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 湖南首次明确 岳阳,省域副中心城市

很多朋友对于岳阳的冷知识有哪些和岳阳的哪点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岳阳市岳阳名字的来历
  2. 岳阳的由来
  3. 岳阳气候特点
  4. 岳阳为什么面积比长沙大

“岳阳”字面意思为山的阳面。因南朝梁时分罗县、吴昌县新置玉山县、岳阳县(非今岳阳县)、湖滨县,并以此五县及湘阴县建岳阳郡。岳阳从此得名。

岳阳地区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人居住。夏商为荆州之域、三苗之地。春秋属楚,亦为麋、罗二国地,战国时仍为楚地。周敬王时期在此修筑西糜城,为岳阳境内筑城之始。

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岳阳大部分地区隶属长沙郡罗县。西汉时,今岳阳、临湘及平江、湘阴、汨罗分属长沙国(长沙郡改)下隽县和罗县,今华容县则属南郡古华容县和武陵郡孱陵县。东汉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分罗县东部今平江一带建汉昌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将汉昌、下隽等县建为汉昌郡,郡治在今平江县金铺观,这是岳阳市建郡之始。黄龙元年(229年),分孱陵县南部今华容县一带置南安县,并撤消汉昌郡,改汉昌县为吴昌县。鲁肃在此修巴丘城。

南朝梁时以周边五县及湘阴县建岳阳郡,岳阳从此得名。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撤销吴昌县、湖滨县,并入罗县;又废岳阳郡,将玉山县、湘阴县并入岳阳县,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并废除巴陵郡,建为巴州。后改巴州为岳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洪武三十年(1397年),将常德府所属的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等县)改属岳州府。清朝仍称岳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改巴陵县为岳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划湖南省为十个专员公署,岳阳、临湘、平江和湘阴属长沙专署。1960年分岳阳县设立岳阳市。

岳阳古称“通衢”,地处洞庭湖与长江、京广铁路、107国道交汇处,具有铁、公、水三位一体的组合交通优势。

岳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夏商时期,这时为荆州之城、三苗之地。春秋战国时代属楚。周敬王五十年(公元前505年)就在这里筑起了西糜城,是为境内建城之始。

秦并六国,岳阳市大部分地区属长沙郡罗县。西汉时属长沙国下隽县。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孙权在今平江县东南的金铺观设汉昌郡,这是岳阳市境内之始。

三国公立之时,东吴派横江将军鲁肃率万人屯驻于此,修巴丘邸阁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建立巴陵县。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巴陵郡。郡治设在巴陵城,从此岳阳城区一直作为郡治所。

南朝宋元嘉十年(公元439年)置巴陵郡。隋文帝时,精简郡县,废巴陵郡,建为巴州。随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巴州为岳州。

公元1276年,改岳州为岳州路。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1899年,清政府开辟岳州为通商口岸。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巴陵县为岳阳县。

1964年10月,设立岳阳专署。1975年12月恢复岳阳市建制,属岳阳地区管辖。1983年岳阳市升为省辖市,1′986年2月实行市管县。

岳阳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

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湖陆风”盛行,“洞庭秋月”明;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悬殊。

年平均降水量为1289.8~1556.2mm,呈春夏多、秋冬少,东部多、西部少的格局,春夏雨量占全年的70%~73%,降雨年际分布不均,最多达2336.5mm,降雨少的年份只有750.9mm。

年平均气温在16.5~17.2℃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1.4~-18.1℃。城区年平均气温偏高,为17.0℃。年日照时数为1590.2~1722.3小时,呈北部比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的格局。年无霜期256~285天。

市境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0~2.7m/s。“湖陆风”盛行,“洞庭秋月”朗;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差异大;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

首先,岳阳是湖南的“北大门”。岳阳位于湖南北部,地处长沙、武汉两大城市之间,107国道、240国道、京港澳高速、许广高速、京广铁路、浩吉铁路、京广高铁自北向南纵贯岳阳,使之成为湖南的“北大门”,是湖南大部分城市前往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地区的要道。

其次,岳阳是湖南水路枢纽,及重要的公路、铁路枢纽,这样便利、综合的交通条件在全省十分少见,因此岳阳比长沙要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岳阳的冷知识有哪些和岳阳的哪点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湖南 第二大 城市竞争,常德和岳阳,未来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