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延寿10年,上洛是分分钟的事 其实不过南柯一梦

大家好,关于为什么说武田家进取上洛是南柯一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北条家为什么不上洛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古代日本的大名“上洛”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武田家进取上洛是南柯一梦
  3. 有人说日本战国大名热衷于上洛,这是为什么上洛后就能统一全日本吗

古代日本的大名“上洛”是什么意思

日本的战国时代,各藩大名林立突而崛起,又走马观花般衰落,往往此消彼长,成为一道颇具瑰丽色彩的风景。

在平安时代,日本仿照唐朝,將右(西)京称为长安,左(东)京称为洛阳,模仿建设。镰仓幕府时期,右京长安的风水不好,沼泽广布,不利长驻,逐步衰落下去而被弃置,左京地位从而结构性上升。故而日本的平安京有个别名叫けいらく(京洛),即京都一度别称为洛阳(rakuyo)。

京都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大名们实现上洛则意味着成为天皇或将军的守护者,合法的借其名义颁布官职任免与指认朝敌,坐镇京都发号施令,大会地方藩首,扩展本藩势力以平定政府其他不与自己合作的地方势力,可以说就是大权在握,藐视不臣。

在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这个说法是用于形容实力最强的地方藩首(大名)集结大军开往京都表明地位的过程,有些类似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

诸如武田信玄、今川义元、织田信长等势力强盛的战国大名,皆有类似目标的追求。从形式上看,上洛类似于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大名们上洛后,挟天皇或幕府将军以令诸侯。应仁之乱之后,上洛逐渐演变为“大名率军进京勤王”的意思。

上洛是各地大名实力的炫耀与角逐。战国时代曾经上洛成功的大名有大内义兴、六角定赖、三好长庆与织田信长。上洛不仅仅发生在战国时代,德川幕府末期将军德川家茂就为了向孝明天皇表明“尊皇攘夷”的决心而上洛。幕末岛津一族也曾多次上洛,试图借天皇的政治影响实施武装倒幕。

不少大名并非是一开始就以上洛为目标,而是“趁机上洛”。即就是随着自己势力的扩大,而有了上洛的想法和实力。本藩军事力量达到了,上洛的谋划也就不可避免,统一的想法也就萌生了。

今川义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今川义元为镰仓八幡太郎源义家系的名门,室町幕府足利将军家的同族。作为骏河守护今川氏亲的五子,年幼出家的义元在兄长氏辉暴毙后,借生母寿桂尼和军师太原雪斋之力夺取家督继承权(史称花仓之乱),后于第二次小豆坂合战大败“尾张之虎”织田信秀,一举囊括远江和三河。

今川可谓煊赫一时,对内颁布《今川假名目录》,对外构筑今川、武田和北条的善德寺三国同盟,一手缔造了今川氏的巅峰时代,却意外在上洛(进京称霸)中途于尾张国桶狭间遭织田信长奇袭身亡。桶狭间合战由此成为战国时代的转折,东部日本最大势力今川氏一蹶不振。现代的史学家认为,没有证据看出来他西进是为了实施上洛,更多是为了吞并尾张而已。

总之,日本大名上洛,一方面意味着日本天皇及幕府权力的蜕化与衰落,中央难以对地方实现制衡;另一方面则标志着地方实力派的崛起,这也是争战不休的原因之一。日本政治结构在明治维新后“强干弱枝”,但依旧没有完全实现中央集权,对日本近代化及当今日本政争也有极大影响。

为什么说武田家进取上洛是南柯一梦

谢邀

上洛本为上京,前往都城之意。洛是谓洛阳,周代以后常定都此地,故渐被用作京城、或都之意。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是谓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rakuyo),故谓“上洛”。武田信玄72年选择上洛,时机把握比较恰当,毕竟无将军的诏书,普通诸侯是不能发动上洛的。

武田信玄创立了武田派军事学兵书《甲阳兵鉴》有着详细的记载,传闻中的赤备队也是名闻天下,而且名气上武田信玄是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英雄和知名的武将。不可否认,最后夺取了天下的德川家康以及称雄一世的织田信长,也都惧怕信玄,退让三分。最终夺得天下的德川家康无论作战或者政治方面,很多地方受到信玄的战略、政策的影响。

(百度百科的武田信玄)

日本战国前三雄:今川义元、上杉谦信、武田信玄

后三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前情提要:

事情要从1560年开始,作为上洛先驱的“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被大家熟知的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织田信长桶狭间合战终结,战国时代的转折使得东日本最大势力今川氏一蹶不振。自此,织田信长名震天下,同时也为后来的“天下布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川氏真继承家督后,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同盟,联手攻打并且平分今川家领地,从而导致“三国同盟”彻底的破裂,武田信玄在元龟二年,於关东霸主北条氏康病逝,其子北条氏政继任家督後,武田氏与北条氏恢复和睦关系。为避免北条出现异心,信玄又对常陆国大名佐竹义重发信文书,从而解除了后顾之忧。

此外,信玄还利用石山本愿寺的一向一揆(信玄的正室三条的妹妹是本愿寺显如的妻子),牵制越中地区北陆大名上杉谦信。迫使越后上杉氏无暇出兵北信浓。随后,浅井、朝仓、石山本愿寺和三好再度起兵,牵制织田军主力无暇东顾。

在所有准备工作都已万全之后,武田信玄终于以接受本愿寺显如跟朝仓义景的邀请,开展了向德川家领地扩张的军事行动。浩浩荡荡的武田上洛开始了。

个人认为武田信玄上洛成功太难了!原因如下:

首先是地理及地缘政治劣势,甲斐土地贫瘠,商业也不发达,只靠甲州金在起作用,后期更是捉襟见肘。到了农忙时节就的下地种田,真正的常备军很少,所以这就是先天的不足,决定了武田军的进攻只能是季节性的。并且甲斐距离京都不算很近,今川、德川、织田、浅井都不是很容易对付的,还有个上杉在背后踅摸着对抗武田。

日本战国充斥着欺骗与背叛,真正坚固的联盟没有几个,大多都是着眼于当下利益的战略短视者和投机取巧之徒,后院起火稀松平常。即便是扛到最后的德川家康这样的修炼“忍”之大成者,也多亏了关原合战小早川秀秋参战且帮的是德川。

其次,武田上洛最大的后顾之忧——“龙虎之争”始终未曾停歇,耗费了武田太多精力。上杉谦信的存在始终都是一枚定时炸弹,让武田十分头疼。从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到永禄七年(1564年),“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和“越后之龙”上杉谦信进行了五次川中岛合战。经过五次川中岛之战后,武田信玄巩固了北信浓,再也没有继续向北进军越后进而占据东方沿海地区的战略企图。武田信玄被迫向东海道方向的美浓、上野方面发展。在今川义元败亡于桶狭间之战后,撕毁甲骏相三国同盟,开始攻略骏河,目标转向上洛。上杉谦信也被迫将扩张的方向转向越中,全力进攻关东。

从战略层面分析,战后数年间,武田家在关东方面取得主动权,上杉方据点如武藏松山城、上野箕轮城等一一遭其攻破;上杉谦信则未再出兵信浓,改在飞驒及关东方面与武田信玄角力,亦未有显著成效,仅得在越中方面扩张其势力。殆1569年信玄骏河攻略成功,终于迫使“相越同盟”成立,上杉、北条必须联手对抗武田。虽然前一阶段双方以北信浓为中心的对抗,可视为以武田方的战略胜利告终。但武田军在这几次战役中损失了武田信繁、诸角虎定、山本勘助等诸多名将,为之后武田的衰亡埋下了伏笔。而大将山本勘助、副帅武田信繁二人的阵亡对整个武田军都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尤其是信繁的阵亡导至了多年以后信玄死后,真田信隆回到甲斐立即将家督之位传给儿子,然后隐居!这实际上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信玄公死后,我的军事生涯结束了。后任者他不信任!

而上杉谦信是不愿放过任何跟武田角逐的机会的,下雪就休养生息,雪融就开打,战略上虽然稍逊一筹,战术上,极具个人魅力的“军神”丝毫不逊于武田,弥补了战略不足,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上杉谦信亲自冲进武田本阵,啪啪啪挥泪砍了信玄三刀,但都手下留情,被信玄用军配挡住。谦信嚎啕大哭地离开了。(海音寺先生的《上杉谦信》还是很耐读的。)

再来说说信玄最后一战——三方原之战,此战以武田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是武田军总帅武田信玄军事生涯的顶点。但是武田军最后却靠兵力25000-30000优势取胜(织田派了3000军队,德川家康才8000都快哭了)。但是就整体形势(外交军事)而言,信玄不具备消灭德川的实力,家康先胜后败,先击退山县、小山田,动摇信玄,后被胜赖、马场逆袭击败。

当然信玄就更不具备与信长争雄的实力。织田信长再也不是那个和今川义元大战时的“尾张大呆瓜”了,他现在很强大——“第六天魔王”,有尾张、美浓、伊势三块肥沃的土地。并且它们的商业也很发达,他完全可以用税金和多产的粮食来养他的军队。兵农分离后他的军队是常备军,可以一年到头不停的作战!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同时和浅井、朝仓、六角、三好等军队开战,并且依靠装备良好的尾张军和勇敢善战的三河军联手屡次取得作战的胜利!信长作战尤其是对武田信玄、上杉谦信这样的战场老手,作战的策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拖成了消耗战,难说信玄不会在三方原后晚节不保。

还有一点,信长包围网不给力,没有实质性、有能力的领导,足利义昭太菜了。包围网终归是一盘散沙,口号喊得震天响,都怕织田拿自己开刀。就拿三方原之战来说,战后信玄立即向各方势力展开战胜的宣传。在十二月二十八日给朝仓义景的信中特意强调击毙“远三的凶徒及岐阜的援军千余人”(《伊能文书》)。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朝仓义景却反而从浅井领回到本国越前,未对信玄的战果进行热烈响应,令信玄大为吃惊。而将军足利义昭获悉战报后倒是鼓起勇气,在元龟四年二月表示出明确的反信长的态度。之前义昭所执的将军权力是以信长的强大武力为后盾的,如信玄击败信长,义昭自可以再依托于信玄的武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格局,简单说上洛目的,山冈庄八先生的《织田信长——菊与刀》中有一个细节我还记得,织田信长在私访京都时看见京都庭院如此沧桑模样,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虽说是个历史小说,但是这个“尾张大呆瓜”胸中装的是天下!反观被誉为“日本战国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缺乏一个革命者的觉悟,格局和个人心境修为上也远不如挥泪砍他三刀的上杉谦信。这一点表面看似并无大碍,实则精神层次和格局的匮乏对52岁的武田是很致命的,没有将“天下”放在胸中,使命扛在肩上,纵然再给武田信玄十年,怕也是枉然。

最后用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的开篇语结束吧!“悦泽以美,怡然以情,援诸万古之法。而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幕府旧制,为今可以休矣!”

感谢各方资料充实本文!非常感谢!

有人说日本战国大名热衷于上洛,这是为什么上洛后就能统一全日本吗

这与日本独特的文化有关系。在日本,尤其是武家统治时期。天皇宛若虚位君主。国家的实权掌握在了幕府将军手里,称之为征夷大将军。天皇成为“神”一般的人物,人人敬而远之。但是,就如同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天皇是国家元首(只是没有实权),大将军是政府首脑(掌握实权)。但是从法理上讲幕府大将军的权力是由天皇授予的。

而日本这个国家最喜欢当婊子立牌坊。明明国家早已经礼崩乐坏,下克上不断。却依旧在明面上讲什么礼义廉耻,说什么大义名份。偏偏中下层的武士大多吃这一套。

所谓的“上洛”其实就是前往京都参拜天皇,进行上供。之所以称之为上洛是因为日本仰慕中华文化。于是在遣唐使的帮助下,学习唐朝修建“两京”。也就是现在的奈良和京都。而京都据东,对应唐朝的洛阳。所以将前往京都被称为“上洛”。而当时室町幕府的将军御所便是京都附近的二条城。所以,大名上洛便是通过进献贡品,一方面可以参拜天皇获得官位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同时可以参见幕府将军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毕竟名义上天下武家都受大将军掌管)。就比如,上杉谦信通过上洛获得幕府正式的认命成为“关东管领”在名分上可以惩处关东的任何大名。于是其声势大振,关东诸武家群起响应。击败北条家甚至围困了小田园城。此外如同丰臣秀吉通过上洛,被天皇封为关白(类似宰相)后又晋升为太阁(类似于摄政王)获取了统治天下的大义名分。

所以上洛并不是为了统一全国,而是通过进贡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政治诉求。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为什么说武田家进取上洛是南柯一梦和北条家为什么不上洛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玄羽恋歌 最终话 南柯一梦 爱奇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