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不建议买铁甲舰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现代一些军舰为何“皮薄馅厚”,不装备重型装甲了
为提高军舰的战场生存能力,现代军舰采用了多个密闭舱室的结构,提高抗击沉能力。不仅如此,密闭舱室还是舰艇防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而外层表皮的抗打击能力成为次要因素。
美国海军曾经做过一次试验,目标是击沉退役的小鹰号航母,结果令人咂舌。在鱼雷、反舰导弹的不断围攻之下,这艘老旧航母坚持了25天,由此可见密闭舱室对军舰抗击沉能力的决定性作用。
052D密闭舱室结构
上世纪70年代,西沙海战中,我海军以小舰胜大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方使用的是穿甲弹,而我方使用的是爆破弹。我方389舰中弹数十枚,大部分都是贯穿伤,并没伤及要害,只导致3个舱室进水,伤而不沉,顽强坚持战斗。
穿甲弹并不能有效摧毁多舱室的军舰,击中薄装甲目标后,穿甲弹直接贯穿而过,不会在军舰内部产生反射杀伤效应,摧毁力了大打折扣,随之退出主流。现代的反舰导弹普遍采用的是填装高烈性炸药的爆破弹,超音速反舰导弹依靠强大动能贯穿到军舰内部,然后再爆炸,产生巨大破坏力。
坦克作为单体舱室结构,使用重厚装甲十分必要。但在军舰上使用厚装甲是非常不经济的,厚厚的装甲会大幅度降低军舰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而且体型庞大的军舰很难做到全方面装甲防护,反舰导弹的精确度却越来越高,提高军舰装甲厚度得不偿失。所以说,铁甲舰早就过时了。
052D作为我海军最先进的现代化军舰之一,科技集成度极高,战斗力虽然强了,但是抗打击能力也随之下降,脆弱的电子设备一旦被摧毁,战斗力也随之丧失。所以,现代军舰更侧重于主动防御,打造了远、中、近三层对空防御体系,而不是简单增加装甲厚度提高物理生存能力。
052D内部结构
虽然,052D外层舰体装甲厚度只有数十毫米,但弹药库、发动机舱室等关键部位采用了较厚舱室隔板,以提高核心部件的抗打击能力。
美国内战时期,南军的第一艘铁甲舰“弗吉尼亚”号战斗力如何
大过年的日子新年好,必须的??
谢谢邀请。
美国南北战争(AmericanCivIWar)又称:美国内战。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
美国南北战争中不但进行了陆地上双方撕杀而且还展开了激烈的海战。
1862年3月9日美国南北战争中首次海战打响这就是著名的(汉普敦海战)。
这场海战以南方的“佛罗里达”号铁甲舰(CSSVirnia)击沉北方一艘、撞沉一艘,“弗吉尼亚”号铁甲舰船自己轻微受伤,(冒烟桶多处受损伤)首战旗开得胜并且是大获全胜结束了双方的第一轮海战……
“弗吉尼亚”号铁甲舰是在原“梅里马克”号蒸汽机快速帆船基础上从新改造来的一艘铁甲舰船。在其原来木制龙骨基础上加装铁甲、增加火力、炮塔以全新的独特外观形象出现。
“弗吉尼亚”号铁甲战列舰数据:
舰长:53.5米
航速:5节
动力:燃煤锅炉蒸汽机
排水量:3500吨
装甲炮塔10座
线堂炮4门,口泾178毫米2门、163毫米2门。
滑堂炮6门/229毫米、射程3010米,舰体两检侧各3门。
“弗吉尼亚”号铁甲战列舰,火力配置先进强大,航速高,机动性强在当时属于战斗力相对强大的舰船,也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舰队威力最强的舰船之一。
汉朝钢铁为什么没铁甲舰
汉朝没铁甲舰是因为造船技术达不到
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
在跌跌撞撞的晚清洋务运动历史上,清朝自造铁甲舰“平远号”的诞生,确实是件别致的大事。
洋务运动里,大清朝海军建设的方略,基本就是花钱去欧美“买买买”,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那几艘雄视东亚的主力战舰,基本都是买来的。却也有一艘低调的“替补”战舰,属于清朝军工人员百分百的原创心血——平远号。
为什么清王朝会建造这样一艘军舰,确切说,就是被一场惨败“刺激”的:中法战争里的马尾海战。其实,自从洋务运动开始后,建造近代国产战舰的呼声也日渐高涨。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左宗棠,对此更是力挺。应运而生的福建船政局,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福建船政局已经有了四座船台三千工人的生产规模,能独立生产铁木合构船,号称“亚洲第一船厂”。没想到一场中法马尾海战,分分钟就被打花。面对法国舰队的重炮轰击,福建水师11艘战舰(主要是马尾船厂建造),不到三十分钟,就全数被打沉了底。
如此耻辱一幕,也叫中法战争后,新任的福建船政局总理大臣裴荫森,咬牙下定了决心:造“铁木合构船”还不够,必须要造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铁甲舰。满怀这决心的裴荫森,火速为清政府上了《试造新式兵船疏》,字字句句,都是中国近代铁甲舰生产,激动人心的发展蓝图。
谁知这宏伟理想,送到北京后,就招来了满朝骂声,在朝中那些短视的大臣眼里,大清朝既然有白银,西方国家又肯卖,缺铁甲舰就去买好了,何须再自己造浪费钱?北洋水师的缔造者李鸿章更是气得眼喷火:造铁甲舰就要花钱,用钱就要从北洋水师的经费里刮,这岂不是动自己家底?于是各种骂声汹涌扑来,差点就把裴荫森淹没。幸亏另一位重臣左宗棠力挺,总算劝得慈禧改了主意:那就先造一艘试试?
这抱着“试试看”态度上马的战舰,就是大清朝第一艘自造铁甲舰:平远号(起初叫龙威号)。虽说获得了造船许可,但对于当时的裴荫森和那一代军工人员来说,造一艘铁甲舰,条件简直痴人说梦:清王朝的拨款,几乎都是从北洋水师经费里“抠”来的,只能勉强造一艘,一分钱都不能乱花。技术图纸呢?也只有一张法国小型铁甲舰的图纸供参考。但就是这要啥没啥的窘境下,裴荫森带着魏瀚、郑清廉、李寿田等福建船政局出身的军工人员们,硬是历经三年艰难攻关,终于在1889年9月28日,成功令这艘铁甲舰试航。
而在当时清朝文武官员眼中,这艘完全中国人自己设计生产的铁甲舰,风貌也是一新:长59点99米宽12点19米,排水量2150吨,以两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为动力,主机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0点5节,全舰环绕水线带全钢装甲,装备轻重各种类型火炮,其中260毫米的克虏伯前主炮,威力更是巨大。这艘战舰亮相试航的一刻,更见证了一个意义重大的事实:饱受西方坚船利炮欺凌的近代中国,已经可以自己制造铁甲舰了。
但就在这“意义重大”的一刻后,对这艘战舰乃至裴荫森本人的攻击,却是甚嚣尘上。特别是早就憋了好几年气的李鸿章,更是立刻给战舰狂打差评,连呼这艘战舰劳民伤财,战斗力却半点不靠谱。关键时刻,北洋水师丁汝昌登上了这艘战舰,连连称赞其靠谱的战斗力,终于叫李鸿章改变了主意——1889年12月,这艘中国自己研发的铁甲舰“龙威号”,正式编入北洋水师服役,更名为“平远号”。
但“创造历史”的大清朝,并未从此启动本土铁甲舰建造。清王朝的海军建设,也就从此裹足不前。身在北洋水师的“平远号”,地位也十分边缘化,特别是甲午战争爆发,黄海大战开战前,“平远号”也只是担任外围警戒任务。直到1894年9月17日,中日大东沟海战打到白热化时,北洋水师苦苦支撑时,素来低调的“平远号”,终于大显英雄本色:冒着日军密集炮火,“平远号”冲向日军旗舰“松岛号”,精准的射击,命中了“松岛号”的炮塔,引发“松岛号”舰船大爆炸,连“松岛号”的鱼雷发射电路,也被“平远号”打断。直到日军多艘战舰围攻,杀得舰体着火的“平远号”,才撤出战斗。
虽然在当代好些北洋水师题材影视剧里,“平远号”这一番卓越表现,都被编剧们大笔一挥,安到了北洋水师其他几艘主力舰身上。但“平远号”这惊出日本舰队一身冷汗的战斗力,不但见证了北洋水师官兵的战斗精神,更见证了一个事实:那些设计建造平远号的近代中国军工人员,没有辜负国家的期许。
可是,顽强的“平远号”,也未能挽救北洋水师的败运。一直靠购买军舰装备维护的北洋水师,终在战斗里尝够了军工技术匮乏、战舰“打沉一艘少一艘”的苦果。随着甲午战争的落幕,“平远号”也屈辱被俘,编入了日本舰队,并在1904年9月18日,日俄战争的海战上被俄军击沉,悲情沉没于大连海域。
而当年力主建造铁甲舰的裴荫森,已在1890年时凄然辞职,并在1895年含恨去世。他那曾经满怀理想的造船计划,也随着“平远号”的被俘,最终成为绝唱。
从试航时的受尽争议,到最终怆然的结局。“平远号”的战场生涯,短短十五年的风雨,却证明了一个至今值得警醒的历史真谛:核心技术,国之重器!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参考资料:《裴光禄选集》《他山剩简》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