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装史(世界服装史布兰奇佩尼)

励志一生 冷知识 2023-08-26 05:45:09 -
世界服装史 20世纪50年代风格服饰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世界服装史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世界服装史的知识,包括时装史冷知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丝袜的历史由来
  2. 辛亥革命前后服装变化

丝袜的历史由来

早在16世纪的欧洲,当时上层社会的男性就喜爱穿白色紧身裤袜,这也是丝袜最早的造型。

二十世纪初,由于成衣的普及,时尚观念被大众广泛的接受。时尚已经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各个阶层的妇女都加入了追逐时髦的行列。女装的造型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充满了时代气息。女性们也一改往日柔软的外表,大大方方露出健美的小腿。因此,丝袜更加成为她们必不可少的配饰。但那时用来生产袜子的纤维都取自天然,如棉、羊毛和真丝。这些材料在应用前必须经过细心的切割和缝纫,而且由于它们缺乏弹性,因此制造的耗用量极大,织出的袜子也很容易松垮。

1937年,杜邦公司的一位化学师偶然发现煤焦油、空气与水的混合物在高温融化后能拉出一种坚硬、耐磨、纤细并灵活的细丝。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尼龙纤维。尼龙丝袜的发展无疑是袜子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但在享受尼龙带来的丝袜革命的同时,女性们发现尼龙丝袜存在的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弹性。于是纱线生产商们又开始苦思冥想地寻找解决良方。他们用带松紧带的袜子配衬连衣裙,使袜子不再移动,并且绷紧,保持人体的S形曲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服装呈现出极度的性感、奢华和妩媚,尤其是女性的晚装,低胸、高开衩的运用及其普遍。于是丝袜也成为了晚装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前后服装变化

服饰的变革既根除了清代服制的封建等级区别,虽有道德性的寓意,却没有等级的限制,体现了民主共和等思想。穿着中山装成了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辛亥革命使近代服装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服饰从传统向近现代变革的重要历史过程。服饰变革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革命成功的表征之一。

民国初期受推翻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清朝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当时的政府还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从此进入自由穿着的时代。

多年致力于中国服饰及红帮文化研究的冯盈之认为,服饰变革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革命成功的表征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山装”。

从19世纪后期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开始酝酿,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及1912年民国成立,服饰变革从思想到实践,一直是革命的一部分。孙中山不但是革命先行者,而且也是近代服饰改革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他把变革服饰同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紧密联系,率先着西服,此后又亲自倡导创造了中山装。

第六代红帮传人江继明对服装有很深的理解,孙中山早期在日本的时候,就想到要改革中国的长袍服装,以便穿得舒适、大方、得体。总结了西方服装以及日本学生装和士兵装的各方优点,汇集成现有中山装的款式,请当时在日本的华人裁缝制作。

在“剪辫易服”的氛围下,中山装成为革命者的一个独特象征,穿着中山装成了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由于孙中山的提倡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简便、实用性能,辛亥革命起中山装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29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

此后,作为中山装制作和发展的主力军,红帮裁缝还以中山装为母体,又设计了学生装、青年装、军便服等。由中山装为母本衍化出来的服装具有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象征功能。

辛亥革命不仅让男人穿上了精神得体的中山装,妇女的旗袍革新也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冯盈之认为,旗袍的改良运动不仅推动了女性服饰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服制变革向纵深发展。

“所以说,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服装制度的变革。”冯盈之表示,辛亥革命使近代服装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服饰从传统向近现代变革的重要历史过程。

关于世界服装史和时装史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揭开时尚的密码 你的衣橱藏着神奇之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