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朝皇帝的关系 ,也就是明帝王世系图,表明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侄子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的知识,包括明军微信头像怎么弄好看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2. 上百万大明军队为何打不过区区几万八旗军
  3. 满清真的是带着嫁妆入关的你怎么看
  4. 修故宫的人怎么把故宫修歪了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明朝皇帝血缘关系一点都不混乱,从二世祖朱棣开始,一直都是朱棣一脉直系传承,比起宋朝简单得多,下面这幅图一目了然。

(▲明朝帝位传承关系图)

1,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标命不好,死得早,朱棣对朱标感情很深,又特别喜欢朱标的儿子、大孙子朱允炆,于是便立朱允炆为太子。在还有很多儿子的情况下,立孙子为太子不是明智之举,也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祸根。

2,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各方面跟朱元璋很相似,既有野心也有实力,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棣趁机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推翻侄子朱允炆,自己登基为帝。

3,朱棣继位后,一度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摇摆,后来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顺利继位,但朱高炽也不长寿,做了不到一年年皇帝就驾崩了,由长子朱瞻基继位。

5,朱瞻基做了10年皇帝传位给长子朱祁镇,朱祁镇搞出了耻辱的“土木堡之变”,被蒙古人俘虏,于谦等人在皇太后首肯下,拥戴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

6,朱祁钰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但没想到朱祁镇后来被蒙古人送回来,他又不想把皇位归还给哥哥,就把朱祁镇囚禁起来。一些野心家发动“夺门之变”,拥戴朱祁镇复位,此时朱祁钰已经病重,大明王朝出现“两个皇帝并立”的奇葩现象,不过朱祁钰很快就死了,朱祁镇继续当皇帝,他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两次登基为帝的皇帝。

7,朱祁镇死后,传位给长子朱见深,朱见深宠幸万贵妃,嫔妃给他生的儿子都被害死,朱见深偶然临幸一个宫女,才生下儿子朱佑樘,在后宫中被太监和宫女秘密抚养长大,后来才见到父亲朱见深,朱见深立朱佑樘为太子,死后传位给朱佑樘。

8,朱佑樘是个仁慈的明君,他在位18年,去世后传位给长子朱厚照。朱厚照以爱玩著称,他在位16年却没有留下一个儿子,死后由皇太后做主,选定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嘉靖皇帝。

9,朱厚熜十分聪明,擅长权术,他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的皇帝,仅次于明神宗万历皇帝。嘉靖驾崩后,传位给三子朱载垕,是为隆庆皇帝。

10,朱载垕纵情女色,在位6年便因病去世,传位给三子朱翊钧,这便是著名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敏感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在位48年,已经到了明朝后期。

11,朱翊钧去世后,长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继位不到1个月,便因著名的红丸案暴毙,传位给长子朱由校,便是著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天启皇帝。

12,天启年间,明朝内外交困,国力渐衰,朱由校无力振兴,在位7年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便由明光宗的五子、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

13,崇祯帝试图挽救大明命运,但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他无力回天,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后满清入关,入主北京。

(▲明朝帝王世系表,含在位时间、年寿)

此后,明朝文武大臣还拥戴明朝宗室建立流亡小朝廷,无足轻重,不再赘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上百万大明军队为何打不过区区几万八旗军

题主说的这件事就是明朝末年最著名的山海关战役,因为这次战役,奠定了后金问鼎中原的基础。这次战役发生的地点在山海关一片石。一片石也叫“九门水口”它位于抚宁县东北九门口村。

(一片石关)

当时最能打的三只部队碰面了。这三方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多尔衮的后金军和吴三桂的明军。

【三方兵力多少?】李自成的起义军大约10万(在一片石)。吴三桂和高第的关、辽兵约为5万,多尔衮的满蒙汉军队约为七到八万左右。

【决战的过程如何?】话说崇祯上吊,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吴三桂带着勤王之师走到半路听到消息,说自己的爱妾陈园园和老爸吴襄都被抓了。吴三桂向多尔衮借兵。多尔衮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了,率军队赶往山海关。随行的有军师范文程。

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往山海关。寻找吴三桂决一死战。四月二十日,清兵抵连山(今锦西),范文程为多尔衮献计,军队原地驻扎,范文程的意思就是先坐山观虎斗,等李、吴双方打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出击。另一个原因就是迫降吴三桂,让他彻底投降。

(吴三桂)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明军在一片石进行恶战。大顺军的兵马约十万,吴三桂的兵马约为五万。双方打的难解难分,起义军渐渐占了上风。吴三桂派人去接应多尔衮的八旗军,多尔衮见到信使,马上率领着八万满洲最牛逼的铁骑出发,多尔衮和范文程拿捏的时间差不多了。当日清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

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队实在支撑不住了,他赶忙找到多尔衮,说,:“我投降后金,快点发救兵吧!”多尔衮稳坐钓鱼台,对吴三桂说,头像可以,但你必须按满族习俗剃发,吴三桂马上剃发了。

(多尔衮)

多尔衮这才下令清军进关。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也排列成队。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

就在三方剑拔弩张的时候,忽然山海关大风突起,扬尘蔽日,飞沙走石。直吹的人睁不开眼。多尔衮见此情景,果断命令八旗骑兵冲锋陷阵,铁骑如猛虎下山,起义军虽拼死抵抗,但与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筋疲力尽,人饥马乏,清军等于是以逸待劳。李自成的起义军四散溃败,死伤无数。

李自成见大势已去,下令撤退。当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最后,李自成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合力绞杀下,起义军失败了。李自成被杀身亡。

(李自成和大顺军)

综上所述,虽然李自成的军队不少,但这次关键的战役,奠定了清朝入主中原的基础,注定了李自成的失败。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满清真的是带着嫁妆入关的你怎么看

满清带着嫁妆入关,这是毫无疑问的。

满清在入关前,已经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和漠南蒙古。这两部分纯粹是满清自己拿下的,后来入主中原后,并入中国版图。

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1、女真各部概况

居住在东北的女真族,经过长期演化,逐步分为建州、海西、东海(又称“野人”)三大部分。建州女真主要居住于明朝抚顺关(今辽宁抚顺东)以东,鸭绿江以北及长白山南麓地区;东海女真主要散居于长白山北麓、乌苏里江滨海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海西女真则主要居于松花江及其上游的辉发河、乌拉河以及东辽河流域。女真各部虽然地理上紧密相连,但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女真统一前形势图)

1583年,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在杀了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之后,又攻打了一个寨子,叫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攻破后明军屠城,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本来是明军的人,但屠城中被误杀了。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被俘虏,但因为长得帅(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了。这一刻,包括李成梁在内还不知道他们放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努尔哈赤出去后收集残部,以觉昌安、塔克世遗留下来的盔甲十三副、部众数十人起兵。

2、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大部

随后的努尔哈赤奋力拼搏,运气也不错,在1583年5月至1588年9月的五年时间,先统一了建州女真。此时,努尔哈赤已经基本建立了国家,宣布制定国政、法令,自称“女直国聪睿贝勒”。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由起兵时微不足道的“十三副遗甲”数十人,发展为一万五千余部属的强大女真势力之一。

其他女真部族开始遏制努尔哈赤的发展,这样,逼着努尔哈赤又努力了20多年,终于统一了女真大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

(后金建立之时的形势图)

经过努尔哈赤30多年的努力,东北这一片基本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二、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

为了便于你理解,你基本可以把漠南蒙古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划等号(实际稍有不同),而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各个旗,大概相当于当时漠南蒙古的各个部落。

漠南蒙古也是部落众多,并不统一。从努尔哈赤开始,后金就利用漠南蒙古内部各部族之间的矛盾,为己所用。此时,漠南蒙古最强大的部落是察哈尔部。

察哈尔蒙古的领袖林丹汗拥有8大营、24部。其势力范围东起辽西,西至洮河(大约是今天从辽西开始向西的整个内蒙古),士马强盛,威震河套以西,横行于漠南,成为挟持和威胁各部的宗主。林丹汗处在蒙古其他部落与大明之间,占有地利优势,独占了与大明贸易所得和大明每年8万两白银的岁赐。

这里多说一点。林丹汗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掌握着大元的传国玉玺。林丹汗志在统一蒙古各部,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因此他才处处想要控制其他蒙古部落。

但其他部落哪能乖乖就范,就自己联合起来反抗林丹汗,或者向后金求援。后金利用蒙古部族间的这些矛盾,通过威胁利诱、联姻、联盟等政策,积极拉拢蒙古各部。到了1632年,内蒙古各部除了察哈尔部以外,全部归附了后金。

1632年,后金在多次打击林丹汗的力量之后,皇太极又率领后金与归附的蒙古各部共约10万大军,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大败,一路向西逃跑。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因天花去世。1635年,后金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奉母献传国玉玺归降(后来清灭明之后,号称继承了大元和大明的双重正统,根源就在这)。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统一于后金。

第二年,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此时,中华圈内的形势如下:

(1636年中华圈内形势图)

三、清征服明之后,新征服的国土就不能算清的嫁妆了。

清朝在1644年入关,自带东北女真和内蒙古的领土。到1660年代,击败了南明政权的剩余力量,征服了整个中原。

1690年和1695年,康熙两次打败准噶尔汗国的葛尔丹,把外蒙古(即喀尔喀部)纳入大清的疆域。1720年,清朝再一次击败准噶尔,把西藏(含今青海)纳入大清版图。到1750年代,经过又一次大规模战争,大清最终消灭了准噶尔汗国,把整个西域(即今新疆)纳入版图。至此,清朝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形成。

这段征服外蒙、西藏、新疆的历史,是在汉满蒙等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力量下实现的,不能算是满清的嫁妆。

(清全盛时疆域图)

结语:清朝建立了庞大疆域

清朝为中华民族建立了庞大疆域,这是抵御风险的一大重要因素:有战略纵深、有回旋余地、庞然大物谁一口也吞不下;这些都需要我们客观看待。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修故宫的人怎么把故宫修歪了

古人建城,首先要建立一个“中心台”作为城市的几何中心,从西周到辽金宋,城市的中心始终在不断变化,人们经常说的“中轴线”自然也是在中原大地上不断漂移,直到元代,蒙古铁骑扫荡四方,忽必烈建立的元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才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洪武初年,大将徐达陈兵元大都城下,数万明军在齐化门填壕登城而入,元顺帝落荒而逃,出于诛灭元朝气数的想法,徐达秉承朱元璋的旨意,悄悄地做了几件大事:

1、把大都的居民一个不留地驱赶到河南开封;

2、迅速从全国各地移民以充实北平人口;

3、彻底毁掉元宫。(明朝萧洵著《故宫遗录》)

之后,元大都城垣虽被废弃,但并没有被完全拆除,扔保留了一小部分,主要起到拱卫城池的作用。北平此后成为燕王朱棣驻地,城市的基本格局也几乎没有变化。明初皇权斗争日趋激烈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击溃朱允炆后登基为帝,是为明太宗(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朱棣重视经营北方,并且北平是自己的“龙兴之地”,最终决定于1416年开工修建紫禁城,1421年正式迁都京师。

那么,当年朱棣下令在元大都城市格局下修建的故宫,真的如题目所说的那样修歪了吗?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题目中的“修歪”是什么意思。

故宫与很多皇家城池一样,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要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也要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并且作为皇家园林要成为整个城市的中轴线。

众所周知,如今北京的中轴线是指南起永定门,往北经过正阳门、紫禁城、景山、钟楼、鼓楼,全长大约7.8公里,以紫禁城为中心,连接南北城的主线,即便今天,这条中轴线依旧起着脊梁的作用,仍旧口口相传。

而所说的“歪”指的是故宫中心的中轴线与地球的子午线不重合,地球的子午线有无数条,但每一条都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这个线是抽象的。换句容易理解的话说,题目指的“修歪”,意思就是故宫不是“正南正北”朝向。

果真是那样的话,北京曾经作为元、明、清三代的帝都,在紫禁城里面南背北称帝的33位皇帝的宝座都“坐歪”了,我们今天的北京城也就不是正南正北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继续往下看。

发现故宫“修歪”过程

夔中羽在退休之前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在2004年仍旧负责测绘工作时就发现了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事,当时他是为了设计航拍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准确飞行路线时,在仔细观察了《北京卫星影像图》、《北京航空影像图》之后,才发现问题的。

发现问题之后,他仔细确认了使用的地图的正确性,但仍害怕手中的地图是不是绘制错了,于是又买了很多本北京市地图,当中还包括北京交通游览图,最后确定,中轴线确实逆时针方向偏离了一点,也就是说北京城的房屋建筑布局,凡是按照中轴线建造的,都稍微偏向东南方向,不是正南正北。

这个问题的发现,犹如一声惊雷炸响了夔中羽紧张而又敏感的神经,他为防万一,不再局限于手中的地图,毕竟事关重大,他决定亲自去实地测量,用实际行动证明古人的智慧是高超的,用实际行动证明古人的计算精确度是不存问题的。

夔中羽和专家一起,根据世界时区划分、当地时间差以及当日时差等多重关键因素确定了太阳经过永定门的正午时间。

随后,夔中羽就和专家们开始实地进行立竿见影实验,他们在永定门甬路中央立一根2米长的杆子,然后再甬路中心线向北的地面上画一道长6米的直线,当时间到达正午,太阳刚好经过永定门中天之时,杆子留下的影子形成的阴影线与之前所画的线之间的夹角,就是中轴线与子午线的夹角,也就间接说明了故宫修“歪”了。

并且,夔中羽和专家们经过精确测量与计算,最终发现中轴线偏离了子午线达两度十几分,按这种偏离的角度计算,那么从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到了钟楼,就已经偏离子午线达到300米了,这样的偏差,不可谓不离谱。

但话又说回来,古人的测量技术真的那么不堪入目吗?要知道唐朝的学者曾在河南非常准确地测量到子午线,并且从河南考古复原的北宋皇城模型就可以看到皇城中那条笔直的中轴线。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有很多关于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比如春秋时期就有哈雷彗星的记录(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战国时期出现天文著作《甘石星经》、汉武帝时期制订完整历法书《太初历》、东汉张衡解释了月食,并且发明地动仪、唐朝僧一行大师制作《大衍历》,并且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元朝郭守敬创制简仪和高表等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还主持编定《授时历》。

当然,古人还有很多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与贡献,这里没有一一列出,可以说古人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所以中轴线偏离子午线应该不是测量计算方面的错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故宫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原因,主流的有三种说法

1、地球南北极移动说。

地球上各处的经、纬线以及方位角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从元朝大都建立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七百多年,地球在绕着太阳螺旋向前绕着银河系运动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小幅度变化,这在天文学上称为极移、章动、岁差,根据天文学资料,极移会影响到地面经纬度的细微变化。

2、指向元上都说。

夔中羽和专家们考虑到古代很多建筑都会和远方的地方建筑有一定关系,所以不再寻找自然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原因,转而向人文方面着手,也就是说,会不会当初确定中轴线时就是人为故意的。

之后,他找到了几张北京至内蒙的地形图,当他把地图展开以后,他惊奇地发现,北京的中轴线往北延伸,竟然直指古开平,而那里正是忽必烈的龙兴之地。

元朝的时候是两都制,一个是元大都(如今的北京),另一个是元上都(今内蒙锡林郭勒正蓝旗上都镇),当初元朝城池总设计师刘秉忠会不会按照当时统治者的思想,为了体现两都统一,故意采用大都与上都的连线作为中轴线?

3、取东南朝阳面。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古人在修建建筑物时都会与风水有关,正南正北的建筑不符合阴阳理论,古代讲究盛极必衰、物极必反、阳极生阴、水满则溢,凡是中式建筑都会稍微偏向东南,不会正南正北,因为正南正北的建筑不仅普通人家坐不住,即便帝王将相的皇家园林,也是坐不住的,很不吉利。

另外,看到有人说是现代人的测量时所用的北京时间不是故宫当地的时间,这种说法应该算不上主流观点,古人的智慧毋庸置疑,但现代的专家GPS定位用的那么熟练,应该不会无知到不清楚北京时间,相信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肯定早就考虑进去了,不会那么不堪吧。

总之,虽然当初修故宫的人把故宫修歪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没有影响到如今北京的快速发展,元、明、清,这些朝代只持续一两百年就灭亡,也不会是因为皇帝在故宫里“坐歪”了的原因,中轴线上那些经历了几百年风霜雨雪的历史文化古迹还会随着时钟的转动,奔流向前。

关于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和明军微信头像怎么弄好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有人问,明朝开国之君与明朝亡国之君有无血缘关系,该怎么回答呢