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为什么有人说“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冷知识河南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洛阳铲为什么以河南的城市命名
探墓神器洛阳铲为啥以洛阳命名,因为那里古墓多呗!聋王给大家侃侃这铲子怎么用。
为啥以洛阳命名平时大家说洛阳是六朝古都,但洛阳人说你只说了个零头,洛阳是十七朝古都!暂且不打几朝古都的官司,古代有句话叫“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北邙就是洛阳的邙山,风水学上认为这个地方在龙脉之上,最适宜穴居,在这里建墓地会福荫子孙。历史上有三分之一的皇帝埋在洛阳。因此,这里也是盗墓者的乐园。
盗墓利器明朝就有要探古墓,最好用的就是洛阳铲,说是洛阳农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据文献记载,类似的工具明朝就有了,王士性撰写的《广志绎》记载:
明代万历年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这里所说的“铁锥”,就是洛阳铲的前身。由此可见,李鸭子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工具更适合探墓而已。
盗墓之风盛行也由来久远,曹操曾经任命摸金校尉专职盗墓,曹丕曾感慨说:
“自古至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室之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金匣玉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猖獗的盗墓,导致洛阳的墓葬“十室九空”。洛阳铲怎么用?“洛阳铲之所以称之为神器,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铲子插进地里能带出土壤,根据不同的土层结构,识别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夯实的。
先研究一个这个神器:考古人员把它叫探铲,为半圆柱形的铁铲,现在经过改造,白蜡杆可以接长到20多米,可以将地下深层的泥土带出,判断地下土层的土质结构,判断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洛阳铲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得了的,这里面有技巧,行家称之为“望、闻、问、切”。
问:就是打听某个地方有没有埋葬帝王的传说,或民间故事,很多传说都是有依据的。
望: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和洛阳铲没什么关系,根据风水学来看地势,古人建造墓地,一般讲究靠山,还要平坦开阔,处在阳位,还要傍水,山为阳,水为阴,阴阳调和,真龙显象。
第二个步骤是看好方位后,用洛阳铲钻探,看打出来的土的结构。建造陵墓时,为了坚固、防水、防盗,要先把陵墓上的土层夯实,帝王墓地更讲究,会在夯土里加入糯米粥等粘合剂,让土层更坚固。但这恰恰给盗墓者提供了依据,只要用洛阳铲探下去,看土层的颜色,如果遇到呈胶质状的土层,叫五花土。
五花夯土,是墓内的白膏泥或木炭等结合而成的几种颜色并存的人工熟土,不一定有五种颜色,就土色丰富。
闻:地上的生土呈自然状态,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夯土层是经过人工夯打而成的,土质板结坚硬,洛阳铲会感到明显的震动,听到铲头磕碰的声音,如果打到墓顶的拱券砖,会听到明显铿锵的声音。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发出的声音大不一样。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感觉的震动,甚至可以判断是陵墓的哪一部分。
还有一种说法是,有经验墓者用洛阳铲打出来来后,会用鼻子闻,据说在建造陵墓时为了杀死土中的虫子等生物,要将黄土进行炒制,有经验的盗墓都还能分辨出黄土是否炒过。
有的夯土里要加入童子尿,会有酸爽的味道,我想可能是糯米发酵的味道,甚至是墓中散发出的浊气,如果闻到土里有特殊味道,十有八九是人为的,也就是下面有东西。
切:是个技术活,有经验的人把打出来的土认真分析,看是夯土,还是地质层的土,比如看里面是否混有植物纤维、木炭、细沙、石灰等与上层不同的土质,来判断下面有无墓葬。
《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今天讲的只是娱乐而已,大家要遵纪守法,自觉保护国家宝藏。
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用十个字概括。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这十个字,可能很多河南人都耳熟能详。
但是其具体内涵有哪些呢?
首先要说的就是河南悠久的历史。河南政区图
河南地形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南就是母亲河最为眷顾的宠儿。河南地处中国第一第二阶梯之交界,黄河出三门峡后,在河南形成广阔的河流冲积扇,肥沃的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冲积扇地形有利于排水,适合工具和技术简单的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南藉此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诞生地之一。安阳殷墟的发掘,证明了商朝曾经在黄河流域经历了漫长的建都历史,其主要统治区也离不开河南这块沃土。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上演过一幕幕历史的大剧,有三代之时的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有先秦时期的逐鹿中原;有东汉时期的洛阳帝城,南阳帝乡;有三国时期的曹魏称雄中原,诸葛亮火烧新野;隋唐皇帝就食洛阳;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东京梦华清明上河……悠悠中国历史,特别是北宋以前的朝代,少了河南,绝对是不完整的。
其次要说的是河南的历史古都。目前经中国古都学会认证的中国八大古都,有四个就位于今天的河南。
分别是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号称十三朝古都的洛阳,以及七朝古都开封。
这些古都,是河南省悠久历史的见证。
河南省当今仍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广袤的黄土地上,粮食总产量和小麦产量均在全国首位。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河南省也是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农业传统保持的最好的地方。
为什么有人说“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
我个人认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名副其实,大家看到这句话别急着炮轰,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的人们一提到河南省,想到的是什么?人口,农民工,素质差等等,我想用我的微薄之声,替河南发声,河南,河南人是有底蕴,有骨气的。河南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一二三排不上,但不靠海,没有经济特区,我们依然稳居全国前五位。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历史上中国经济唯一一次到达世界顶峰,并且远远甩开第二第三的时期,北宋的都城开封。商文化的发源地安阳,郑国都城郑州,十三朝古都洛阳。其实还有,不过岁月的犀利,战争的摧残让他们变了模样,没有入选著名的古都,比如宋国国都商丘,还有些虽不是都成但传承久远的城市,上古城市夏邑县等。
不管今天的河南还有没有之前的辉煌,璀璨,中国中原之州,华夏文明之根,此功勋,河南不可磨灭。
如今,很多人对河南人存在着误解,最可气的就是之前微博上的某位“圣人”自诩好人,对河南的一系列语言攻击。河南人口众多,遍布全国,所以“河南人只适合做农民工,种地”的帽子就来了,一个河南人说句脏话,“河南人就是那么没素质”的帽子就又来了。这两年河南好人多了,也没见有人站出来替我们宣传,反而又有了诋毁的声音。
在此不多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好人无处不在,坏蛋哪里都有,对事客观,就够了。
河南史是中国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河南人更是中国史建设者的不可替代的一群人。
河南人的起源是哪里
河南,黄河之南,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四通八达,俨然就是中国的心脏。
关于河南人的起源,这个要从考古学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的角度去看待,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去看。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国的来源地在哪里呢?就是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这一片大区域。先秦时期河南这里都已经很发达了,有一句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农业文明在这里已经遥遥领先世界水平。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战争频繁,使得一部分河南人背井离乡离开故土,但同样也有一大部分人定居在河南。
河南人口大流动大多都是和战乱瘟疫等天灾人祸才互相转移迁徙的,比如安史之乱时期,五胡乱华时期等,但是河南人最有名气的时候就是北宋时期,定都开封。
元明清以后,河南人的流动就不是很大了,但是在历史上明朝中后期,从山西大槐树哪里也迁到河南一部分。
还有行政区域划分也不同,之前我们南乐县是属于河北的建国以后才划给河南的。
综上所述,河南人不单纯是河南的河南人,她也是中国人的河南,河南人遍布中国各个角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新冠肺炎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河南面积不大,但是养活了一亿人,的确了不起,我为自己是河南人而骄傲自豪!
为什么有人说“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和历史冷知识河南省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