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地震震后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和地震震后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发生地震时可以躲在卫生间吗
是可以躲到卫生间的。卫生间空间比较小,墙面倒塌后会形成比较大的间隙供人躲藏,卫生间管道多,粗厚的下水管道还起支撑作用。卫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抽水马桶水箱里贮满水,万一被困住,省着点喝还能维持几天的生命。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1级地震,
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生了6.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至今仍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
邢台大地震:时间: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3月22日16时19分46秒地点:河北隆尧县/宁晋县震经/震中:6.8级/9度;7.2级/10度波及范围/损失: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死亡人数:8064人汶川大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33km震级:Ms7.8震中位置:四川汶川县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庆县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一般发生地震时,前多长时间可以探测到
根据所认识的地震发生规律,用科学方法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作预先的估计。地震预报则是在具备一定可靠程度的前提下将地震预测的意见向公众宣布。有实用价值的地震预报必须同时报出时间、地点和强度。科学的地震预测是将来实现地震预报的基础。
地震预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展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
一些学者对实现地震预报抱有怀疑,对于用行政手段组织地震预测持保留态度。
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是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的变动过程,不同于实验室中单纯的可控条件下进行的样品试验,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还可能有人类未知的因素存在。
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量,这种观测通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完善的。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还不能深入地球内部直接或间接观测深层介质的物理状态,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就将打破原有的状态。而所能观测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还不能确知。
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所以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地震预测研究有3种不同的思路:
①地震地质。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上层,故认定地震应属于地质过程。研究已发生的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应有助于今后判定何处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背景。
但有些地震发生前,地质构造往往不甚明朗,震后才发现有某个断层,认为与地震有关。
②地震统计。对过去已发生的地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中发现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别是时间序列的规律,根据过去以推测未来。此法把地震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
因需要对大量地震资料作统计,研究的区域往往过大,所以判定地震的地点有困难,而且外推常常不准确。
③地震前兆。地震是地球介质的破裂,故认定地震应属于物理过程。观测地球物理场各种参量以及地下水等异常变化,可能找到有用的地震前兆。
前兆研究中的最大困难是,观测中常遇到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干扰,而所谓的前兆与地震的对应往往也是经验性的。尚未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可靠的前兆。
以上3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独立地解决地震预测问题。实际采取的是综合的办法,把3种不同思路所得放在一起对比参照,力求对未来的地震活动作出估计。
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
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由于地震预测作为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测,探索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但就现在来说,不管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
一次真正的有社会显示度的预报意见必须给出未来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即时空强三要素,一种实用的预报方法必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动物对于地震更为敏感,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地震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几秒
地震一般会持续几十秒,往往一次地震会有不至于一个的峰值,峰值也就是期间大的波动,地震刚发生后可能又几秒或者更长的缓慢摇晃,中间过程可能会剧烈,然后经过短暂的减弱后可能又振动加剧,所以这个过程中往往脆弱的房屋发生倒塌在中间过程的剧烈振动段,也有可能抗震比较好的房屋经受住主震的考验,再后来的余震中倒塌。但是对于特大大地震,根本跑不了的,聪明的方法就是就地躲避,找三角空间,当然,小地震也就不用跑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