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的蒙古帝国,三次西征,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西方殖民扩张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蒙古帝国西征到多瑙河,是靠什么和国内联络的,以及蒙古西征的冷知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蒙古第三次西征详解
  2. 蒙古帝国为什么开启西征之路有何动因和借口
  3. 蒙古帝国西征到多瑙河,是靠什么和国内联络的
  4. 蒙古数次西征,在征服过程中如何保证后勤供应

蒙古第三次西征详解

蒙古第三次西征即旭烈兀西征,亦是蒙古帝国最后一次西征,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刺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在占领大马士革,准备进攻埃及,蒙哥汗暴死,旭烈兀急于争夺帝国汗位遂班师,留下的军队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结束。

蒙古帝国为什么开启西征之路有何动因和借口

公元13世纪,一个崛起于东方的游牧民族——蒙古人,横扫了亚欧广大的地区,建立了一个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它的疆域,东至朝鲜和中国东北,南至缅甸、印支,西南至阿拉伯半岛,西至匈牙利、亚得里亚海东岸,北至俄罗斯西部及西伯利亚。但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2世纪的蒙古人还沒有完全脱离原始公社生活,而仅仅100年后,它的大军便横扫了文明程度先进得多的亚欧大部分地区。

蒙古之所以能撗扫亚欧,和赫赫有名的成吉思汗分不开。成吉思汗(公元1206—公元1227年在位)名叫铁木真,他从小历经磨难,养成了百折不挠的性格。公元1189年,他被推为部落首领后,以惊人的毅力和出众的才能,领导统一了蒙古各部,于公元1206年建立了统一的蒙古国家,并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强盛之意)。此后,成吉思汗致力于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于公元1207年发动大规模的征伐战争。陆续占领了中国的大半领土,兵临金国中都(今北京);又发动了对中亚细亚的战争,征服了中亚细亚一带;以后又遂步侵入欧洲,曾一度进军至伏尔加河流域。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从欧洲回师,征服中国西北部的西夏;至此,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版图不仅包括中国北部和西部,而且包括中亚细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庞大的蒙古帝国。

在征战中,成吉思汗表现出出色的军事天才。他充分利用游牧民族能骑善射的优点,经常采用奇袭的战术,一举歼灭对方。有时为了不让敌方知道自己兵力消耗的情况,强廹当地居民穿上蒙古军服,骑在马上,假扮蒙古兵。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中,成吉思汗又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军事技术,如火炮和飞火炮等攻城武器,大大加强了蒙古军的进攻能力。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子孙们继承和发展了成吉思汗的战术思想和军事技术,蒙古军越战越强,铁蹄所至,无不披靡。蒙古大军能够撗扫欧亚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时的亚洲和欧洲许多国家处于分裂、混战状态,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应付蒙古大军的征讨。在西亚,一度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已经衰败,当然也不是强悍的蒙古骑兵的对手。

由于这些原因,蒙古军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了亚欧,建立了包括窝阔台(蒙古以南一带)、察合台(中亚、中国的新疆)、伊儿(西亚)和钦察(南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四大汗国和中国的元朝在内的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蒙古帝国西征到多瑙河,是靠什么和国内联络的

在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队中,传令兵(驿递夫)享有很高的特权,被称作“箭一样的传令兵”。每次蒙古大军出征,沿途都会设置驿站,担负通信勤务的传令兵纵马奔驰,为力求迅速还会在马脖子下面悬挂铜铃,离着老远下一个驿站听到铃声就立刻备好新马为其换乘。

在军情特别紧急的情况下,蒙古传令兵一昼夜就能跑出400里,沿途无论遇上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族,都必须无条件地自觉为前者让路。如果传令兵的马疲劳了而下一个驿站未到,则可随时随地就地征集马匹,即便是蒙古王公也要把最好的快马提供给他使用。

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蒙古传令兵秉承的是“换马不换人”的原则,即纵马飞驰时会用绷带裹紧头部和身体,甚至在马背上饮食、打盹,以此尽量争取和缩短通信时间。

但需要说明的是,蒙古大汗(除了成吉思汗亲征之外)并不过多干涉前线指挥官的决策,比如1236年发起的“长子西征”,大汗窝阔台就全权任命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副统帅,大多数时候蒙古传令兵传达的都是他们下达的战术指令,比如调集粮草补给、派出分遣队四外攻伐扫荡,这个通信距离一般都不会很远,至多也就数百或上千里而已。

实际上,从成吉思汗远征开始,蒙古军的后勤补给就基本靠着“以战养战”来解决,而非万里迢迢地从东亚国内运来。还说“长子西征”——后方补给基地就位于钦察草原(黑海以北至咸海以北,主体部分位于今伏尔加河下游),由此地前往东欧最近距离还不到1000里,通信难度和后勤压力都不算大。

而且,“长子西征”时蒙古军先花了很长时间从各地集结,然后用了2年时间横扫罗斯诸国,再之后就撤兵回钦察草原补给休整了半年,才又杀回东欧。转过年来(1240年),“长子西征”各部有的继续休整,有的返回蒙古高原,剩下的人马继续攻打波兰、匈牙利已经属于“临门一脚”的家门口战斗了。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时候蒙古传令兵同时也是侦察兵,远征花剌子模时蒙古军斥候反复多次地来回翻越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之间的高山雪谷,以便及时将获取的敌方情报传送给后方。史载,他们在深可没腰的厚厚积雪中艰难行军,为防寒用牛皮包住马腿,人则穿上双层毛皮大衣。冷的实在受不了时就用小刀切开马的血管,吸喝取暖后再把血管封闭起来。

蒙古军斥候的侦察范围很广、距离很远,通常呈扇面散开深入敌方纵深一二百里之遥,他们一面沿途搜集各种情报,寻找清洁水源、安全宿营地和丰美草场,一面清除敌军巡逻队和小型定居点,以免泄露己方主力动向。他们既是蒙古大军的“尖刀”,也是统帅的一双双“眼睛”,随时将敌情动态快马传递回后方统帅部。

另外,往返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各国商队出于自身利益,也往往被蒙古汗国收买并为其效力,帮助蒙古军搜集情报、传递消息。

蒙古数次西征,在征服过程中如何保证后勤供应

12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蒙古人的勇猛与彪悍震撼了整个亚欧大陆,他们的铁蹄让整个北半球都在颤抖。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驾驭着战马与长车,纵横驰骋,战斗力超强的蒙古骑兵部队,显示出惊人的军事能力,作战范围西抵欧洲多瑙河流域与波兰,南到印度,东至日本,北达西伯利亚,西北到俄国莫斯科,西南到非洲埃及,东南到印尼爪哇岛,南到缅甸、越南。那么,蒙古人在远征包括西征的过程中,是如何保证后勤供给的呢?

一、以养促战

蒙古人主要的军粮是草原牛羊肉食和奶制品。而牛羊逐水草而养,他们的军粮自己会动,随部队前行而显机动灵活。蒙古军队有这样一条军令:“要求每个士兵时刻准备五匹装备齐全的马以及六个月的军粮,以备随时出征。”也就是说,每个蒙古士兵都要自己打包上一个独立的军粮仓库,自给自足的自行解决后勤问题。换句话说,一支征战中的蒙古军队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流动粮仓。而这个流动粮仓,还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让马牛羊自己去找水草,而且蒙古马在冬雪下自己会刨开积雪,找到新鲜的嫩草。

二、以战养战

蒙古人的第二个策略是: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他们送吃穿。每拿下一城一池,就有吃有穿有用有补给。一路上,边作战边就地补给,利用敌方的物资补充自己,所谓以战养战。每每屠城就“大掠三日”,军队现成的物资有了,还有田地荒芜了,正好放牛放羊。

三、特制干粮,食用方便

蒙古士兵发明烘干肉食品技术和凝固鲜奶的技术,制成体积小,耐吃而且营养丰富的牛肉干和奶酪。蒙古军的后勤队一般是跟着大军后面的牛马及货运队,有骆驼有马有牛有羊。但后勤队的行动一般比较缓慢,遇上长时长途奔袭打游击,没水没粮食,蒙古的兵哥哥会刺穿马脖子喝马血,显示出强大的野外生存能力。

四、轻装简从,轻骑兵减少物资携带

碰上需要长途奔袭,蒙古士兵他们就不断换马骑乘,一个人带几匹马随军前进,如果一匹马跑累了,就换骑另外一匹马,保证极快的机动性与灵活性。不过,食物匮乏时候,吃野菜喝生水,甚至一只田鼠也许就是难忘的美餐。

蒙古帝国西征到多瑙河,是靠什么和国内联络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蒙古西征的冷知识、蒙古帝国西征到多瑙河,是靠什么和国内联络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蒙古帝国最大时究竟有多大 百年大业为什么因一小政策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