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给推荐几个,以及剧目发型散发怎么弄好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李幼斌出演过很多电影与电视剧,哪些作品最好看及对你影响深刻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李幼斌老师出演的《亮剑》影响深刻!
《亮剑》是一部以史诗般的手笔和宏大的场面,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将士,艰苦卓绝的抗战过程,该剧通篇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张扬着一种战斗品格!
“古代剑客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人。”这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常挂在嘴边的话,即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贯穿影片始终,每一场战斗无不体现这句话的真谛。影片开头,李云龙违抗上级命令,与日军主力部队硬碰硬,从正面突出重围;再如独立团骑兵连为掩护部队撤离,陷入日军骑兵联队的包围,连长孙德胜下令向敌人发起进攻,他们没有一个撤出战斗,更没有一个被俘。
李云龙是条汉子,有情有义,没有上过一天军校,却骁勇善战,带出的部队战斗力强悍,令敌军闻风丧胆,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当他得知自己老婆被鬼子抓走竟下令攻打鬼子重兵把守的县城,却阴差阳错的使友邻部队投入战斗,其规模不亚于一次大型会战,甚至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事后自然功过相抵。李云龙性格直率,有仇必报,自己决定的是就是天王老子也阻止不了,他的部队深受他性格的影响,从独立团到二师再到二军,部队变换,人员更迭,但从来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为亮剑军魂永在。
我们应牢记历史,因为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如今,我们的国家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包围疆土,但先进的武器装备,看不见敌人的战场是否会磨灭逢敌必亮剑的战斗意志呢?我们应谨记,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比任何武器都要强大,他可以使军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国产电视剧看够了,有没有好看点的美国电视剧,给推荐几个
你好,我是电影o0o频道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几部好看的美国电视剧吧
1.《反击》
剧情梗概:根据前英国空军特勤队SAS成员ChrisRyan同名畅销书改编。20号分部是一支训练有素、久经沙场的新团体。由获得过银紫荆星章的英国中士迈克尔·斯顿布奇,和前美国三角洲部队突击队成员达米恩·斯科特组成。他们受命于雷厉风行的上校埃莉诺·格兰特,要追捕一个危险的,难以捉摸的恐怖分子和化解一个可能引发战争的阴谋……
2.《女子监狱》
剧情梗概:该剧描述主人公在大学里结识了毒贩,从此与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亲密关系.后来两人分了手,Piper与一个好男人订了婚,从此过上看似完美的生活,直到十年后的一天警察出现在她面前.由于她之前的过错,她必须进入一家联邦女子监狱服刑一年.她在犯罪世界里的经验很少,面对糟糕的新环境有些不知所措.在联邦女子监狱内,她将第一次领略什么是"监狱文化".这里有敌意,有包容,有眼泪,有欢笑,也有爱.她虽然得到了一群性格坦率的女囚犯的认可,但她的牢狱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
3.《西部世界》
剧情梗概:故事发生在未来,人们已经不再热衷于玩网络游戏,而是创造了高科技成人乐园,体验更加真实刺激的游戏。里面有不少机器人接待员,他们过着设定好的剧情生活。而游客呢,现实中不敢的胡作非为,在公园里都能无限制放纵,嫖妓、追凶甚至滥杀无辜。提供服务的机器人,也不是一般的机器人。他们不仅具有超高仿真外形,还有自身情感,而且能带给游客最真实的体验。比如,中弹以后会流血,受伤以后会痛苦地嗷叫。夜幕降临,所有机器人的记忆被清除,一切归零,第二天太阳升起,新一批游客入园。不过,在程序的失误以及程序员要求机器人更接近于人类思维和情感的情况下,机器人的自主意识和思维使他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本质,进而觉醒并反抗人类。
4.《骑士陨落》
剧情梗概:TomCullen,是十字军东征的老将,圣殿骑士团的领导,而他一直在探索基督教的最珍贵的宝物:圣杯。他身手十分厉害,而且勇猛非常,他对上帝及自己的信心在圣地战败后而深深动摇,不过在多年圣杯失去踪影,而现在突然再次传出它存在的消息,令到他再次燃起斗志,并决心带领圣殿骑士团进入神秘﹑信仰﹑流血的冒险。
5.《美国恐怖故事》
剧情梗概:故事重回现代围绕女巫学校展开,并在过去和现在穿越,会有新的怪物出现。我自己都不敢说,也不敢看啊
好了先说这么多吧,看完了,有需要,咱们再接着盘。。。嘻嘻嘻
伦敦西区的剧院是如何发展的
作者:至乐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511078/answer/23191153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伦敦西区位于伦敦市中心,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被人们尊称为音乐剧的故乡。伦敦西区剧院往往与纽约百老汇的剧院共同被看作是英语世界中最高水平的商业剧院的代表。
16至17世纪是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由于人们不满足于露天观看戏剧,剧团开始由寻找观众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吸引观众。由于王宫、教堂等重要建筑都集中在伦敦西部地区,人口想对集中,英国的早期剧场也就集中在了西区地带,奠定了西区剧院群的基础。
此后历经400多年的改造、扩建,尤其在一站之后,西区剧院大量涌现并为私人所有,今日的西区基本保持了20世纪30年代的格局。
一个方圆不过1平方英里的剧院区
伦敦西区因位于伦敦旧城的“西端”而得名。其最初的历史可追溯至罗马时代及中世纪时代,如今已是伦敦的市中心。在西区这个方圆不过1平方英里的弹丸之地,挤满了几十家剧院。
西区拥有或使用的剧院有49个,这些剧院大多数集中在沙福兹博伯里大街和海马克特两个街区,这个区域南面以斯特廊为界,向北至牛津街,西面以摄政街为界,往东到金寺路。这四条街道将剧院区围成一个口袋型的区域里面集中了四十多家各种类型的戏院,加上泰晤士河南岸的几家戏院和维多利亚火车站对面的两家戏院以及边界周围的一些剧场,目前属于伦敦剧院协会的剧院共有63家之多。
伦敦西区剧院“大多建于维多利亚时代,风格虽十分迥异但精美绝伦,有些外表虽然朴实,但是一入内,就会被满眼的雕梁画栋所吸引;有些则是表里如一的金碧辉煌”;还有一些则因为皇室的名号而散发着特有的贵族气息,同时也让人感到一股隽永的艺术底气,例如《妈妈咪呀》驻演的威尔士王子剧院和《悲惨世界》驻演的皇后剧院等,拥有西区最华丽外衣的女王陛下剧院。
伦敦剧院区的逐步形成
“伦敦的剧院最早形成于莎士比亚年代,在16世纪至17世纪初期,泰晤士河的南岸出现了一些专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剧场,这些也是商业剧场的雏形。”可惜的是,这些剧场如今大都已经不复存在,唯一留下来的莎士比亚环球大剧院,如今正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
皇家局瑞巷剧院“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剧院区的剧院,这家以马路名来命名的剧场就位于局瑞巷这条僻静的小路上。”剧院创建于1663年,经过了历代风雨的洗礼,至今还容光焕发。带有皇冠标志的大门里面,一切陈设都还保持着数百年来的一贯风采。在前厅的两边角落里,一边站着的是莎士比亚全身铜像,另一边则坐着一位手持烟斗、目光炯炯的老人,他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剧作家。
“到了19世纪,在伦敦的剧院区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一家又一家的剧院以考文特花园为中心,向外拓展。那时的戏院,几乎全是老板、剧作家和演员三位一体。所以一家戏院往往只上演戏院老板自己的戏。”
进入黄金时代
“伦敦西区上演的剧目可分为话剧、音乐剧、歌舞剧和喜剧等,有一些剧目则是几种类型的混合物。”"这些上演的剧目里,绝大部分都是能让观众放松心情的娱乐剧,即使是严肃的题材,经过剧作家、导演和演员的加工和再创造,也变成了幽默诙谐的轻喜剧。“此外,为迎合另一族人群的口味,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和伦敦大剧院里,莎翁的戏剧总是常年不断。”有人说:“一个剧目如果能在伦敦剧院区上演,就等于买到了终身保险,不愁没人看,而且往往一演就是几年或几十年”。
据统计,2007年伦敦西区观看戏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各类演出的观众比2006年增加约125万人次,约1363万人次,创下20年来新高,票房收入达4.7亿英镑,增值税高达7000万英镑;2007年,伦敦西区上演268部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作,共演出1.7万场次,不仅创造伦敦西区的黄金时代,而且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据调查,三分之二的外地游客将看戏剧演出列为他们到伦敦的重要因素,有四分之三的海外游客将观赏戏剧演出列为伦敦旅游的重要项目,伦敦西区的观众,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海外游客都以中上等收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为主,多位管理阶层。音乐剧观众主要是外地游客,而严肃话题、歌剧和芭蕾舞等则以伦敦本地、将观看演出作为经常性消费项目的人群为主。西区的魅力和优势也正在于它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集体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产生连锁的经济效益。
如今,在伦敦剧院区看戏的观众里,外国游客约占总的四成,这其中,美国游客占了近一半。这些美国人的眼里,伦敦西区才是百老汇真正的源头,他们来英国除了旅游,就是来亲身体验一下伦敦剧院区的风情。
而在伦敦剧院区,人们只要“花上少则十英镑,多则五六十镑,就能在任意一家剧院里,开开心心地欣赏一场原汁原味的大戏。”
汉剧历史上,梁素珍有着怎样的汉剧人生
梁素珍老师,有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广东汉剧的“看家戏宝”和“嫣红的山杜鹃”,继黄桂珠之后广东汉剧旦角的第二代掌门人、广东汉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老艺术家、开创了汉剧“梁派”艺术流派。
她从艺60年,主演剧目70多本,创造了著名的“梁派”唱腔艺术,培养出广东戏剧界的两朵梅花,到了晚年仍退而不休、培养出五代汉剧接班人,她就是一级演员、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大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素珍。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飘洒大地,微波粼粼的梅江边上就传来一阵阵悠扬婉转、韵味盎然的独特曲调,将文化古城梅州的历史韵味缓缓散发出来,这个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广东汉剧原腔原味,而眼前这位精神矍烁的老人正以口授身传的传统方式传承着这一中华瑰宝,她就是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梁素珍。广东汉剧与粤剧、潮剧并列为广东三大剧种,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说起梁素珍和汉剧结缘,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梁素珍出生于山歌之乡、梅县松口镇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小就爱唱爱跳,对各种文艺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她舅父给了她一张戏票,当14岁的她看了汉剧《梁祝》后、立刻被这优美的唱腔和舞台艺术所迷住,心里便萌动了报考剧社的念头。1952年冬,自己和姐看了汉剧以后,觉得很优美,便写了封信给团长,我们想当一位汉剧演员,不知道你们招不招生。
后生可畏的勇气加上天生丽质的嗓音,汉剧团的大门向梁素珍姐妹敞开了。1954年梁素珍进入梅县艺光汉剧团拜汉剧名家钟熙懿为师,老师对她赠言,世怕有心人,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让她铭记了一辈子。1956年,梁素珍调到广东汉剧团,一代汉剧名家黄桂珠就成为了她朝夕相随的指导老师。桂珠老师唱功非常好、非常了得,自己年轻时候,她指出自己唱功上开口音不足,在她的点化下,自己努力去实践、去提高,最后自己的唱功、是有了质的飞跃。短短几年,在大师的精心指导下,梁素珍的表演艺术突飞猛进,演出了《昭君出塞》、《盘夫》、《梁四珍与赵玉粦》等剧目,在这过程中,她不断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汉剧艺术的奥妙,技艺日渐成熟,逐渐奠定了梁素珍在广东汉剧院主角的地位。
吴善忠说:“梁素珍的唱功,自己用八个字来概括她,圆润细致、婉转动听,比如《丛台别》里面有一个“摆四门”,三上马,三回头,她在里边,一条马鞭表现了很多的动作,四功五法基本上都含括在里面了,有唱、做、念、打,还将把身、眼、手、口、步全部地表现出来了,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梁素珍对汉剧艺术表演的创新,还表现在她敢于超越前人的可贵意识上。自己刚学习的时候,汉剧舞台上运用的水袖是比较简单,就那么抖几下,以后自己接触很多文艺团体,发现如果是水袖在舞台上运用得好,也非常美,从此以后自己就不断丰富、不断研究水袖的运用,这样自己在舞台艺术上就更加丰富多彩了。于是从梁素珍开始,水袖在汉剧的舞台上开始甩起来、舞起来,运用水袖更好地去表达人物角色的情绪变化、身段与水袖舞动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汉剧素来以文戏见长,武戏表演相对比较薄弱,梁素珍大胆地将汉剧武打场面进行改进,在巜齐王求将》中,梁素珍任刀马旦,饰演了正气凛然的钟离春,改造后的《齐王求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梁素珍因精彩表演而被观众誉为“文武双全”。梁素珍从艺60年以来,曾经在《盘夫》、《昭君出塞》、《梁四珍与赵玉粦》、《丛台别》、《花灯案》、《齐王求将》、《秦香莲》、《人民勤务员》等七十多个剧目担纲主演,塑造了梁四珍、严兰贞、秦香莲、王金爱、王昭君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角色,她主演的《齐王求将》、巜一袋麦种》等剧目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发行。1957年4月,广东汉剧界迎来了最高荣誉:进京汇演,梁素珍作为汉剧的随团代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当伟人的大手握住她的手的那一刻,年仅19岁的梁素珍至今难以忘怀。
演出完以后,毛主席领着周总理、还有叶帅,他们上台来接见我们。周总理说,不愧是“南国牡丹”,“南国牡丹”这个名字60多年了,一直激励着我们一代一代的汉剧人。之后梁素珍又先后两次进京汇报演出,她还多次领街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演出,受到专家领导和各界的好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客家、潮州甚至整个戏曲界一提到梁素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被誉为广东汉剧的“看家戏宝”和“嫣红的山杜鹃”。1985年,著名画家林墉在观看了梁素珍独唱会以后,钦佩之余当场作画“南国牡丹”赠与梁素珍。广东汉剧的艺术魅力在梁素珍身上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她的戏曲表演技法被誉称为广东汉剧的新流派“梁派”,现在她的唱腔艺术更是汉剧科班学习的教材。李英言:“现在的戏曲艺术中能够自己度曲、又具有深厚的戏曲演唱功底的老先生已经廖廖无几,梁老师对广东汉剧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流转长河中担任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她从黄桂珠老师那里继承下来,根据她所担任的戏曲人物的特征、结合自己的声腔特征和审美观点进行二次创作,形成她自己独特的戏曲演唱风格,这种风格被我们誉为“梁派”。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是师承、模仿,到戏演多了以后,慢慢觉得这个人物跟那个人物都不相同,自己应该有所创新、有所不同,所以自己就开始学写谱。梁老师唱腔美在哪里,这是她为建党95周年而谱写的乐曲,你看她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她谱写的乐曲长音之处能够行云流水;重音和强音又处理得恰如其分,非常符合戏曲的声腔风格。
风风雨雨50年,汉剧丰富了梁素珍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她的艺术高度,为此她也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牺牲。1965年7月18日,28岁的梁素珍与相恋了9年的恋人谢淦元终于结为百年之喜。而就在这一天,她还得留在排练场排戏,任由新郎独守空房。谢淦元说:“她回来时已经11点半了,自己在那里等啊等,那时自己实际已经买好了点心,自己知道她日夜排戏,到底回不回来自己都买好点心给她吃,最后她回来时自己已经睡着了。”
有了丈夫做坚强的后盾,梁素珍对汉剧更是全情投入,不分昼夜、既演又导,分别为《秦香莲》、《春娘曲》、《玉贞记》、《白掌印》、《白门柳》、《蝴蝶梦》做导演或监制。粤东梅州是客家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每到秋冬农闲时节或传统佳节、居住在粤东山区的客家人便会以庙会的形式请来当地的汉剧团搭台唱戏,此时男女老少蜂拥而至,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张广武说,“当自己毕业分配到汉剧院工作的时候,梁院长已经是院长了,因为那时候我们的演出经常是要到乡下,一走就是几个月的,非常辛苦。而我们梁院长他跟我们同住、同吃、同演出,而且自己那时候是要背背包的,她自己也要背上一个背包,然后晚上,那里农村蚊子多,是要自己钉蚊帐,所以她也是自己亲手拿锤子钉蚊帐的,所以当时我们非常感动。”李焕霞说:“每次下乡演出,自己的戏都是最多的,有同事笑自己是下乡皇后,当时自己很生气,自己师父对自己说,不一定要参赛拿奖才演、不一定要有领导来我们才演,为老百姓演才是为人民服务。”
1985年,政府号召大家辅助残疾人,当时梁素珍举办了个人的独唱会,把几场演出的收入全部捐给了梅县福利院,她自己还捐助了200块钱,当时他们的工资才60多块钱,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梁素珍的心灵美。1978年梁素珍担任了广东汉剧院副院长,上任伊始、她即着手进行培养广东汉剧院新一代的表演人才的工作。张广武讲:“我们戏曲行,有句行话,“宁可送人一亩地,不愿教人一出戏”,但是梁院长她不是这样想,她说“宁可空前,不能绝后”,她一定要把她毕生所学过的戏全部传给她的徒弟、还有那些年轻演员,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古老的剧种能够代代相传。杨秀微说:“最记得,自己是刚戏校毕业出来,那时候才17、18岁的小姑娘,刚好剧院排了一台大戏《燕双飞》,那么梁老师是A角,自己是B角,梁老师她就想艺术节,她说、我要拿那么多奖项干嘛,就把这机会让给自己年轻人。在她的手把手的教导下,那么自己就参加艺术节,也很荣幸就获得了演员的表演一等奖,所以自己觉得自己艺术上能走到今天,那么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恩师对自己的扶持、关爱、和帮助。梁素珍在自己40岁艺术生命正旺盛的时候就毫无保留地把舞台让给学生,从光彩夺目的舞台主角到默默无闻的授业者,因为她内心牵挂的并不是个人荣誉的得失,而是广东汉剧这门艺术长盛的生命力。为了让汉剧走得更远,她还鼓励她的学生李仙花、李焕霞去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她的努力没有白费,1993年李仙花成为广东戏曲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2000年又成为二度“梅花奖”得主;而梁素珍的另一个得意弟子杨秀微也于1998年获得“梅花奖”。偏远的山区梅州飞出两朵梅花,一时间震动全国戏曲界。李仙花、杨秀微这两朵梅花的傲然绽放,增添了广东汉剧的绚丽色彩,更照亮了梁素珍高风亮节的艺术人生。
李仙花讲:“从16岁、梅州戏校毕业以后就分到广东汉剧院,那么自己很幸运、也很有缘分就跟了梁素珍老师,周末、包括平常基本上都混在她家里,同吃、同住、同学习,包括她平常回娘家的时候她也带着自己。自己记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刚好自己有什么事自己没跟着她回去,她家里的人、亲戚都说,哎、怎么没有带你女儿回来。就这样问,问她。”从小到现在,李焕霞都是梁老师家的常客,年轻时、隔三差五的梁老师都会接她到家改善伙食。李焕霞言:“自己跟自己师父感情非常的好,有些事自己没跟自己父母说,自己都跟自己师父说。我们俩的感情不是母女,胜似母女。”不过当时那天李焕霞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行拜师礼的。拜师是传统梨园行中极其隆重而有强烈仪式感的事情,广东汉剧院曾经集体搞过一次拜师礼,梁素珍的徒弟杨秀微、李仙花、陈小平、刘春燕以及后来的管乐莹都行过了拜师礼,只有李焕霞因为在北京学习错过了,当时那天听说他们来拍摄,说要在摄像机的见证下把这个多年未了的心愿了了。这个迟来的拜师礼浓缩了李焕霞对梁老师的感恩,从小跟在师父左右,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艺上和知识上的传授,更是梁老师为人处事的感染与熏陶。
好了,关于给推荐几个和剧目发型散发怎么弄好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