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中山国为什么是两个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冷知识中山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中山国是由周天子分封的国家
战国中山国是由周天子封建的国家,他的封地在以灵寿县为中心的河北省中部一带。当时,灵寿县一带汉族与戎狄杂居。在文化方面,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经过交流、碰撞、融合,中山国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兼容并包的先进文化。中山国,建立者出自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姬姓。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魏国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中山国的人为啥穿胡服
1、中山国是少数民族国,胡服是他们日常服装。
2、解读:
中山国位于赵国腹心地带,是少数民族狄族建立的国家。
据查询史料,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大兵经房子城,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大漠中的无穷,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与大臣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崐学骑马与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这样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带头改穿胡服。
中山国为什么是两个字
都城中有山,或者说都城是绕着山修起来的,所以叫中山国。
战国时的中山国有“千乘之国”之称,中山国到底有多强
这个问题值得一说。
大家都知道战国七雄,其实,七雄之外,尚有两个实力颇强的诸侯国,一个是宋国,另一个便是中山国。在孟子答齐宣王中,有这样的话:“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拥有方圆千里的大国共有九个,便是七雄加上宋与中山。
中山国前身叫鲜虞,是一个狄人国家。在春秋时代,鲜虞曾经遭到晋军的重创,但却顽强地生存下来,晋国始终无法将其消灭。进入战国后,魏国率先称霸,魏文侯以中山人乐羊为统帅,整整打了三年,把中山给灭了(公元前406年)。但是,大约二十五年后(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趁魏、赵韩三国混战之机,摆脱魏国的控制,二次立国,定都灵寿,又存活了八十多年。
不要小看中山人,狄人本性是相当凶悍顽强的。
中山国虽然是狄人国家,可是并不以骑兵见长,而是以步兵著称。狄人与华夏族交锋数百年,曾是华夏族最严重的外患。在不断的冲突过程中,中山也不断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他们不是过游牧的生活,而是与中原国家一样,有很多城堡,同时保留了他们的步兵传统。狄人的步兵是很厉害的,据《吕氏春秋》的纪载,中山国多力士,“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也”。从这个史料可以看出,中山军队绝不可小视。
中山复国后,赵国于公元前377年及376年两度攻打中山,但是中山顽强地顶住了赵国兵团的入侵。公元前369年,中山修筑长城防线,以备赵国的突袭。在此后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赵国政策导向都是以中原战局为主,与中山倒是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在中原诸侯陷入血战之际,中山国实际是一块远离战争的乐土。大约是承平日久,中山人也不甘寂寞,想在中原混战中捞一杯羹,遂于公元前323年参加“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该年,韩、赵、魏、燕、中山五个国家互相尊对方的君主为王。到这时候,中山实际上已经华夏化了,至少中原诸侯们不再视其为蛮夷国家。
中山称王后,蠢蠢欲动,有点不自量力,乘赵国屡败于秦国及齐国伐燕之际,于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十二年)突然发力,大举入侵赵国,在长子打败赵国军队。挟胜利之威,中山军队向北挺进,击破燕国兵团于中人。这是中山复国后最辉煌的时刻,以千乘之国,连破赵、燕两个万乘大国,并侥幸赢得胜利。这个令人忽视的狄人国家突然威风八面,攻城略地,国土面积方圆千里,大小城池数十座,已成为北方一大势力。
中山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得益于齐国在背后支持。据赵武灵王的说法,中山国仗着有齐国撑腰,频频侵犯赵国,掳掠赵国民众,引河水围困鄗城。赵武灵王之所以锐意改革军事,与中山国的威胁有直接的关系。
不过,中山国毕竟在各方面实力均不如赵国,以小侵大的军事冒险主义大大惹怒了赵国,中山的厄运开始了。
赵国灭中山之战,也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从公元307年赵武灵王第一次征伐中山国,到公元前296年中山灭亡,战争整整持续了十二年之久。在《战国策》中,有一篇赵奢与田单的对话,提到赵灭中山之战,赵武灵王动用了二十万人马。赵国以二十万人马,耗费十二年才灭掉中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山人之悍勇善战了,虽败犹荣。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山国为什么是两个字和冷知识中山国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