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李玫瑾 给孩子报培训班的建议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专家建议儿童看动画片的问题,以及和李玫瑾讲孩子必看的4部动画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孩子喜欢看电视,比如动画片、纪录片、科普片,能代替读书吗
  2. 孩子需不需要每天看看动画片
  3. 看动画片有什么好处或是意义
  4. 李玫瑾讲孩子必看的4部动画片

孩子喜欢看电视,比如动画片、纪录片、科普片,能代替读书吗

听我的劝,千万别让孩子看电视上瘾,容易对孩子视力造成伤害不说,还会让孩子养成不愿意看绘本或纯文字类的书籍,道理很简单,电视画面属于对孩子进行视觉刺激,孩子极易被色彩鲜艳的面画吸引,虽然孩子会从看电视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知识,但是如果过度依赖于看电视去学知识,容易让孩子以后不愿意读文字书籍,因为缺乏电视的画面感,且文字小对孩子没有一定的吸引力。

我经常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有很多家长咨询我类似问题,大都是孩子在幼儿期过多看动画片,甚至大人忙起来顾不上管孩子,让电视陪伴孩子,结果导致孩子后期不愿意课外阅读,对书籍一点也不感兴趣。如果你知道这时存在隐忧,那不妨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转为增加亲子陪伴和阅读时间。

关于课外阅读,大家知道哪一个国家搞的最好吗?答案是以色列。犹太民族特别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因为学博学多才非得热爱上阅读才能达到目的。书携带方便,阅读也方便,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喜欢上书籍成了犹太人家庭头等大事。犹太人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阅读初期,会把蜂蜜滴在书上,从第一感观和知觉上,让孩子就懂得蜂蜜是甜的,书本也是甜的道理。

热爱阅读必需要远离电视的干扰,因为从阅读的类型上来说,需要视觉+听觉+思维三者的有机协调。而家长和孩子的互动陪伴,恰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和母亲,在拥有安全感的前提下,才会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妙。如家长给孩子最初读童话故事,把孩子带入一片知识的美妙天地,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感与快乐感,这是电视无法替代的。

孩子需不需要每天看看动画片

很高兴与您分享我的观点,首先我不大清楚您的孩子现多大了。

所以也根据年龄来解答,供您参考。

解答问题前请您好好的想一想,关于“每天看动画片”这件事情是您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或者是您猜想孩子的“需要”还不确定?

这个答案很简单,就是您去找孩子核实,看看孩子的回答是否是肯定的,那就是孩子的“需要”。

如果孩子可看可不看,那可能是你的“需要。”

0-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从出生,到会走路,再到可以咿呀学语,以上都是一个生理需求的过程。

此时儿童对外界很多事物都感兴趣,他开始爬行,抓握,啃食和抛扔物品,翻箱倒柜,拍拍打打,自我意识发展,不爱分享,强调“我的”……这都是儿童在学习和探索外在世界的行为所必经的过程。

透过儿童的观察和学习,脑补的神经网络开始链接,此时孩子对电视信息似乎不太感兴趣,毕竟他对世界的认知和语言掌握的能力还没有那么完善。

此时儿童更需要的是安全感建立。

这源于父母亲良好的夫妻关系,稳定的情绪,耐心的呵护,多多提供给孩子实物的认识和语言环境。

比如和孩子在家,一起玩一玩认识水果,蔬菜的游戏。

拿出家里有的实物,放在孩子面前,

告诉他这是“苹果”、“葡萄”…

拿起来摸一摸,感觉有点“硬”、“软”…

看一看,这是“圆形”、“方形”…

闻一闻,这是“香味”、“臭味”…

尝一尝,这是“甜的”、“酸的”…

多和孩子使用语言交流,也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但要适度,不要过于唠叨。当儿童专注于做某件事的时候更不要去打扰。

可以读字很少的绘本。放一放音乐也有助于儿童的大脑发育。

所以我个人认为,儿童在这个年龄段不需要动画片。

3-4岁

儿童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完善,“情绪”也越来越丰富。他透过一些行为,和对他人的要求来了解自己“我能行”、“我可以”!

并且在这过程中,由于四肢的发展和对其控制的能力,对“空间”探索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喜欢上窜下跳、钻桌底、爬高、喜欢呆在狭小的空间里、喜欢从高处往下蹦……这都是在训练他自己的“感觉统合”。

家长如果能提供足够的支持最好,如果担心害怕,就选择相对安全的范围,但是不要阻止和替代。

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被家长“替代”过多,未来会缺乏自信,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并且低自尊。

由于语言速度,在这阶段发展的突飞猛进,孩子对故事情节开始感兴趣。此时家长可以跟孩子约定观看时间较短,内容不暴力的动画片。

建构“规则意识”是这个年龄段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之一。

家长在这个期间要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在看电视之前跟孩子做好约定,要看什么内容?看多长时间?看完之后是由宝贝关电视,还是由妈妈来关电视?

此时通过协商来达成双方的约定,任何一方不同意,都需要继续协商,已达到平等的建构规则的目的。这样做有利于儿童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掌握自律。

当规则制定完毕,必须严格执行规则,比如我们看完这集动画片就要关掉电视,但动画片结束之后,孩子仍然不同意关掉电视,并且哭闹的行为会出现。

此时家长要严格执行规则,将电视关闭,并且陪伴孩子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可以羞辱孩子,或者向孩子屈服。

但要注意,如果以时间为单位,来规定孩子看动画片。有时会出现剧情正在迭宕起伏的时候,时间到了,这时儿童可能不同意关电视,那么家长也不要强硬地把电视关掉,可以和孩子协商们看完这一段,或者看到结束我们就关掉电视,当规则变得有弹性,家长再一次执行规则时,就更要坚定。

这个阶段的孩子每天需要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具体要看家长的接纳程度和孩子的需求量。

比如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家长与孩子约定时,如果内心能接受孩子看20分钟的动画片,那就对孩子表示可以接受,十分钟观看时间,以便于孩子不能接受10分钟的时候,家长的内心有选择空间。

4-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进入到集体生活,儿童开始更需要社会交往。

他们喜欢在幼儿园结交朋友,体验和他人有更好的链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话题。

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选择看动画片,可能是原于和伙伴之间有更多的话题和情感沟通。

也就是说,当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一个动画片内容时,如果孩子不知道,也不了解,会和这个小团体脱节,感到孤独。

其他小伙伴在模仿剧情中做游戏时,孩子也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慢慢的,小伙伴自然就不会再找她玩了。

所以在此年龄段可能需要每天都看一集或几集动画片。

基于前面规则意识的建立,再给孩子看动画片之前依然先做约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也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束。

家长要注意的是,建构规则并不代表是要控制孩子,家庭规则不是家长说什么孩子就要执行什么。

而是在共同协商的前提下,平等的执行规则,即孩子要遵守,家长也要遵守。

当双方在平等的规则前提下,才会实现更多的自由。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观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看动画片有什么好处或是意义

动画片是无论您是什么年代出生是70后、还是80、或者90后甚至现在的00后,都是有动画片带来属于自己的回忆,所以动画片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可传承的文化!这个意义是随着成长越来越重要的,而现在的小朋友看动画片一方面是通过观看愉快的学习知识和认知更多事物,另一方面是父母希望通过动画片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从小学习扬善除恶,目前国内动画片都有这样的故事主线,就是正能量的主角最终打败“坏人”,对于大人来说是很肤浅的,但是小朋友对于“善”的认知难道不就是从娃娃抓起吗?

动画片在您每一个阶段的人生,看同一部会有不同感觉收获的。

强烈推荐几部正能量满满的动画片:《小真与彩虹王国》能召唤“心愿”小精灵的小真,帮助彩虹王国有困难的国民们!《爆丸之星域争霸》神奇爆丸守护动画片里的城市,正义永远都在!

李玫瑾讲孩子必看的4部动画片

李玫瑾建议儿童必看的动画片有:《芝麻街》《米奇妙妙屋》《巧虎》《小猪威比》《爱冒险的朵拉》《小熊威尼》《花园小子》。

《芝麻街》是美国公共广播协会(PBS)制作播出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该节目于1969年11月10日在全国教育电视台(PBS的前身)上首次播出。

这个节目综合运用了木偶、动画和真人表演等各种表现手法向儿童教授基础阅读、算术、颜色的名称、字母和数字等基本知识,有时还教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育男孩,李玫瑾专家建议 家长越 舍得 3件事,孩子越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