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产生的影响(孙权的坏处)

互联网 冷知识 2023-08-24 16:01:01 -
孙权和刘禅 对待托孤大臣态度迥异,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孙权产生的影响,以及历史冷知识孙权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孙权称霸江东的原因
  2. 孙权典故
  3. 孙权产生的影响
  4. 孙权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性格以及对他的评价

孙权称霸江东的原因

其实孙权在成为吴国主公之前,他的父亲和哥哥就已经帮他奠定好基业了;而且当他成为了吴国的主公以后,内政方面的事情可以询问张昭,对外方面的事情可以请教周瑜。

?

同时,江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它依靠着长江天堑,地势易守难攻。之所以孙权到最后能够参与三分天下,他的父兄所留下来的基业可以说是一个先决条件。其次,孙权自身的能力并不算很弱。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孙权文不成、武不就,在各个诸侯中的能力也不是最为突出的。其实,这种刻板的印象主要还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对于孙权的弱化和忽视。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时候,刻意强化了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冲突,但是也因此使得地处东南的孙权少了很多戏份。

?

其实,如果我们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孙权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整个三国时代,或许孙权在文才方面不及曹操,在武力方面比不上刘备,但是他却懂得识人和用人,只要是被他所看重的能人,都会赋予实权,而且还能深信不疑。

这也是孙权可以坐拥江东地区整整五十二年之久的原因所在。生子当如孙仲谋,或许这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对于孙权的最高评价。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孙权之所以能够雄霸江东,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了。

孙权典故

1、乘马射虎

孙权喜爱狩猎,常常骑马射虎,早出晚归。一次,孙权至庱亭射虎,老虎孙权画像向前扑上马鞍,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最终老虎被抓获了。重臣张昭曾劝谏道:“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孙权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

但始终不能停止,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遮盖,自己在里面射虎。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孙权每次都以亲手搏击为乐。张昭多次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

2、外貌奇伟

孙权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则多以“至尊”称呼他。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东汉朝廷使者刘琬奉命授予孙策官爵时,曾一一为孙权诸兄弟相面。刘琬形容孙权相貌最为高大挺拔,认为他有大贵之表且会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裴松之注《献帝春秋》记载孙权为“紫髯(紫髯象征武官威风凛凛,非指颜色)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世说新语》中记载,孙权相貌威武,司马懿与东晋权臣桓温都颇为神似他。

3、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东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

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战后,刘备、周瑜等又追击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

此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包围,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以一半兵力驰救甘宁,获胜而返。同年,孙权亲率大军围困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合肥一个多月,亦未能破城,最后只得退兵。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与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曹仁部死伤众多,最终弃城逃走。孙权得南郡后,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同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曹操为了防范孙权,强制内迁淮南的民众,结果江淮十余万户百姓受到惊吓,尽皆渡江归附孙权。

4、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命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因吴将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

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但孙权与曹丕之间仍有使节往来,至次年正式断绝关系。

黄武二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之前,戏口守将晋宗杀死将军王直,率部下投降曹魏,被任命为蕲春太守,屡次侵犯吴国边境。六月,孙权命将军贺齐等袭取蕲春,活捉晋宗。同年十一月,蜀汉派中郎将邓芝来访。次年夏,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汉。

孙权产生的影响

孙权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

1.对江南的开发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他在建安七年即开始推行屯田,多采用的技术也比较先进,又修建运河,即可航运,又可灌溉,为后来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2.对台湾的经略和认识根据可靠记载,到了三国时代,台湾明确称为夷洲。三国时的吴国立国于江南,领域包有会稽及东南滨海地带,和海外的关系极为密切,造船事业与海上交通的发达都超过了前代,所以孙吴政权对于海上经营颇为注意。

3.东南亚的经略和认识公元230年,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孙权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性格以及对他的评价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开国皇帝,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其主要事迹和人物性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继承遗志:孙权是孙坚的长子,自幼习武,当孙坚战死时,孙权奉命传位给弟孙策,随后辅佐孙策征讨江东,攻占多个城池,奠定了东吴的基础。

2.接壤荆襄:孙权的治理之道具有很高的领悟力,对边疆关系的处理也同样得当,他实行“联营边境,筑城堡壁,以御南方”,派手下陆逊等人在赤壁一战壮大了江东阵营,并一度与蜀汉和中原诸侯并肩抵御曹魏势力。

3.忠于君主:孙权是当时时局的缔造者,战国老将周瑜、陆逊都对他忠心耿耿。最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对待蜀汉的态度,从刘备到诸葛亮再到刘禅,他信任、尊重、礼敬。

关于孙权的评价,史书上曾有“体国之将,治民之英”的盛赞。虽然他性格有些急燥,但对于政治和军事的鉴别力非常敏锐,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他做到了与时俱进、取长补短,以及张弛有度,因此他享有很高的国父地位和政治声望。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孙权前半生兢兢业业,登基做皇帝后却变得昏庸无道,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