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耳聋可以佩戴助听器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纯音测听不建议手术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究竟是怎样一种手术
术前主要为病例选择和手术准备工作。术后工作包括人工耳蜗调试及听力言语康复等工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龚树生术前评估:1.听力学评估:听力评估(纯音听力测试、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声阻抗测试、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助听器试戴2.医学评估:耳科学评估、医学影像学检查、其它医学学科检查等3.听力康复评估4.其它评估:如心理评估等手术:如今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努力做到微创,大多数手术时间在2个小时内完成。手术开始前需全身麻醉,手术风险与其他常规手术相同。在耳后方开口,在乳突部开小孔通向耳蜗或听觉器官。将电极以无创的方式插入到内耳中,以保留可用的残余听力。植入体的电子包部分被安全的放置在颅骨表面事先磨出的骨床中,用皮肤覆盖住植入体。在手术过程中,利用电流刺激听神经的方式来监测植入体的工作情况。术后,植入患者应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再出院,继续工作或上学。大约2至4周后进行开机调试。术后开机调试:手术后一个月左右开机,第一个月推荐每个星期调试一次,一个月以后每三个月调试一次,持续一年的时间。一年以后,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调试略有不同,小于12岁的植入者每六个月调试一次;12岁以上的植入者每一年调试一次。调机分阶段进行多次调试的原因:首先是与植入者的自身的生理状况有关,主要针对刚刚开机不久的植入者,由于手术带来的创伤还在不断愈合过程;其次,是人工耳蜗植入体在植入后与人体组织有一个不断进行生物融合的阶段;再次,经过长时间的佩戴,由于人工耳蜗提供电刺激使植入者的听觉系统的敏感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还有就是由于植入者其它生理疾病导致佩戴效果变化。以上诸多原因都会引起调机参数的变化,要求我们根据植入者的最新状况进行调试。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是不是就是聋了
前两天一位好友咨询我,关于宝宝生后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问题。好友是我大学同学,同是学医出身,仍对此不免紧张担心,可想而知其他非医学专业的爸爸妈妈们的焦虑和不知所措。所以,觉得有必要广而告之。
听力损害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缺陷之一,在我国位居5项残疾之首,国内发生率约为1‰~3‰,我国每年约出生1950万新生儿,每年至少会新增2万名以上听力损失的新生儿。而先天性耳聋直接导致儿童言语、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而给这些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影响。而且先天性耳聋或者听力损失的婴幼儿不易被家长发现。由于婴幼儿一般到1年左右的才会说话,有的甚至2岁左右,而1岁半至3岁以前是孩子言语发育的高峰时期,所以等家长发现宝宝不会说话,一般都超过2岁了,这个时候才就诊,往往都比较迟了。所幸的是,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听力问题具有高度的可检测性和可干预性,只有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才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损失,如果不进行听力筛查,有50%以上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孩子不能被早期发现。而早期进行干预的话,可使听力损失儿童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绝大多数都能像正常儿童一样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早期听力筛查及干预,是国家强制进行的一项惠及全民的措施。
目前国家对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的原则:1.对所有新生儿都应在出院前用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一般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听力筛查(即出院前的“初筛”);对未通过“初筛”者,应在出生42d内进行“复筛”,复筛时一律双耳复筛,即使初筛时只有单耳未通过,复筛时亦均应复筛双耳。
2.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或虽通过“复筛”但儿科医生或家长感到听力或言语.语言发育有异常的婴幼儿,都应在3月内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此时你应该就诊儿童耳鼻喉科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
3.为确定是否存在永久性听力损失,儿童耳鼻喉科专家或者听力师进行评估,会进行一些听力有关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小儿行为测听、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和声导抗测试在内的全面的听力学检查。
①从出生到6个月内婴幼儿的听力学评估:以电生理测试为主,即诊断性耳声发射,1kHz声导抗测试,ABR,AERP,ASSR和骨导ABR等,并结合小儿行为测听进行交叉验证,以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
②从6个月到36个月婴幼儿的听力学评估:以小儿行为测听为主,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如果行为测听不可靠或以前未做过ABR,应进行ABR加有频率特性的听诱发电位测试,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和部位,方法同前项;必要时进行颞骨薄层CT检查,以评估听力损失的性质和部位。
4.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该密切观察随访,注意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有些耳聋基因突变婴儿,虽然出生时听力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在生后可能逐渐出现听力损失的问题),父母需要持续关注宝宝对于声音的反映情况,医生需要为为这部分儿童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儿童耳鼻喉科检查评估)。
5.对于所有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都应在6月龄内实施干预,包括语声放大和助听器验配等。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使用助听器3~6个月无明显效果,在10个月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术前评估,建议尽早实施人工耳蜗植人手术。
出生听力筛查未通过,就是听力有问题么?:不同于美国等其他国家采用,纯音测听作为儿童听力筛查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检查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
首先我们要明白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所有存在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尽量将漏诊的存在听力问题的婴儿降低到0,所以必然在制定筛查异常界限值会放宽。会出现大量的假阳性结果(即结果有问题,但实际没有问题)。一般在复筛中通过,或者用更加精确的听力诊断技术加以排出。在很多研究报道,听力初筛的假阳性率都在90%以上(也就是初筛中结果未通过的,其中90%以上都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如此,但是家长一定要重视听力筛查,因为小婴儿听力损失,平时生活中不易察觉,而听力损失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会对孩子的远期语言认知等方面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需要重视筛查和随访。
另外,早产儿在出生后在一段时间内,对声音的反应比正常足月新生儿差,新生儿筛查的耳声发射检查的反应振幅相对较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软骨部和骨部外耳道发育更不成熟,咽鼓管咽口与鼓口几乎呈水平位,都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因此,多胎、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者通过率相对低。
再有,新生儿的外耳道软骨较易挤压变形,外耳道可能有羊水及胎脂等胎性残留物滞留,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可造成衰弱,导致耳声发射能量的减弱或消失,造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阳性结果。
所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不用过于焦虑,并不意味着宝宝真正有问题,但是,一定需要及时随访,复筛,明确诊断。尤其是存在如上图中高危因素的宝宝,一定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之下,进行随访,定期监测,直到确定宝宝听力真正没有问题。
耳聋可以佩戴助听器吗
耳聋的患者应该首先到医院就诊,由耳鼻喉科医生做全面检查,确定耳聋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病因,检查完成后医生认为适合佩戴助听器的时候,再根据听力的情况,由助听器验配师,根据患者的听力结果以及平时生活环境、希望达到的效果要求及价格档次,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如果双耳的听力都有下降,最好是双耳同时验配,这样能让听到的声音更清晰自然,而且,声源定位的效果也更好。
但是初次佩戴助听器的人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不是佩戴助听器后,马上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要习惯佩戴助听器后耳部的不适感,毕竟耳朵上突然多了个东西肯定开始有点不习惯;其次耳朵从听不到多少声音到突然间能听到很多声音,会觉得很吵,一下子接受太多信息会觉得心烦意乱,所以最开始不能马上到嘈杂的地方,开始配戴时应该在家里比较安静的环境开始,并逐渐延长每天配戴的时间,这个适应过程大概要3周左右。
而且长期耳聋特别是重度耳聋的患者,因为没有及时的佩戴助听器,患耳听到的声音信息减少,会出现听觉剥夺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进废退,因为患耳长期没有接受到声音信息的刺激,会导致患侧听功能下降,言语分辨率下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下降,患者会感觉配戴助听器后虽然能听到声音,但仍感听不明白,反应较迟钝。这个是没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如果不配戴助听器,听觉剥夺现象只会更加严重。所以多年耳聋的患者还是可以配戴助听器的,但是不能期望值过高,有个逐渐适应接受的过程。耳聋的患者还是应该在发现耳聋后早期配戴助听器,以避免听觉剥夺的发生及发展。
听力不好怎么办
要去医院全面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到了什么程度,属于什么类型的?按照具体的听力情况,考虑应对方案,是否需要助听设备
关于耳聋可以佩戴助听器吗和纯音测听不建议手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