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伤寒论》禁忌症多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医生不建议用伤寒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有人说《瘟疫论》某些理论否定取代了《伤寒论》,为何很多中医人还埋首于伤寒
我在提出伤寒论第一个基本概念“太阳病”中的“太阳”是什么的时候,没有细读过吴又可的《瘟疫论》,后来才知道吴又可完整的认识了传染病即疠气的传播途径、发病表现。伤寒论是针对东汉末年的瘟疫的,但他的认识被吴又可否定了,主要治法即解表发汗法也被吴又可否定了。吴又可只是没有后来的巴斯德幸运,巴斯德恰好遇上发明了显微镜,于是发现了细菌、病菌、病毒、接着发明了疫苗。
但是为什么吴又可后来的中医人竟然轻视了吴又可的《瘟疫论》,仍然热衷于《伤寒论》,出现了无以数计的皓首穷经的刘渡舟、郝万山等所谓的伤害专家?
这是一个足以令整个中医界深思并痛彻心扉的问题。
必定有一个答案,是因为内经,还是因为那个《医宗金鉴》?
还有一个原因,是《伤寒论》中也有温病的概念,但和吴又可的《瘟疫论》提出的温病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中医人没有细心研读,以为差不多的概念。
为什么古人可以写出《伤寒杂病论》等不朽名著,现在的中医反而没有传世之作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戳到了中医的痛处。按照自然规律,远在东汉时期就有《伤寒杂病论》这等名著诞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应该也有传世之作问世,事实是相反的,为什么呢?
从《伤寒杂病论》序言就可以得到答案。仲景之所以写出如此经典,尊称为医圣,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见贤思齐
序言开始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大意是: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秦越人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神医扁鹊,仲景对他的赞叹,表明了他的心迹,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医生,象扁鹊一样。古代读书人的两大志向,一是做好官,一是做名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他心目中的名医,都是神级人物,“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见贤思齐,志存高远,为仲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历史机遇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大意是,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其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占其中的十分之七。仲景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一方面是由于伤寒病的肆虐横行,造成这样的惨不忍睹的结局,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医生的对伤寒这类的认识不够,救治不力,深深地出动了他的灵魂。
第三,慈悲心肠
仲景认为,做一名医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反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不学无术,草菅人命。用一颗平常心、慈悲心对待大众苍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责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
第四,勤求古训
仲景为了解除民瘼,孜孜不倦地钻研学习经典著作如《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等,通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合计十六卷)。这里尤其值得一提是“古训”二字,中医发展离开了经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训就是中医之源,中医之本。《伤寒论》是我们今天的经典,而对于仲景来说《内经》《难经》等是他那时的经典,怀着谦卑而诚恳的心态,反复地学习、思考,称为“勤求”,不是象现在不少人自命清高地标榜要批判地继承,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与努力,才会留给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
第五,探賾索隐
中医是博大精深的。探索生命的奥秘,中医是门;寻求长寿的秘诀,中医是门;解决疾病的痛苦,中医是门。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则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又太深奥,连医圣也感叹地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在他眼里仅仅只有极少数能够领悟个中三昧,比如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长桑、扁鹊、公乘阳庆、仓公等,他们属生而知之者。
仲景本才高识妙,加上多闻博识,勤学不倦,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终于比肩岐黄扁鹊之辈。
从《伤寒杂病论》序言知道,今天我们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在中医继承尚存在很大问题,要想创作一部传世之作,称之为经典,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红楼梦》之后,再没有第二个曹雪芹出现,《伤寒论》之后,会不会又第二个张仲景出现?
《伤寒论》禁忌症多吗
中医用药,地方差异,季节时令都须审之,法中有法,重在辨证论治!《伤寒论》禁忌多少?本人简单谈点看法。主要以“忌大汗"为主,大汗后引起虚脱症为数不少。所以:病合和解忌大汗。有云:病合和解脉中见,盖缘所感有深浅,麻黄桂枝大青龙,此是病深正发汗。有合和解和其表,白虎柴桂青龙小,桂二越一小柴胡,桂麻各半俱可疗。有正发汗,汤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有和解其表,如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白虎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之类。有日:后人不晓大汗之,纵或生全气血耗,百病从之人益羸,盖药杀之非命天!从以上看来大汗的危害之大也!
伤寒论中为什么老被误下
太阳病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相较古人,其实今天我们更容易误下,如不当减肥,误下多,是历史原因,当时医生喜欢用下法,,乃至泛滥乱用的地步,就像现在过用寒凉,古代医者不像现在有系统资料,,全靠师承,用一两个药方通治百病,用秘方制造神丹,不加辨证,乃至出现很多误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既是明证
OK,关于《伤寒论》禁忌症多吗和为什么医生不建议用伤寒论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