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以及为什么不建议过早进国企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国企一把手VS创业包工头,你会选择哪个
  2. 为什么现在看来,当初担心自己孩子的前途是多余的
  3. 为什么在一个公司待得越久,越不敢轻易离职
  4.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国企一把手VS创业包工头,你会选择哪个

这个不用选了,国企一把手无疑,一年稳定的12万收入比你想当然的20万收入,好的不是一点点。

国企的12万是稳稳的12万,而且你作为一把手,不会很辛苦,还有其他福利,这个没有写在工资上,可能还有升值的空间,另外,你永远是甲方。

包工头包工程,先工程款能不能要回来就让人糟心,打点工程上各路神仙你认为你不要花钱,还要管理手下那些人,没钱能管得住他们。赚这二十万能让你操碎了心。

建议国企

为什么现在看来,当初担心自己孩子的前途是多余的

我和弟弟就是学渣和学霸典型样板!弟弟高二的时候,就经常辅导我这个高三学生作业了!那时候我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丢不丢人!将来你弟弟当大学教授,你就在他家门口卖菜吧!”后来我在弟弟的辅导下考上了普通高校,弟弟则从上交大硕士毕业!但我却留在了北京,而弟弟却因为大学时设计的软件被外企挖到了无锡!那时父母曾偷偷给我攒钱(虽然最后根本没用上),因为在他们看来“北京房价高,我又没本事,这辈子怎么混啊?”而弟弟在他们看来“年少多金,前途无量”!那时弟弟的收入N倍于我!

正因为北京房价高,而我的收入又太低,于是促使我早早决定下岗创业,没本事就多吃苦,没本事就不挑食,不怕生意小就怕做不好,反而赶上了经济增速快车的尾巴,早早解决了买房问题,不仅如此,因为总觉得没本事、知识储备不够,所以在大家都热衷于股票的那几年,我自己却老老实实地又买了两套房子,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到现在基本解决了温饱!

而弟弟一毕业就“人才落户基金”解决了房子问题,早早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就因为手里能抓住的机会多,反而犹豫不决,错失了许多机会!经过几年的浮躁,才慢慢沉下心来,渐渐地他成了集团技术总监,步入小康!

如今,我们兄弟两人收入相当,均不止一处房产,甚至我的身家还要更好一些,而他的社会地位比我要好些!母亲生前曾经感慨“总担心老大活得太寒碜,在弟弟面前抬不起头,导致你们兄弟关系疏离现在看来真是多余了”

总结我们俩的经历发现:我因为学历低,机会少,手里筹码少,所以一旦下定决心,就绝不犹豫,肯放下身段,不怕没面子,从小做起,珍惜每一个机会,因为自己知道没多少机会可供我选择,反而早早解决了温饱;而弟弟在最初的几年总是在“AorBorC”中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反而失去不少!好在醒悟较早,沉心做事!

现在,我们都有了下一代!也开始面临教育问题!其实我们都明白,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和小时候的经历密切相关,但是孩子将来的发展又是性格的哪一方面品质决定了他的成功呢?谁也不知道!这又得和孩子将来的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社会快速发展时期,那性格中有敢闯敢干、勇往直前的人就会

更成功;经济缓慢或衰退时,性格中有谨慎小心,保守的人反而会更容易成功!至于孩子将来是什么样子,恐怕摆脱社会大势的冲击,而大势又有几个人能看清呢?看不清就把它归为“天命”吧!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大概就是这样!

为什么在一个公司待得越久,越不敢轻易离职

我之前面试过一个女下属,38岁两个孩子,薪资上浮20%,离家还近15公里,按理说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天花板了。但是offer发出三天之后她却拒绝了,基于上一家15年的工作经历给出的三个理由,却让我深深陷入思考。

之前我手下有个小姑娘离职,让我内心痛彻心扉,从她毕业到离职正好两年,从一张白纸到完全可以独立工作,不仅仅是她自己在成长,也是我辛苦付出的两年。她提出辞职的时候,我脑海里只有一个画面: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但是没有办法,辞职是每个职场人的自由,不管是因为“个人发展原因”这样的官方原因就是“考研”“结婚生孩子”听上去有点不太实际的原因,反正辞职基本上就两个原因:第一钱没到位,第二心委屈了。我那个下属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受委屈,大概找了一份钱更多的工作吧,或者真的如她所说“回老家相亲”。

所以我跟领导商量接下来找个什么样的下属,最后得出一致结论:成熟稳重的,定居本地的,有家有口的。相对来说,这样的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培训资源可以直接上手,人也相对稳定。其实除了工资,公司招聘的成本投入还是挺大的。

面的第一个人就很让人满意,有15年的工作经验,而且已经完成了两个孩子的历史重任,虽然年纪稍微有点大,已经38岁了,离我们最初设定的30左右相差得有点大,但是现在身边女性的结婚年纪越来越大,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人姓董,就叫她董姐。我问她,“为什么会考虑换工作呢?因为你已经在这家公司做了15年了,应该说是非常有感情的。”

董姐点点头,说,“确实,对我来说,跨出面试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之前的十几年我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要换工作。”

我问她,“所以,是什么触发了你换工作呢?”

董姐思考了两秒,说,“我之前的领导辞职了,现在这个领导相处起来有点困难,哦不,这当然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我是离公司太远,有20多公里,每天光去坐公交车来回就要三个小时。所以,我想换个通勤时间稍微短一点的。”

然后都挺合适的,虽然工资比她上一份上浮20%,但是相对市场水平来说,也并没有很高。那时候我们看到的其他候选人的要求普遍要比她的还要高2000,虽然最后的薪资有一个协商的过程,但再协商,也不可能比期望薪资低太多。

然后就这么定下来了。offer发出去,对方很开心,说,“好的好的,收到,谢谢!”

然后我们问她,“什么时候能入职,按照今天开始算,30天,是吗?”

她说,“嗯嗯,应该没问题,我这边要走离职流程,我确认一下。”

结果,当天她当天没有给我们回复,我们也就没有催着,不想显得我们过于心急。反正她已经接了offer,只是确认一个时间而已。

没想到第三天,我联系她的时候,她居然支支吾吾地说,“不好意思啊,我又想了一想,还是决定不去了。”

我“啊”了一声,简直可以用花容失色来形容,我说,“为什么呀?”

她说,“我去跟领导谈离职,谈了很久,对方很诚恳,还给我加了钱,我决定还是留在这里。”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一沉,脑子有点懵,唉,看来,还是我大意了。但是还能怎么办呢,在真正签署劳动合同之前,其实我们之间是没有太多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人家不来,我还能求着她来?

对方见我不说话,赶紧说,“真的很抱歉,我在这家公司干了15年了,可以说我的青春基本上都在这里了,突然想到要离开,我心里确实舍不得,想想就想哭,哎呀你不要笑话我,我都快40岁了,但还是很重感情的。其实现在也有点后悔,我曾经想过好几次要辞职,真的,但是一直没有辞成,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这个我知道的。”

我听着对方十分诚恳的描述,虽然我的心是凉的,但是我也知道她说的也很真诚,我不相信她是为了加工资而来骗我这个offer,也不是去更好的地方而找了个借口拒绝我们。其实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服务了将近20年,她有时很满足有时又很纠结,为什么呢?

1.自己的工作很熟悉,得心应手。熟悉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人事关系,做起事情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挑战,也基本上能做好,不会超出期望太多,但是也不会让公司失望。一想到即将要从头开始,就觉得很害怕。

2.工资比跳槽的人低,而且低不少。在一家公司长期工作的弊端也很清楚,其中一个就是加工资加得不明显。通常,职场人都是通过跳槽来实现薪资的飞跃式成长,如果在同一家公司,每年可能保持5-10%的增长就不错了。

3.鱼和熊掌,总想兼得。其实很多人既不想离开熟悉的环境,又想在这个基础上得到更多,或者既想拿到其他更想要的,又不想放弃既有的好处,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们做选择,其实就是衡量得失的过程,没有哪一个选择是绝对不会失去的。

所以说,我后来很少愿意面试那些在一家公司工作超过十年的人,尤其是在一个岗位不动的人,因为这些人普遍喜欢安逸,或者习惯不创新,要说工作过失,也许也不多,但是要说这个人能带来什么惊喜,也千万别指望。

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很多人在一个环境里久了,就会习惯了,习惯了这个环境,也习惯了做事的方式,甚至习惯了思维方式,就很难再去重新融入新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下定决心跳槽之后,就没有跳成功,越做越不顺,最好只好重新换工作。

而且,这类人通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庭相对稳定,结婚有孩子,而且孩子正在上学,整体收入不会太高,相应的抗风险能力不会很高。就是忌惮于现实,不敢做出太大的改变,毕竟一旦是不好的改变,对家庭的影响也会很大。

这是现实,也是困境。

但是职场人倒不必为了这些而感到沮丧,有时候“在一家公司越久就越难离职”也只是“刻板印象”,每个人都不一样,不换工作的原因也有很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恰好也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很多年之后去找工作,请记住以下的“面试锦囊”:

1.展示你在同一家公司的不能技能。你可能在同一个岗位上耕耘了很多年,但是职位有所提升;你也可能在同一家公司做了很多年,但是岗位完全不同,而且在不停的换岗中,学习了非常多的技能,是个多面手;甚至你没有晋升也没有换岗,但是公司日益增长的业务要求,让你不停地学习了哪些新的技能;

2.展示你换工作的决心。也许之前家庭是你不换工作的主要原因,那么现在已经具备了;如果之前你对新的工作没有信心,那么你通过哪些学习已经重新改变了自己并且塑造了自己?你对未来的规划,又做了哪些准备?

3.有选择地展示自己的优点。有很多特点,有两面性,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比如你说你很稳定。稳定的工作状态是很多公司欢迎的,但有一些创新的公司并不喜欢太稳定的员工,因为稳定可能也意味着不思进取毫无创新,纯粹消磨时间。所以,要看对方的要求,适当地展现自己的优点。

在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久了,确实很容易就造成习惯上的依赖以及情感上的牵绊,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完全没有机会。无论你在哪家公司,如果你能力够强,并且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适当地展现对方所需要的一些特质,那么你还是可以找到好的工作的,你们说是吗?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进国企,央企或事业单位之类,工资不高,但活少福利待遇好的言论。很多生活追求稳定的人,削破脑袋也想往这些地方走,可惜没机会进去。

从税收的角度,聊聊为啥工资不高的他们,但他们会比月薪上万的IT加班程序员,生活的更滋润。虽然应聘国企事业单位时,开的工资并不高,但这些单位特别擅长税收筹划,可以最大利益化自己的员工。他们用的杀手锏就是利用“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福利费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让工资福利化。工资福利化筹划减税,具体是指个人工资所得收入,雇主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现金收入转化为雇主提供的福利,同样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却可以减少个人税负。举个例子,比如你在某个国企单位,工资只给你4500元,但给提供住房,生活费,购物卡,交通补助等累计3000元左右,等同于工资7500元。提供以下常见的工资福利化筹划方式:1.提供住所。个人受雇时,可以与雇主协商,让公司提供住所,公司总负担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以节税。2.提供福利项目。很多国企事业单位会提供免费膳食,提供车辆给员工使用,为员工成立教育金等,尽量将所以项目落在免征税的福利范围。而虽然没日没夜加班的程序员,能够月薪上万,但公司没有提供税收筹划的福利,工资越高,税负压力也越大,除开生活,住房开销等,也没剩多少了。所以,寻找工作单位时,不要只看工资开的高不高,还可以从公司福利,文化,平台发展等多维度考量。

OK,关于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和为什么不建议过早进国企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