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真的抹黑了曹操吗,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哪些黑点

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上曹操一共有几个儿子,哪个最有才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冷知识司马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2. 历史上曹操一共有几个儿子,哪个最有才华
  3.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汉贼吗
  4. 曹操的历史故事

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一代奸雄曹操,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俗语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三国演义》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了地利,而刘备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占了人和。

七十年代,我在报纸上曾读过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文章,为曹操平反,洋洋洒洒内容非常丰富,但非常可惜,那份报纸没有保存下来。

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也很高。

过去在京剧舞台上,曹操总是一副白脸奸臣的形象。但历史不是任人摆布的小姑娘,想给他一种形象就是一种什么形象,要还给他本来的面目。

我觉得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天骄,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正统的思想基础。从洛阳迁都于许昌,确定了北方魏国的基础。

第二,曹操招贤纳士,任人唯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有人数众多的智囊团,并且他虚怀若谷,能够采纳正确的意见,比如官渡之战中,就采用了荀彧的建议,夺了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反观刘备身边又有几个谋士呢?

第三,曹操往往是亲临前线指挥,对士兵来说是很大的鼓舞。

第四,曹操办事当机立断,比如白门楼中,就杀了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吕布。

第五,曹操有胆有识,曾想用献刀之计,谋杀董卓。

第六,曹操不但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遥想当年,在长江的大船上横槊赋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多么豪迈。在平定乌桓时,登碣石山写下了《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反观刘备和孙权又有什么文学建树呢?

第七,曹操还非常爱惜人才,比如文姬归汉中,用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来,就是想让她把那些典籍传承下来,比如胡笳十八拍等。

第八,曹操对将士关心备至,论功行赏。对降将关羽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还赠送锦袍,就是石头也捂热了!

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我想如果曹操不是暗地里保护他,十个关羽也插翅难逃!

赵云在万马曹营纵横驰骋,如果不是曹操爱将,我想赵云也早就被乱箭射成刺猬了。

正因如此,典韦、庞德、夏侯渊等情愿肝脑涂地,战死无憾!

正因为曹操的心胸宽广,在败走华容道时,才有了捉放曹的一幕,天不灭曹!当曹操病逝的时候,大将许褚痛哭,喉咙出血!

至于他误杀了故人吕伯奢、杨修以及伏皇后等都有当时的特殊背景。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曹操的功过还是留给渔樵去评说吧!

历史上曹操一共有几个儿子,哪个最有才华

曹操这辈子,仗打了不少,女人也娶了不少(一多半是他抢的),自然娃娃也生了不少。那么他生了多少个呢?25个!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康熙的三十多个,却也在中国古代帝王之中算得上是高产了。

有关他的这些儿子们的名字和生母,在《三国志》里有明确的记载: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仪生赵王幹,孙姬生临邑殇公子上、楚王彪、刚殇公子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郿戴公子整、灵殇公子京,周姬生樊安公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棘,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儿子里,没有一个是曹操的元配夫人丁夫人所生的。实际上,丁夫人根本也没给曹操生下来过一儿半女,她只是收养了早薨的刘夫人所诞育的长子曹昂。而曹昂早早地就在曹操征张绣的过程中战死了,这也间接地提高了卞夫人所生的四个儿子的身份——

卞夫人的四子里,曹丕后来当了皇帝,而且干得也确实不错;曹彰是一员猛将,被曹操爱称为“黄须儿”,但是搞政治不行,早早地被排除在立储的候选人名单里;曹雄早早就夭折了,自不必说。真正为后人惋惜的,是之前提过的曹昂,还有曹植和曹冲。

曹植的故事不必说了,这位陈思王因为在夺嫡之争中输给了二哥曹丕,再加上真真假假的“七步诗”事件,从而被无数人所惋惜。后世狂生如谢灵运者,甚至都自愿承认曹植“才高八斗”,自己不过一斗而已。但是,曹植的水平大多都体现在他的文学修养上,其军事才能和行政能力,几乎没有体现,这也是曹操不将其立为储君的原因。

曹昂早早战死,但是由于他长子的身份,使得后人对他如果还活着所产生的影响有着无限的遐想。实际上,卞夫人的正妻身份是在曹操去世前夕、曹丕已经是魏国太子时才确定的。如果曹昂成功被立储的话,卞夫人的身份都会存疑。

至于曹植,他的聪明更是被每一个中国小朋友所熟知。在他十三岁夭折时,曹操曾对上前安慰自己的曹丕冷言相加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就连曹丕自己也在称帝后不无感慨地对大臣们谈道:“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看来,他也对自己的这两个兄弟的才华超过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

您对曹操之子这个话题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汉贼吗

一、回答是否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没有一棵常青树,誰也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发展的周期律,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过程。

东汉延续了195年,历十三帝,东汉王朝已经土崩瓦解,行将就木。宦官外戚争权夺利,朝廷腐败无能,黄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此时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动力,历史的落在新兴力量的肩上,并取而代之,总要新桃换旧符!

曹操就是这个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英雄豪杰,是新兴力量的代表!

二、生平简介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相国参之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以下简称《三国志》)。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三国志》。

黄巾起义爆发,任骑都尉,与皇甫嵩等,镇压黄巾军,迁为济南相。好为典军校尉。中平六年(189),起兵讨董卓。在镇压黄巾军中,逐步扩充军力,初平三年(192)旋占据兖州(今山东金乡东北),诱降青州黄巾军三十多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兴办屯田,整训部伍。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贵族,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战败后,他注重休息养生,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建安二十一年(216),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建安二十二年(217)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設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三国志》。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三、历史功绩

曹操生前虽非帝王,但是他亲自打下了一片江山,是魏国的奠基者。是枭雄,亦是英雄。

(1)曹操一生,以一归乡校尉起兵时,天下大乱,群雄林立,诸侯割据,东汉其实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到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毛玠语)时,天子自长安东奔,群臣冻馁死于沟壑,洛阳已成残垣断壁之废墟,汉献帝几与一乞丐无异。

所以曹操要匡扶汉室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简直是凭空扶起一个汉室朝廷。

曹操借汉室之威名,平黄巾,扫群寇,挟天子,平李郭,灭吕布,破袁术,降张绣,破袁绍,定河北,抚关中,灭乌桓。

安定了中国北方,结束了战乱。

曹操起家时不过一郡之地,十几年间,天下十三州,定其九州半,夺得了三分之二之江山。

曹操虽奸诈,但不失为枭雄。历代开国之君,论起家基础与最后成果之悬殊对比,在有生之年能有此文治武功,与曹操媲美者,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2)赤壁战败后,他休息养生,注重用人唯才,知人善任,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屯田,修水利,抑兼并,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改革赋税制度,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范文澜《中国通史》)载: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创立魏国,对东汉的黑暗统治和豪强大混斗说来,显示出社会开始有稳定的趋势。他废除两汉租赋制度…。严禁豪强兼并,并禁止豪强逼迫下户贫弱代出租赋。对农民是有益的。

推行屯田制,招募无地或无牛畜的农民,在各级典农官统帅下耕种官田。屯田以外,曹操还督促荒田的开垦。大抵建安末年,上等地已经逐步开垦起来了。曹操下令:损坏田麦者处死。于是就出现了‘’割发代首‘’之传说。

配合着这个重农方针,他提倡节俭,严禁厚葬和淫祀,建立起国家的法纪。大体来说,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向回复的方向发展。

(3)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其身经百战,迭经风险,往往亲临阵前,创造出如下邳之战(破吕布)、寿春之战(破袁术)、官渡之战(破袁绍)、柳城之战(斩蹋顿)、关中之战(破马超、降韩遂)、汉中之战(降张鲁)等经典战例。

他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父子三人乃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

他能将政治远见和文学修养齐收怀中。

他善诗歌、散文,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其中《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气势雄浑、悲凉慷慨,气魄雄豪;散文亦清俊洒脱如行云流水,皆为后世传颂。

四、愿为周文王

魏王曹操已位极人臣,面对称帝的诱惑已近在咫尺,但曹操却没有再跨进一步。

称帝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权利欲望,所以曹操非常清楚,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

(1)据《三国志》载:219年,孙权上书曹操俯首称臣,表示愿尊奉曹操为帝。曹操当即识破了孙权的阴谋诡计,他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曹操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其一生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正像他所说: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仅此而已。不忘初心,岂能称帝?实际上,不称帝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曹操清楚的认识到,只有高举汉献帝这杆大棋,挟天子以令诸侯,凭曹魏的实力,谁也奈何不得。曹操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军政、生杀大权在握,只是无皇帝之虚名而已!何况天下大势,吴蜀只占四洲之地,而曹魏占九州之地,满朝文武多是其心腹亲信,一呼百应,篡权称帝易如反掌,所以说他并不愿意背负篡汉的恶名。

(2)大臣陈群、大将夏侯惇等人也劝曹操不要犹豫,早正大位,曹操只回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

曹操目光如炬,他非常清楚称帝之举,是大逆不道之事,在外有吴蜀之患,内有顽固士族势力抵制,势必成为千夫所指。作为一位十分有为的政治家,曹操是绝对不做这样蠢事的。210年,献帝封给曹操10万人口作为魏国封国人口,曹操拒绝了,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说他曾经的志向是为国家讨贼立功,期待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死的时候,墓碑上题写“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吾愿足矣。明确地表明自己并无代汉之意。

曹操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不想把事情做绝,而要留有余地。所以他说:‘’苟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至于儿子曹丕怎么做,那是曹丕的事。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曹操把能否称帝之题留给了儿子曹丕来解了。

四、历史评价

很多历史名人给予曹操高度肯定和评价。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的。

毛主席在点评《二十四史》时说“曹操是一个英雄,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贵族豪强争霸的局面,维护了中原农业的正常生产……“曹操诗歌雄浑大气,慷慨激昂,刚健清新,不愧为一个胸怀大略,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军事家”。

范文澜: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

《三国志》载:(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资治通鉴?魏纪》载: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

结束语:《三国志》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洲,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魏武东征西讨,逐鹿中原,建不朽之功业,其一生叱咤风云、戎马倥偬,纵横天下,他是胸怀若谷,鞭挞宇内,眼里只有沧海横流的英雄豪杰!

曹操的历史故事

1、杀吕伯奢

曹操被董卓追杀,他逃到吕伯奢家中,但吕伯奢不在。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家人要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结果出门发现吕伯奢出去买东西正好回来。曹操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个剩下的老头也给杀了。

2、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

3、煮酒论英雄

曹操对刘备起了疑心,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了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正好赶上打雷,刘备扔了筷子,并假借自己胆小、连打雷都害怕来掩饰,曹操暂时释疑,而刘备借此脱身。

关于本次历史上曹操一共有几个儿子,哪个最有才华和历史冷知识司马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历史上的吴国真的很强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