奈只能加入造反队伍,这就是剿匪剿不尽的根本原因!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一怒冲冠为红颜,与满洲人合作击败了大顺军,后来清军一路烧杀抢虐,制造了许多大屠杀,华夏山河再次动荡,汉人被奴役了三百年,还剃发易冠,毁我汉家衣冠文化,这是汉民族永远的伤疤!
“大明王朝的灭亡,是明朝的不幸,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幸,从此之后的文明开始了下坡路”电影《大明劫》语录
现在国内有哪些好看的综艺节目
个人认为《极限挑战》好看。首先,阵容强大,覆盖各年龄层,能大面积吸引观众。五十亿影帝黄渤,神算子黄磊,帅雷雷这些都算是娱乐圈的大咖了,能上一期两期综艺都叫不错了,居然被极限挑战请来作为固定成员,这一点放这儿就已经很稳了。
当然,毕竟是综艺,还是要有其他不同的点,小猪罗志祥综艺感挺强,节目中塑造了很多形象,尤其印象深刻的就是朱碧石,很能活跃气氛。
小绵羊张艺兴,一开始可能比较紧张放不开,但是到后期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成长,我觉得这个节目这一点比较成功的吸引了很多粉丝,因为有一种养成的感觉,就好像,哎呀!自家的傻孩子终于长大了!
松鼠迅,给他的定位是抠,虽然他明显没有其他几个人的影响力大,但是他同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曾国荃是什么样的人
曾国荃,曾国藩之弟,可以说是当时曾氏较能打仗的,打起仗来十分凶狠,在太平天国运动建功立业,但有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杀人如麻,挥金如土”,这是怎么回事呢?
曾国荃每打下一座城池,就势必放任部下肆意抢夺,并将抢来的财产运回老家,特别是攻克天京后,放任所部吉字营,对天京城进行烧杀抢掠,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将天京城变成人间地狱。
所以说曾国荃“杀人如麻,挥金如土”实在不为过。
太平军见到他就跟见到鬼一样,都称他“曾铁桶”。为什么这么称呼呢?因为他每次攻城时,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先把城池围起来,在外围挖巨大战壕,让里面的人逃不出来,援军也进不去。他带着湘军就在外面守着,断绝太平军的粮草,到最后太平军要么投降,要么只能出城一战。饿了这么久,人数又没湘军多,不用想就知道结果。
曾国荃手底下的人哪是什么好人,上梁不正下梁歪,他自己都把抢的钱送回去,那些士兵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还下令攻城之后允许士兵抢掠三天。在攻打安庆的时候,曾国荃用炸药轰开城墙,湘军就跟土匪进城一样,一个比一个猛,太平军都饿得拿不动兵器,最后16000名士兵当然是投降了。曾国荃将太平军分成100人的小队,一批一批的进屋领回家的路费,其实是从后门拉出去砍了,据说砍了一天一夜才砍完。所以曾国荃不仅叫曾铁桶还叫曾剃头,安庆的钱财当然又被他运回老家了。
但曾国荃也有属于他的成就,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较为人们所称道的莫过于1877年担任山西巡抚处理“丁丑奇荒”了。
丁丑饥荒是因为干旱和蝗灾,再加上大量种植鸦片所引起的,这场饥荒遍及北方九省,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山西省。
据记载,当时山西省一共一千六百多万人,丁丑奇荒中饿死的竟多达五百余万人。
清政府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给山西支出了数十万两白银,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曾国荃就利用自己的人脉,向李鸿章等人借了一大笔钱;而且向朝廷要了两千多个“虚职”,卖给当地的富豪;此外,曾国荃还利用自己的声望,把自己所写的书画给卖出去。
通过这些手段,曾国荃解决了救灾资金不足的问题。
曾国荃还亲自到前线去感受这场饥荒,带领百姓祈雨,或许是因为运气好,在曾国荃祈雨的第三日,果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时人以为是曾国荃的真心打动了上天,曾国荃在山西百姓当中的声望不断上升。
消息传到朝廷和其他地方,也让之前看不起曾国荃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所以曾国荃不只是会打仗,在治国这一块还是有本领的。而且,自幼曾国荃便和哥哥们一起读书,尽管曾国荃在才识上可能不如曾国藩,但在书法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建树,比如他给后人留下了《曾国荃文集》。
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太子太保,两江总督。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人物生平
曾国荃少负奇气,跟随曾国藩受学京师。1852年(咸丰二年),录取为贡生。
1856年(咸丰六年),石达开进犯江西,曾国藩作战不利,曾国荃与新任吉安知府黄冕商议,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招募兵勇3000人,与周凤山一起合计6000人,赴援江西,对太平军作战,因始攻吉安,故称吉字营,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同年11月,因功加同知衔。
1857年(咸丰七年)2月,丁忧回籍。夏,周凤山被太平军击溃,王珍、刘腾鸿阵亡,士气低落。同年10月,在江西巡抚耆龄的保奏下,重新得到起用。1858年(咸丰八年)4月,因功升同知,赏顶戴花翎,8月攻克吉安,因功升知府,加道员衔。1859年(咸丰九年)5月,在景德镇三战三捷,攻克浮梁,因功升道员。
1860年(咸丰十年)5月围攻安庆,屡次击退英王陈玉成的援军。1861年9月攻陷安庆,因功加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赏穿黄马褂,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同年九月,攻克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取太平天国粮仓运漕镇,因功赏一品顶戴。
1862年(同治元年)1月授浙江按察使,2月升江苏布政使,3月攻克巢县、含山、和州,5月攻克秣陵关,围天京(今南京市),驻营雨花台。曾国荃在疫病盛行的不利情况下,以寡敌众,力战四十六昼夜,屡次击退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的反扑,先后击毙对王洪春元、德王唐日荣。
1863年(同治二年)擢升浙江巡抚,定计直取天京,攻敌之所必救。1864年(同治三年)7月攻陷天京,擒获洪仁达、李秀成等大小头目三千人,曾国荃纵兵焚烧抢掠7天7夜,血洗全城。曾国荃因功赏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赐双眼花翎。
曾国荃因为功高多谤,称病开缺回籍。1865年(同治四年)6月起用为山西巡抚,12月调湖北巡抚。1866年(同治五年)7月奉命帮办湖北军务,镇压新捻军,成为捻军最危险的敌人。次年5月因剿贼无功摘去顶戴,10月因病请假开缺,12月因东捻平定恢复顶戴。
1875年(光绪元年)再次启用为陕西巡抚,历任河东河道总督。1876年(光绪二年),调任山西巡抚,正好遇到大旱,曾国荃先后赈银一千三百万两、米二百万石,活饥民六百万,民众感其恩德,为立生祠。1880年(光绪六年),告病乞归。1881年(光绪七年),授陕甘总督兼兵部尚书衔,赴山海关治防。1882年(光绪八年),署两广总督。光绪九年(1883年),赐紫禁城骑马。光绪十年(1884年),历任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一年(1885年),京察,以曾国荃夙著勋勤,开复处分。光绪十五年(1889年),慈禧太后归政,推恩加太子太保。
光绪十六年(1890年)9月,在南京病卒于任上,终年66岁。赠太傅,赐金治丧,命江宁将军致祭,谥“忠襄”,入祀北京昭忠祠、聚良祠,并在湖南原籍、江苏省城建立专祠。
主要成就:
曾氏兄弟5人,除曾国藩文才武略,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外,九弟曾国荃的功名要高于其他3人,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曾国荃比曾国藩小13岁,生于道光四年(1824年)。16岁时,跟着他的父亲到京师,就学于曾国藩,很得乃兄的嘉许。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荃离开京师回原籍,曾国藩送他到芦沟桥,以诗为别,写道:“辰君平、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曾国潢生庚辰岁,曾国华生壬午岁,曾国荃字沅甫,故以“辰君”、“午君”、“老沅”分别代指3人,诗赞曾国荃才俊特出于兄弟几人之上。曾国荃生性十分高傲,史书记载他“少年奇气,倜傥不群。”1847年曾国荃以府试第一人入县学,不久举优贡。1856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江西湖口惨败后,被太平军围困南昌周围的狭小地区,处境十分险恶。曾国荃为了救援其兄,与吉安知府黄冕劝捐募勇3000人,援救江西,连陷安福等地,进围吉安。太平军凭险死守,等待援兵,攻城非常困难。曾国荃等采取挖壕筑垒的战略,实行长围之策。以后攻安庆,陷天京,曾国荃都以挖壕围城取胜,因此有了“曾铁桶”的外号。
据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讲,曾国荃每次攻入一个大城市,或者打了胜仗,总要请假回家一次,置田盖房,大约也是衣锦还乡,炫耀武功的意思,曾国藩在军中十几年,权倾朝野,却从来没有为自己营建过屋宅。这可以说是兄弟二人的不同之处。攻下吉安后,曾国荃当然是回老家买田建宅去了。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负气率部出走,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了沉重打击。洪秀全为扭转危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起用了陈玉成、李秀成、林绍璋等一批青年将领。首先陈玉成率部攻克庐州,后又配合李秀成在乌衣渡大败清军,接着又乘胜追击,直下浦口,攻破清军的江北大营,解了天京之围。随后又在战略要地三河镇之战全歼湘军精锐之师6000余人,湘军大将李续宾、曾国华同时毙命。
正当曾国藩因为三河镇的惨败痛苦不堪的时候,曾国荃率领他的湘军,攻破了吉安城。曾国藩从吉安之役中,看到了九弟曾国荃倔强不屈的性格和带兵打仗的才能,认定他是个可以担当大任的人物。自此以后,曾国藩就把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湘勇看作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处处予以照顾。曾国荃果然不负兄长地厚望,作战勇猛,攻无不克。他手下的将士也大都是亡命之徒,每攻下一城,曾国荃命令放假三日,任凭兵勇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因此这支湘勇在攻城时,都能奋不顾身,铤而走险,这个特点在后来围困安庆、攻陷天京时表现尤为明显。
咸丰十年(1860年)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安庆以北的集贤关,开始了对安庆的围攻。安庆位于长江中游,溯江而上则能据汉口、武昌,顺水而下,则南京门户洞开,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湘江准备攻取安庆时,该城已被太平军占领达9年之久。
1860年6月,安庆攻坚战拉开序幕,曾国荃率湘军8000人进逼安庆。在城西、城北开挖长壕两道,造成包围之势,断其军粮。城内太平军屡次出城作战,湘军都坚守壕垒,不轻易越壕迎战,屡屡挫伤太平军的锐气。太平军陈玉成部前来救援,也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阵地。一时间,交战双方全力以赴,安庆地争夺成了关系着太平天国和清王朝之间军力消长的决战。驻在长江南岸距安庆几十里远的东流的曾国藩,都可清晰地听到交战的火炮轰鸣声,可见战斗的激烈。在这关键时候,太平军首领陈玉成犯了一个大错,5月19日他率数千太平军赴桐城会合洪仁和林绍璋,商讨下一步行动,却留8千人守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各垒,留4千人守集贤关内赤岗岭四垒,这样就使1万余人的部队陷于孤军作战且没有主帅的境地。5月20日,湘军将领鲍超开始猛攻集贤关外太平军四垒,太平军守将刘沧琳骁勇善战,战斗打得十分激烈。6月8日,赤岗岭四垒也被湘军团团围住,太平军已是山穷水尽。鲍超派人劝降,有三垒太平军被迫投降。刘琳率数百人突围,被湘军穷追,一直追到溪河边,太平军已无力战斗,大部分被生擒。
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整整打了20天,陈玉成的精锐4千余人全军覆没,赤岗岭投降得太平军和随刘沧琳突围被俘的战士,全部被湘军斩杀,刘琳本人也被肢解。1860年7月7日至8日,曾国荃和湘军水师互相配合,将陈玉成留在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的十八垒全部攻破,太平军8千官兵全部被杀。
这段时间,战争的激烈、残酷,超过了湘军以往参加的任何战斗,一月内,仅在集贤关内外,太平军死亡一万多人。湘军除在战场上杀戮外,又把投降和被俘得太平军集体屠杀,屠戮之惨状,连性格极为蛮狠、凶残的曾国荃手脚都感到瘫软,表示打完这一仗后,他要回家做乡农了。
此时,安庆与外界的联系已经断绝,只有一些外国商人将粮食偷运过去卖给太平军,曾国荃就派兵士守在航道上,当外国商人的运粮船开来时,就以高于太平军的价格将粮食收买,安庆城内的太平军就完全断粮了。1861年9月5日,曾国荃用地道填埋炸药轰倒安庆北门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城内太平军由于饥饿,已拿不动刀枪,无力抵抗,主将叶芸来等16000余官兵投降。湘军占领安庆后,曾国荃命令将投降的太平军分成100人一批,轮流叫他们进屋领路费,进屋后便由刀斧手捆绑起来,从后门押出去砍头,整整砍了一天一夜,杀完1万多人。从此,曾国荃也得了一个“剃头匠”的绰号。进入安庆城后,曾国荃将英王府的所有财富据为己有,全部装上船只,运回湖南荷叶塘家中。
安庆之战,曾国荃又为湘军立了一大功。安庆的陷落,为进攻天京准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清廷以曾国荃“智勇兼施”赏加布政使衔,并赏穿黄马褂。
1862年春,曾国藩开始部署进攻天京。他又把主攻的任务交给了弟弟曾国荃。急功近利的曾国荃在清军未按原计划出师前,率军急进,连下无为、巢县、含山、和州、太平府、东梁山、金柱关、芜湖、江宁镇、大胜关等地,直逼天京城,1862年5月31日在天京城南门外的雨花台扎下营寨,使军队处于孤立突出的险境。曾国藩替他担心不已,写信劝他暂时后退,以求稳妥之策。但是曾国荃却认为:“舍老巢勿攻,浪战无益,逼城足以致敌。虽危,事有可为。”丝毫没有退兵的念头。曾国藩准备派李鸿章前去援助,也遭到他的拒绝。他开始在天京城外深挖壕沟,广筑防御工事,并结合水师,全力出击,靠2万军队击退了号称20万的太平军援部。曾国藩见他打了胜仗,又赶快劝其趁好即收,撤兵天京,以保全功业。此时已觉胜券在握的曾国荃力排众议云:“贼(指太平军)以全力突围是其故技,向公(向荣)、和公(和春)正以退致挫,今若蹈其覆辙,贼且长驱西上,何芜湖之能保?况贼乌合无纪律,岂可见其众而自怯?”他还谢绝了白齐文指挥下的“常胜军”的支援。
是时江南流行瘟疫,曾国荃军中也开始蔓延,湘军元气大伤。1863年能够连战连捷,几年夺下天京城外所有的战略据点,都是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战绩”。到了1864年2月,曾部已将天京合围,7月19日午后,曾国荃的心腹、亡命徒李臣典点燃埋在天京城墙下面的三万斤火药,一时间“但闻地中隐隐若雷声,约一点钟之久。忽闻霹雳砰訇,如天崩地圻之声。墙垣二十馀丈随烟直上……”,天京陷落。
湘军入城后,在曾国荃纵容下,肆意践踏妇女,屠杀无辜百姓,到处挖掘窑藏,掠夺财宝。湘军所为,令人发指。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稀世珍宝盈筐满箱,难计其数,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民间流传曾国荃的吉字营湘军掳掠的金银如海、财货如山,一时间,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在城市被洗劫一空后,为了消赃隐罪,他还纵兵放火烧房,使天京城顿成一片火海,破坏极为严重。曾国荃还命令湘勇把洪秀全的尸首挖出,拖到长江边上浇油烧掉,然后将骨灰填进火炮,点烧引信,打到江中。接着斩杀被俘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福王洪仁达(洪秀全二哥),并大肆杀戮无抵抗能力的太平军。
攻下天京后,清廷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但曾国荃并没有青云直上,反倒受到官绅的非议和清廷的追究。一是因为当时朝廷财政困难,都指望夺取太平天国的国库来救济,而他却报告洪秀全圣库已经没有金银,拒缴所得窑金;二则是他谎报洪秀全之子洪天贵已死,其实正是他的疏忽,才使他们得以脱身。曾国藩当然要比其弟深思熟虑得多,也更谙熟为臣之道。他急忙以曾国荃病情严重为由,请求将九弟开缺回籍。
曾国荃开缺回籍后,心绪不佳,不久得了一场大病,直到1866年才奉清廷之谕,起任湖北巡抚、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在任山西巡抚期间,正逢晋地久旱无雨,赤地千里,曾国荃多方借款、筹粮,办理救灾度荒事宜竭尽全力。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曾专门修建生祠,以纪念他。
光绪三年(1877),曾国荃来山西上任。那一年,正是华北、华东、西北九省发生罕见灾荒之年(时称“丁丑奇荒”)的第二年。
“丁丑奇荒”,起于光绪二年(1876),止于光绪四年(1878),山西等一部分地区拖到光绪五年(1879)。灾害蔓延北方九省,受灾人口多达两亿。直接饿死及无力掩埋人畜尸体引起的大瘟疫夺去的人命达1300万!其中山西省1600万居民中就死亡500万人,还有几百万人口逃荒或被贩卖到外地。真可谓是“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
是年(1877)的大致情形是:农田颗粒无收,蝗虫铺天盖地而来,把树叶野草都吃光了。旱情不断发展,可食之物殆尽,发生了“人食人”的惨剧。九个省份遭灾,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直隶五省是重灾区,山西最严重,到处都有人吃人的现象。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妇女或孩子活活杀死吃掉的。
就在曾国荃为山西巡抚时,清政府发给他虚衔实职空白执照各2000张,命他数日内离京赴任。五月,朝廷一次给山西的灾民划拨了20万两赈灾银,令曾国荃采买粮食,运往山西赈济。从此之后,朝廷中枢开始大规模的赈济灾民。
曾国荃起程奔赴山西之际,清政府已经下令:允许各省开设捐局。所以,曾国荃到山西时,手里已经拿上了户部发放的两千张空白“鬻爵”文本,可以筹措款项了。自此,山西得到清政府的多项赈灾政策,不能不说与曾国荃有关。
史料记载:当年8月,同样灾荒的河南、山西两省,其得到的赈灾救济是不一样的。山西其时已经得到了国家的二十万两赈银、未藉京饷和漕折银十四万七千余两救济银两。同时,朝廷又把八万多石粮食给了山西,给河南的仅仅是四万多石。除了原有的二十万两赈银、未藉京饷和漕折银十四万七千余两之外,山西还得到李鸿章筹措的十万两银子。之后,朝廷又拨了二十万两赈银,而且又明确:七成归山西,三成归河南。几天之后,不知通过何种渠道,清政府认识到河南的灾情也一样厉害,而给山西的赈银似乎还不足以体恤民艰,所以就改为原有的二十万两赈银不再分配,全部划给山西,另外追加二十万两拨给河南。由此,曾国荃与山西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与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商巨子接下了不解之缘。现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许多地方留下了曾国荃的足迹;而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商大户,许多院落甚至留下了曾国荃的墨宝。
光绪五年(1879)。曾国荃两次上奏朝廷,请示重修山西通志,获准后即下全省修志檄文,设馆聘人,工作。曾国荃离任后,几任巡抚对纂修工作皆予以支持,《山西通志》遂于光绪十八年(1892)付梓。
人物评价:李鸿章送挽联称他:“易名兼胡、左两公,十六言天语殊褒,恩数更惊棠棣并;伤逝与彭、杨一岁,二三子辈流向尽,英才尤痛竹林贤。”清朱孔彰在《中兴将帅别传》中评议曰:“中兴拨乱,忠襄之勋烂焉。”
韩子高是怎么成为“男皇后”的
拜托有没有搞错,皇帝选美女当皇后尚可理解,选美男当皇后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但真的没错,历史上还真有这个人——韩子高。并且去年还拍了一部《韩子高》的电影,据说它是国产古装耽美电影,讲述了“一代男后”韩子高与陈文帝的旷世绝恋。
(韩子高)
【男主韩子高和陈文帝是谁?】韩子高和陈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人,韩子高本名韩蛮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陈文帝陈倩(也做蒨)是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子,陈霸先死后,陈倩接替了皇位。
【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是“同性恋,”比如汉朝皇帝都好这口,从开国皇帝刘邦到汉哀帝刘欣无不如此。历史上称同性恋为“断袖之癖,龙阳之好或好男风。”究其原因还不是皇帝有钱有势,有其好必有投其好者。但韩子高和陈文帝陈倩却是真心相恋的。
韩子高家世寒微,由于战乱,他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一次他外出买菜,回来时碰到了时任吴兴太守陈倩的官轿,陈倩透过轿帘看到一个年方约莫16岁的美少年,当时韩子高容貌特别美丽,细皮嫩肉看上去像美女一般。陈倩一见钟情,陈倩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于是就把韩子高带回了府衙。韩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善解人意,他尽心尽力地侍奉陈倩,加之两人性格又互补,陈蒨十分宠幸他,二人形影不离。
(韩子高和陈文帝)
【韩子高从奴隶到将军】韩子高人长得漂亮,但并不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永定三年,陈霸先驾崩,陈倩即位,他任命韩子高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560年),加封韩子高文招县子,食邑三百户。
韩子高体恤士兵,士兵皆为其卖命。天嘉二年(561年),升任员外散骑常侍、东阳太守。此时韩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后来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马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发髻也被削掉一半。事后,陈倩心痛不已。天嘉五年(564年),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天嘉六年(565年),升任右卫将军。
【悲惨的结局】陈文帝很宠幸韩子高不假,韩子高也投桃报李,但封后之说历史并没有具体记载,春秋君认为是现代网络的哗众取宠罢了。也难怪,韩子高和陈文帝旷古之恋在历史上绝无仅有。陈文帝陈倩在位仅7年就死了。他的儿子废帝陈伯宗继位,史书记载,废帝忌惮韩子高的势力,找了个理由杀了韩子高,死时年仅三十岁。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