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阿城的文学常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阿城有哪些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阿城的文学常识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阿城孩子王故事梗概
《孩子王》是阿城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当了七年知青的老杆儿因为读过高中,而被安排当语文老师的过程。与《棋王》不同,这部小说的整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不再是看客和叙述者的角色,而成为故事的主人。
1.教育不是整齐划一,而是灵活多变
主人公老杆儿从插队的农场到学校报到,他发现这里的条件并不比农场好多少,教室、办公室和住处都及其简陋。
“只见竹笆壁上糊了一层报纸,有的地方已经脱翻下来,一张矮桌靠近竹笆壁,有屉格而无抽屉,底还在,可放书物。桌前的壁上贴了一些画片,一张年历已被撕坏……”
从这一段描写就可以看出,教育条件简单至极,学生们能接收到何种层次的教育,可想而知。
由于学生们没有教材,老杆儿把课文抄在黑板上。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在那个动乱的十年,没有足够的纸张印制教材,学生们只能抄写课文,但是印制批评材料的纸张却从未缺失。阿城对纸张是否真的匮乏的描写,充满了讽刺意味。
抄完后,老杆儿才知道,课文里大多数字孩子们都不认识,虽然他们上到了初三,却读不懂这篇故事。他正在困惑时,有学生告诉他该如何教书。
后排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你这个老师真不咋样!没见过你这么教书的。该教什么就教什么嘛,先教生字,再教划分段落,再教段落大意,再教主题思想,再教写作方法。”
书中的学生从小学到大,早了解了语文老师的套路,未必学会多少知识,但是刻板的过程已经深入内心。
语文的意义总是被忽略,好像会说话就会语文,其实语文是伴随着人一生的课题。正如有学者所言:“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老杆儿让同学们上前在黑板上划出不认识的字,他开始从生字教起,后来再也没有按教材教过书。叶圣陶曾言:“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老杆儿以前从未当过老师,但是他明白学生学知识应该学到用处,而不是跟着教材走。课本是辅助,不是权威。
他让孩子们练习写作文,抛开一切规矩,从生活入手,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虽然同学们写得错误百出,但是他总能从中找到夸奖学生的地方。学生们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喜欢他,他被称为孩子王。
正如《死亡诗社》中的基丁老师,当他到威尔顿学校任教时,被告知要按照教学大纲教书。这是一所贵族学校,以高升学率闻名,教学风格稳重严肃,来到这里的学生理想就是进入名校,但是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们对于学校的管理有很多不满。基丁老师是学生们的一股春风,他让学生们撕掉教材,不要按照写好的内容去理解诗歌,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感受生和死的意义,在绿茵场上喊出自己的理想,站在讲桌上,换个角度看世界。
老杆儿也好,基丁也罢,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真正启迪着学生。教育不是整齐划一,而是根据情况灵活多变。有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和角度去考虑教育的方法,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2.那首未能唱起的歌,藏着无限可能
老杆儿发现隔壁班的孩子们总在下课之前唱歌,于是他也让自己的孩子们唱歌。他回农场看望朋友,来娣能识谱,会作曲,想让老杆儿写词,她写曲,然后让孩子们唱,她好争取个机会去当音乐老师。
她本是农场中负责做饭的,体型偏胖,没有人欣赏她。当音乐老师一直是她的梦想,她一直在努力着。只是这首歌未曾由那些学生唱起,她的音乐梦想也无处实现。
或许孩子们唱了那首歌,会喜欢上她谱写的旋律,学校的领导听到了会稍微注意,可是在那个不重视农村教育的地方,语文老师都是凑数的,何需音乐老师呢?
这首歌中蕴藏着的来娣的梦想没有发芽,不论多少可能性,就此抹杀。对于学生们来讲,也是件憾事。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是一个有音乐才华的助理教师,面对令人恼怒的所谓问题儿童时,他并没有惩罚,而是将学生们组建成合唱团,教他们歌唱。
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到爱与平和。音乐和艺术为他们带来幸福,马修老师的关怀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由于歌声在空气中飘扬,原本像地狱一样的死气沉沉的学校,也变得充满活力。
教育即生长,也就是发现孩子的天性并使之得到健康生长。马修发现了莫昂克的音乐天赋,并适时引导,长大后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
《孩子王》的时代没有高考,孩子们毕业后不需要考学,还是会进行农场劳动,于是孩子的心智启迪被忽略。教育没有了目标,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轨迹行进。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关心。
“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为了学习而学习,孩子们的朝气被泯灭,如何开花结果。阿城笔下所描写的问题,对教育的刻板,对艺术的忽略,放入今天的环境中,也并不少见。
雅斯贝尔斯写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那时的教育管理者,没有的教育者该有的灵魂,更妄谈唤醒另一个灵魂。
3.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不畏惧,不争辩
对学生们而言,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接受新鲜的思想,感受思考的快乐,是他们的幸运。但是《棋王》中的老杆儿和《死亡诗社》中的基丁却迎来同样的结局,被学校辞退。不管是在教育不被重视的农村初中,还是在教育至上的大学预备校,不在管理者设定好的框架内行事,就不会被认可。即便学生受益,即便学生欢喜,也毫无用处。当教育面对强权,根本没有讨论的空间。
他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抗拒。或许在他决定不按教材教书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会有这样一天,于是被调回农场不过是早晚的事。
通知他的吴干事或许心里愧疚,给他递过来一支烟,而他只是笑笑说“不会”。其实在小说开篇就交代,他是会吸烟的。拒绝了吴干事的烟,就等于拒绝了吴干事的安慰。
内心里,他不接受规定好的教育方式,他明白自己的力量微弱,改变不了管理者对教育的偏见,也就不屑于与之多言。阿城用一支烟的拒绝,表达了人物既不接受又不表达反抗的心理。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半生坎坷,随处而安,对待自己无力阻挠的安排,接受便是。
阿城笔下的人物对于生活总是有着那么淡然的态度,或许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面对求学,面对去农村劳动时不得不呈现出的面貌。整个社会环境如此,年轻人经历着环境的变动,不能保证一世安稳,不能奢望理想成真,面对生活,艰苦承受,踏实过好好每个有太阳的日子。
当知青的时候,干好自己的一方活计,当老师的时候教好班里的一群学生,离开一个岗位并不意味着被全盘否定,争辩也未必有更好的结果,服从与坚守成为最为恰当的处事模式。
《死亡诗社》中,基丁老师离开时,学生们站在课桌上向老师表示敬意;《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离开时有比比诺追随;只有《孩子王》中的老杆儿,离开学校的时候连个告别也没有。
书中没有描写学生们的反应,老杆儿也未曾要求去见最后一面,他无声无息离开,就如他突然而至一样。他为学生们在茫茫黑暗中,撕开一道狭长的裂缝,透进来一丝白日光,通向苍茫浩瀚,随后扬长而去。
阿城本人就是在高一时中断学业去插队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有阿城的影子,也透露阿城关于教育和人性的思考。他的这些思考,放到今天来说,仍是启迪人心的。
有什么关于哈尔滨的冷知识吗
哈尔滨坐地户都未必知道的50个冷知识!下面这些你知道10个
都算哈尔滨扛把子了!
哈尔滨流程最长的河流:阿什河
哈尔滨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阿城清真寺
哈尔滨未来最高的建筑:富力江湾新城(288米)
(效果图)
哈尔滨的第一所公园:哈尔滨兆麟公园
6
哈尔滨最长的街道:红旗大街
哈尔滨最大的河流:松花江
哈尔滨唯一开展宗教活动的东正教教堂:圣母守护教堂
哈尔滨第一座电影院:和平电影院
10
哈尔滨最高的寺塔:极乐寺七级浮屠塔
11
哈尔滨市最早的公铁两用过江大桥:滨江大桥
12
哈尔滨第一条地下商业街:奋斗路地下商业街(金街)
13
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14
哈尔滨市首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尚志一面坡镇镇北村
15
哈尔滨第一座悬索桥:阳明滩大桥
16
哈尔滨最早建立的一所中学: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17
中国最早的滑雪场:玉泉滑雪场
18
哈尔滨首座宽银幕电影院:哈尔滨电影院
19
哈尔滨最早建立的国营剧团:哈尔滨评剧院
20
哈尔滨第一家蜡像馆:星都汇
21
哈尔滨第一个游乐园:文化公园
22
哈尔滨第一个5A景区:太阳岛风景区
23
哈尔滨第一座教堂:圣·尼古拉教堂
24
哈尔滨第一家上市公司:哈药股份
25
哈尔滨第一家肯德基:秋林肯德基店
26
哈尔滨最大的行政区域:尚志市(8910平方公里)
27
哈尔滨最小的行政区域:平房区
28
黑龙江境内最高峰:大秃顶子山(主峰1690米)
29
距哈尔滨最近的天然森林氧吧:香炉山
30
中国最高的祈福馆——龙塔祈福馆
31
世界人工栽培存活时间最长的仙人掌:呼兰仙人掌(1896年种)
32
世界最高雪塑建筑:太阳岛冰雪之冠
33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第一座特大型永久性公路桥梁:松花江公路大桥
34
哈尔滨最早的图书馆: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1902年设)
35
哈尔滨最早的女子中学:从德女子中学(现哈尔滨第七中学)
36
世界首座极地演艺游乐园:哈尔滨极地馆
37
中国唯一在省会城市中的森林公园:哈尔滨森林植物园
38
哈尔滨最大的森林动物园: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
39
哈尔滨市第一个地下商场:秋林公司地下商场
40
哈尔滨最大的西餐馆:华梅西餐厅
41
哈尔滨市创建最早的一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42
世界最大的东北虎饲养和繁育基地:东北虎林园
43
哈尔滨最大的室内体育馆:会展中心体育场
44
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呼兰河口湿地
45
全国通航俄罗斯航线最多的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46
黑龙江省最大的火车站:哈尔滨站
47
东北第一大站(高铁):哈尔滨西站
48
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哈尔滨地铁
49
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极乐寺
50
全国唯一对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
你记住这些了吗?
阿城的文学常识
阿城十二三岁时遍览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奥斯特洛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中学还未结束文革便开始,高一时学业中断,下放山西插队,并开始学画。为到草原写生,到内蒙古插队,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期间结识画家范曾成莫逆之交。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