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系列 探索细菌神秘小世界,让孩子开心自觉养成好习惯

其实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冷知识研究所细菌,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所有的鼠类动物都带有病菌吗
  2. 超级细菌恐将横行,人类真的没救了吗
  3. 用肉眼可以看到细菌吗
  4. 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吗

所有的鼠类动物都带有病菌吗

答:对的,所有鼠类动物都带病菌。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鼠种。中国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大多用于医学研究。实验鼠、小白鼠、白老鼠是指被普遍用在生理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中作为实验动物的白色皮毛大鼠或小鼠。大鼠的种类通常是褐鼠、小鼠的种类通常是小家鼠。

超级细菌恐将横行,人类真的没救了吗

滥用青霉素的无知的人,将在道德上为他人的死负责。因为他的无知带来了耐药性的问题,导致了那些人为之丧命。

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是发明抗生素的弗莱明在1945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说过的。

人类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级细菌”,足以颠覆世界秩序。

这早就是在2016年末,霍金在英国《卫报》上就发出了“警告”,其他这个毁灭人类那个毁灭人类的消息倒是听惯了没感觉,但是“超级细菌”?恐怕真要小心。

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体之一,生命力无比顽强。地球46亿岁,细菌35亿岁,而人类存在也就仅仅六百万年。然而绝大多数的细菌对我们来说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像人体内就住着无数有益菌群,可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提高免疫力等。

但也存在着不少有害细菌,它们找到机会就会对人体发动攻击,让你的身体生病。霍乱、肺炎、结核病等疾病,都有可能因细菌感染而丧命。在战争期间,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和疾病,甚至要比战场上战死的人数还要多。

细菌的可怕,若是敢忽视面临的问题就会非常大。

1928年人类发现了对付细菌的超级武器——抗生素。

细菌等微生物中都存在着种间斗争,所以为了争取自己种群的胜利,它们都会分泌出各种对其他细菌有害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就是伟大的抗生素。摸清了细菌的这个套路,人类便通过对这种化学物质的直接提取和人工合成的方式,制成了拯救无数人的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年。

不过,抗生素的发现,并没有使人类在抗菌路上一劳永逸。反而是使人类与细菌的另一场拉锯战正式拉开帷幕。

无论多么恶劣的抗生素环境,在数以亿计的细菌中,总会有携带着“优良基因”的细菌能活下来。而这只死里逃生的细菌,才是让科学家们最为头疼的。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复制,产生有抗药性的后代,或通过质粒上DNA的交换,使其他细菌获得同样的耐药性。

就这样,经过不断复制和进化后,整个细菌种群也会变得更加强大。当同种抗生素再次来袭时,这对它们来说就已是小菜一碟。

甚至有的细菌还能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真的应了那句“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也许靠语言描述实在不够形象,那就介绍一个实验吧。

哈佛大学曾经设置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于研究细菌在抗生素中的进化过程。

研究员把培养皿分成九个带段,里面都铺上厚厚的培养琼脂,以及不同浓度梯度的抗生素。

最外的带段是没有抗生素的,之后每往里一格抗生素就以1倍(刚好是大肠杆菌无法生存的浓度)、10倍、100倍、1000倍的浓度递增。

大肠杆菌在无抗生素的带段生长。

大肠杆菌在1倍浓度抗生素中,首次出现变异并扩散。

之后相同的情况出现在了10倍、100倍、甚至是1000倍的浓度中,而这个大肠杆菌获得1000倍浓度的耐药性,仅发生在短短的11天内。

大肠杆菌入侵1000倍浓度抗生素带段的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久,实验表明抗生素在成为人类医疗的一大帮手的同时,也能够成为了耐药细菌生长的温床。

所以当人类现在所有的抗生素都对这种细菌无计可施时,“超级细菌”也就诞生了。

人类是健忘的,经常好了伤疤也就忘了痛。

抗生素本应是用于对抗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却有许多人只要随便感个冒,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抗生素。

特别是在中国,一感冒发烧身边的人都会对你说:“快来点消炎药”或“快去医院挂瓶水”。但是事实上,感冒的病因大多是病毒,“消炎药”和挂水等抗生素治疗是对病毒完全没辙的。

就算用了抗生素,也不能治好你的感冒,反而还会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和细菌的耐药性。

换言之,多用一次抗生素,你体内的病菌耐药性就强壮一次,自身的防护能力也会降低一层。

所以,那些你感冒了喊你多喝热水的人,也不一定是不走心,不喊你吃药可能还真的是为你好。

除了人用抗生素以外,在家禽家畜饲养过程中的兽用抗生素滥用,又是另一个大问题。

随着人口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也在日益膨胀。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工业化牲畜的饲养环境也趋向于更狭小的空间和更差的卫生条件。这样的环境,当然也是病菌最佳的滋长地。

所以为了牲畜的健康和快速生长,大多数饲养者都会选择在饲料中掺入大量抗生素。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吨,其中52%为兽用抗生素。

大量滥用的兽用抗生素,可以说是细菌进化成耐药菌的一大推手。

1943年青霉素大规模使用,到1945年20%的金黄葡萄球对其产生抗性;

1947年链霉菌素上市,同年该药耐药菌出现;

1952年四环菌素上市,1956年其耐药菌出现;

1959年甲氧西林上市,1961年其耐药菌出现;

1964年头孢噻吩上市,1966年其耐药菌出现;

1967年庆大霉素上市,1970年其耐药菌出现;

1981年头孢噻肟上市,1983年其耐药菌出现;

可以说,在过去的每一年中,都有抗生素在被淘汰。

就这样,一种抗生素,一种抗药性的拉锯战也愈演愈烈。

粘杆菌素是几十年前开发的一种古老抗生素,因为有严重的副作用,所以使用被受到限制。由于抗药性低,这种粘杆菌素,也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多用于对付某些耐药细菌的感染。但是2015年,这道防线也在中国被冲破,首次出现了粘杆菌素的耐药性细菌。

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为抗生素耐药性而死亡。

而2015年以来,每年全球因耐药性死亡的人数就约为70万人。按照当前的增速,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1000万,超过目前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

一大批原本几乎绝技的疾病卷土重来,或稍有不慎划破了手指都要被感染赔上性命。

所有器官移植都无法进行,妇产科病房的死亡率又一夜回到解放前(比现在高40倍)。

抗生素出现后,人们就淡忘了被细菌支配的恐惧。

但抗生素进步与细菌进步孰强孰弱谁又知道?人类真的能赶得上“超级细菌”变异的步伐吗?

人类的医学不断进步,除了致力于研发新的抗生素外,科学家也在寻求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与细菌抗衡。

但如果能少用,为什么非要逼着医学和细菌竞跑?

用肉眼可以看到细菌吗

肯定看不到,细菌是微小生物,必须借助仪器才能看到,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但是看起来还是很小的,如果肉眼看到你可以想象一下,满眼都是细菌蠕动的情景

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吗

肯定不是啊,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价值所在,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效果就不一样。拿我们日常生活的酸奶来说,不都是有益菌吗?有的甚至自己培养菌,给孩子做酸奶喝。还有酱油,醋,白酒,啤酒不都是发酵吗?具体发酵成咋样,不清楚。但肯定是好菌,要不怎么入口??。孩子生病去医院化验,要么是病毒感染,要么是细菌感染。孩子接触的所有东西,是不是也都带细菌,电脑上,手机上,公共场合,厕所等,细菌无孔不入。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吗和冷知识研究所细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阅读分享 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