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一手好书法,因人品低下,被称为 六贼之首

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说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的好字的个性不会太差和为什么不建议描字画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中国古代绘画相对不重视写实
  2. 为什么说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的好字的个性不会太差
  3. 临摹最忌讳什么
  4. 书法教学就是技法教学吗为什么有的书法老师不注重教理论课书法理论不重要吗

为什么中国古代绘画相对不重视写实

中国有几千年美术史,绘画作为最有代表性的美术,在形态上也有非常重视写实的时期,比如,隋唐时期,以及北宋时期的国画大部分非常写实,只不过,宋代之后由于“文人画”发展起来后,中国画开始走向写意,并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画诞生的时间非常早,差不多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距今至少已有7000多年历史。

6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西安东郊的半坡人,就已经拥有了较高的美术修养,他们会用天然彩色矿石,在陶器胚胎上画出花鸟鱼虫的图案,然后进行烧制,最终得到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的工具。

半坡人的彩陶图案,特点以拙朴、自然为主,有一种不加修饰的原始美,可以看作是中国远古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原始绘画。

唐代·韩干《牧马图》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因为毛笔被发明出来,人们画画时更加方便,创作效率大大提升。

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大多画在绫罗绸缎等丝织品上,俗称“帛画”,只有贵族才有实力去画画。帛画的特征以“线描”为主,先用线条勾勒出物象的造型后,再在线条内部填色,跟画连环画的画法比较相似。填色时多用“平涂法”,把颜色均匀地平涂在物象造型内。

东汉初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中国画的绘画材质又一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纸张比起丝织品有许多优势,价格优势无疑是最受大众青睐的。

唐代·韩滉《五牛图》

不过,此时的书画纸张以“黄麻纸”为主,黄麻纸的特性接近宣纸,但表面比较粗糙,在上面写写画画时有一种滞涩感。写书法时影响不太大,画画时就不好用。所以,从东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400多年时间里,中国画的发展相当缓慢,倒是书法发展得比较迅猛,出现了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许多书法巨匠。

另一方面,黄麻纸的寿命只有150多年,即使当时有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也因为纸张的自然消解而看不到了。

大约在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经过一代代工匠对纸张不断改进,终于发明出质地柔韧、洁白细腻的宣纸,宣纸这些特性非常适合在上边写字、画画,极大地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

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

关于宣纸作画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唐朝末期的书画评论家张彦远的著作《历代名画录》里,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

这句话说明在唐代中后期,文人们储存宣纸,用宣纸作画已经非常普遍。

唐朝中前期到隋朝,人们在丝织品、纸张上作画的情形都有,出现了展子虔、吴道子、李思训、阎立本、曹霸、韩干、韩滉、张萱、周昉等许多绘画巨匠,把中国画推向了第一座高峰。

隋唐时期的中国画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

其一,造型以写实为主。

其二,设色鲜艳、细腻、华丽。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隋唐时期,不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鞍马画,抑或是风俗画、界画,在造型上严格按照物象的比例来画,写实性非常高,比如,韩干的《牧马图》,韩滉的《五牛图》,张萱的《武后行从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等等,都是如此。

在设色上,画家们既细心又大胆,给观者一种富丽堂皇的气场。细心是因为设色时一丝不苟,用细腻的笔法一点点描上去。大胆是因为喜欢使用艳丽的色彩,如,红色、橙色、紫色,充分发挥色彩的艺术冲击力。

唐代绘画之所以看起来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跟自信包容、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大唐气象”有很大关系。

唐代的这种绘画特征是宫廷(院体)画家和民间画师共同撑起的。

明代·徐渭《果蔬图》

至宋代,“文人画”逐渐发展起来,文人画的最主要特征是:追求神似,忽略形似,弱化色彩,以书法用笔入画,重视笔情墨趣的发挥,倡导画家用笔墨来抒发情感,表达心中意趣和志气,跟院体画与民间画完全是不同的绘画体系。

经过苏轼、文同、黄庭坚、米芾等颇具影响力的文人的推广,文人画在北宋末年迅速发展起来,很快超越院体画和民间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之后的元、明、清,画家们在创作中一直延续文人画的特征,并熔古铸今,诞生了诸如赵子昂、王蒙、黄公望、倪瓒、文征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金农、郑板桥、吴昌硕等国画大师,为中国美术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为什么说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的好字的个性不会太差

书法和绘画有一定的相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贯穿了整个书画史。

一、书画起源上的相通性

先有画,再有书。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其实是画了一幅简单的画来传递信息,为了快速传递信息,于是就把图画简化成符号,为了信息准确,就把符号规范统一,进而形成文字。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可见张彦远认为书画本质是一样的,没有分开,书即是画,画亦是书,表意的为画,表形的为书。

二、书画工具上的相通性

毛笔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可以书写,可以画画,正所谓”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志,非笔不能宣,实天地之伟器也。“毛笔柔韧富有弹性,表现力丰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技巧,形成了独立的行笔艺术。正是因为毛笔线条表现力很强,所以成为书法和绘画共用的工具。

三、书画行笔上的相通性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王献之“一笔书”和陆探微“一笔画”都讲究笔意、气势,所以张彦远认为,书法和画画采用相同的用笔方法。实际上,把书法和画画用笔相同说得更明白的,是元代赵孟頫。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方知书画本来同。

诗中说,画石头要采用书法中“飞白”的笔法,画树林要采用籀篆的笔法,画竹子和“永字八法”的道理相通,也就是采用楷书的笔法。赵孟頫认为画画则完全贯通了书法的笔法,他的意思应该是,书法好,画画应该不差。

四、书画布局上的相通性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生焉。”蔡邕认为,书法要有阴阳之变,有了阴阳,就有主次,所以书法最终是在经营整张纸的黑白关系。

画画也是这样,只不过画画不一定是黑白的,所以画画讲究的是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浓与淡,深与浅,刚与柔,虚与实,明与暗,相对来说关系更为复杂。

五、书画审美上的相通性

书法和画画都是内在灵性的展现,都是情绪的表达。画为心声,书亦为心声,书法和绘画外在的形式都是次要的,都是以形而传其神。

书法和画画关系密切,所以人们往往会产生种种疑问。有人这样说:“善书者必能画,善画者必能书”。这个观点主旨在说明书画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必当真,你要知道,不可能每个字写得好的人都是画家,而画画好的人,也不一定写字就比别人强。

为什么说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好的,字的个性不会太差?关于这一点要分成两部分来说。

唐朝以前

关于这一点很好求证,唐宋以前的很多书法家,他们并没有画作留存于世。唐代《历代名画记》记载:“王羲之风格爽举,不顾常流。书为古今冠冕,丹青亦妙。”可见王羲之是会画画的,画得还不错,估计只是当成闲时娱乐,没怎么发力,他主要的艺术成就还是书法。

唐代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应该不擅长画画,即使会画,史书也不会记载,因为唐代的画家全是超一流的职业画家。擅长人物画的有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可见书法也很好。画圣吴道子,“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书法也不错。张萱、周昉皆“好文,能书,“韩滉“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李思训,“善丹青,书画称一时之绝。”王维就更不用多说了,文人画的鼻祖,王维不仅诗写得好,而且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是个全才,是文人士大夫理想的化身。

由此可见,唐朝以前,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好的,字都不差。

唐朝以后

到了宋朝,宋徽宗是书画双绝的大Boss,所以当时的书法家几乎绘画都有一定的造诣。苏东坡现今有三幅画留传于世,《雨竹图》、《潇湘竹石图》和《木石图》,所以特别珍稀,价值连城,他的画匠心独运,富有张力。黄庭坚没有画作传世,但史书说他善鉴画,著有画论《山水决》,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绘画应该也是精通的。米芾以书入画,曾任书画博士,自创“米氏云山”,是开宗立派的大画家。蔡京曾画有《爱莫助之图》献给宋徽宗,绘画功力应该也不差。

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可见元代赵孟頫在绘画史上的地位。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的口号,提倡以书入画,他在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成就,画技高超,且有所创新。赵孟頫不偏科,是一个真正书画全都达到顶峰的大宗师。

元代以后,文人画趋于成熟,成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一幅画体现的是作者的综合修养,书法和绘画更加紧密的结合,书法和绘画同等重要,书法中的点线,布白,浓淡,和画相映成趣,成为绘画中的元素之一,起到了画龙点睛、破解画意的作用。

综上所述,书法和国画都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五千年文明孕育的瑰宝。绘画是具象的艺术,书法是抽象的艺术,书法家可以将笔画融入画中,画家也可以在画中展现书法的意念和境界。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的好字的个性不会太差?只能说,在书法和绘画早期,各自发展尚未成熟,书法家和画家各有侧重点,书法好的,画却不一定画的好。到了后期,书法和绘画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完整、全面的综合性艺术,这时的画家都是书画双修,书法家会画,画家擅书,书法和绘画的水平都很高。

临摹最忌讳什么

说几条自己的见解吧!

一,慎重选帖。个人不建议学书人临摹魏晋唐以后得法帖,虽说,杨凝式,米芾与王铎的法帖还是不下于唐的法帖,可是,初学就临这能法帖很难理解,也不利于进步!

二,不要学会了粗略的外形,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法帖的真髓,这种观念很浅薄!一定要反复,反复,再反复地学习那种最优秀的法帖,也只有经历无数次的反复,我们才能逐步接近书法的实质,书法的真谛!

三,不能只注重学外形。更重要事理解书法,学习书法需要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思考去学!

书法教学就是技法教学吗为什么有的书法老师不注重教理论课书法理论不重要吗

书法理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不能知其然,更遑论知其所以然了。一定意义上,理论是区分书法家与写字匠的重要参考之一,不学理论,书法永远只能在低层次徘徊。学书之人,除了书法艺术领域之内的理论需要学习,与书法艺术相关的其它理论也要积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内与字外的功夫。

书法除了技法,还有义理,也就是规律性及其相互联系。书法学习的第一层就是技法学习,技法是最“可学”的,也是最“易学”的,它是直接研究学习笔法字法等书写技能,往往也是最能“立竿见影”的。老师好教,学生也便于学习掌握。至于书法技能技巧之外的“风格”“神采”“气韵”等内容,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需要长期的理论学悟与实践探索,所以,培训班里的书法老师,一般只教授书写技法,即便对书法理论有讲述,也是高度浓缩的,提纲揳领点一点,理个路子指个方向就完事,剩下的全靠个人修行领悟。

老师不讲,书学者自己得明白。技法训练与理论学习必须同步进行,理论的厚积本身就包括技法的内容,可以升华对技法的领悟。只临过田英章的帖子,你凭啥说王镛的字不好?楷书既然不是行书草书的基础,为什么大多数人练书法都从楷书开始?对诸如上述问题,仅靠感性去判断不行,你得从理论上通悟。

理论学习成果将会逐渐丰润书法认知与书学涵养,它对技法的指导意义极大,由依托式学习向反叛式学习,靠的是深厚的理论支撑,离开这个支撑去创新,就是胡搞瞎搞,比如形形色色的江潮书法。因此,只练技能不学理论的书学者,就是就字学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便写一辈子的书法,至多只算个写字匠。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为什么说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的好字的个性不会太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不建议描字画、为什么说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的好字的个性不会太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他的书法歪歪扭扭,却获兰亭最高奖,网友问 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